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太素》语释辨疑4则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亭立 袁开惠 孙文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黄帝内经》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在中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源头的地位和价值。然其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很多词义或阙而未注,悬而待考,或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纷争不休,给阅读与理解《太素》带来相当的困难。选... 唐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黄帝内经》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在中医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源头的地位和价值。然其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很多词义或阙而未注,悬而待考,或各家注解莫衷一是,纷争不休,给阅读与理解《太素》带来相当的困难。选取4例,试加辨析,以求医理文理两相合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前厥 申宦 挂以发 悬阳
下载PDF
三焦与营卫气生成关系浅谈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具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目的]探究三焦的得名、功能及与营卫气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现存最早的古本《黄帝内经》类编注释本《黄帝内经太素》为研究材料,从三焦的位置、功能,以及三焦发挥功能的方式,揭示营卫气的来源、生成条件以及三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医经及杨注揭示:三焦的得名是五脏六腑下面众多虚而不实的焦膜,三焦有形有质。上焦在胃上口,功能如雾;中焦在胃中口,功能如沤;下焦在胃下口,功能如渎。营卫气来源于胃纳水谷,生成的条件是中焦、上焦水谷泌津液。[结论]胃纳水谷生津液,其清者上行,浊者糟粕下行。上焦泌津液为卫气,中焦泌津液为营血。三焦归六腑,有形有质。《内经》引进三焦的概念,完整地解释了津液如何变而赤为血进入手太阴肺经,糟粕溲液如何生成进入膀胱,也就是说,三焦解释了营养是如何吸收、糟粕是如何排除这一任何医学都要解释的最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素 三焦 营气 卫气 焦膜 杨上善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素》在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钱会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将《素问》《灵枢》经文分类编次并予以注释,使《内经》经文编排与学术内容趋于条理化、系统化,并具有层次性与内在逻辑推理性,初步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首倡分类研究《黄帝内经》,将《素问》《灵枢》经文分类编次并予以注释,使《内经》经文编排与学术内容趋于条理化、系统化,并具有层次性与内在逻辑推理性,初步勾勒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雏形,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下载PDF
凡“气”皆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具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6,12,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经典中"气"概念的基本意义以及以"气"为词尾构词的用法。[方法]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古代文献中解释"气"的文献材料;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气"的词性和在双音节词中的语法作用... [目的]探究中医经典中"气"概念的基本意义以及以"气"为词尾构词的用法。[方法]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古代文献中解释"气"的文献材料;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分析"气"的词性和在双音节词中的语法作用。[结果]"气"的本义指云气,引申为凡象之称。无论是在普通古籍还是在《黄帝内经太素》中,"气"指各种现象,有物质的,更多的是非物质的。"气"不能简单释为精微的物质。"气"在双音词中,其语法意义和词缀"家"一样,是词缀,用以标识前面的词根是象。其所表达的意思分两类:气字前面是名词,用以强调前面的名词是现象或显于外的象而不是指形态结构,词根名词就是产生这个象的本体。气字前面是非名词,也是强调前面的词是象,但产生这个象的本体在该词之外。[结论]中医经典著作中"气"可以指各种象,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并非仅指精微的物质。准确界定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气"的内涵以及"气"为词缀的用法,对于正确理解古代医经,完善现代中医理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素 营气 荣气 词缀 医经研究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素》“关格”含义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思思 刘国韵 石雨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3期62-65,共4页
通过“关”与“格”字源及《黄帝内经太素》前后医家相关原文及语言结构分析解释“关格”含义,以期扩充语义,分析其语义变迁轨迹及原因,指出《黄帝内经太素》中出现九处“关格”,其中四处为杨氏注解,其中“不顺四时之养身,内有关格之病... 通过“关”与“格”字源及《黄帝内经太素》前后医家相关原文及语言结构分析解释“关格”含义,以期扩充语义,分析其语义变迁轨迹及原因,指出《黄帝内经太素》中出现九处“关格”,其中四处为杨氏注解,其中“不顺四时之养身,内有关格之病也。”“见关格微病,得过失也。见微过而救人者,谓未病之病,疗十十全,故无危殆。”两处与现行之“关格”含义差别较大;杨氏之“关格”含义可为:1)内部气机“不和”之病,2)脉象,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关格 语义扩充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素》析疑四则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今庸 《天津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41-442,共2页
1)《太素.经筋篇》中,"主癎痸及痓"之"痓"字误,应为"痉"。2)《太素.骨空论》中,"九窌在腰尻分间"应为"腰凥分间"。3)《太素.杂病.腰痛篇》说:"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 1)《太素.经筋篇》中,"主癎痸及痓"之"痓"字误,应为"痉"。2)《太素.骨空论》中,"九窌在腰尻分间"应为"腰凥分间"。3)《太素.杂病.腰痛篇》说:"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脉,在月嵩踵鱼肠之外。"居阴,乃"厥阴"也。"居"、"厥"两字,声转可通也。非传写草书而有误也。4)《太素.杂病.风痓》中,"风痓,身反折"应为"风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腰尻 居阴 风痉
下载PDF
天然芸苔素对平菇生长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俊霞 王立安 +1 位作者 齐志广 王建斌 《河北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浓度为1:5000的天然芸苔素药液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处理7d后菌落直径比对照高31.2%;而且对子实体菌盖生长有加速作用。处理子实体6d后于实体菌盖直径比对照高73.3%,但其会使菌盖蛋白质含量降低,浓度为1:5000的天然芸苔素处... 浓度为1:5000的天然芸苔素药液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处理7d后菌落直径比对照高31.2%;而且对子实体菌盖生长有加速作用。处理子实体6d后于实体菌盖直径比对照高73.3%,但其会使菌盖蛋白质含量降低,浓度为1:5000的天然芸苔素处理后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降低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芸苔素 平菇 生长 蛋白质含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中日《黄帝内经太素》研究年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兴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08-211,共4页
本年表对《黄帝内经太素》成书迄今1300年间(公元666—1998年)中日两国有关研究史实,凡有年可稽者予以收集。内容包括成书、东渡、引述、政令、亡佚、复出、传抄、舶归、保护、国宝认定、刊印、考证、评论、校注、辑佚等方面。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大事年表 考证 校注
下载PDF
泰素-顺铂-VP16联合化疗Ⅲ期卵巢癌的护理要点
9
作者 王爱华 芦萍 王秋华 《齐鲁护理杂志》 1998年第4期11-12,共2页
对16例Ⅲ期卵巢癌患者联合应用顺铂-VP16腹膜腔注射和泰素静脉滴注化疗,化疗时严格操作,严防顺铂和VP16漏出腹腔外及泰素漏出血管外,化疗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尿量、血象变化及消化系统、神经及关节肌肉症状,并... 对16例Ⅲ期卵巢癌患者联合应用顺铂-VP16腹膜腔注射和泰素静脉滴注化疗,化疗时严格操作,严防顺铂和VP16漏出腹腔外及泰素漏出血管外,化疗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尿量、血象变化及消化系统、神经及关节肌肉症状,并酌情及时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泰素 化疗 护理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太素》中的“浑浑”
10
作者 张亭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
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现存《内经》系统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具有中医语料源头的重要意义。"浑浑"一词在《太素》中共出现了4次,或状脉象,或述病症,其语义在校勘上多有混乱不清之处,故采用古文校勘常用之本校与理校法,予... 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为现存《内经》系统诸传本中的最古者,具有中医语料源头的重要意义。"浑浑"一词在《太素》中共出现了4次,或状脉象,或述病症,其语义在校勘上多有混乱不清之处,故采用古文校勘常用之本校与理校法,予以厘清,以求医理文理两相合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浑浑之脉 革至 浑浑淳淳 耳聋耳鸣
下载PDF
《黄帝内经》及别传本古今字例释
11
作者 李怀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02-303,305,共3页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相校,集录因书写或古字或今字而造成的异文材料,辨识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字 区别字 素问 灵枢 太素 甲乙经
下载PDF
论《太素》杨注精义
12
作者 马烈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5,共3页
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最早注文,在系列的古籍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该书原文最为近古,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灵枢》、《素问》古貌,在考证《内经》之流传、演变及校勘诸多方面,价值连城,反映了唐以前的中医... 杨上善撰注的《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黄帝内经》最早注文,在系列的古籍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该书原文最为近古,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灵枢》、《素问》古貌,在考证《内经》之流传、演变及校勘诸多方面,价值连城,反映了唐以前的中医学术水平,足以"上阐前人之精微,下启后学之津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太素 杨上善
下载PDF
先天四太与《内经》论生命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泽阳 杨宇峰 +1 位作者 沈子涵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先天四太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它是中国道家哲学中代表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4个阶段。人禀天地而生,《内经》又为我们解释了生命出生后应该遵循的各种规律。故文章从先天四太与《内经》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的产生与生长过程。
关键词 太易 太初 太始 太素 《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珉串 李成卫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50-1652,1657,共4页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 《黄帝内经太素》,唐初医学家杨上善所著,是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版本。该书以唐初哲学为指导,开分类研究《内经》先河;延续《内经》脏为库藏、藏天地间精气的基本功能,突出并论证五脏藏神为五脏核心功能。其中,肝为库藏,应春,储藏天地之间少阳之气、五行木气;肝藏血,血是肝所储藏的精气;肝舍魂,舍魂为肝的核心功能,主藏血是为舍魂。《太素》对《内经》肝理论的发展:1)分类整理,使知识同一系统;2)以肝舍魂为核心功能协调并论证了肝所藏精气、血及魂的结构关系;3)以佛教理论指导,论证神、魂内生。明确《太素》肝脏象理论结构,对于明确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对当代中医肝脏象理论的深入认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脏象理论
下载PDF
以心配土说校《灵枢·九针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启建 王建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8期73-73,共1页
《灵枢·九针论》:"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其中"苦走血,咸走骨"在《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血"。本文通过心配土说以及《灵枢·五味论》、《素问·宣明... 《灵枢·九针论》:"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其中"苦走血,咸走骨"在《太素》卷二《调食》中记为"苦走骨,咸走血"。本文通过心配土说以及《灵枢·五味论》、《素问·宣明五气篇》等篇中的相关经文论证《灵枢·九针论》最初的经文应当是:"酸走筋,辛走气,苦走骨,咸走血,甘走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九针论 五行配属 古文经学 太素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的形近讹误字
16
作者 熊灵萱 喻威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2期11-18,共8页
《黄帝内经》中存在不少异文现象,有些异文是由形近讹误所造成的。依据《黄帝内经太素》萧延平按语、《天回医简》等相关语言文献材料,对部分异文进行分析,揭示了15组形近讹误字,如“摶”与“搏”、“蛂”与“蛟”、“内”与“肉”、“... 《黄帝内经》中存在不少异文现象,有些异文是由形近讹误所造成的。依据《黄帝内经太素》萧延平按语、《天回医简》等相关语言文献材料,对部分异文进行分析,揭示了15组形近讹误字,如“摶”与“搏”、“蛂”与“蛟”、“内”与“肉”、“乃”与“及”、“温”与“湿”、“感”与“惑”等。对《黄帝内经》中既往关注较少的文字讹误现象进行探析,可以校订传世医籍中的误字,补充形近讹误字例证,这对解决相关问题、解读《黄帝内经》均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形近讹误字 《天回医简》 《黄帝内经太素》 古籍校勘
下载PDF
连建伟教授脉学特点探微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栋 常虹 连建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3-1985,共3页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对临床如何应用此脉法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以上的角度探求分析连教授脉法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为系统的整理和继承连建伟教授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连建伟教授的脉学做出基础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建伟 脉法 辨脉虚实 关脉 妊娠脉 太素脉法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劫刺”与《太素》“却刺”之辨 被引量:3
18
作者 申玮红 周琦 顾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从《黄帝内经》篇中的"劫刺"和仁和寺本《太素》篇中的"却刺"之异入手,逐条罗列传世本《黄帝内经》及其历代不同注本、传本、校本中"劫刺""却刺"之不同。"却""劫"二字,字... 从《黄帝内经》篇中的"劫刺"和仁和寺本《太素》篇中的"却刺"之异入手,逐条罗列传世本《黄帝内经》及其历代不同注本、传本、校本中"劫刺""却刺"之不同。"却""劫"二字,字形相似,笔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却刺"误作"劫刺"的字形演变因素。以此为基础,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方法,因"卻"与"郤(郄)"二字的上古音完全相同,遵"因声求义"之旨,而将"却刺"释为"郤(郄)刺",其义当为"隙刺"或"穴刺"解。最后,对"郤刺"的学术意义作了探讨,认为这是刺灸部位由脉到穴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特定认识阶段,与刺脉、刺肉、刺筋等刺法相区别而言。所以,历代诸书中的"劫刺"当为"却刺"之误,从而澄清了自北宋以降,诸家对"燔针却刺"的误解误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劫刺 却刺 太素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杨上善经络理论框架解析与相关概念诠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 杨上善类编《黄帝内经》的同时,构建了经络理论的系统框架。考察《黄帝内经太素》可以发现,杨上善是基于经脉理论的立场构架经络系统框架的。该框架主要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部分,其中经别与经脉是正别关系,络脉、皮部、根结、标本都从属于经脉,经筋理论当有别于经络系统。杨上善对于经络系统的构建和诠释,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立场,作为早期经络理论形式之一,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太素 杨上善 针灸学 经脉 络脉 经络 皮部
原文传递
俗字研究在古医籍整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范登脉 赖文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以仁和寺本《太素》的整理为例,可以看到俗字研究从订正古医籍文字讹误、揭示传本古医籍文字讹误原因、解决古医籍疑难词语训释等几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医籍整理 俗字研究 校勘 训古 太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