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学脉与台静农的学术进路
1
作者 黄艳芬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北京之于台静农是重要的文学地理,学界在谈论台静农与新文学的关系及台静农的教育经历时,普遍将北京视为新文化的喻指且对作家的文学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此种观点在台静农研究中是基本共识。以往研究偏重于谈论北京地理对于台静农的影... 北京之于台静农是重要的文学地理,学界在谈论台静农与新文学的关系及台静农的教育经历时,普遍将北京视为新文化的喻指且对作家的文学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此种观点在台静农研究中是基本共识。以往研究偏重于谈论北京地理对于台静农的影响意义,而忽视了他在看待自身与北京关系上的主体性,进而忽视他对北京的书写与情感流变。本文系统梳理北京在台静农一生学术进路中的起点意义,以及他对北京的情结,指出北京对其学术品格与精神人格生成的功能性作用,并从学者台静农的成长这一角度对他与鲁迅关系做一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台静农 学术进路 鲁迅
下载PDF
《亡明讲史》的南明书写与台静农的思想脉动——基于“南明”概念史的考察
2
作者 王开轩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5,142,共7页
“南明”不只是单纯的断代史概念,在概念的流变过程中,限于言说者的立场与目的,其“概念”内涵多次变换,变换背后隐含着彼时的时代气氛、社会价值导向与言说者的精神动向。抗战时期,面对家国之难,台静农以《民族英雄张苍水》为题呼应社... “南明”不只是单纯的断代史概念,在概念的流变过程中,限于言说者的立场与目的,其“概念”内涵多次变换,变换背后隐含着彼时的时代气氛、社会价值导向与言说者的精神动向。抗战时期,面对家国之难,台静农以《民族英雄张苍水》为题呼应社会中的“南明热”,但充斥着党争与变节的“居今”体验又促使台静农通过频繁的文本“手术”对“南明”概念重新赋义。从“南明”到“晚明”再到“亡明”的概念变迁史,是台静农“大道多歧”现实经历的投影,也折射出台静农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对历史复现的惶惶忧惧。因此,从概念史的角度发现并定格历史概念“南明”在文学中的显影时刻,方便理解作家创作时的叙事选择与技法结构,更有助于理解在动荡时期台静农等文人的精神旨归与思想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亡明讲史》 南明 概念史
下载PDF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昭新 《华文文学》 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直抒胸臆、坦荡无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兼顾,内容实在、易懂,口语生动、易记,音韵流畅、易于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下载PDF
台静农与皖西民歌 被引量:5
4
作者 余学玉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15,共4页
台静农上世纪20年代回故乡霍邱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歌,后来选择其中的113首情歌结集为《淮南民歌集》刊印。这些情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看,都具有明显的皖西地域特色,事实上属于皖西民歌。另外,台静农对民歌理论和收集方法... 台静农上世纪20年代回故乡霍邱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歌,后来选择其中的113首情歌结集为《淮南民歌集》刊印。这些情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看,都具有明显的皖西地域特色,事实上属于皖西民歌。另外,台静农对民歌理论和收集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他对皖西民歌的收集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皖西民歌 收集整理 贡献
下载PDF
升腾在乡村大地的精魂——台静农小说集《地之子》综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永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台静农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地之子》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论在叙述方式、细节描写上,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地之子》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羊镇世界",并折射出作者以及... 台静农是20世纪20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地之子》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论在叙述方式、细节描写上,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地之子》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羊镇世界",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下载PDF
革命年代的“精神证词”——台静农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登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建塔者》 启蒙 革命 现实主义 浪漫抒情
下载PDF
学、理、情的建构——台静农散文创作个性初探
7
作者 王雪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台静农写作散文从1925年开始,以1946年为界,具有一贯的文心气格,即以深厚广博的学识为根底,在探求其特定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融入了他悲悯的情感,是作家学、理、情的有机融合。但台静农的散文在前后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前期情采飞动... 台静农写作散文从1925年开始,以1946年为界,具有一贯的文心气格,即以深厚广博的学识为根底,在探求其特定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融入了他悲悯的情感,是作家学、理、情的有机融合。但台静农的散文在前后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前期情采飞动,多有丽辞佳句;后期笔法归于平淡,境界已臻炉火纯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散文 学、理、情 建构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文学史视域中的台静农小说研究
8
作者 周银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5,共10页
台静农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新文学的燃灯人"。鲁迅在1935年即对其小说创作予以高评,由于政治原因,此后几十年内台静农小说研究陷入僵局。新时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改善,文学评论界... 台静农作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新文学的燃灯人"。鲁迅在1935年即对其小说创作予以高评,由于政治原因,此后几十年内台静农小说研究陷入僵局。新时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改善,文学评论界对台静农的小说研究逐渐复苏,并进入繁荣阶段。研究成果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格局:从封闭到开放的整体研究、从单一到多元的专题研究、从印象批评到理性观照的文本研究、越界与融通的港台及海外研究。可以说,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均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如台静农与古典文学的渊源、抗战时期的小说研究、台静农的诗歌和小说的关系、"旷野"意象等,都是可以深掘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小说 研究综述 鲁迅 人道主义 悲悯情怀
下载PDF
“五四”文化精神的另一种传承——对台静农“跨海”人生的解读
9
作者 王小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8-71,共4页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五四”精神 “跨海” 台大中文系
下载PDF
鲁迅对台静农的影响
10
作者 殷宏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
台静农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享有盛名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中展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以场景展示为主的叙事技巧、对故乡乡土民俗风情的生动描写,具有独特的悲剧色彩,这些都深受鲁迅先生影响。台静农是深受鲁迅影响同时又有着自己鲜明特... 台静农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享有盛名的乡土作家。其乡土小说中展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以场景展示为主的叙事技巧、对故乡乡土民俗风情的生动描写,具有独特的悲剧色彩,这些都深受鲁迅先生影响。台静农是深受鲁迅影响同时又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地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台静农 创作影响
下载PDF
台静农:不归故园的“燃灯人”
11
作者 翟广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9-72,85,共5页
台静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多元的人物,他在文学、教育、书艺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诣。这位"新文学的燃灯人"早年致力于民间歌谣的搜集与研究,以乡土文学代表现身于中国新文坛。文学创作为台静农奠定了中国文学史讲师的基... 台静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多元的人物,他在文学、教育、书艺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诣。这位"新文学的燃灯人"早年致力于民间歌谣的搜集与研究,以乡土文学代表现身于中国新文坛。文学创作为台静农奠定了中国文学史讲师的基础,他先后在北平、厦门、青岛、白沙、台湾等多所高校任教。青年时代的台静农曾三遭牢狱之灾,中年之后渡海赴台,蜗居台湾40余年不归故园。台静农是鲁迅的门人和挚友,但晚年不提鲁迅,不谈"五四",淡出文坛,凸显出一个身经丧乱热血之士的复杂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文学 教育 书艺
下载PDF
胸中芒角“太古情”——抗战时期台静农流寓四川的文学书写及其历史价值
12
作者 杨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7-80,共14页
台静农1938年举家迁居四川江津白沙古镇,1946年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其《离白沙口号》中“平生漫说尘中老,华发江乡住九年”二句,是对抗战期间流寓四川九年生活的高度概括。台静农此间的文学书写,既描摹流寓四川的生活境况与心境,寄寓家... 台静农1938年举家迁居四川江津白沙古镇,1946年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其《离白沙口号》中“平生漫说尘中老,华发江乡住九年”二句,是对抗战期间流寓四川九年生活的高度概括。台静农此间的文学书写,既描摹流寓四川的生活境况与心境,寄寓家国之悲和丧乱之感,感时忧国;又承袭鲁迅的批评精神,芒角在喉,发为歌咏,针砭时事,可见其品行刚烈和精神旨趣高洁。受晚明遗民文学的影响,这些诗歌境界冷寂森寒,于淡淡的苦涩与怅惘中表现饱满充沛的情感。稽考与台静农同时代寓居白沙文人学者的文学作品,台静农描绘战时流寓西南天地之间知识分子的心境,表现国难中士大夫的品行性情,反映大后方文化教育发展境况,是抗战大后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台静农 文学书写 文学风格 历史价值
下载PDF
“人间的酸辛和凄楚”——《地之子》和《建塔者》的并置阅读
13
作者 黄艳芬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对于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台静农早期的两本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二者在题材与风格上的差异性。但事实上《地之子》与《建塔者》共同表现了人间的不幸和凄惨,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空间意象的表现上具有相同... 对于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台静农早期的两本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往往强调二者在题材与风格上的差异性。但事实上《地之子》与《建塔者》共同表现了人间的不幸和凄惨,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空间意象的表现上具有相同的凝重悲哀的美学风貌。因此,台静农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在诸多差异中也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使得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驳杂丰富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建塔者》 乡土 革命
下载PDF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台静农短篇小说《蚯蚓们》赏析
14
作者 陈红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皖西籍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台静农的代表作之一《蚯蚓们》,取材于20世纪初期家乡叶集的卖妻鄙俗,通过乱世荒年农民走投无路、妻离子散的生存悲剧的记述,揭露了宗法制社会的罪恶和社会政治的黑暗,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农民精神上的痼疾。其主题... 皖西籍现代著名乡土作家台静农的代表作之一《蚯蚓们》,取材于20世纪初期家乡叶集的卖妻鄙俗,通过乱世荒年农民走投无路、妻离子散的生存悲剧的记述,揭露了宗法制社会的罪恶和社会政治的黑暗,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农民精神上的痼疾。其主题的深刻与表现的细腻,集中地体现了台静农乡土小说的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乡土小说 蚯蚓们
下载PDF
文系时代 情系祖国——台静农及其小说创作
15
作者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0-93,共4页
台静农以婚恋题材开始小说创作,以乡土小说集《地之子》蜚声文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版了讴歌"时代先驱们"的短篇集《建塔者》。抗战时期,台静农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其意... 台静农以婚恋题材开始小说创作,以乡土小说集《地之子》蜚声文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版了讴歌"时代先驱们"的短篇集《建塔者》。抗战时期,台静农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其意义却是显赫的。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始终顺应时代要求,关注祖国命运。可以说,台静农就是当年拿赤血献给中华民族的"地之子"和"建塔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小说 乡土 革命 抗战
下载PDF
台静农《地之子》民俗风情的成因与价值
16
作者 潘应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3-76,共4页
民俗风情是文学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尤其在乡土小说中表现突出。它不仅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也为文本增加了现实意义和艺术魅力。《地之子》中涉及了大量民俗风情的内容,大到普遍的民俗信仰、婚姻嫁娶,小到乡民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无... 民俗风情是文学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尤其在乡土小说中表现突出。它不仅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也为文本增加了现实意义和艺术魅力。《地之子》中涉及了大量民俗风情的内容,大到普遍的民俗信仰、婚姻嫁娶,小到乡民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无不彰显着浓厚的时代氛围与地域特征。《地之子》民俗描写的背后有着民俗与文学、文学潮流与作家、作家人生经历与作品的多重原因。小说中的民俗风情描写具有独特的价值,也为《地之子》的全面解读与深入理解提供了一个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地之子 民俗风情的成因 价值
下载PDF
“五四”歌谣运动与台静农的淮南民歌搜集研究
17
作者 谢昭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6-90,共5页
"五四"歌谣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台静农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台静农为"五四"歌谣运动贡献了"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民歌资源,他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不仅提供了七言五句体的民歌范本,传承、发展了明代... "五四"歌谣运动的兴起,促成了台静农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台静农为"五四"歌谣运动贡献了"一是学术的,一是文艺的"民歌资源,他对淮南民歌的搜集研究,不仅提供了七言五句体的民歌范本,传承、发展了明代冯梦龙发现的"桐城歌体",而且明显地留下了受胡适影响的重考证的学术印迹。他从发生学的角度,通过翔实的考证,探讨了歌谣的起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歌谣 台静农 淮南民歌
下载PDF
“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台静农短篇小说《红灯》赏析
18
作者 余学玉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7-69,共3页
皖西籍作家台静农是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其代表作之一的《红灯》,通过德银娘悲惨命运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皖西乡村社会的闭塞落后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愚昧与迷信,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德银娘深沉博大的母爱。小说描绘了一幅具有皖... 皖西籍作家台静农是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其代表作之一的《红灯》,通过德银娘悲惨命运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皖西乡村社会的闭塞落后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愚昧与迷信,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德银娘深沉博大的母爱。小说描绘了一幅具有皖西地方色彩的民情风俗画,有力地表现了"乡间的生死",洋溢着浓郁的"泥土的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红灯 德银娘 乡间的生死 泥土的气息
下载PDF
台静农乡土小说的经济叙事
19
作者 彭冠龙 周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4-89,共6页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农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随着台静农思想上对革命的倾向,其乡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叙事深入到小说的中心,这使他的乡土小说阶级对立感渐强,并逐渐向革命小说过渡,这显现了台静农后期乡土小说与鲁迅小说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乡土小说 经济叙事
下载PDF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20
作者 谢昭新 《吉林地质》 2009年第4期-,共5页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直抒胸臆、坦荡无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兼顾,内容实在、易懂,口语生动、易记,音韵流畅、易于传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淮南民歌 文化风俗 楚风楚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