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I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s of the TS2 Well:Implication for 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Tahe Oilfield,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Chunquan CHEN Hongh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52-860,共9页
Going deep has been the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he Oilfield.Following the TS1 well in block 1,which revealed excellent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Going deep has been the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he Oilfield.Following the TS1 well in block 1,which revealed excellent combination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Tarim Basin,the TS2 well was drilled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rospectivity in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main blocks of the Tahe Oilfield.Seventeen cor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perform fluid inclusion studies,including petrography,fluorescence microspectrometry,and microthermome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eper parts of the Tahe Oilfield have a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Cambrian source rocks can supply sufficient oil for not only the Cambrian reservoirs,but also for the Lower Ordovician reservoirs.Th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s reservoirs experienced at least three oil charging events and one late gas charging event.Oil accumulations form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basin evolution were likely destroyed in the late stage with deep burial,tectonic movements,or invas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s.Therefore,the deep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f the Tahe Oilfield,even the whole Tarim Basin,should focus on gas accumulations,although oil accumulations,especially in Cambrian reservoirs,cannot be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inclusion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s reservoir hydrocarbonprospect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o Detection of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in the Tahe OUfield,Tarim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Xiaoping YANG Xiaolan +1 位作者 ZHANG Yazhong HAN L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0-536,共7页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the major type of producing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se beds clear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the major type of producing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se beds clearly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distance of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 from the top of the sec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becomes weak or is absent when th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are less than 2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The effect on top Ordovician reflection became weaker with deeper burial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but the developed deep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caused stronger reflectio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Ordovician. This interior refl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strong long-axis, irregular and bead string reflections, and was present 80 ms below the top Ordovician. Aimed at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uses frequency to "tune-in" bed thickness, was used to predict Ordovician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formations in the Tahe oilfield. Through finely adjusting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slice at 30 Hz of the tuned data cube can best represent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Two large N-S-trending strong reflection belts in the mid-we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along wells TK440- TK427-TK417B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along wells TK404-TK409 were observed distinctly on the 30 Hz slice and 4-D time-frequency data cube carving. A small N-S trending reflection belt in the southern part along wells T403-TK446B was also clearly identified. The predicted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area coincides with the fracture-cavities connection area confirmed by drilling pressure testing results. Deep karst cavities occur basically in three reservoir bed-development belts identified by the Ordovician interior strong reflectio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proved to be a useful technique in identifying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response tuning cube 4-D time-frequency data cube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bed ordovician carbonate tahe oilfield Xinjiang
下载PDF
塔河油田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发育特征
3
作者 张长建 蒋林 +2 位作者 汪彦 曾清勇 马雪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32,共11页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样式和结构,利用古地貌恢复、古水系刻画、测井地层对比、构造断裂解析、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塔河油田11区的古水文地貌恢复、岩溶层组格架构建、岩溶洞穴识别和成因模式...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样式和结构,利用古地貌恢复、古水系刻画、测井地层对比、构造断裂解析、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塔河油田11区的古水文地貌恢复、岩溶层组格架构建、岩溶洞穴识别和成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古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发育北北西—南南东向树枝状地表深切沟谷,良里塔格组发育近水平状分布、闭合管道结构及溶蚀强度较高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良里塔格组岩溶洞穴系统与澳大利亚Judbarra地区Bullita洞穴系统成因相似,属于典型的表生岩溶扩散下渗型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泥岩段为隔水层,控制了良里塔格组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侧向溶蚀作用;沟通地表水系的断裂为岩溶水主要下渗溶蚀通道,随着区域基准面下降,岩溶水沿断裂下渗进入中奥陶统,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形成断溶体。塔河油田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表生岩溶“双层”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的认识对上奥陶统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加里东运动中期 迷宫型岩溶洞穴系统 断溶体 古地貌 古水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4
作者 韩鹏远 丁文龙 +5 位作者 杨德彬 邓光校 王震 马海陇 吕晶 耿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26,共18页
文章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张性裂缝、剪切... 文章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可分为构造裂缝(张性裂缝、剪切裂缝)、表生裂缝(风化缝)、成岩裂缝(缝合线、层理缝)和复合成因裂缝(构造风化裂缝、构造成岩裂缝)4大类7小类,其中构造裂缝在天然裂缝占据主导地位。裂缝走向以NE-SW、NW-SE和NNE-SSW向为主,倾向为NNW、NE和SEE倾,倾角多为大于70°,线密度介于1.5~3.5条/m之间。根据裂缝充填特征和交切关系可以将裂缝分为3期,第1期充填裂缝中的微裂缝镜下荧光反应强烈,证实充填裂缝并非完全无效的裂缝,内部微裂缝的发育依旧可以使其具有有效性。第2期裂缝内部被大量沥青质充填,有效性较差。第3期裂缝开度大、有效性强,但其内部并无荧光显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育受构造应力场、断裂、岩性和岩溶作用4个因素的控制。裂缝形成期构造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裂缝的形成规模及分布模式。在走滑断裂的显著影响下,断层伴生裂缝大量发育,裂缝产状同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距断裂带2048.56 m为单条走滑断裂带控缝作用的最大有效影响范围,其中0~308.25 m属于断控裂缝强发育区,超过308.25 m断控裂缝强发育程度显著降低。走滑断裂张扭段和断裂带端部裂缝发育程度好,主动盘裂缝密度高,油气充注更丰富。裂缝发育程度同脆性矿物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趋势,并显著受控于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值的影响,白云岩裂缝发育程度最高,灰岩小类中砂屑灰岩裂缝发育程度最好。岩溶地貌中以岩溶台地下的丘从洼地无论浅层及纵向上均有较强的裂缝发育规模,平均裂缝线密度在2.67条/m,对储层的改善效果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表征 主控因素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以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金叶 张英杰 +1 位作者 王强 朱一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8,I0003,I0004,共19页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球粒亮晶藻鲕灰岩、具鸟眼构造的泥晶灰岩、含钙质绿藻生屑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亮晶集合粒灰岩、含集合粒亮晶鲕粒灰岩、泥晶砂屑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11种岩石类型;发育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滩间海、藻鲕滩和灰坪6种沉积微相;发育溶洞型、裂缝—溶洞型和裂缝型3种储层。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后期溶蚀改造的影响,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和藻鲕滩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溶洞型储层,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该结果为塔河油田东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X井 中—上奥陶统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李纯泉 陈红汉 +1 位作者 张希明 陈汉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对采自该油田10 口井的105 块奥陶系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这种复杂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特征。对采自该油田10 口井的105 块奥陶系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这种复杂的油气充注过程。对各期次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油包裹体的荧光强度等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5 期热流体活动,且分别对应于曾发生过的4 期油充注和1次晚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4期油充注分别发生于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中期,天然气充注发生于喜山晚期。根据原油物化性质和分布特征,最终确定出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储层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充注过程 成藏期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2 位作者 鲁新便 金爱民 苏丹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72,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可以分为3种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缝洞单元水化学性质与洞穴间联系程度有关。连通性好的缝洞单元内的井具有相似的地下水化学性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则存在一定差异。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缝洞单元S48井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开发动态,为油田的开发及稳油控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油藏 缝洞单元 洞穴系统 水化学性质 开发动态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 被引量:24
8
作者 邹胜章 夏日元 +2 位作者 刘莉 唐建生 梁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90-2501,共12页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岩溶发育带,并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的测井响应与岩溶成因组合指标体系。测井响应指标包括自然伽玛、电阻率、井径等;岩溶成因指标包括地下水径流方式、岩溶作用类型、充填特征和岩溶个体形态等。根据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标准,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表层岩溶带以大中型溶蚀孔洞为主,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半充填(或未充填)时测井表现为低伽玛,低电阻;垂向渗滤溶蚀带以高角度溶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特征,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径流溶蚀带多发育大型溶洞,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潜流溶蚀带岩溶弱发育,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储层 垂向分带 划分标准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被引量:78
9
作者 肖玉茹 王敦则 沈杉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2-98,共7页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的研究,并与巴楚五道班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野外露头剖面进行类比,详细描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的大小、结构及充填特征,探讨了洞穴发育程度与深度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其储集性能及主要受控因素。在阿克库勒凸起围斜处呈裙边状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及上奥陶统隔水层的分布控制了洞穴发育的范围与深度,洞穴发育的数量基本上是随深度递减。性能较好的储层有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物孔隙型砂岩(溶积砂岩)。古洞穴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受控因素有碳酸盐岩的岩组类型、岩石结构、构造线、断裂的走向、水文系统和岩溶地貌,其中以岩溶地貌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层 洞穴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动态与地层水化学特征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3 位作者 云露 冉启华 金爱民 李梅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第一个超亿吨级的大型油田,其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近年来,油田地层水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育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凸起南部斜...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第一个超亿吨级的大型油田,其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近年来,油田地层水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育间断性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凸起南部斜坡区受到泥岩压实排水和粘土矿物脱水形成的离心流的影响,地层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塔河油田主体部位处于越流泄水区,地层水具有明显的高矿化度和高K++Na+、Cl-浓度,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动力场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密切相关。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离心流强度大,是油气藏主要成藏期。早、晚海西运动、印支运动期间抬升剥蚀,遭受强烈的大气水下渗淋滤、生物降解,是油气藏主要破坏期。根据地层水赋存状态,区分出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3种不同类型。研究油井产出水矿化度、Cl-、K++Na+浓度动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平稳型、起伏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动态类型。通过综合分析油井开发动态及油水产出特征,正确把握其变化过程,可以判断油井产水来源,从而为油田的稳油控水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油藏 地下水化学性质 开发动态
下载PDF
烃类流体分布与缝洞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志海 黄广涛 +1 位作者 刘常红 常铁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性油藏原油类型丰富,包括凝析油、挥发油、中轻质黑油和重质黑油,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根据地质控制因素,对流体性质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表明,烃类流体性质分布的非均质性不仅与成藏过程中对烃类流体的破坏...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性油藏原油类型丰富,包括凝析油、挥发油、中轻质黑油和重质黑油,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根据地质控制因素,对流体性质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表明,烃类流体性质分布的非均质性不仅与成藏过程中对烃类流体的破坏改造相关,而且也反映了缝洞性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和多期油源。以烃类流体性质分布的地质响应特征为主,兼顾油井产状相近、储层物性相似及天然能量类型相同等因素,将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缝洞性储层划分为6个流动单元,对不同单元提出了开发建议,以合理开发此类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缝洞性储层 碳酸盐岩 烃类流体 非均质性 流动单元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灰岩洞缝型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樊政军 柳建华 马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48,共4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岩性为颗粒微晶灰岩与泥微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繁多,分布不均,非均质性强,使得储层的储、渗机理和特性复杂化。针对复杂油气储层,开展了储层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描述了不同储层空间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成像测井和常... 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岩性为颗粒微晶灰岩与泥微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繁多,分布不均,非均质性强,使得储层的储、渗机理和特性复杂化。针对复杂油气储层,开展了储层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描述了不同储层空间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孔、洞、缝储层,结合地质、岩心录井等生产实际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建立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模式、评价标准和储层参数求取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完善了综合概率法识别洞缝型储层的模型,为塔河油田储量参数计算和利用测井技术判别石灰岩缝洞型储层流体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纪 石灰岩 储集层 类型 测井解释 储层参数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流体分布及开发动态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2 位作者 金爱民 张慧婷 田炜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4-1348,共5页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内不同部位油井出水特征与开发动态,以S48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主体洞穴、分支洞穴及古岩溶低洼区油井产能及水化学动态特征.主体洞穴井投产初期产能较高,稳产期较长,见水后含水上升较慢,产...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内不同部位油井出水特征与开发动态,以S48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主体洞穴、分支洞穴及古岩溶低洼区油井产能及水化学动态特征.主体洞穴井投产初期产能较高,稳产期较长,见水后含水上升较慢,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平稳、波动或上升;分支洞穴井投产初期产能较低,稳产期较短,见水后压力及产能下降较快,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波动或平稳后缓慢下降;古岩溶低洼区域井产能低,稳产期很短,产量递减快,含水率较高,产出水矿化度一般呈现波动中较大幅度下降.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油井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油藏 缝洞单元 开发动态
下载PDF
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萍 袁向春 +2 位作者 李江龙 胡向阳 谢丽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世界性难题。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的精细解剖,认识到断层纵横向展布控制油气成藏,断裂发育的地区溶蚀孔洞发育;通过对中-下奥陶统顶部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发现塔河4区奥陶系潜山储层分布主要受岩溶古地貌影响,并明确了缝洞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分析认为,在后期开发方案调整中应该避开古地形低洼区;而在储层精细描述中,应根据古地貌特征调整属性预测参数。通过古地貌恢复,为油藏精细方案调整和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思路和方法对塔河油田其它相似区块的研究和寻找奥陶系油气高产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被引量:111
15
作者 肖玉茹 何峰煜 孙义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地震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在垂向上 ,可将洞穴划分为洞穴顶部相、洞穴充填相与下部垮塌相 ,其中洞穴顶部相和下部垮塌相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而多层洞穴的发育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洞穴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古岩溶地貌等 ,其中与古岩溶地貌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 ,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洞穴型 碳酸盐岩储层 特征 研究 塔河油田 奥陶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文 阎相宾 李国蓉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通过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根据下奥陶统灰岩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基质作为储层的下限对照裂隙、洞穴和溶蚀孔洞不发育的灰岩基质,发现尽管有微孔隙的发育,但其孔隙度、渗透率、最大孔喉半径、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等参... 通过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根据下奥陶统灰岩基质的孔渗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与基质作为储层的下限对照裂隙、洞穴和溶蚀孔洞不发育的灰岩基质,发现尽管有微孔隙的发育,但其孔隙度、渗透率、最大孔喉半径、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等参数值远低于储层下限值,基本不具备储集和生产油气的意义.而下奥陶统灰岩段储集和生产油气的有效储渗空间按成因、形态及大小可划分为溶蚀孔隙、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类,构成5种性质有别的储层,即洞穴型储层、风化裂隙型储层、构造裂隙型储层、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和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从而使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划分标准.研究和搞清这些有效储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对塔河油区奥陶系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风化裂隙 构造裂隙 渗透率 溶蚀孔隙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利用FMI资料分析塔河油田南部中—下奥陶统储层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8
17
作者 丁文龙 漆立新 +1 位作者 吕海涛 杨国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2-859,共8页
钻探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明显地受断裂和裂缝控制。裂缝主要为构造开启缝,其次为钻井诱导缝,裂缝走向具有明显方向性,其形成与古构造应力场关系密切。利用大量中—下奥陶统钻井... 钻探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明显地受断裂和裂缝控制。裂缝主要为构造开启缝,其次为钻井诱导缝,裂缝走向具有明显方向性,其形成与古构造应力场关系密切。利用大量中—下奥陶统钻井FMI资料进行裂缝识别、成因分类和走向统计分析,认为钻井诱导缝受现今构造应力场控制,构造开启缝主要受古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塔河油田南部地区诱导缝优势走向为北东向,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构造开启缝优势走向主要有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北北东向裂缝中可见充填缝,反映北北东向裂缝形成时间早于北东东向,其分别与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南部 中—下奥陶统储层 裂缝 FMI成像测井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油藏沥青质沉淀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康志江 黄咏梅 +2 位作者 易斌 张杰 任爱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4-37,共4页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充注的成藏过程中,早期稠油与后期轻质油在同一缝洞体内共存,开采过程中,先后有36口井因沥青质堵塞井筒无法生产。开展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通过凝析油与稠油混合的沥青质沉积实验,结合典...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充注的成藏过程中,早期稠油与后期轻质油在同一缝洞体内共存,开采过程中,先后有36口井因沥青质堵塞井筒无法生产。开展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通过凝析油与稠油混合的沥青质沉积实验,结合典型井生产特征研究,确定了沥青质堵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凝析油与稠油混合和井筒温度下降。该研究成果为井筒解除沥青质堵塞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沉淀 沥青质堵塞 絮凝点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塔河奥陶系油藏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缝洞体分类表征——以塔河油田S80单元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吕心瑞 李红凯 +5 位作者 魏荷花 司朝年 邬兴威 卜翠萍 康志江 孙建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3-821,共9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大尺度溶洞、小尺度孔洞及多尺度裂缝为主,储集体成因机制不同,高度离散,传统连续性储层表征思路难以直接套用。以储集体识别和描述为基础,基于分类表...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大尺度溶洞、小尺度孔洞及多尺度裂缝为主,储集体成因机制不同,高度离散,传统连续性储层表征思路难以直接套用。以储集体识别和描述为基础,基于分类表征的思想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刻画。以岩溶成因及野外露头为指导,综合地震定性预测与定量反演成果,对于风化壳成因、断控成因的大尺度溶洞分别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和基于目标的方法进行模拟。对于小尺度孔洞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模,对于多尺度裂缝则以地震信息为基础,采用人工解释、蚂蚁追踪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分类表征基础上,根据岩溶成因规律构建分类储集体的融合原则,实现了分类模型的整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S80单元缝洞型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基于模型细化评价单元储量级别,设计新钻井位置,筛选有利目标区均取得较好效果,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指导剩余油挖潜与开发方案调整奠定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建模 缝洞体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裂缝特征及发育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培东 黄润秋 +1 位作者 邓辉 梁利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8,147,共3页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其奥陶系储层类型为构造缝和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孔隙组成的缝—洞型。根据岩心裂缝观察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发现塔河油田裂缝类型主要有压溶缝合线、成岩缝2种非构造缝和水平缝、低角度缝及高角度缝等3...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其奥陶系储层类型为构造缝和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孔隙组成的缝—洞型。根据岩心裂缝观察资料和测井资料,研究发现塔河油田裂缝类型主要有压溶缝合线、成岩缝2种非构造缝和水平缝、低角度缝及高角度缝等3种构造缝。通过统计发现:裂缝小缝占43.0%,中缝占44.6%,大缝占12.4%;水平缝占40.75%,低角度缝占26.50%,高角度缝占32.75%;全充填缝占56.27%,半充填缝占17.19%,未充填缝占26.54%;裂缝倾向主要以NE300°~330°为主,次为近南北(0°~10°)向和SE160°~170°。裂缝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主要是构造高点、构造交汇点和断层发育区,裂缝发育随储层岩性脆性增加而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及开度均随储层埋深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石) 奥陶纪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影响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