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_(48)^(++)双标记细胞的分布
1
作者 刘秋玲 高效曾 杨惠荣 《武警医学》 CAS 1995年第2期74-76,共3页
用减数法观察了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双标记细胞(DLC)的分布及DLC分别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PAIgG)、HLA-DR+T细胞及HLA─DQ+T细胞的关系。发... 用减数法观察了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T双标记细胞(DLC)的分布及DLC分别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IgG(PAIgG)、HLA-DR+T细胞及HLA─DQ+T细胞的关系。发现:ITP患儿的DL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LC与PAIgG、HLA─DR+T及HLA─DQ+T均呈显著正相关(P分别<0.05、0.05及0.01),与PC呈负相关(P<0.05)。提示DLC在外周血中的大量出现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 ^t_48^++标记细胞
下载PDF
不同标记法及去红细胞法对检测微量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华骅 仇志根 +2 位作者 郑滨 袁纪军 高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采用 ISHAG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matotherapy and graft engineering)法和常用的 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检测方法对同一脐血样品进行比较实验 ,确定更适用于微量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含量检测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 ISHAG... 目的 采用 ISHAG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matotherapy and graft engineering)法和常用的 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检测方法对同一脐血样品进行比较实验 ,确定更适用于微量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含量检测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 ISHAGE造血干细胞计数协会推荐方法、低渗 NH4 Cl去红细胞 CD4 5 / CD34双色标记法 (NH4 Cl双标法 )、Optilyse C溶血剂去红细胞 CD34单色标记法 (Optilyse C单标法 )、低渗 NH4 Cl去红细胞 CD34单色标记法 (NH4 Cl单标法 )、羟乙基淀粉沉淀去红细胞 CD4 5 / CD34双色标记法 (HES双标法 )检测脐血造血干细胞含量 ,并比较不同方法测得数据的差异。结果  8份脐血标本用 ISHAGE方法测得 CD34+造血干细胞含量的中位数为 0 .2 78% ,NH4 Cl双标法测得结果为 0 .2 97% ,与 ISHAGE方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用 HES双标、Optilyse C单标法和 NH4 Cl单标法测得的结果分别为 5 .715 % ,0 .391%和 0 .74 1% ,与ISHAGE方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SHAGE方法是一种公认的准确性高 ,重复性好的检测造血干细胞方法。Optilyse C单标法、NH4 Cl单标法和 HES双标法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造血干细胞 脐血 含量 检测方法 ISHAGE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OptilyseC单标法 NH4C1单标法 HES标法 标记
下载PDF
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慧 向洪 +2 位作者 王银 卿红 王春森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 目的探讨丹参酮类化合物对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等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白血病NB4细胞,以CD34^+、CD38^-、CD123^+为标记确定NB4细胞中的LSCs,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LSCs的凋亡率。结果在20μmol·L^(-1)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条件下作用24 h后,可显著诱导LSCs凋亡,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不能诱导LSCs凋亡。结论丹参酮类化合物诱导NB4中LSCs的凋亡能力与其结构有关,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其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丹参酮Ⅰ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细胞凋亡 白血病干细胞 ^CD123^+ NB4 ANNEXIN V/PI标记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谷军生 余祖江 +1 位作者 江河清 武淑环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随机入组的...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随机入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 HBc-IgM定性结果分为两组(HBc-IgM阳性组为实验组;HBc-IgM阴性组为对照组),分别以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色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荧光素双标记 FCM(flow cytometry)技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相对含量,统计学分析用 t检验与秩和检验。结果 HBc-IgM阳性组ALT、AST和HBVDNA平均值高于 HBc-IgM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 IgG含量和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亚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HBV清除延迟;HBV激活的宿主免疫应答主要通过特异性免疫导致肝组织损伤和病毒清除,宿主体内多克隆免疫应答的激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机制 急性发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CD8^+t淋巴细胞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特异性免疫治疗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阳性 ^CD3^+ ^CD4^+ 统计学差异 免疫功能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检测 荧光素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