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1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下载PDF
2090铝锂合金中T_1(Al_2CuLi)相生长、粗化行为及微量稀土铈的作用
2
作者 赵志龙 徐磊 陈铮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采用TEM技术对2090和2090+铈(ω<0.1%)两种铝锂合金中T1(Al2CuLi)相生长及粗化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含铈合金中T1相表现出较小的平均长厚比,这是由于该合金中不同变体间具有较多的交汇点所致。最大尺... 采用TEM技术对2090和2090+铈(ω<0.1%)两种铝锂合金中T1(Al2CuLi)相生长及粗化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含铈合金中T1相表现出较小的平均长厚比,这是由于该合金中不同变体间具有较多的交汇点所致。最大尺度的T1相随时效时间的变化,明显地分为生长和粗化两个阶段。利用T1相的生长动力学曲线对铜和锂原子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al2culi) 生长 粗化 微量稀土 铝锂合金
下载PDF
2090铝锂合金T_1相的强化作用及微量Ce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志龙 李晓玲 +2 位作者 徐磊 韩栋 陈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46-551,共6页
利用TEM 技术观察和分析了2090 和2090 + Ce 两种合金中, 位错与T1 相之间的交互作用行为, 发现T1 相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切过和绕过的混合型; 并利用脱溶相强化理论建立了相关的物理模型。实算结果表明, ... 利用TEM 技术观察和分析了2090 和2090 + Ce 两种合金中, 位错与T1 相之间的交互作用行为, 发现T1 相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切过和绕过的混合型; 并利用脱溶相强化理论建立了相关的物理模型。实算结果表明, 在190 ℃时效3 ~48 h , T1 相的强化作用约占总的临界剪切应力(CRSS) 的30 % ~60 % , 其强化作用随时效时间的延续而增强, 但过时效后增强作用平缓。2090 和2090 + Ce 两种合金对比结果表明, 在欠时效时, 两合金中 T1 相的强化作用没有多大差异, 而过时效状态下, 含Ce 合金中T1 相的强化作用略大于前者, 在仅考虑切过机制的情况下这种倾向尤为明显。欠时效时两合金基体强化作用约相差3 .2 MPa , 而过时效时两合金基体的强化作用约相差8 .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t_1(al_2culi) 强化作用
下载PDF
升温制度对Al-MgO-Al_(2)O_(3)耐火材料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臣瑞 孙洋 +3 位作者 牛智旺 李勇 李宏宇 梁保青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金属Al粉、电熔镁砂和电熔棕刚玉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MgO-Al_(2)O_(3)耐火材料试样。在空气条件下以两种升温制度对其进行热处理:1)直接升温至1500℃保温2 h;2,先升温至580℃保温2 h后再升温至1500℃保温2 h。利... 以金属Al粉、电熔镁砂和电熔棕刚玉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MgO-Al_(2)O_(3)耐火材料试样。在空气条件下以两种升温制度对其进行热处理:1)直接升温至1500℃保温2 h;2,先升温至580℃保温2 h后再升温至1500℃保温2 h。利用XRD、SEM等探究了升温制度对材料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直接升温至1500℃热处理后,材料中生成的非氧化物相主要为Al 4O 4C;2,580℃保温2 h有利于金属铝在高温下以Al 2O(g)的形式参与反应,进而使材料中生成(Al 2OC)x(AlN)1-x纤维;3)先580℃保温再1500℃热处理后材料中形成了以镁铝尖晶石和(Al 2OC)x(AlN)1-x纤维为主成分的致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制度 al-MgO-al_(2)O_(3)耐火材料 (al_(2)OC)x(alN)1-x 组成 显微结构
下载PDF
Ti_(3)(Zn_(x)Al_(1-x))C_(2)固溶体热学、电学和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5
作者 邓斐然 徐敏 +6 位作者 苗峰 黄毅 冯世全 宋明泽 肖晨达 林园园 李慧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4,492,共9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法,通过投影缀加波(PA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地研究了Ti_(3)(Zn_(x)Al_(1-x))C_(2)的结构、能量、声子性质、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对MAX相Ti_(3)AlC_(2)晶体中A位置的Al元素用Zn元素进行替...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法,通过投影缀加波(PA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地研究了Ti_(3)(Zn_(x)Al_(1-x))C_(2)的结构、能量、声子性质、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对MAX相Ti_(3)AlC_(2)晶体中A位置的Al元素用Zn元素进行替换掺杂,构建出Ti_(3)(Zn_(x)Al_(1-x))C_(2)(x=0,0.25,0.5,0.75,1)固溶体结构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掺杂浓度范围内Ti_(3)(Zn_(x)Al_(1-x))C_(2)均是热力学、动力学和力学稳定的脆性材料;此外,Ti_(3)(Zn_(x)Al_(1-x))C_(2)(x=0,0.25,0.5,0.75,1)均呈现金属性,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主要贡献来自Ti-3d态,同时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综合性质。随着Zn原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其导电性和塑性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Zn_(x)al_(1-x))C_(2) MAX 低维晶态材料 第一性原理 电子性质 弹性性质 声子性质
下载PDF
T_(2)-FLAIR增强联合T_(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钻明 王开福 +1 位作者 徐谢生 李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0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 T_(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T_(2)-FLAIR)增强联合 T_(1)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T_(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N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N... 目的:探讨 T_(2)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T_(2)-FLAIR)增强联合 T_(1)W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T_(1)WI-3D-TFE)增强序列对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N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NM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给予MRI平扫、 T_(2)-FLAIR增强序列( T_(2)检查)、 T_(1)WI-3D-TFE增强序列( T_(1)检查)和 T_(2)-FLAIR增强联合 T_(1)WI-3D-TFE增强序列(联合检查)。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收集NM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T_(1)、 T_(2)、联合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 T_(1)、 T_(2)、联合检查对NM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27例确诊为非肿瘤性疾病,33例经临床确诊为NM。NM平均病程为(4.52±0.62)周。60例患者中肺癌15例(25.00%),黑色素瘤8例(13.33%),乳腺癌4例(6.67%),甲状腺癌3例(5.00%),胃癌3例(5.00%);头痛23例(38.33%),癫痫15例(25.00%),视力减退18例(30.00%),其他症状4例(6.67%,根性痛、听力下降、声音嘶哑等);视神经受损18例(30.00%),动眼神经受损12例(20.00%),滑车神经受损15例(25.00%),外展神经受损10例(16.67%),其他神经根受损5例(8.33%),NM患者原发疾病肺癌和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T_(2)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538,P<0.05);T_(1)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636,P<0.05);联合检查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Kappa=0.933,P<0.05)。联合检查诊断NM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高于 T_(1)、 T_(2)检查,假阴性率明显低于 T_(1)、 T_(2)检查(P<0.05)。 T_(1)检查诊断符合率(81.67%)及敏感度(75.76%)均高于 T_(2)检查,而假阴性率低于 T_(2)检查。结论:联合检查诊断NM的临床价值优于单一 T_(2)-FLAIR增强序列或 T_(1)WI-3D-TFE增强序列,其能够更好地区分NM与非NM,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脑膜炎 t_(2)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t_(1)WI 三维快速扰梯度回波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i_(1)Li_(3)Al_(2)-LDH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_(2)-甲苯反应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梦丹 周安宁 +2 位作者 段飞阳 贾忻宇 凌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2-1533,共12页
光催化CO_(2)还原是实现CO_(2)绿色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一直受其反应转化效率低的制约。开发新的CO_(2)还原反应体系和提高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利用率及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甲苯作为底物,构... 光催化CO_(2)还原是实现CO_(2)绿色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一直受其反应转化效率低的制约。开发新的CO_(2)还原反应体系和提高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利用率及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甲苯作为底物,构建了光催化CO_(2)-甲苯耦合反应的新体系,并通过静电组装法合成了Ti_(1)Li_(3)Al_(2)-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重点研究了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光电性质及在CO_(2)-甲苯耦合反应体系中的光催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光催化CO_(2)-甲苯耦合体系中,Ti_(1)Li_(3)Al_(2)-LDHs/g-C_(3)N_(4)作用下,CO_(2)被还原为CO,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醇、苯甲醛及苯甲酸苄酯,其中苯甲醛和苯甲醇的含量可达到4.80和4.70 mmol/gcat。这主要归因于Ti_(1)Li_(3)Al_(2)-LDHs/g-C_(3)N_(4)中,g-C_(3)N_(4)将Ti_(1)Li_(3)Al_(2)-LDHs在紫外区的吸收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并提高了Ti_(1)Li_(3)Al_(2)-LDHs的分散性,从而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Ti_(1)Li_(3)Al_(2)-LDHs/g-C_(3)N_(4)的界面处形成了S型异质结,有利于界面处的光生电子的转移,提高了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而甲苯可作为有机底物加快空穴的消耗速度促进了CO_(2)还原反应的进行。为CO_(2)与小分子有机物协同转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1)Li_(3)al_(2)-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 石墨氮化碳 光催化 异质结 CO_(2)-甲苯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的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闯 肖茂果 张振威 《蓄电池》 CAS 2021年第6期261-264,268,共5页
以锂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LiCoO_(2)为研究体系,通过体相掺杂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Al掺杂对LiCoO_(2)体系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Co_(1-z)Al_(z))O_(2),对样品XRD图谱与标准PDF卡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 以锂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LiCoO_(2)为研究体系,通过体相掺杂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Al掺杂对LiCoO_(2)体系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Co_(1-z)Al_(z))O_(2),对样品XRD图谱与标准PDF卡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的铝掺杂对合成样品结构(杂相)的影响,计算了晶粒大小和晶格参数,并得出最佳掺杂量为0.002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CoO_(2) Li(Co_(1-z)al_(z))O_(2) 掺杂 高温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