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的研究
1
作者 唐晓东 李小雨 +1 位作者 杨谨 郑存川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针对炼油厂催化裂化柴油大量过剩和芳烃含量过高等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从催化裂化柴油中萃取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对多环芳烃萃取进行正交试验,在筛选出的最佳操作条件(萃取温度... 针对炼油厂催化裂化柴油大量过剩和芳烃含量过高等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从催化裂化柴油中萃取分离多环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对多环芳烃萃取进行正交试验,在筛选出的最佳操作条件(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5 min、相分离时间为5.5 min和剂油体积比为1.4)下,多环芳烃产品收率为29.87%、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9.07%。在掺稀比均为0.10时,多环芳烃和塔河稀油的掺稀降黏量率分别为94.20%和68.58%。拟合计算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用量仅为塔河稀油的16.32%时,即可达到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要求。以塔河油田稠油自喷井为例,当稠油含水率分别为0,30%和50%时,掺入多环芳烃相对掺入稀油的单井日产油增长率分别达到115.90%,84.57%,6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超稠油 催化裂化柴油 多环芳烃 塔河稀油 掺稀降黏
下载PDF
塔河超稠油掺重整重芳烃降黏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小雨 唐晓东 +1 位作者 郑存川 李晶晶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 针对炼油厂重整重芳烃大量过剩、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结合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掺稀比高、稀油资源紧缺的现状,将重整重芳烃用于超稠油掺稀降黏研究。在相同掺稀比0.10时,塔河稀油、重整重芳烃的降黏率分别为68.45%和92.00%;拟合计算表明,重整重芳烃的用量仅为稀油的36.20%时,即可达到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要求。以塔河油田稠油自喷井为例,在稠油含水率为0%~50%时,以塔河油田掺稀油产油总量200×10^(4)t/a为基准,取平均掺稀比为1,年增油率可达49.79%~71.09%。在稠油含水率30%的情况下,油田的净增销售额由47.34×10^(8)元/a显著提高至105.91×10^(8)元/a。此项研究为重整重芳烃的利用和稠油掺稀降黏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超稠油 重整重芳烃 塔河稀油 掺稀降黏
下载PDF
塔河油田原油深抽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甘振维 邓洪军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塔河油田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埋深为5350~6600m),流体性质复杂,黏度变化较大,开发难度大。针对稀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泵效低、杆柱载荷大、冲程损失严重、地面设备不配套、调参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形成... 塔河油田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埋深为5350~6600m),流体性质复杂,黏度变化较大,开发难度大。针对稀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泵效低、杆柱载荷大、冲程损失严重、地面设备不配套、调参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形成了以自动补偿泵、双层泵、侧流泵、侧流减载泵为主的稀油深抽工艺,现场应用10井次,累计增油9135t,侧流减载泵实现了最深泵挂4716m。针对稠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稠油难以入泵、大泵下不深、小泵不能满足油井生产、油井普遍高含硫化氢等问题,形成了以小泵深抽、深抽抗稠油电潜泵为主的稠油深抽主导工艺,并在现场进行了20井次以上的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增油8.7×104t;同时开展了水力喷射泵-抽稠泵接力举升先导试验,该工艺反掺稀油由水力喷射泵一级举升至抽稠泵泵挂深度,再由抽稠泵系统举升到地面,实现了5000m人工举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稀油深抽 稠油深抽 泵挂深度
下载PDF
塔河油田井筒降粘技术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海洋 王世杰 李柏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
针对塔河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及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稠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包括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供液能力较足、自喷能力较强、原油含水较低、... 针对塔河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及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稠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包括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供液能力较足、自喷能力较强、原油含水较低、原油温度敏感性较好、原油粘度(50℃)小于2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对于粘度20 000-10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掺稀降粘采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降粘 电加热 掺稀油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河油田两种主要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斌 高秋英 +2 位作者 常启新 马喜平 杨祖国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11-13,17,共4页
对塔河油田不同稠油降粘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掺稀油和化学降粘两种稠油井筒降粘技术适用于塔河油田6区稠油井的开采。简要介绍了两种降粘技术原理,实验室和油井使用结果表明,掺稀油技术适用于稠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 对塔河油田不同稠油降粘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掺稀油和化学降粘两种稠油井筒降粘技术适用于塔河油田6区稠油井的开采。简要介绍了两种降粘技术原理,实验室和油井使用结果表明,掺稀油技术适用于稠油粘度大于50 000 mPa·s、油井含水低于20%的自喷井,在稀油与稠油体积比1:2至1:1时,降粘率达90%以上;化学降粘技术选择的乳化降粘剂 XS-2具有抗盐性强、使用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在油水体积比7:3、温度60℃、XS-2用量1.0 kg/t 原油条件下,T433油井稠油粘度由3 156 mPa·s 降低至345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粘 掺稀油 化学降粘 塔河油田
下载PDF
ZDT型乳化降粘剂在超深井稠油处理中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9-53,共5页
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密度及流动性差的特点。稠油在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由于脱气、散热导致粘度大幅度上升或严重的结蜡,造成极大的流通阻力,通过对ZDT型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性能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塔河油田超深井... 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密度及流动性差的特点。稠油在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由于脱气、散热导致粘度大幅度上升或严重的结蜡,造成极大的流通阻力,通过对ZDT型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性能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塔河油田超深井因稠油粘度太高而难以采出的问题。加药量为5%时降粘率达到98%以上。以较少的加药量实现了较好的乳化效果,实现了井筒降粘以及地面管输变的问题。ZDT型稠油降粘剂对塔河油田有较好的适应性及良好的降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剂 降粘机理 乳化降粘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微 王明 +2 位作者 田鹏 苏娟 康仁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10,共10页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作为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主要产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该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确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并开展了沉积相类型...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作为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主要产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井震结合,建立了该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岩心观察,利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确定了沉积体系的类型,并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的研究。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CKLSQ1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CKLSQ2可划分为两个体系域,分别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相为三角洲和潮坪相交互沉积,其中北部以三角洲相为主,南部盐上区以潮坪相为主,中部的盐边区为两者的过渡带。该认识为目的层段窄薄砂体的预测和精确刻画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石炭系 薄砂体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塔河稠油降粘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段含斌 刘奇 罗雯媛 《化学工程师》 CAS 2013年第12期26-30,共5页
以塔河高粘稠油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掺稀前后和加醇前后的流变特性和粘温特性,评价降粘效果,探索塔河稠油降粘机理。结果表明:掺2#片区稀油的高温降粘效果较为显著;实验分析确定45℃为稠油降粘的最佳加剂温度;加醇降粘效果与"醇型... 以塔河高粘稠油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掺稀前后和加醇前后的流变特性和粘温特性,评价降粘效果,探索塔河稠油降粘机理。结果表明:掺2#片区稀油的高温降粘效果较为显著;实验分析确定45℃为稠油降粘的最佳加剂温度;加醇降粘效果与"醇型-浓度"有关;异构醇降粘效果较正构醇差。塔河稠油复合降粘是溶剂化、乳化、氢键重组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稠油 掺稀油 加醇 降粘 机理
下载PDF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业 敬加强 +1 位作者 陈朝刚 代科敏 《油气储运》 CAS 2012年第7期504-506,509,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稠油 中质油 轻质油 稠油掺稀降粘 稀油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