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Practical Use of a Neurophysiological Detector and the Protocol fo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
作者 Ilia Brond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Mass Spectrometry and Chromatography》 CAS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The main aim for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urophysiological detector was det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seats and criminal use of poisons in warfare. Phosphor-organic (PO) substances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 The main aim for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urophysiological detector was det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seats and criminal use of poisons in warfare. Phosphor-organic (PO) substances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blocking effects are prohibited in warfare by international law (Geneva Protocol. https://www.un.org/disarmament/wmd/bio/1925-geneva-protocol/). Monitoring PO analogs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blocking effect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water and soil can provide clues to unlawful production sites and the possible use of POs in warfare. Attempts to analyze POs by derivatization have had a low ability to detect them. A neurophysiological detector (NPD)-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specific detection with high detection ability. The first official presentation of our NPD was at the 3<sup>rd</su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paration in BioSciences SBS 2003: A 100 Years of Chromatography, May 13-18, 2003, in Moscow, Russia. The NPD in connection to HPLC was developed 14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ation at the SBS in 2003. Initially, NPD combined with an HPLC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intelligence services and only for use in monitoring and espionage against the unlawful production of neuroparalytic agents, as explained in this article. NPD combined with an HPLC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Umeå, Sweden, in 1987-89;the protocol was further developed in Statens Plantevern Institutt, Ås, Norway, in 1990-92. NPD may have great utility during the current period of active warfare in Europe. The initial challenge was detecting unlawful production and use of PO compounds and their metabolites that can potentially block acetylcholinesterase. The sensor in NPD can detect and monitor substances such as tabun, soman, and modern PO poisons used in military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PD and its aim as a sensitive sensor in detecting PO substances with acetylcholinesterase-blocking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physiological Detector Phosphor-Organic Substances tabun SOMAN Criminal Use of Poisons in Warfare
下载PDF
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犬循环衰竭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念 曹洁玮 +2 位作者 龙超良 王汝欢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在胆碱酯酶抑制剂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上,评价新药宾赛克嗪的治疗学作用。方法塔崩中毒循环衰竭模型:3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8kg。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注射塔崩,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 目的在胆碱酯酶抑制剂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和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上,评价新药宾赛克嗪的治疗学作用。方法塔崩中毒循环衰竭模型:3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8kg。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注射塔崩,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mg·kg-1的治疗作用。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4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静脉快速推注普鲁卡因胺100mg·kg-1,直至循环衰竭,观察循环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宾赛克嗪0.1mg·kg-1的治疗作用。结果2种休克模型,在循环衰竭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纤维缩短速度(Vpm),均明显下降;左室舒张压(LVDP)和等容收缩期压力(IP)明显增高。塔崩诱发犬循环衰竭模型,宾赛克嗪0.1mg·kg-1救治后1min,与循环衰竭时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电图开始明显改善。普鲁卡因胺诱发犬心源性休克模型,宾赛克嗪0.1mg·kg-1救治后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明显改善,60min后心电图才明显改善。结论宾赛克嗪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的循环衰竭具有强效和速效治疗作用,优于对普鲁卡因胺诱发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表明其抗循环衰竭作用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赛克嗪 神经毒剂 塔崩 循环衰竭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水样中塔崩和磷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黎明 顾惠芬 彭新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49-453,共5页
本文对水样中的塔崩及其降解产物磷酸乙酯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试验了不同的萃取剂及萃取时溶液的pH值.优化了萃取条件. 在pH=9时.二氯甲烷萃取塔崩的回收率较高.三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3.0%. 用气相色谱-质谱(El方式)法测定了水样中... 本文对水样中的塔崩及其降解产物磷酸乙酯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 试验了不同的萃取剂及萃取时溶液的pH值.优化了萃取条件. 在pH=9时.二氯甲烷萃取塔崩的回收率较高.三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3.0%. 用气相色谱-质谱(El方式)法测定了水样中的塔崩和磷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崩 磷酸乙酯 气相色谱 质谱 水样
下载PDF
人血清对氧磷酶的部分纯化及解毒效应 被引量:17
4
作者 宁江海 王玉霞 +2 位作者 王青定 池木根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寻求对氧磷酶 (paraoxonase ,EC 3.1.8.1)作为外源性抗毒剂对抗G类有机磷毒剂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亲和凝胶柱层析进行了人血清对氧磷酶的部分纯化 ,测定了其对于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 (Km)以及钙离子对于酶活性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 目的 寻求对氧磷酶 (paraoxonase ,EC 3.1.8.1)作为外源性抗毒剂对抗G类有机磷毒剂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亲和凝胶柱层析进行了人血清对氧磷酶的部分纯化 ,测定了其对于不同底物的米氏常数 (Km)以及钙离子对于酶活性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种属的对氧磷酶活性 ,采用体外解毒 ,体内染毒的方法检测了对氧磷酶对于不同的底物的作用。结果部分纯化的对氧磷酶对于梭曼和对氧磷均有较好的催化水解作用。以对氧磷为底物时 ,Km 值为 0 .2 2mmol·L- 1,比活性为 375 μmol·min- 1·g- 1蛋白 ;以梭曼为底物时 ,Km 值为 0 .6 0mmol·L- 1,比活性为 4 34μmol·min- 1·g- 1蛋白。不同种属来源的血清对氧磷酶的活性差异较大 ,是造成不同种属动物对有机磷毒剂中毒敏感性差别的原因之一。部分纯化的对氧磷酶在含 1mmol·L- 1CaCl2 的缓冲液中活性良好 ,加入乙二胺四乙酸 (EDTA)后 ,无论以对氧磷或梭曼为底物 ,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表明人血清对氧磷酶是钙离子依赖性酶。EDTA的pI50 约为 1.8mmol·L- 1。人血清对氧磷酶能有效地水解对氧磷、梭曼、沙林、塔崩及敌敌畏 ,但对VX及乐果无效 ,表明其对P F、P CN及P O键有选择性 ,对P S键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酶类 对氧磷酶 有机磷化合物 沙林 塔崩 维埃克斯 敌敌畏 梭曼
下载PDF
乙基塔崩暴露识别及化学归因技术研究
5
作者 卢晓刚 高润利 +1 位作者 王红梅 肖军华 《防化研究》 2022年第2期30-39,共10页
塔崩类化合物是具有速效致死性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可严重干扰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对这些毒性物质的追踪溯源和识别归因是当前分析鉴别和毒物确证领域面临的主要难题。该文以乙基塔崩为研究对象,将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分... 塔崩类化合物是具有速效致死性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可严重干扰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对这些毒性物质的追踪溯源和识别归因是当前分析鉴别和毒物确证领域面临的主要难题。该文以乙基塔崩为研究对象,将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分析方法、化学计量等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对乙基塔崩样品进行的全方位分析鉴定以及特征数据的筛选甄别,解析样品中包含合成路线信息的特征分子结构,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构建了乙基塔崩的路线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率为100%。建立了杂质与乙基塔崩的有效关联,实现了此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合成路线的化学归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塔崩 化学归因 毒物确证 溯源分析
下载PDF
肟类药物对塔崩等神经性毒剂抑制的大鼠脑AChE的体外重活化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春元 孙曼霁 杨进生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系统地研究了肟类药物对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的体外重活化作用,并与梭曼、沙林和VX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林和VX抑制的AChE较易被药物重活化,而塔崩和梭曼抑制的AChE则较难。37℃、pH7.2条件下,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可浓度依赖性地被... 系统地研究了肟类药物对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的体外重活化作用,并与梭曼、沙林和VX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林和VX抑制的AChE较易被药物重活化,而塔崩和梭曼抑制的AChE则较难。37℃、pH7.2条件下,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可浓度依赖性地被TMB_r和LuH_6重活化,2-PAM在高浓度下也有一定作用,但HI-6在所用3个浓度下均无重活化。通过降低抑制温度成功地建立了未老化的梭曼膦酰化AChE模型。药物试验表明,未老化的梭曼膦酰化大鼠脑AChE可被高浓度(1mmol/L)HI-6重活化,而不被2-PAM、TMB_4及LuH_6重活化。提示药物自身内在活性在重活化作用中的重要性。TMB_4和LuH_6对塔崩磷酸化AChE有较强重活化,而对未老化梭曼膦酸化AChE无重活化,HI-6则相反,对未老化梭曼膦酰化AChE重活化效果好,而对塔崩磷酰化AChE无重活化作用。塔崩和梭曼膦酰化AChE在未老化以前对药物的响应就有所不同,毒剂残基的空间效应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崩 梭曼 化学战剂 肟类 重活化
原文传递
测定有机磷化合物结构的核磁共振新方法
7
作者 缪振春 冯锐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报道二种用于测定有机磷化合物结构的核磁共振新方法,^(13)CSLDEPT和^(31)PSLPT。它们以选择性质子软脉冲的远程磁极化转移为基础,所提供的~1H—^(13)C和~1H—^(31)P的相关信号可以直接用于识别核磁共振谱峰、连接结构单元,确定分子结... 报道二种用于测定有机磷化合物结构的核磁共振新方法,^(13)CSLDEPT和^(31)PSLPT。它们以选择性质子软脉冲的远程磁极化转移为基础,所提供的~1H—^(13)C和~1H—^(31)P的相关信号可以直接用于识别核磁共振谱峰、连接结构单元,确定分子结构。与二维异核远程核磁共振方法相比,这二种方法都具有灵敏度高、数字分辨率好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测定 有机磷化合物 NMR
原文传递
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章子男 马嘉嘉 +5 位作者 黄静宜 邢欢纯 李尧 王永安 丁日高 杨军 《军事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并探索相关规律。方法小鼠颈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100、200、350和500μg/kg)塔崩,于注射染毒后10 min,1、4、24、48和72 h记录体重和脑重,计算脏器系数;Ellman法及ELISA法分别...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并探索相关规律。方法小鼠颈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100、200、350和500μg/kg)塔崩,于注射染毒后10 min,1、4、24、48和72 h记录体重和脑重,计算脏器系数;Ellman法及ELISA法分别测定小鼠中枢及外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含量。结果重度染毒小鼠体重24 h后明显低于其他组别。不同浓度塔崩对血AChE的抑制率在48 h内均有大幅下降趋势,72 h有一定程度回升。在轻度染毒状态下,24 h时血AChE抑制率呈明显上升;中、重度染毒状态下,抑制率在1 h内维持较高水平,随后大幅下降。脑AChE的毒剂抑制状态与血AChE差异较大,在重度染毒状态下,脑AChE抑制率在4 h内有一定上升趋势,并在24 h内维持一个高度抑制状态后大幅下降;在中、轻度染毒状态下,脑AChE抑制率相近,不随染毒剂量改变而出现明显差异,48 h后均呈上升趋势,但仍明显低于重度染毒组。脑、血AChE均在染毒后一定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结论小鼠在中、轻度染毒状态下,毒剂几乎不会对中枢AChE产生抑制作用,只有高剂量染毒时才有抑制作用,而血AChE抑制率具参考意义,可初步衡量中毒水平。同时提示,须关注染毒后外周滞留的大量毒剂,中毒救治时应采用多次给药方式,最大限度消除毒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塔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