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泰软膏中三组分的HPLC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守尧 吴朝晖 +1 位作者 张忠义 邹恒琴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15-317,共3页
以YWG-C18为色谱柱,双氯芬酸钠为内标,采用HPLC法可同时测定博泰软膏中氧氟沙星、酮康唑和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被测3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3,日内、日间偏差均小于5%。
关键词 氧氟沙星 酮康唑 博泰软膏 HPLC 测定 皮肤药
下载PDF
《史记》所记之吴太伯及寓含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兴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4-38,42,共6页
太伯让国奔荆蛮 ,建立句吴 ,传布北方先进文化 ,为人所称颂。《史记》创立“世家”体例 ,《吴太伯世家》列为第一 ,使太伯事迹之记载更加完善、充实 ,使其形象更加完美、高大。其中寓含了司马迁对“义”、国家、文化等观念之认识。
关键词 史记 吴太伯世家 太伯
下载PDF
对智的礼赞与生的求索——从梁祝故事的“壮化”看壮族文化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0,,106,,共4页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
关键词 梁祝故事 壮化 壮族文化 审美意蕴 巫鬼观念 民间故事 乐生意识
下载PDF
中国民族风格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演奏技巧——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梁瑾 《枣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在小提琴演奏中,滑音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更是小提琴音乐的表现手段。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分析显示,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乃至其它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演奏中,滑音及其滑指手法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小提琴演奏中,滑音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更是小提琴音乐的表现手段。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滑音的分析显示,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小提琴作品乃至其它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演奏中,滑音及其滑指手法有着特殊的作用——画龙点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音 小提琴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民族音乐
下载PDF
弘扬泰伯—季札精神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
作者 金其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优秀的历史思想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教益,在吴地杰出先祖泰伯、季札的高尚道德风范和令人感佩的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理念,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和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十分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优秀的历史思想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教益,在吴地杰出先祖泰伯、季札的高尚道德风范和令人感佩的言行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理念,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宝贵的启迪意义和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十分值得我们加以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伯 季札 社会和谐 思想理念 弘扬
下载PDF
“大道和生学”的理论创新与经世情怀
6
作者 徐道彬 杨哲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6-70,84,共6页
西周太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老子的"道生万物"学说,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钱耕森先生贯通史伯和老子学说,从历史考证和现实关怀入手,适时地提出了"大道和生学"的哲学新概念,揭示了传统... 西周太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老子的"道生万物"学说,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钱耕森先生贯通史伯和老子学说,从历史考证和现实关怀入手,适时地提出了"大道和生学"的哲学新概念,揭示了传统哲学发展史上的阴阳辩证与和谐生存理念。既为古圣贤的"生生不息"思想做出了较为完备的理论阐释,也为当下社会的平衡生态与"和谐"理想,提供了颇富启示意义的经世精神和理论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伯 老子 “大道和生学” 经世致用 钱耕森
下载PDF
“被他”考释
7
作者 忻丽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7-69,共3页
被他"一词,"被"音"披",是联绵词,形容大而软的东西落下的声音。《太平广记》引《启颜録》"嘲骆驼",形容骆驼的蹄子"被他",即言骆驼走路的时候蹄子大而软,踩在地上"被他"、"... 被他"一词,"被"音"披",是联绵词,形容大而软的东西落下的声音。《太平广记》引《启颜録》"嘲骆驼",形容骆驼的蹄子"被他",即言骆驼走路的时候蹄子大而软,踩在地上"被他"、"被他"响。类似的还有"馎饦",是一种水煮的面食,"馎饦"即形容其下到锅里"扑通"的声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他 太平广记 傅铯 考释
下载PDF
太伯、仲雍事迹述说
8
作者 任晓锋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2期60-62,共3页
古公亶父为提高周族的政治地位,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煞费苦心,考虑到季历之妻、文王之母是商王畿内的氏族显贵,欲将王位传季历以及昌。太伯、仲雍知父之意后,为避免政治祸害亡入荆蛮,在今皖南、宁镇地区建立吴国。周武王克殷后实行分封,仲... 古公亶父为提高周族的政治地位,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煞费苦心,考虑到季历之妻、文王之母是商王畿内的氏族显贵,欲将王位传季历以及昌。太伯、仲雍知父之意后,为避免政治祸害亡入荆蛮,在今皖南、宁镇地区建立吴国。周武王克殷后实行分封,仲雍之曾孙周章得到王室正式册封,位列诸侯,其国仍称旧号,曰吴。周康王时为有效控制殷商旧族余部,又将吴国之主改封于俎,即今天江苏邳县一带,吴国的国都随之而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伯 仲雍 吴国 避祸 俎侯夨簋
下载PDF
“句吴”名义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清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0-65,70,共7页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 周代立国于江南的姬姓吴国,被称为“荆蛮句(勾)吴”、“夷蛮之吴”,句吴即吴。吴人语言是“夷语”、“夷言”。他们的“夷语”言吴成“句吴”。古代吴、虞等字同声相通,铜器铭文句吴作“句吾攵”、“攻吴”或“攻■”、“工■”等。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自号的句吴,即其父周太王亶父所封的东吴。从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到吴王夫差自言吴为句吴,就是他们的吴人方俗语言把“吴”说成“句吴”。这“句吴”的“句”和铜铭“攻吾攵”、“工■”的“攻(工)”,是吴人言“吴”的发声,正如汉唐以来古代学者解释的“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句吴即吴,是国号,也是地名。吴取名于“天虞之山”即大吴山,含义为大。“太伯之封在西吴”和句吴的吴义“即鱼”、句吴是“句族为吴所并”以后的命名、句吴是“文身”之意等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蛮句吴 攻[虚攵] 夷言 吴太伯 吴王夫差
下载PDF
“安刘必勃”略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国辉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7-149,共3页
对《史记》所载刘邦遗言"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提出怀疑的根据是:第一,周勃任太尉是惠帝六年,而不是刘邦死后即任命;第二,从后来相关丞相的任免中,均未提及刘邦的遗言;第三,刘邦的宠妃戚姬、爱子如意均遭毒害,亦可反... 对《史记》所载刘邦遗言"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提出怀疑的根据是:第一,周勃任太尉是惠帝六年,而不是刘邦死后即任命;第二,从后来相关丞相的任免中,均未提及刘邦的遗言;第三,刘邦的宠妃戚姬、爱子如意均遭毒害,亦可反证刘邦无决定死后政局的才力;第四,退一步讲,若刘邦真有"安刘必勃"的遗言,以吕后的政治毒辣,会从她家族的前途考虑,将周勃予以诛灭,因为当时只有吕家具备危及刘氏天下的实力,"安刘"势必要"危吕",但吕后竟然对周勃委予重任,可见刘邦根本没有"安刘必勃"的交代。同时也探究了"安刘必勃"说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刘必勃 刘邦 吕后 太尉 周勃
下载PDF
吴越文化的分野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成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4期8-16,共9页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 吴与越互为近邻,语言相通,舟楫相同;但二次南下的夏文化与会稽地区鸟图腾族文化相结合,形成越文化;东下的周文化与太湖平原的鱼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吴文化。他们由于种族血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对待中原文化的态度不同,吸收华夏文化的程度不同。使吴文化和越文化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吴 于越 太伯 勾践
下载PDF
《论语·泰伯》“绞”字解诂
12
作者 樊宁 王瑞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2,共6页
《论语·泰伯》第二句:“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对于其中的“绞”字,自古以来就存在多种解释,最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绞”应训为“急”,作“急忙、急切”解;另一种认为“绞”应训... 《论语·泰伯》第二句:“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对于其中的“绞”字,自古以来就存在多种解释,最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绞”应训为“急”,作“急忙、急切”解;另一种认为“绞”应训为“刺”,有“尖刻刺人,伤人”义。本文在此二说基础上,进一步依据甲骨金文和传世文献对“绞”字的本义与引申义进行了考证,又从孔子的“礼”观出发作了详细的解诂,最终认为训为“刺”更符合孔子的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泰伯 解诂
下载PDF
古史传说中的沂蒙──《沂蒙文化刍议》之一
13
作者 王瑞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沂蒙文化是以《尚书·禹贡》“淮、沂其义,蒙、羽其艺”而命名的区域文化,她是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上古传说时期的太昊、少昊、大禹、皋陶、伯益是沂蒙文化在这一断限内的代表。
关键词 沂蒙文化 太昊 少昊 大禹 山东 古文化 海岱文化
下载PDF
博台线——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的重要功能与建设构想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方创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1-225,共15页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客观上需要构筑一条或多条支撑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成为表征区域均衡发展格局的标志线。反复审视中国区域发展版图并计算发现,垂直于胡焕庸...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之一,面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客观上需要构筑一条或多条支撑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主轴线,成为表征区域均衡发展格局的标志线。反复审视中国区域发展版图并计算发现,垂直于胡焕庸线的博台线(连接新疆博乐市与台湾省台北市的西北-东南走向的轴线)可建成中国区域发展均衡线。2016年博台线西南半壁与东北半壁国土面积占比为59∶41,而两侧人口占比约为45∶55,经济总量占比约为41∶59,并分别向50∶50的平衡格局演变;两侧人均GDP比值为44∶56,人口密度比值为38∶62,经济密度比值为32∶68,城镇化水平比值为48∶52,主要均量指标都逐步趋向1∶1的均衡发展格局。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台线是连接"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战略扁担线,是国家安宁和台湾回归的祖国和平统一线,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支撑连接的实体线和国家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琵琶型对称线,也是双向对外开放的中坚线、海陆联动发展的对接线,更是促进东中西部、南北协调发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分界线,博台线对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战略作用。建议将博台线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博台线发展战略规划,充分释放博台线承载的多重潜在功能,突出建设博台线上西北端点、中部战略节点和东南端点三大战略支撑点;开展对博台线的综合科学考察,加大对博台线的科学认知与宣传力度,让中国认识博台线,让世界了解博台线;把博台线建成国家发展的战略脊梁线,让博台线成为破解胡焕庸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台线 区域发展均衡线 胡焕庸线 重要功能 国家发展战略脊梁线 建设构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