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洋中国:妈祖信仰的传播--以天津为中心考察 |
侯杰
张鑫雅
|
《文学与文化》
|
2018 |
3
|
|
2
|
“五四”前湖南知识男性对“节妇烈女”的再现——以湖南《大公报》(1915-1919)为中心 |
万琼华
石临风
|
《云梦学刊》
|
2016 |
1
|
|
3
|
文化守成中的新文学选择--评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 |
杨爱芹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4
|
徐特立回湘任职考(1924-1927)——以湖南《大公报》为中心 |
叶利军
|
《特立学刊》
|
2014 |
1
|
|
5
|
左中右三报抗日舆论动员的路径及内容选择--以抗战期间重要城市沦陷报道为例 |
肖燕雄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6
|
民本与民主的两难选择——评《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大公报〉政治改良言论述评(1927-1937)》 |
李英姿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7
|
“文人论政”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以新记《大公报》和史量才时期《申报》为中心 |
陈雨璇
郝韶梦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1 |
1
|
|
8
|
清末民国时期“X性”词语面貌及发展概况管窥--基于《大公报》的考察 |
华树君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9
|
起承转合:王郅隆时期《大公报》副刊(1916-1925)研究——基于结构与原动力的视角 |
沈静
朱文捷
刘雨萌
|
《新闻春秋》
CSSCI
|
2024 |
0 |
|
10
|
民国《大公报》关于徐诵明新闻报道的初步研究 |
张显锋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1
|
《大公报》与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 |
黄贵珍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仪式·记忆·形象:《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文艺副刊国庆叙事研究(1997—2022) |
骆江瑜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13
|
1931年淮河水灾背景下民间报刊评论文章研究——以《申报》《大公报》为例 |
周娅
殷明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4
|
流离与失序:解放战争时期流亡学生的状况——以《大公报》和《中央日报》的报道为中心 |
张铉禹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15
|
沪版《大公报》所刊现代作家手迹考释 |
方玲
金星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6
|
香港《大公报》东马砂拉越版文艺副刊内容特征研究(2020—2024) |
龙其林
王若珣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17
|
1918年大流感在北京的流行及社会应对 |
吴文清
王居义
|
《中医药文化》
|
2024 |
0 |
|
18
|
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大公报》为中心的探讨 |
王先明
张海荣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9
|
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新闻思想 |
徐新平
邓丽琴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20
|
天津青年会的儿童事业——以《大公报》为中心 |
侯杰
谢晓晨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