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ai Ji Quan training on gait kinematics in older Chinese women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6
1
作者 Qingguang Zhu Lingyan Huang +5 位作者 Xie Wu Lin Wang Yunya Zhang Min Fang Yu Liu JingXian Li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6年第3期297-303,383,共8页
Background: Although Tai Ji Quan has been shown to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functional mobility in peop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A),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otential benefits on gait characteristics among older ... Background: Although Tai Ji Quan has been shown to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functional mobility in people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A),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otential benefits on gait characteristics among older Chinese women who have a high prevalence of both radiographic and symptomatic knee OA.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 tailored Tai Ji Quan intervention on gait kinematics for older Chinese women with knee OA.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volving 46 older women in Shanghai, China, with clinically diagnosed knee OA. Randomized(1:1)participants received either a 60 min Tai Ji Quan session(n = 23) 3 times weekly or a 60 min bi-weekly educational session(n = 23) for 24 weeks.Primary outcomes were changes in gait kinematic measures from baseline to 24 weeks.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changes in scores on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 and 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Results: After 24 weeks the Tai Ji Quan group demonstrat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gait velocity(mean difference, 8.40 cm/s, p = 0.01), step length(mean difference, 3.52 cm, p = 0.004), initial contact angle(mean difference, 2.19°, p = 0.01), and maximal angle(mean difference, 2.61°,p = 0.003) of flexed knees during stance phas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he Tai Ji Qua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WOMAC scores(p < 0.01)(mean difference,-4.22 points in pain, p = 0.002;-2.41 points in stiffness, p < 0.001;-11.04 points in physical function, p = 0.006) and SPPB scores(mean difference, 1.22 points, p < 0.001).Conclusion: Among older Chinese women with knee OA, a tailored Tai Ji Quan intervention improved gait outcomes. The intervention also improved overall function as indexed by the WOMAC and SPPB.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Tai Ji Quan for older Chinese adults with knee OA to both improve their functional mobility and reduce pain symptoma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PAIN Physical function RHEUMATIC diseases tai chi quan
下载PDF
太极拳“耍拳”文化要义:认识、实践与主体性关怀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耍拳 文化要义 认识论 实践论 主体关怀
下载PDF
不同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行拳过程中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以陈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为例
3
作者 陈华鑫 林伟煌 郭明福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8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技术动作时的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差异,旨在提高练习者的练习体验感,为太极拳健身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促进提高健身效果。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Vicon...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技术动作时的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差异,旨在提高练习者的练习体验感,为太极拳健身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促进提高健身效果。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对6名大学生和2名太极拳世界冠军的陈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的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质心在额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上,在跨步支撑和支撑前移2个阶段冠军组均表现出比学生组更大的屈曲角度。在支撑阶段,冠军组比学生组承受了更大的屈曲和外展力矩做功;冠军组下肢关节角度在额状面、矢状面上比学生组表现出更大的伸展角度,在水平面上表现出更大的外旋角度。结论:(1)冠军组为了更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以及贯彻“含胸拔背”的拳理,避免上肢躯干的后仰,质心位置更加靠下和靠前。(2)冠军组表现出更大的伸展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膝关节内收而导致的“跪膝”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由于膝关节不稳定性降低而造成膝关节损伤的现象出现。(3)冠军组表现出更大的伸展力矩,避免了膝关节处于持续的内收状态而导致的膝关节内侧负荷增加,降低了膝关节的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膝关节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海市区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朱东 李立 +3 位作者 邱丕相 王三 谢业雷 陈新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区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情况。方法: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方式,对上海市各区参与太极拳练习者1025人进行调查。回收925份问卷,回收率90.2%。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87份,有效问卷共838份。调查内容分两部分,一为受访者...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区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情况。方法:采用现场发放问卷方式,对上海市各区参与太极拳练习者1025人进行调查。回收925份问卷,回收率90.2%。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87份,有效问卷共838份。调查内容分两部分,一为受访者练习太极拳的基本信息;二为对有膝关节疼痛的受访者进行的针对性调查,内容包括疼痛发生时间、类型、程度、持续时间、发生在练太极拳的什么阶段,每次练习时疼痛的时段、是否就医、医生诊断结果、膝关节实际疼痛部位等。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调查数据。结果:练太极拳后有膝关节疼痛(下称练后膝痛群)404人,占48.2%。练太极拳前有膝关节疼痛(下称练前膝痛群)385人,其中,练拳后膝关节无疼痛者(下称练后无膝痛群)151人,占39.2%。卡方关联程度分析显示,练前膝痛群与练后膝痛群存在一定关联(P<0.001)。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测试受访者平均疼痛程度为3.7±2.1。练后膝痛群中,61.5%的练习者疼痛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练后膝痛群中,57%在初学阶段、23.6%在初学至中等水平阶段膝关节出现疼痛,中等水平时痛者占9.7%,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时痛者占6.3%,水平高时痛者占3.4%。疼痛以酸痛为主,占55.9%。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比例最大,占55.9%。疼痛位置多在膝关节正前方,占53.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拳龄、练拳前是否膝痛与膝关节疼痛有一定关联。结果表明: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阶段主要在初学至中等水平阶段,练习者拳龄越长膝关节疼痛比例越小,表明拳龄与膝关节疼痛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膝关节 疼痛
下载PDF
论形而上的太极拳文化传播 被引量:13
5
作者 詹华宁 蒋志升 罗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97,共3页
太极拳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播,更是要在"理"、"法"、"术"、"功"传播中融入形而上的内涵,以生命哲学的... 太极拳包含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部分,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是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动作的传播,更是要在"理"、"法"、"术"、"功"传播中融入形而上的内涵,以生命哲学的方式来看待和理解太极拳,才能体现太极拳的养气、守意、平心、练性和厚德之本意,使得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形而上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太极拳白鹤亮翅对下肢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庆广 黄强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太极拳初学者和太极拳运动员白鹤亮翅动作关节角度活动变化、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变化和肌肉活动特点,分析运动员是如何通过肌肉活动控制其白鹤亮翅的姿势平衡。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分两组各10人。记录... 目的通过对比太极拳初学者和太极拳运动员白鹤亮翅动作关节角度活动变化、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变化和肌肉活动特点,分析运动员是如何通过肌肉活动控制其白鹤亮翅的姿势平衡。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分两组各10人。记录太极白鹤亮翅动作时双下肢10块骨骼肌表面肌电图、双下肢3大关节的二维角运动和COP在侧方和前后的移位。每次试验8 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其中肌电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比较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的异同。结果运动员组支撑腿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臀中肌)的肌电活动表现为显著高于初学者同侧腿骨骼肌的肌电活动;运动员组虚步腿的腓肠肌和股直肌的肌电活动显著高于初学组同侧同名肌。运动员组下肢3大关节最大平均活动角度比初学组大,支撑腿髋关节显著高于初学组同侧同关节。运动员组COP前后方向位移显著小于初学组。结论运动员可以通过肌肉活动的增强对抗COP的移位,保持姿势平衡稳定,而初学者COP前后移位失控时并没表现出积极的肌肉活动。初步解释了太极拳练习能提高人体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控制能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下肢 关节运动 压力中心 肌电活动 平衡控制
下载PDF
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歆 付郁 +1 位作者 胡雁宾 杨建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在休闲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太极拳休闲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们练习目的已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其参与者的练习动机仍以健身目的为主,而在太极拳休闲活动中获得极佳的"畅爽"休闲体验,并未得到足够... 在休闲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太极拳休闲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参与太极拳休闲活动的人们练习目的已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其参与者的练习动机仍以健身目的为主,而在太极拳休闲活动中获得极佳的"畅爽"休闲体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唤醒人们的健康休闲观念;对太极拳进行分级简化;对太极拳休闲活动进行创新与改进;将养生与技击结合,改进、推广休闲推手;使太极拳指导员结构网络化等手段成为推动太极拳休闲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休闲活动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浅谈太极拳与推拿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朝卿 程英武 +2 位作者 孔令军 卜江慧 杨小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72-1374,共3页
通过阐述太极拳对推拿工作者身心健康、气的控制、姿势的规范以及内劲的运用等方面的益处,从而为太极拳以及内劲的练习与推拿手法在临床之中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太极拳 推拿 功法
下载PDF
中医研究中的生物力学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许世雄 廖福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中国医药学(中医学)是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融合了生物力学的中医生物力学作为中医学研究的新方向正在迅速发展。中医生物力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如经络血液动力学、阴阳五行物质输运、脉象血液动力学、舌诊热... 中国医药学(中医学)是在数千年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融合了生物力学的中医生物力学作为中医学研究的新方向正在迅速发展。中医生物力学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如经络血液动力学、阴阳五行物质输运、脉象血液动力学、舌诊热传导、伤骨科生物力学、针刺力学、灸热学、按摩推拿力学、中医治疗器械力学、生物力药理学等。本刊曾刊登了部分中医生物力学的论文,而本期通过设立中医生物力学专栏,集中刊登一批涉及按摩推拿、中医治疗骨折器械和太极拳三个方向的中医生物力学研究论文,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生物力学 推拿 医疗器械 太极拳
下载PDF
太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邯郸市太极产业化发展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平肖 王淑英 刘云缦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1-21,38,共2页
分析了邯郸太极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基础上,找出影响邯郸太极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太极拳 产业化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德忠 王红艳 +4 位作者 胡超 包锐 杜正强 王可天 石江龙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评价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名DPN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太极拳组和西药组,推拿结合太极拳组采用拇指掌指关节推拿手法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治疗,西药组仅口服甲钴胺,干预2个月... 目的评价推拿结合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20名DPN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太极拳组和西药组,推拿结合太极拳组采用拇指掌指关节推拿手法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治疗,西药组仅口服甲钴胺,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分析两组在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推拿结合太极拳组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太极拳的治疗方式和服用甲钴胺营养神经的治疗方式均能改善DPN患者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但推拿结合太极拳的治疗方式优于甲钴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推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聚精丸联合太极拳运动处方对少、弱精子不育症患者精浆生化及心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鹤军 景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初步尝试在中药复方联合应用太极拳运动处方治疗少、弱精子症。方法:给予入选患者口服聚精丸,5g/次,3次/天,3个月/疗程;运动处方为24式简化太极拳,30min/次,运动心率控制在110次/min,运动频率5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精... 目的:初步尝试在中药复方联合应用太极拳运动处方治疗少、弱精子症。方法:给予入选患者口服聚精丸,5g/次,3次/天,3个月/疗程;运动处方为24式简化太极拳,30min/次,运动心率控制在110次/min,运动频率5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精液常规分析检测;同时应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患者治疗前后各因子的评分值。结果:在1个疗程后,有9例治愈(12.33%),显效30例(41.09%),有效24例(32.87%),无效10例(13.69%),总有效率为86.31%;并发现联合太极拳锻炼后,对于患者身心症状各因子的均有积极影响。结论:聚精丸联合太极拳运动处方能够显著改善少、弱精子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参数,降低精子畸形率,并有利于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生殖内分泌环境及心理健康,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精丸 不育症 精浆 心理 太极拳
下载PDF
太极拳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绍先 李爱君 +1 位作者 孙婧 王海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75-277,284,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招募来自烟台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共40例,按1∶1随机分为太极拳康复辅以常规治疗组(太极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太极拳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招募来自烟台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共40例,按1∶1随机分为太极拳康复辅以常规治疗组(太极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式简化太极拳训练3个月,每周3次,每次40min,评价康复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预计值、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太极组和对照组COPD患者的三项肺功能指标较康复前无明显改善(P>0.05),太极组康复前后差值与对照组康复前后差值的比较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后太极组6MWD较前显著增加70m(P=0.02),对照组康复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9),太极组康复前后差值与对照组康复前后差值的比较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太极组COPD患者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8较康复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康复后较康复前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组康复前后差值与对照组康复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2;IL-6:P=0.005;IL-8:P=0.03)。结论太极拳康复有助于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下调外周血促炎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太极拳 肺功能 运动能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太极拳对高血压的疗效与中医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精超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第5期49-52,78,共5页
本次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以2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通过12周的实验观察,通过对太极拳相关单式动作的练习,并对练习后血压、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练习前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借此,探讨太极拳对高血... 本次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以2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通过12周的实验观察,通过对太极拳相关单式动作的练习,并对练习后血压、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练习前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借此,探讨太极拳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究太极拳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采用数据分析法进行分析。并以具体实验案例进行具体研究。本文在分析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在经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以后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人体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对老年人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中老年 高血压 效果 中医学机制
下载PDF
传统武术太极拳中的生理学原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刚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习武强身"是中国传统的健身理念,传统武术与医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内家拳的代表太极拳,融武术技击、医学原理、哲学思想、艺术感染力等诸多智慧,全面促进人的发展[1],特别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很深的研究。通过长期实... "习武强身"是中国传统的健身理念,传统武术与医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内家拳的代表太极拳,融武术技击、医学原理、哲学思想、艺术感染力等诸多智慧,全面促进人的发展[1],特别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很深的研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太极拳是改变体质的有效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和现代医学生理学知识不谋而合。在此,以太极拳为代表,对传统武术中的生理学原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生理学 功能
下载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动作节奏变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春艳 郭颖 李文军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鲜明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韵味。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有舒缓、波浪式前进。套路中...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鲜明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韵味。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有舒缓、波浪式前进。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每个段落都是由刚柔相济的动作相互衬托、鲜明对比构成的。在研究动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准确掌握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过程的动作节奏变化规律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式太极拳 演练 动作节奏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太极理论的演变及其对太极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毓周 《少林与太极》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解析太极理论的演变规律及对太极拳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太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辨析;结果:太极拳是在中国古代演变成熟后的太极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结论:太极理论源于老子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经过... 目的:解析太极理论的演变规律及对太极拳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太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辨析;结果:太极拳是在中国古代演变成熟后的太极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结论:太极理论源于老子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经过宋代周敦颐的进一步完善,形成明清时期道教普遍信奉的修炼内丹的基本理论,尔后广泛流行,进而影响到武术文化,太极拳就是内家拳种完全基于太极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拳法,并在今天风行海内外,成为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演练的兼具技击、养生和竞技多种功用的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理论 太极图 太极拳
下载PDF
基于fMRI技术探讨太极拳运动促进认知功能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肖奕 岳春林 李同洲 《武术研究》 2021年第12期61-63,共3页
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视角,对近十年来太极拳对锻炼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别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青年人和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静息态fMRI数据中FC值、ReHo值、ALFF值等自发神经活动特征... 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视角,对近十年来太极拳对锻炼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别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青年人和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静息态fMRI数据中FC值、ReHo值、ALFF值等自发神经活动特征及任务态fMRI数据上。此外,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是需要注意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设计的规范与调整以及对于太极拳运动促进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功能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对改善骨密度流失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5 位作者 梁桂洪 陈红云 郭达 罗明辉 潘建科 赵第 赵金龙 黄和涛 韩燕鸿 林炯同 侯森荣 吴明 李嘉晖 梁伟雄 欧爱华 刘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4420-4428,共9页
背景:当前针对患者骨健康/骨密度相关疾患结局指标的影响,传统太极功法干预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亟待作进一步探讨。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对改善骨密度流失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 背景:当前针对患者骨健康/骨密度相关疾患结局指标的影响,传统太极功法干预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亟待作进一步探讨。目的:系统评价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对改善骨密度流失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等进行全面检索;配合对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进行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于2019年1月;系统搜集传统太极功法(包括太极拳、太极推手、太极柔力球等)干预对骨健康/骨密度相关疾患结局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篇文献(16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接受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后,脊柱腰椎L2-4骨密度(SMD=0.40,95%CI[0.16,0.65],P=0.001)、以及股骨颈骨密度(SMD=0.75,95%CI [0.27,1.24],P=0.002)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然而在Ward’s三角骨密度(SMD=0.50,95%CI[-0.10,1.10],P=0.10)、股骨干骨密度(SMD=0.16,95%CI[-0.11,0.44],P=0.25)、股骨近端转子骨密度(SMD=0.54,95%CI[-0.01,1.09],P=0.05)、以及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SMD=0.20,95%CI[-0.26,0.66],P=0.040)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当前证据发现,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在特定人群(例如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脊柱腰椎、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流失改善方面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鉴于纳入文献数量偏少以及研究本身局限性,有待开展高质量的、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予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传统功法 骨密度流失 太极拳 太极推手 太极柔力球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设计
下载PDF
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海勇 张国庆 《山西中医》 2014年第9期10-12,16,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Prokin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配合使用Prokin平衡训... 目的:观察并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Prokin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配合使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6周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A.T.E.本体感觉指数差异平均值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B值、BBS值和A.T.E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改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太极拳 平衡仪反馈训练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