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imulation of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deep marine oil and gas in superimposed basin:A case study of Lower Paleozoic petroleum system of Tahe Oilfield,Tarim Basin,NW China
1
作者 LI Bin ZHONG Li +4 位作者 LYU Haitao YANG Suju XU Qinqi ZHANG Xin ZHENG Bins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5期1217-1231,共15页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deep marine oil and gas in superimposed basins,the Lower Paleozoic petroleum system in Tahe Oilfield of Tarim Basin is selected as a typical case,and the p...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deep marine oil and gas in superimposed basins,the Lower Paleozoic petroleum system in Tahe Oilfield of Tarim Basin is selected as a typical case,and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deep oil and gas is restored by means of reservoine-forming dynamics simulation.The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Lower Cambrian source rocks in Tahe Oilfield reflects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process and intensity in different tectonic zones,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controlling the differences in deep oil and gas phases.The complex transport system composed of strike-slip fault and unconformity,etc.controlled early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late adjustment of deep oil and gas,while the Middle Cambrian gypsum-salt rock in inner carbonate platform prevented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deep oil and gas,resulting in an obvious"fault-controlled"feature of deep oil and gas,in which the low potential area superimposed by the NE-strike-slip fault zone and deep oil and gas migration was conducive to accumulation,and it is mainly beaded along the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the northeast direction.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formation reveals that the spatio-temporal configuration of"source-fault-fracture-gypsum-preservation"controls the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 deep oil and gas in Tahe Oilfield.The Ordovician has experienced the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multiple periods of charging,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and lateral adjustment and transformation,and deep oil and gas have always been in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migration,accumulation and escape.The statistics of residual oil and gas show that the deep stratum of Tahe Oilfield still h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and Penglaiba Formation,and the Middle and Upper Cambrian ultra-deep stratum has a certain oil and gas resource prospect.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ynamic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eep oil and gas in the Tarim Basin,and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carbonate reservoir of paleo-crato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mposed basin Tarim Basin marine carbonate rock oil and gas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dynamic accumulation simulation fluid potential technology tahe oilfield Lower Paleozoic petroleum system simulation deep and ultra-deep strata
下载PD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in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Cun-Ge Liu Li-Xin Qi +4 位作者 Yong-Li Liu Ming-Xia Luo Xiao-Ming Shao Peng Luo Zhi-Li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δ13C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 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 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arim Basin. But research on fluctuation character- istics and global correlation of δ13Ccarb is still weak.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whole-rock δ13Ccarb data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the 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o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Darriwilian--Early Katian was exam- ined. Three positive excur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including the middle Darriwilian carbon iso- tope excursion (MDICE), 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GICE), and a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the Pygodus anserinus conodont zone which is named the Early Sandb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 (ESI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had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sea level fluctuations. MDICE and GICE could be globally correlated. The Middle-Upper Ordovi- cian Saerg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of the Kalpin outcrop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ical time of MDICE and ESICE. GICE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rce rock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the basin.Massive organic carbon burial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nesis of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gas field - Middle-Upper Ordovician carbon isotope DARRIWILIAN Sandbian Katian source rock
下载PDF
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差异富集历史的动态模拟——以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
3
作者 李斌 钟笠 +4 位作者 吕海涛 杨素举 徐勤琪 张鑫 郑斌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 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针对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复杂的差异富集历史,采用成藏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深层油气的生排烃、运聚和调整改造的历史恢复。研究表明:①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反映出不同构造带的生排烃过程及其强度具有明显不同,是导致深层油气相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走滑断裂和不整合面等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控制深层油气早期运移聚集和后期调整,中寒武统台内膏盐岩阻止深层油气的垂向运聚,致使深层油气呈现明显的“断控”特征,其中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和深层油气运移低势区叠加有利于汇聚成藏,且主要沿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③成藏动态模拟揭示“源-断-缝-膏-保”时空配置控制塔河深层油气的差异富集,奥陶系经历多期充注、垂向运聚、侧向调整改造的成藏历史,深层油气一直处于运移聚集和逸散的动态平衡中。④油气残留量统计显示塔河油田深层奥陶系鹰山组和蓬莱坝组仍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潜力,超深层中上寒武统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研究为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的动态定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古老克拉通盆地碳酸盐岩相关油气成藏演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差异富集 动态成藏模拟 流体势技术 塔河油田 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模拟 深层—超深层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以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金叶 张英杰 +1 位作者 王强 朱一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8,I0003,I0004,共19页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 为明确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根据塔河油田东南缘X井中—上奥陶统的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储层岩石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河油田X井中—上奥陶统发育泥晶生屑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含球粒亮晶藻鲕灰岩、具鸟眼构造的泥晶灰岩、含钙质绿藻生屑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亮晶集合粒灰岩、含集合粒亮晶鲕粒灰岩、泥晶砂屑生屑灰岩、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11种岩石类型;发育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滩间海、藻鲕滩和灰坪6种沉积微相;发育溶洞型、裂缝—溶洞型和裂缝型3种储层。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的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后期溶蚀改造的影响,砂屑滩、生屑滩、鲕粒滩和藻鲕滩的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裂缝—溶洞型储层,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该结果为塔河油田东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X井 中—上奥陶统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琦 张银涛 +2 位作者 张晶 姚超 张琪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2,共14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地质建模 概率融合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复合-联合成因机制 被引量:72
6
作者 何治亮 彭守涛 张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52,共10页
对塔河油田442口钻遇奥陶系井的岩溶型储层段的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受到了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两期岩溶作用的改造,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低温大气水条件下,受控于构造(原型盆地、构造变形)、层序(结... 对塔河油田442口钻遇奥陶系井的岩溶型储层段的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受到了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两期岩溶作用的改造,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低温大气水条件下,受控于构造(原型盆地、构造变形)、层序(结构、样式)、岩相(沉积相、成岩相)、流体(地表、地层、深源)和时间等5种因素,形成了储集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分带性明显的岩溶缝洞储集体。北带以大洞、大缝为主,中带为孔-洞-缝型,南带为局部有孔、洞的裂缝型储层。不同地区和层系主控因素各不相同。塔河北部地区在长期和多期的暴露过程中,发生了多期岩溶旋回的叠加,储层形成受控于以表生岩溶为主的单因素多期复合作用,形成了3套洞穴型储层;在上奥陶统覆盖较厚的南部地区,由于暴露时间短,岩溶作用相对较弱,有利储层的发育同时受古地形及暴露时间、高能相带、断裂裂缝分布和后期埋藏溶蚀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联合作用 成因机制 岩溶型储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青 易小燕 +1 位作者 闫长辉 王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水驱曲线法在我国已广泛地应用了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般仅限于砂岩油藏,而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比砂岩油藏更复杂,多变。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通过水驱曲线的形态,归纳水驱曲线具有3种类型:单一直线段、两直线段(呈... 水驱曲线法在我国已广泛地应用了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一般仅限于砂岩油藏,而碳酸盐岩油藏水驱特征比砂岩油藏更复杂,多变。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通过水驱曲线的形态,归纳水驱曲线具有3种类型:单一直线段、两直线段(呈台阶状),不规则的水驱曲线。其中,台阶状反映了碳酸盐岩油藏具有缝洞发育、水体能量不稳定、水驱规律复杂的特征,并具有能量下降波及不同水体。通过典型井的水分析资料,验证了同一个缝洞单元内存在多个水体供给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曲线 水驱规律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奥陶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多尺度多元约束的断控岩溶储集体建模
8
作者 李吉康 曾清勇 +2 位作者 郭臣 李青 朱乐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4,共6页
断控岩溶缝洞型油藏断裂系统发育,储集空间复杂,离散性和非均质性极强,油藏断裂系统建模困难。以断控岩溶储集体发育成因规律为指导,提出多尺度、多元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断控岩溶储集体模型。依据断控岩溶成因,将储集体发育划分为4个... 断控岩溶缝洞型油藏断裂系统发育,储集空间复杂,离散性和非均质性极强,油藏断裂系统建模困难。以断控岩溶储集体发育成因规律为指导,提出多尺度、多元约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断控岩溶储集体模型。依据断控岩溶成因,将储集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以成熟阶段的储集体模式为指导,将断控岩溶储集体划分为溶洞相、溶蚀孔洞相和溶蚀裂缝相;采用蚂蚁体重采样、断距模型和裂缝参数表征的多元约束,建立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基于目标的模拟算法,生成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2组小尺度裂缝,建立断控岩溶的裂缝模型,最大程度上体现断控岩溶裂缝发育特征,降低裂缝预测的不确定性,形成断控岩溶储集体预测新方法;2口井验证模型可靠性强,可支持后续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断控岩溶 地质建模 裂缝表征
下载PDF
基岩-孤立溶洞不稳定窜流方程 被引量:9
9
作者 程倩 熊伟 +1 位作者 高树生 刘华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3-54,81,共3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呈高度离散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基岩是储层中广泛分布的等效连续介质,渗透率低,基岩向溶洞的窜流为非稳态窜流。提出单井钻遇孤立溶洞模型,模型外边界定压,溶洞视为扩大井筒,分析基岩与孤立溶洞间...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呈高度离散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基岩是储层中广泛分布的等效连续介质,渗透率低,基岩向溶洞的窜流为非稳态窜流。提出单井钻遇孤立溶洞模型,模型外边界定压,溶洞视为扩大井筒,分析基岩与孤立溶洞间的不稳定窜流规律,初步建立基岩-孤立溶洞不稳定窜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不稳定流动 窜流方程 基岩 孤立溶洞 塔河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油气藏开发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孝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油气藏是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中最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测井、地震资料又很难识别,并且其开发与中国典型的碎屑岩油气藏又有很大区别。在新疆塔河... 碳酸盐岩裂缝-溶洞型油气藏是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中最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非均质性极强,测井、地震资料又很难识别,并且其开发与中国典型的碎屑岩油气藏又有很大区别。在新疆塔河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直接投产的井只占10%,大部井都是经过酸压以后投产的。该文利用S70井几次酸压后的生产特点来分析油藏的储层特征,并对裂缝-溶洞型油气藏开发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溶洞型 油气藏开发 储层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网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文革 李小波 +3 位作者 杨敏 鲁新便 刘学利 刘洪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集体规模差异大、空间离散性强,井间缝洞连通结构复杂、流体流动模式多样等特征。缝洞控制程度低,储量动用不均衡,生产效果差异大,常规砂岩油藏规则和不规则井网部署方式均不适用,需要建立一种匹配油藏特点的...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集体规模差异大、空间离散性强,井间缝洞连通结构复杂、流体流动模式多样等特征。缝洞控制程度低,储量动用不均衡,生产效果差异大,常规砂岩油藏规则和不规则井网部署方式均不适用,需要建立一种匹配油藏特点的井网构建与优化方法。将物理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采用“立体化”、“系统化”的井网构建思路,丰富空间结构井网的理论内涵,深化重力驱替理论在空间结构井网构建中的根本性认识。建立以缝洞结构、连通关系、储量动用、能量状况和注采结构为主线的井网设计方法和六步法井网构建流程。总之,流体密度差是重力置换的主导因素,缝洞连通结构的位势差是纵向驱替的重要驱动力,主次通道的驱替速度差是垂向平衡的关键,是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提高采收率的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缝洞结构 重力驱替 空间结构井网 井网优化
下载PDF
叠前AVO反演技术在塔河油田三种类型油气藏流体识别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欢 张长建 马海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烃源岩长期生排烃、多期充注成藏及混合改造,导致油气性质变化大,给流体识别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模型正演,分析缝洞型储层厚度、孔隙度、含流体性质对AVO特征的影响,明确气藏、轻质油藏、重质油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烃源岩长期生排烃、多期充注成藏及混合改造,导致油气性质变化大,给流体识别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模型正演,分析缝洞型储层厚度、孔隙度、含流体性质对AVO特征的影响,明确气藏、轻质油藏、重质油藏三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AVO特征及敏感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叠前反演,获得地下不同流体纵波阻抗及纵横波速度比特征,然后基于实际测井数据,建立三种不同类型油气藏岩石物理量版,在岩石物理量版指导下,利用双参数进行流体概率分析,获得缝洞储层流体定量识别结果。对塔河A区(气藏)、B区(轻质油藏)和C区(重质油藏),各50 km 2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基于叠前AVO反演的流体识别应用研究,将识别结果用于盲井检验,气藏识别符合率为80%,轻质油藏符合率为76%,重质油藏符合率为72%。研究结果为塔河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储层 模型正演 叠前AVO反演 流体识别
下载PDF
塔河地区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开发实践 被引量:235
13
作者 鲁新便 胡文革 +5 位作者 汪彦 李新华 李涛 吕艳萍 何新明 杨德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5,共9页
塔河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经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后,沿大型溶蚀断裂带形成了各种不规则的缝洞体。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率、地震时间切片等技术,结合野外露头、大量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进行综合研... 塔河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经多期构造变形和岩溶作用后,沿大型溶蚀断裂带形成了各种不规则的缝洞体。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率、地震时间切片等技术,结合野外露头、大量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进行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断溶体圈闭的理论概念,阐述了塔河上奥陶统覆盖区断溶体油藏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依据其空间展布形态和控制因素将其划分为条带状、夹心饼状和平板状等。实践证实,断溶体圈闭(油藏)是塔河外围斜坡区极为特殊的一种油气藏类型,不同类型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其中条带状断溶体油藏开发效果最好,该类圈闭的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体 断溶体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及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文 李永宏 +1 位作者 张涛 李国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塔河南缘S69—S76井的亮晶鲕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与其它地区的微晶灰岩、亮晶砾砂屑灰岩及微亮晶砂屑灰岩形成对比,因而早奥陶世的沉积格局分界线应西移到库南2井—满参1井一线。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剖面... 根据岩心和薄片观察,塔河南缘S69—S76井的亮晶鲕粒灰岩和藻粘结灰岩与其它地区的微晶灰岩、亮晶砾砂屑灰岩及微亮晶砂屑灰岩形成对比,因而早奥陶世的沉积格局分界线应西移到库南2井—满参1井一线。依据岩性、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组合等标志,识别出下奥陶统有开阔台地相、台内浅滩相和台地边缘丘滩相3种沉积相类型;中上奥陶统为较深水陆棚相和潮缘沉积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将下奥陶统划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两个二级层序;中上奥陶统划分为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低水位体系域。同时研究了层序和体系域的发育特征,初步确定了下奥陶统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地层学 研究 层序
下载PDF
成岩作用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牛永斌 钟建华 +2 位作者 王培俊 单婷婷 李润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9,共7页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射线等分析手段,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主要发生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和硅化等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射线等分析手段,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岩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主要发生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白云石化、重结晶和硅化等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同步进行、贯穿整个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的影响最大,决定了储集空间的最终形态;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深埋藏成岩阶段,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形成大量的白云石化砂屑团块,团块内晶间孔发育,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压实-压溶、重结晶和硅化等成岩作用因程度有限,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下奥陶统处于晚成岩阶段,中-上奥陶统处于晚-中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储集空间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强路 钱一雄 +1 位作者 马红强 王恕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29-734,共6页
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类型及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康志宏 戎意民 +3 位作者 魏历灵 李雪 陈夷 陈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6-994,共9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常规测井定量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此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油田开发极为重要。根据6口关键井的电成像测井(FMI)和岩心样品特征,将塔河碳酸盐岩储集体划分为未充填洞穴型、垮...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常规测井定量解释带来了很大困难。此类油藏储集体类型的划分和识别对油田开发极为重要。根据6口关键井的电成像测井(FMI)和岩心样品特征,将塔河碳酸盐岩储集体划分为未充填洞穴型、垮塌充填洞穴型、机械充填洞穴型和裂缝型4类。依据其中5口井的常规测井响应和4类储集体划分结果,选用GR、RD、RS、K3(深浅侧向电阻率倒数差的绝对值)、AC、DEN和CNL共7种测井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学习样本,经学习训练建立了储层划分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检验井对比,说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常规测井的多参数约束,可以判断岩溶型储集体类型。经本次研究,初步形成了储集体半定量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储集体 神经网络 测井响应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娟 鲍典 +3 位作者 杨敏 何成江 邓光校 张慧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 由于古暗河非均质性强、空间结构复杂,难以明确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缝洞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为此,利用井震标定技术和频谱分解技术对塔河油田西部古暗河进行系统刻画与识别,研究表明:塔河油田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1—4号共4条古暗河,平面上呈较为复杂的网状或树枝状结构特征,平面上的缝洞结构可分为连续发育的条带状和不连续发育的团块状2大类;纵向上自上而下可分为未充填、砂泥质充填和角砾充填3种缝洞充填类型,其中有利缝洞主要发育在中—上奥陶统顶面反射轴之下的第1个波谷和波峰上,以"串珠状"反射特征为主。古构造形态、断裂系统和开放性入口对古暗河形态及缝洞结构特征起控制作用。其中断裂系统对油气充注具有建设性作用,古暗河与断裂匹配性好的区域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暗河 缝洞结构 控制因素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塔河 油田西部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缝型储集体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毛毳 钟建华 +4 位作者 李勇 王有智 牛永斌 倪良田 邵珠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9,共9页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荧光、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研究塔河油田云斑灰岩基质孔缝型油藏储集体特征。塔河油田云斑灰岩的白云石砂屑团块中赋存大量石油,在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广泛分布,厚度大,目... 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荧光、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研究塔河油田云斑灰岩基质孔缝型油藏储集体特征。塔河油田云斑灰岩的白云石砂屑团块中赋存大量石油,在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广泛分布,厚度大,目前开发的油气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种灰岩基质,而不是以往认识的完全来自于缝洞系统。白云石砂屑团块岩心上表现为不规则斑状或绸带状分布,在许多层段约占岩心总比表面积的40%,砂屑部分总孔隙面孔率也达39%左右。砂屑部分为结晶较好的白云石,白云石晶体直径主要集中在100-350μm,相当于中细砂级;高压压汞测试结果显示砂屑团块储集物性较泥晶灰岩优越很多,孔隙度为12.57%-36.39%。砂屑团块周围缝合线和微裂隙极为发育,密集的缝合线和微裂隙连通了白云石砂屑团块含油单元,使微孔、微缝中的石油能够连通起来,成为有效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基质孔缝型储集体 云斑灰岩 砂屑团块 塔河油田 奥陶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析技术预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林 顾汉明 +1 位作者 李宗杰 鲁新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39,共3页
塔河油田及其外围地区的主要含油气储层之一的缝洞型储层其地震反射频率特征相对于围岩的反射频率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频率特征可以用时频分析技术来刻画。将S—变换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的时频分析中,通过分析... 塔河油田及其外围地区的主要含油气储层之一的缝洞型储层其地震反射频率特征相对于围岩的反射频率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频率特征可以用时频分析技术来刻画。将S—变换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的时频分析中,通过分析离散频率能量体的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充填流体或气体的孔洞储层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异常,合成地震记录与野外实际地震记录的时频分析结果,以及钻遇储层发育及其含油气性情况对比均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 变换(数学) 碳酸盐岩 储集层 预测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