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spense,Empathy,Interpretation,and Formation:A Researcher’s Intersubjectivity Process of Conducting Psychobiography on Master Tai-Xu
1
作者 Cheng-Pin Lai Jung-Hsiang Mei-Fang Ch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7期408-415,共8页
In the recent trend of psychobiography,intersubjective psychobiography research has become a prevalent approach.Such a research approach has shifted its focus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and accentuates the intersubjectiv... In the recent trend of psychobiography,intersubjective psychobiography research has become a prevalent approach.Such a research approach has shifted its focus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and accentuates the intersubjectivity in narration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narrative paradigm,which effectively facilitate researchers’self-transformations.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er’s four-stage process of the intersubjective psychobiography research on Master Tai-Xu:suspense,empathy,interpretation,and formation and established a spiral,progressive learning model.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for cultivating Buddhist practitioners and psychological workers as well as assisting them to engage in deep reflection and to form their own appropriate styles of practi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er tai-xu psychobiography INTERSUBJECTIVITY
下载PDF
中江藤树哲学思想研究
2
作者 刘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19-22,共4页
阳明学中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等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普及。随着阳明学在日本推广的不断深入,日本学者根据本土文化特征赋予了阳明学新的内涵。本文以日本阳明学开山鼻祖中江藤树... 阳明学中的“致良知”“万物一体”等思想理论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还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普及。随着阳明学在日本推广的不断深入,日本学者根据本土文化特征赋予了阳明学新的内涵。本文以日本阳明学开山鼻祖中江藤树的思想研究为视角,从日本阳明学的创立、中江藤树的哲学思想(良知观、圣人观、忠孝观、儒佛观)、阳明学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等三个方面着重论述阳明学之于日本社会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良知 太虚 忠孝 儒佛
下载PDF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 被引量:38
3
作者 项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5-35,共11页
本文从《明集礼》和《太常续考》所载明代国家制度中"小祀乐用教坊"理念的提出切入,并对唐宋以降教坊用乐与府县音声用乐机构的上下相通性做出梳理,对地方官府在籍官属乐人承载下的小祀乐曲构成与个案把握等诸多层面进行辨析... 本文从《明集礼》和《太常续考》所载明代国家制度中"小祀乐用教坊"理念的提出切入,并对唐宋以降教坊用乐与府县音声用乐机构的上下相通性做出梳理,对地方官府在籍官属乐人承载下的小祀乐曲构成与个案把握等诸多层面进行辨析,认知明代吉礼用乐以宫廷为主要的大祀和部分中祀用雅乐类型,以各级地方官府为主要小祀用教坊乐的非雅乐类型。文章着重论证全国性吉礼小祀乐用教坊的重要意义,试图接通历史上国家礼乐制度中吉礼小祀用乐与当下各地民间信仰祭祀用乐传统之环节,并辨析小祀用乐音声类型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吉礼 《太常续考》 《明集礼》 小祀乐用教坊
下载PDF
虚实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周存 姜守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0,共2页
以阴阳哲理为基础的太极拳,无论从技击原理,还是练习方法,无不体现着虚实变化。从身体重心、劲力变化、战术意识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阴阳学说之虚实观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太极拳 虚实 身体重心 劝力 战术意识
下载PDF
论易学史研究在易佛关系问题上的两个疏忽──兼谈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坚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44-54,共11页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教在与儒学和道学相沟通的同时却不与易学相沟通;(二)我们没有重视宋明以后存在的大规模的易佛沟通现象。本文以素描的方式勾画出了一幅被学者们忽略了的易佛关系图,有理有据地对疏忽易佛关系的研究状态提出了警策,并以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为例,说明了易佛关系是不应该被疏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易学史 佛学 易佛关系 太虚大师
下载PDF
太虚大师对“现代性”的判读 被引量:1
6
作者 殷辂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4-19,共6页
现代性标志着近代以来新世界的开始,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太虚大师对其特性有着深刻的判读:科技高度发达,但却是欲望扩张的工具与副产品,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反而将野蛮性的现实危害扩大... 现代性标志着近代以来新世界的开始,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代。太虚大师对其特性有着深刻的判读:科技高度发达,但却是欲望扩张的工具与副产品,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反而将野蛮性的现实危害扩大;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但其真谛却没有显现,在被私欲桎梏之下追求自由,在强烈的分别“我执”之下追求平等,人生与社会都无法向上超升;世界被强制性地联系在了一起,但人我对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被强化,在“纵我制物”的立国、做人之道主导下,制造了大量本不应存在的祸患。科学技术、自由平等、全球化本应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但一切外在的“进步”都因为人类自身的问题而改变了方向。这些问题是系统性、秩序性问题,改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是匡救时弊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大师 时代性质 中华复兴
下载PDF
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梅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太虚法师早在1915年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与《人乘正法论》中就初步确立了他的居士佛教思想,在随后的生涯中进一步完善,是其人间佛教思想的一部分。他以人乘正法为居士学佛的基准,志在弘化群萌,不务高远;在建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居士组... 太虚法师早在1915年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与《人乘正法论》中就初步确立了他的居士佛教思想,在随后的生涯中进一步完善,是其人间佛教思想的一部分。他以人乘正法为居士学佛的基准,志在弘化群萌,不务高远;在建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居士组织的建设,规划了居士团体的组织方式和行为内容。他重视居士对于世俗社会的弘化作用,反对清净无为的佛教,反对弃家废业、离群逃禅的学佛;主张正信的佛教,即俗即真的佛教;提出开方便之门,居士持戒,以平等近人情为主,居士学佛,不影响正当的爱情、正当的生活。与此同时,他又严守僧本位的立场,在僧俗之间维护僧伽住持佛教的绝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法师 居士佛教 思想
下载PDF
徐大椿辨治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平 秦玉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徐大椿所撰《洄溪医案》涉及的外科疾病占了较大比重,包括流注、项痈、对口、发背等病的诊疗经验,对现今外科疾病的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诊疗特点主要有:辨证论治,慎用温补;和血通气,清火养阴;重视胃气,托毒外出;内外结合,重用围药。
关键词 痈疽 外科疾病 洄溪医案 徐大椿 徐灵胎
下载PDF
佛门“三虚”与近现代岭南佛教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佳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78-86,共9页
佛门"三虚"———太虚法师、虚云法师、倓虚法师,对振兴近现代岭南佛教的贡献巨大。太虚法师莅临粤港弘法,宣传开展新佛教运动,并创办岭东佛学院培养人才。虚云法师复兴南华寺、云门寺,弘法传戒,整肃纲纪,重振禅风。倓虚法师... 佛门"三虚"———太虚法师、虚云法师、倓虚法师,对振兴近现代岭南佛教的贡献巨大。太虚法师莅临粤港弘法,宣传开展新佛教运动,并创办岭东佛学院培养人才。虚云法师复兴南华寺、云门寺,弘法传戒,整肃纲纪,重振禅风。倓虚法师将湛山宗风及湛山僧团近乎完整地带到香港,开创华南学佛院、设立中华佛教图书馆培养人才,并以每周佛学讲座普及佛教知识。这些努力,改变了传统岭南佛教的面貌,推进了佛教革新发展,也为佛门培养了一批堪当中流砥柱的僧材。即以今日岭南佛教之发展格局来看,亦仍然深受"三虚"法脉及其门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岭南 太虚 虚云 伎虚
下载PDF
王船山对张载“太虚即气”本体论议题的承续与开新
10
作者 陈力祥 王志华 《唐都学刊》 2016年第4期57-62,共6页
王船山以张载为宗师,"希横渠之正学",其哲学思想是张载哲学思想的延续与价值开新。以"太虚即气"为议题,由张载之"太虚即气"到船山之"太虚一实",由张载之"气化"到船山"气之化也&... 王船山以张载为宗师,"希横渠之正学",其哲学思想是张载哲学思想的延续与价值开新。以"太虚即气"为议题,由张载之"太虚即气"到船山之"太虚一实",由张载之"气化"到船山"气之化也",彰显出船山哲学本体论对张载哲学本体论的承续。由船山气之化的差异性导致宇宙万物的层级性,彰显出船山对张载之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王船山 本体 太虚即气
下载PDF
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
11
作者 李华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巨赞提出"生产化"与"学术化"的佛教改革思想,不但揭示了佛教徒参与生产劳动、重视佛教教理对维系佛教生存的重要性,还代表了现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从太虚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发展逻辑"链... 巨赞提出"生产化"与"学术化"的佛教改革思想,不但揭示了佛教徒参与生产劳动、重视佛教教理对维系佛教生存的重要性,还代表了现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从太虚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发展逻辑"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赞 生产化 学术化 人间佛教 太虚 赵朴初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历史观的佛教建构——以太虚的“缘成史观”为中心
12
作者 李虎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3,182,183,共10页
进化史观逐渐替代传统史观,是中国思想近代转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思想变迁之一,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太虚洞察到这一转型的深远影响,并对进化史观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建构了"缘成史观"。这是中国思想史... 进化史观逐渐替代传统史观,是中国思想近代转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思想变迁之一,它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实践。太虚洞察到这一转型的深远影响,并对进化史观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建构了"缘成史观"。这是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明确的、系统的佛教历史观,其中蕴含着对生命、时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可以阐发这一理论的丰沛意涵,并揭示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进化史观 缘成史观 太虚 现代性
下载PDF
许潮及其《泰和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奇玉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许潮是明代重要的南杂剧作家 ,他的作品题材都取自历史人物故事 ,多借古抒情 ,寄托理想 ,其对杂剧体制的全面革新 ,特别是首创专用南曲创作杂剧的方法 。
关键词 许潮 《泰和记》 南杂剧 文人剧
下载PDF
略论太虚佛学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14
作者 谭苑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60-65,共6页
民国高僧太虚佛学思想深刻,其佛学教育活动蔚为大观;而"教育"本身即是作为宗教形态"佛教"的题中之意。因此,太虚佛学思想中也蕴含着辩证而极富时代价值的教育观。太虚的佛学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应世色彩,这是其所处的... 民国高僧太虚佛学思想深刻,其佛学教育活动蔚为大观;而"教育"本身即是作为宗教形态"佛教"的题中之意。因此,太虚佛学思想中也蕴含着辩证而极富时代价值的教育观。太虚的佛学教育观具有强烈的应世色彩,这是其所处的变革语境决定的。太虚佛学教育观以"适化时机"为基本理念,从中开出了"应导相恰"的教育原则,这典型地表现在太虚对"理性"与"事相"的论述上。此外,太虚化用"体用合一"为教育方法,具有严整的三层次论断。整套太虚佛学教育观都是以当世实践为基本目的的,这对当代佛教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僧伽教育的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佛学教育 适化时机 应导相恰 体用合一
下载PDF
论太虚大师对抗战与守戒的调适
15
作者 韩焕忠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0-76,共7页
太虚大师从义理的角度对不杀生、不干政、不入军阵等佛教的基本戒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使其能适应僧尼参加抗日的实际需要。他依据《瑜伽菩萨戒本》等对不杀生戒进行了必要的调适,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 太虚大师从义理的角度对不杀生、不干政、不入军阵等佛教的基本戒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使其能适应僧尼参加抗日的实际需要。他依据《瑜伽菩萨戒本》等对不杀生戒进行了必要的调适,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热情。太虚大师从佛教重视慈悲的立场出发,调动了出家僧尼保卫民族、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数十万出家僧尼在抗日战场上从事救伤、护理和掩埋阵亡将士尸骸的工作,将中国佛教的命运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民族的振兴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抗战 守戒 调适
下载PDF
明代湖南戏剧创作浅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奇玉 李建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湖南戏剧 创作 《泰和记》 许潮 杂剧
下载PDF
太虚与印顺对大乘佛学的态度及其影响
17
作者 袁宏禹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4期79-85,共7页
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巨擘,太虚与印顺二位大师在对待大乘佛学的态度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地方。在大乘佛教人间化的道路上,太虚提出了"人生佛教",印顺在台则推广"人间佛教"。然而在对待中印大乘佛教的判教上... 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巨擘,太虚与印顺二位大师在对待大乘佛学的态度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地方。在大乘佛教人间化的道路上,太虚提出了"人生佛教",印顺在台则推广"人间佛教"。然而在对待中印大乘佛教的判教上,二家观点不一。对于印度大乘佛学,太虚平等看待中观与瑜伽,以有宗统摄大乘教义,而印顺则偏爱中观;对于中国大乘佛学,太虚提倡八宗平等、性相融通,而印顺对中国如来藏系佛学多持批判态度,判其为真常唯心。太虚、印顺的大乘佛学思想乃至人间佛教的推广对两岸佛教关系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地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印顺 大乘佛学
下载PDF
《淮南子·天文训》“太昭”说再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鹏举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淮南子·天文训》提出“太昭”说,迄今已越两千年,却一直未获破译。甚至还遭到过清代王引之的武断误校,以致在中国哲学史界和中国科学史界留下错误影响。该文通过考证,追溯了“太昭”说的思想渊源;揭示了“太昭”和“虚”的... 《淮南子·天文训》提出“太昭”说,迄今已越两千年,却一直未获破译。甚至还遭到过清代王引之的武断误校,以致在中国哲学史界和中国科学史界留下错误影响。该文通过考证,追溯了“太昭”说的思想渊源;揭示了“太昭”和“虚”的概念内涵;统一了《淮南子·天文训》宇宙起源模式的两种陈述;对王引之的系列错误论点给予全面否定;并认为,“太昭”说是宇宙起源于光气(发光的气)学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天文训 太昭 虚Kuo 王引之 宇宙起源
下载PDF
太虚“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及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艳阳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本文认为,太虚提出佛教革命,进而提出人生佛学、人生佛教,再提出人间佛教,可见人间佛教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太虚"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是其佛教改革运动的产物,对佛教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基了后来人间佛... 本文认为,太虚提出佛教革命,进而提出人生佛学、人生佛教,再提出人间佛教,可见人间佛教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太虚"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是其佛教改革运动的产物,对佛教的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基了后来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人间佛教 提出 影响
下载PDF
《玉台新咏》未收徐摛诗拟测——兼论《玉台新咏》的成书和编辑问题
20
作者 徐建委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中大通四年至中大通六年之间以萧纲为中心的一次或几次宴游唱和的作品是《玉台新咏》编纂的开始,此时徐陵任职为东宫抄撰学士。徐摛当时在新安太守任上,没有参加唱和,因此也就没有作品编入《玉台新咏》。此书七、八两卷的作品当不是梁... 中大通四年至中大通六年之间以萧纲为中心的一次或几次宴游唱和的作品是《玉台新咏》编纂的开始,此时徐陵任职为东宫抄撰学士。徐摛当时在新安太守任上,没有参加唱和,因此也就没有作品编入《玉台新咏》。此书七、八两卷的作品当不是梁代宫体诗的选集,而是萧纲某次或某几次唱和的结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台新咏 唱和 徐摛 徐陵 抄撰学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