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et on the Volatile Flavor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of Common Octopus(Octopus vulgaris) 被引量:1
1
作者 LUO Qihao WANG Weijun +5 位作者 LI Zan ZHU Xinghua WANG Xue ZHANG Tonghua XU He YANG Jianm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93-401,共9页
Cephalopods are important economic shellfish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extensively in the coastal water of various countries. Octopus vulgaris is a large-scaled economic cephalopod that is mainly cultured in South Chin... Cephalopods are important economic shellfish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extensively in the coastal water of various countries. Octopus vulgaris is a large-scaled economic cephalopod that is mainly cultured in South China.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s on the volatile flavor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of O. vulgaris. Four diets were tested in four groups: Group A(fish(Scomberomorus niphonius)), Group B(crab(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 Group C(clam(Mactra veneriformis)), and Group D(squid(Loligo japonica)). Octopus muscles were sampled after 36 days of feeding, and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VFSs), fatty acids(FAs), and amino acids(AAs) were det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FSs, FAs, and AAs of octopus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sum of volatile ketones and aldehydes was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the other groups, which could present much more flavors. All groups were abundant in unsaturated FAs, including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DHA).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variety, the FAs in Group B were more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The content of each AA in Group B was bas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D(P < 0.05). Comparing the VFSs, FAs, and AAs in samples fed with four kinds of die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crab to feed O. vulgaris can achieve better effects on volatile flavor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opus vulgaris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fatty acids amino acids diet effec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ducts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Vannamei from Two Aquaculture Patterns 被引量:1
2
作者 HU Mengyue XUE Yong +2 位作者 ZHAO Ling LIU Qi CAO R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682-1690,共9页
Dried shrimp is a popular aquatic food worldwide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However,its flavor qualities on the market remain uneven.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Dried shrimp is a popular aquatic food worldwide due to its unique flavor.However,its flavor qualities on the market remain uneven.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flavor substances in dried shrimp processed by Litopenaeus vannamei from two aquaculture patterns(earthen pond and greenhouse)using amino acid automatic analyzer,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gas chromatography(GC)-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and GC-mass spectrometry(GC-M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ried shrimp from earthen po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e amino acids and 5’-nucleotides than those from greenhouse(P<0.05),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s(EUCs)were 23.45 g MSG(100 g)^(−1)and 14.86 g MSG(100 g)^(−1),respectively.For volatile compounds,GC-IMS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between dried shrimp from different aquaculture patterns.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C-MS,11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aroma-active compounds(AACs),of which six AACs(1-octen-3-ol,3-methylbutanal,nonanal,trimethylamine,2,5-dimethylpyrazine,and 2,3,5-trimethylpyrazine)were found in all dried shrimp samples.Although dried shrimp from greenhouse possesses higher OAVs,OAVs of(E,E)-2,4-nonadienal(fishy smell),and 3,5-diethyl-2-methylpyrazine(burnt smell)reached 171.2 and 333 respectively,imparting negative effects on flavor.In general,dried shrimp from earthen pond had a better flavor profile than those from green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ed shrimp earthen pond greenhouse free amino acids flavor substances 5’-nucleotides GC-IMS GC-MS
下载PDF
Effects of prebiotics on the fer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suancai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Mingwei Zhao Xinying Cao +8 位作者 Yuzheng Wu Sibo Zou Zhigao Li Xinping Lin Chaofan Ji Liang Dong Sufang Zhang Chenxu Yu Huipeng Li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358-1367,共10页
Suancai is a traditional fermented vegetable widely consumed in Northeast China.In this study,different prebiotic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ancai.Four prebiotics(inulin(INU),xylooligosaccharide(XO S),gala... Suancai is a traditional fermented vegetable widely consumed in Northeast China.In this study,different prebiotic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ancai.Four prebiotics(inulin(INU),xylooligosaccharide(XO S),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and stachyose(STA))were shown to reduce the pH value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total titratable acidity(TTA)in suancai,while the contents of most organic acids were also increased.The addition of prebiotic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 during the suancai fermentation process.All prebiotics were shown to 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of Lactobacillus.The suancai sample with 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had the highest relative abundance of Lactobacillus.Besides,INU and XOS could increase the abundance of Weissella.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uancai fermented with prebiotics,profile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VOCs)and free amino acids(FAA)were analyzed.The prebiotics affected the VOCs and FAA profiles via transforming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In addition,the addition of prebiotics also changed the taste profiles of the suancai samples.This study is among the first attempt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biotics on suancai fermentation,and the findings provide a foundation to develop new way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anc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microbiota Lactic acid bacteria flavor amino acid TASTE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不同部位风味物质与风味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宇 淑英 +4 位作者 王慧婷 张旭 梁孙硕 焦颖雪 张志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77,共15页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 以6~7月龄、体质量为50 kg的小尾寒羊为实验对象,选取颈肉(NM)、里脊(LLDM)和腿肉(RG),对小尾寒羊挥发性风味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部位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50%左右。经主成分分析得知,庚醛、壬醛、苯甲醛等24种风味物质是导致不同部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LLDM中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脂肪酸比例更符合人体对羊肉脂肪酸营养价值的需求,对人体健康更有益。氨基酸中以谷氨酸(Glu)和赖氨酸(Lys)为主,约占总氨基酸的17%和10%,其中RG除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赖氨酸(Lys)外含量均为最高,且除谷氨酸(Glu)和脯氨酸(Pro)外与LLDM差异不显著,与NM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大多数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正相关,且与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在氧化过程中生成醛类、醇类和芳香类等物质。氨基酸与大多数醛类和醇类都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氨基酸通过转氨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醛类和醇类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不同部位 挥发性风味物质 脂肪酸 氨基酸 相关性
下载PDF
20份黄皮种质资源果肉游离氨基酸对风味品质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及其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睿雄 魏玲 +3 位作者 王光瑛 喻华平 赵志常 高爱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 为研究黄皮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特征、科学评价不同黄皮种质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和药用价值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份黄皮种质果肉的20种常见游离氨基酸,采用味觉活度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份黄皮种质果肉中均含有除胱氨酸和精氨酸以外的18种游离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多数种质间含量差异显著;各种质的总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在1309.7~9832.0 mg/kg之间,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次之,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药用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3%~18.6%,以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根据氨基酸呈味特性的不同,将18种氨基酸分为3大类呈味氨基酸,发现种质M1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G2的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仅16份种质中的丙氨酸与少数种质中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的味觉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s,TAV)>1,对黄皮果实风味有贡献;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9.766%,能较好地反映出黄皮果肉游离氨基酸的综合特征;各黄皮种质的综合得分在–3.18~3.51之间,M1的综合得分最高;聚类分析将20份黄皮种质聚为3大类,其中第Ⅲ类群的X2、Y-1、G2、M1的总游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营养品质好,风味品质佳。研究结果可为黄皮良种选育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游离氨基酸 风味品质 药用价值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有机酸、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烤烟香型逐步判别分析
6
作者 王文超 许自成 +6 位作者 张媛 钱建财 朱海波 许嘉阳 贾玮 郝浩浩 张莉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2-18,共7页
研究旨在实现对清甜香型、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5种烤烟香型的快速判定。选取5个省份51个C3F等级的烤烟样品,对烟叶中的有机酸、氨基酸、香气物质进行方差分析与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i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 研究旨在实现对清甜香型、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焦甜醇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5种烤烟香型的快速判定。选取5个省份51个C3F等级的烤烟样品,对烟叶中的有机酸、氨基酸、香气物质进行方差分析与判别分析,并建立Fishier判别函数。结果表明,清甜香型与蜜甜焦香型烤烟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焦甜醇甜香型烤烟,总有机酸与香气物质含量在5个香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部分高级脂肪酸、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和茄酮上存在差异;共有丁二酸、柠檬酸、二十酸、丝氨酸、6-甲基-5-庚烯-2-醇、愈创木酚、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3和法尼基丙酮9个指标被纳入函数,建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法与交叉验证法回判,判对率分别为94.1%和86.3%。本研究建立的判别函数对5种烤烟香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香型 判别分析 有机酸 氨基酸 香气物质
下载PDF
百香果发酵型果酒制备及其风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小雨 李梦丽 张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0-299,共10页
为了探究发酵型百香果果酒品质特征,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检测有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及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发酵... 为了探究发酵型百香果果酒品质特征,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检测有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及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发酵型百香果果酒的风味与品质。结果表明,酒精发酵后,百香果果酒柠檬酸含量最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2.08 mg/100 g,样品色泽强度显著(P<0.05)降低。感官评价表明,酒体整体感觉柔爽、酒香浓郁。在风味方面,百香果果酒中共检测出88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醇和酮。其中,主要呈香物质(OAV>1)为丁酸乙酯、苯乙醇、己酸乙酯等。综上,经酵母发酵后的百香果果酒风味与原果汁区别较大,果酒的香气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发酵果酒 有机酸 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不同煸炒温度对郫县豆瓣风味影响及游离氨基酸呈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浩 顾思远 +4 位作者 姜元华 周剑琴 唐英明 邓静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8,85,共10页
为探寻不同煸炒温度对郫县豆瓣风味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呈味的影响,使用菜籽油在60,80,100,120,140℃煸炒豆瓣,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 为探寻不同煸炒温度对郫县豆瓣风味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呈味的影响,使用菜籽油在60,80,100,120,140℃煸炒豆瓣,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确定不同煸炒温度对豆瓣风味和关键化合物的影响,结合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对游离氨基酸呈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煸炒温度在60,80℃时郫县豆瓣化合物开始分解转化,煸炒温度在100,120,140℃时郫县豆瓣化合物大量聚集、浓缩为关键风味化合物。GC-IMS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化合物(单体或二聚体),醇类是郫县豆瓣的主要化合物(相对浓度为12.43%~36.89%);其中,2-乙基呋喃使煸炒后的豆瓣呈现焦香风味,1-戊烯-3-醇使豆瓣呈现果香,正戊醛、(E)-2-庚烯醛使豆瓣呈现刺激气味和油脂香气。TAV分析确定120℃为煸炒最佳温度,此时郫县豆瓣的滋味最佳,谷氨酸的鲜味强度最高(TAV为44.38);当煸炒温度达到140℃时,缬氨酸的鲜味强度最高(TAV为18.21),豆瓣开始呈现苦味。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认郫县豆瓣的TAV与OAV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 煸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化合物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排酸方式和时间对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波 符健慧 +6 位作者 钟金城 冯建华 赵静 李婷婷 史莹华 张兴隆 李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5,共7页
为探究高档牛肉的排酸技术,本研究选取12条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肉为原料,通过干式和湿式排酸,选择3、5和7 d三个时间点,并对牛肉基本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干式排酸3和5 d牛肉pH显著低于湿式排... 为探究高档牛肉的排酸技术,本研究选取12条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背最长肌肉为原料,通过干式和湿式排酸,选择3、5和7 d三个时间点,并对牛肉基本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干式排酸3和5 d牛肉pH显著低于湿式排酸,干式排酸7 d牛肉pH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排酸3 d牛肉剪切力显著低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和湿式排酸7 d牛肉中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干式排酸7 d牛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干式排酸和湿式排酸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贡献物质均为壬醛、正辛醛和1-辛烯-3-醇;湿式排酸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庚醛,干式排酸7 d牛肉中正辛醛、苯乙醛、十一醛、肉豆蔻醛和柠檬烯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湿式排酸(P<0.05)。综上所述,排酸7 d有利于提升高档育肥安格斯牛肉风味的丰富度,干式排酸较湿式排酸对高档牛肉风味改善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档育肥 安格斯牛肉 理化指标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真空脉动干燥温度对黄花菜理化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双喜 马慧 +2 位作者 张海红 马雪梅 张海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77,共14页
鲜黄花菜含水率较高,导致采后品质快速下降。探讨适合黄花菜的加工方法对延长黄花菜的货架期非常重要。为探究不同真空脉动干燥(PVD)工艺条件对黄花菜营养成分、色泽、风味、复水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便提高干制黄花菜品质,选用PVD设... 鲜黄花菜含水率较高,导致采后品质快速下降。探讨适合黄花菜的加工方法对延长黄花菜的货架期非常重要。为探究不同真空脉动干燥(PVD)工艺条件对黄花菜营养成分、色泽、风味、复水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便提高干制黄花菜品质,选用PVD设备干制黄花菜,研究真空保持时间(10 min)和常压保持时间(5 min)条件下不同干燥温度(65,70,75,80,85℃)对黄花菜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对黄花菜干燥工艺、风味组成以及特征滋味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干燥(CK)黄花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多,为0.858 mg/g,△E值最大,为16.47,进一步表明样品整体质量较差。PVD干燥后黄花菜色泽鲜亮,复水性能较好,蛋白质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当PVD 80℃时,原色保留率最大(△E=7.2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0.818 mg/g)。当PVD 75℃时,样品中蛋白质(7.331 g/L)和Ga(1072.445μg/kg)含量最高。当PVD 70℃时,黄菜样品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占比最多,为35%。当PVD 65℃时,黄酮含量(1.653 mg/g)和复水率最高(3.04%),并且可较好地保留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及萜类物质。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天门冬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为黄花菜特征滋味物质。结论:不同PVD干燥温度导致黄花菜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不同,研究结果可为满足不同质量属性要求和消费者接受度提供适合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真空脉动干燥 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外源氨基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罗 蒲叶 廖永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7.14%、69.75%;亮氨酸对总酸、总酯、异戊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0%、12.07%和92.94%;缬氨酸对异丁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增加了404.28%;Phe对苯乙醇、乙酸乙酯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54%、32.66%;随着四种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和总酸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甘氨酸和亮氨酸添加量分别为400 mg/L时,酒精度和总酸最大分别为12%vol和0.227 g/L;四种氨基酸对白酒总酯的生成影响明显,其中亮氨酸添加量为600 mg/L时总酯产量最大,为0.43 g/L;由挥发性风味物质聚类结果可知,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物质生成影响较大。在液态发酵法白酒制备中合理添加氨基酸,可明显提高液态发酵法白酒酒精、总酸、总酯的含量,有效调节高级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法白酒 外源氨基酸 酒精度 风味品质
下载PDF
梯度升温发酵工艺对不同盐分稀态发酵酱油微生物变化和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心智 刘希 +4 位作者 徐新玉 周其洋 吴昌正 童星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组(C12)要高1.0 log CFU/g左右,这表明酵母在梯度升温工艺中维持生长代谢时间较长。这或与发酵前期较低的温度限制了酵母过快的繁殖有关。其中,TC12的发酵到期原油的氨基酸态氮高达1.14 g/100 g,达到我国规定的特级酿造酱油标准。同时,TC12中的鲜味(19.03 g/L)和甜味氨基酸(19.32 g/L)含量较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约60%,呈现较好的鲜甜滋味。挥发性物质检测数据显示,TC12中的乙醇、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3-甲硫基丙醛和苯甲醛等含量较高,样品整体呈现“水果甜香和酯香”。另一方面,高盐组梯度升温样品(TC18)则测得更多的愈创木酚和甲基麦芽酚,呈现“烟熏香和酱香”。感官鉴评数据显示,低盐分梯度升温发酵样品TC12相比恒温发酵组C12具有更高的香气和滋味得分,综合口感更优。综上所述,梯度升温工艺有利于限制低盐分(12%)发酵酱醪中酵母在前期的过快生长,保持其在发酵后期的活性细胞计数,使其能持续发酵生成更多风味物质,提升低盐发酵原油的整体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升温 低盐发酵酱油 酵母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配比对发酵型鸡肉黄豆酱营养及风味的影响
13
作者 龙正玉 邹金浩 +3 位作者 杨怀谷 任国谱 曹清明 唐道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69,共9页
为促进鸡肉的深加工利用,增加复合发酵大豆调味品种类,以纯黄豆发酵酱为对照(CK),将黄豆与不同比例鸡胸肉复配(黄豆∶鸡肉质量比9∶1、8∶2、7∶3、6∶4、5∶5)后发酵制成发酵型鸡肉黄豆酱(CSP),通过测定营养成分、氨基酸态氮、游离氨... 为促进鸡肉的深加工利用,增加复合发酵大豆调味品种类,以纯黄豆发酵酱为对照(CK),将黄豆与不同比例鸡胸肉复配(黄豆∶鸡肉质量比9∶1、8∶2、7∶3、6∶4、5∶5)后发酵制成发酵型鸡肉黄豆酱(CSP),通过测定营养成分、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指标评价其综合品质。结果表明,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的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黄豆∶鸡肉(6∶4)组的蛋白质(12.59 g/10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1.06 g/100 g)较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含量(35.74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13.79 mg/g)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66.91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其营养价值较高。与CK组相比,发酵型鸡肉黄豆酱中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40.95%~52.65%)。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组的感官评分均高于CK组,且黄豆∶鸡肉(6∶4)组的感官评分最高,为73.2分。由此可见,黄豆与鸡肉混合发酵制酱提高了黄豆酱的综合品质,其中以黄豆与鸡肉复配比例为6∶4组的黄豆酱综合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黄豆酱 营养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3个品牌毛豆腐风味成分对比研究
14
作者 王凤杰 吕伟 +4 位作者 黄一承 段翠翠 马福敏 李晓磊 李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毛豆腐的风味决定了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以3个品牌的毛豆腐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的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共检测出7种有机酸,其中琥珀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乳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77~7.47 mg/mL,2.46~3... 毛豆腐的风味决定了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以3个品牌的毛豆腐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的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共检测出7种有机酸,其中琥珀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乳酸,含量范围分别为1.77~7.47 mg/mL,2.46~3.20 mg/mL;共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谷氨酰胺、苏氨酸和精氨酸,在品牌A、B、C中含量分别为2566.55,1282.69,1465.81 mg/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品牌A、B、C中分别检测出41,38,33种;电子鼻分析显示,毛豆腐在气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硫化物、芳香成分和氮氧化合物方面,能整体显著区分挥发性成分。OAV≥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15种。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9种VIP>1的挥发性成分为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3个品牌毛豆腐风味物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腐 有机酸 游离氨基酸 非挥发性风味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尹晓健 李永能 +5 位作者 杨红玖 豆腾飞 胡洪 潘洪彬 赵素梅 黄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3-49,共7页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 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普洱茶茶渣对茶花鸡2号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44只茶花鸡2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和2%茶渣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和2%的普洱茶茶渣,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进行鸡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1%和2%茶渣组胸肌和腿肌肉品质物理特性(L^(*)值、a^(*)值、b^(*)值、pH4_(5min)、pH_(24h)、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和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茶渣组胸肌各氨基酸含量以及2%茶渣组腿肌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茶渣组胸肌Asp、Thr、Ser、Glu、Ala、Cys、Val、Ile、Leu、Tyr、Lys、UAA和TA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Met、Phe、His、Arg、SAA、BAA、EAA和NE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1%茶渣组腿肌Tyr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Asp、Thr、Ser、Glu、Ala、Val、Ile、Leu、Phe、Lys、Arg、UAA、SAA、BAA、EAA、NEAA和TAA含量显著降低(P<0.05),Gly、Cys、Met、His和Pro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和2%普洱茶茶渣分别降低了茶花鸡2号腿肌和胸肌氨基酸含量,降低了肌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茶渣 茶花鸡2号 肉品质 氨基酸 风味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全脂/脱脂油莎豆脆片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孙洪蕊 杜金鸽 +4 位作者 范杰英 孟悦 张佳霖 康立宁 刘香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54-59,共6页
该文为研究干燥方式对油莎豆脆片品质的影响,以全脂油莎豆和脱脂油莎豆为主要原料,研究焙烤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对全脂/脱脂油莎豆脆片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抗氧化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烤干... 该文为研究干燥方式对油莎豆脆片品质的影响,以全脂油莎豆和脱脂油莎豆为主要原料,研究焙烤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对全脂/脱脂油莎豆脆片微观结构、质构特性、抗氧化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烤干燥-全脂油莎豆脆片(S1)、焙烤干燥-脱脂油莎豆脆片(S2)、真空微波干燥-全脂油莎豆脆片(S3)和真空微波干燥-脱脂油莎豆脆片(S4)的微观结构差异较大,其中S1和S3组织结构疏松,分布均一。S1、S2、S3和S4的硬度分别为258.90、548.40、216.33 g和473.39 g,脆度分别为2.00、1.33、2.33和1.67。S4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S1、S2和S3。从S1、S2、S3和S4油莎豆脆片样品中检测出9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3种、醇类2种、酯类1种、烷烃类1种、烯烃类1种和杂环类1种。S1、S2、S3和S4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这类呈味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油莎豆适合用来生产脆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脆片 干燥 抗氧化性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四川传统清鸡汤与市售鸡汤风味成分的比较分析
17
作者 贾晓攀 唐万婷 +6 位作者 吴宝珠 易宇文 关雎 蔡雪梅 吴华昌 乔兴 邓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71,共11页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电子舌评估和游离氨基酸测定,对四川传统清鸡汤及4种市售鸡汤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GC-IMS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1-丁醇作为四川传统...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电子舌评估和游离氨基酸测定,对四川传统清鸡汤及4种市售鸡汤的风味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GC-IMS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3-甲基-1-丁醇作为四川传统清鸡汤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显著提升了其独特的风味。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谷氨酸和组氨酸对鸡汤的滋味贡献显著。电子舌评估揭示了5种不同品牌鸡汤在味觉特性上的差异,而PLS-DA模型成功区分了5种鸡汤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识别出特征性气味物质。该研究结果为传统鸡汤的风味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食品工业中风味化合物的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鸡汤 风味成分 GC-IMS ROAV 电子舌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云产雪茄烟叶微生物群落、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海清 郭东锋 +5 位作者 丁乃红 张明珠 时雅琪 吴学凤 穆冬冬 李兴江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云南产区(以下简称“云产”)雪茄烟叶的品质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对云产雪茄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O2PLS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产地微生物与烟叶风味品质之间的关... 为探究云南产区(以下简称“云产”)雪茄烟叶的品质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对云产雪茄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O2PLS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产地微生物与烟叶风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烟叶中的功能微生物和协同作用类群。结果表明:云产雪茄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产地差异,其中优势细菌主要为Aerococcus、Staphylococcus和Corynebacterium,优势真菌主要为Aspergillus、Cladosporium和Alternaria;雪茄烟叶中共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整体表现为Asp含量最高,Met含量最低,味觉活性值较高的Asp和Glu对其呈味具有较大贡献,临沧云雪2号和普洱云雪2号雪茄烟叶游离氨基酸呈味特征较为突出;雪茄烟叶中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以酮类物质为主,甲基庚烯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癸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16种差异风味物质对云产雪茄烟叶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普洱2号的整体风味特征更加突出;Sphingomonas、Staphylococcus、Pseudomonas和Oceanobacillus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烟叶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而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烟叶品质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细菌 真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19
作者 苗景源 乔海军 +3 位作者 贾志龙 张倩 张卫兵 贾利蓉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研究小牛皱胃酶、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和木瓜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3种干酪水... 为研究小牛皱胃酶、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和木瓜凝乳酶对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氨基酸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增加,3种干酪水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TN,pH4.6-SN和12%TCA-SN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TN与水分含量成负相关,其蛋白水解能力:BR>PR>CR;BR-YMHC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干酪;3种干酪脂肪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始终呈现下降趋势,其脂肪降解能力:BR>PR>CR;与CR-YMHC相比,BR-YMHC和PR-YMHC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较高,且功能脂肪酸(油酸)在BR-YMHC中相对含量最高;在3种干酪中分别鉴定出36,35和32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CR-YMHC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26.39%;BR-YMHC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43.02%;PR-YMHC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1.86%。研究结果为酶凝干酪的生产加工及牦牛乳硬质干酪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牦牛乳硬质干酪 氨基酸 脂肪酸 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大理漾泡、紫皮核桃仁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20
作者 刘艳 陶亮 +2 位作者 顾凡 代佳和 田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315,共8页
为研究大理漾泡、紫皮核桃仁营养元素及风味物质的差异,以两种核桃仁为原料,分别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基本营养素、矿物质元素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两种核桃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皮核桃仁总氨基酸、必... 为研究大理漾泡、紫皮核桃仁营养元素及风味物质的差异,以两种核桃仁为原料,分别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基本营养素、矿物质元素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两种核桃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皮核桃仁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高于漾泡核桃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核桃仁中均检出3种饱和脂肪酸,其中漾泡核桃仁的棕榈酸含量(4.17%)高于紫皮(2.69%);均检出5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紫皮核桃仁的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高于漾泡核桃仁(P<0.05),棕榈一烯酸和亚油酸含量低于漾泡核桃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皮核桃仁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漾泡核桃(P<0.05);共检出9种矿物质元素,紫皮核桃中P、Zn、Fe、Cu、Na、K元素含量高于漾泡核桃(P<0.05);从漾泡、紫皮核桃仁中分别鉴定出30种、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醛类、酮类化合物是紫皮核桃的主要风味物质,而漾泡核桃的主要风味物质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19.948%、3.819%)。两种核桃中醇类化合物峰面积占比最高,对气味贡献较大,尤其己醇峰面积占比最高,可赋予核桃淡青的嫩枝叶气息以及酒香、果香和脂肪气息。以上结果表明两种核桃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紫皮核桃略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元素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