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n Jurassic coal measures of Taibei Sag in Tuha Basin,NW China
1
作者 ZHI Dongming LI Jianzhong +6 位作者 YANG Fan CHEN Xuan WU Chao WANG Bo ZHANG Hua HU Jun JIN Jik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519-534,共16页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of near-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of the Tuha Basin,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rocks,reservoir conditions,and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combinations of the ...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of near-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of the Tuha Basin,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rocks,reservoir conditions,and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combinations of the Jurassic Shuixigou Group in the Taibei Sag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and the coal-measur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s analyzed thoroughly.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of the Badaowan Formation and Xishanyao Formation and the argillaceous source rocks of the Sangonghe Formation in the Shuixigou Group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erm hydrocarbon generation,multipl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eaks,and simultaneous oil and gas generation,providing sufficient oil and gas sources for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Jurassic coal-bearing basin.Second,multi-phase shallow braided river delta–shallow lacustrine deposits contribute multiple types of reservoirs,e.g.sandstone,tight sandstone,shale and coal rock,in slope and depression areas,providing effective storage space for the petroleum reservoir formation in coal-measure strata.Third,three phases of hydrocarbon charging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as well as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reservoirs,result in the sequential accumulation of conventional-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s.From high structural positions to depression,there are conventional structural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al reservoirs far from the source,low-saturation structural-lithological reservoirs near the source,and tight sandstone gas,coal rock gas and shale oil accumulations within the source.Typically,the tight sandstone gas and coal rock gas are the key option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and the shale oil and gas in the depression area is worth of more attention.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coal measures could further enrich and improve the geological theory of the whole petroleum system,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overall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Tuha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ha Basin taibei sag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whole petroleum system coal measure tight oil and gas coal rock gas shale oil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favoring Areas of Subtle Reservoirs in West Taibei Sag
2
作者 YuanMingsheng WangJinsong LiBi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7-98,共12页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in the shallow to medium formations of the Taibei Sag, Tuha Basin, so far, three kinds of subtle reservoirs (stratigraphic, lithologic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re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in the shallow to medium formations of the Taibei Sag, Tuha Basin, so far, three kinds of subtle reservoirs (stratigraphic, lithologic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reservoirs) have been found. Since both the amount and reserve of the discovered subtle reservoirs are small,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remains in the Taibei Sag. The shallow to medium formations in the west of the Taibei Sag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second-order sequences and ten third-order sequences, of which the rising cyclothems of SQ(J2q) and SQ8 (J2s2) datum level are major exploration targets for the subtle reservoirs (lithologic).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Qiquanhu and Subashi braided river delta were developed there, where the sedimentary sand body is dominated by the regional slopes and slope break belts. There are four main modes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 deltaic front onlap on the slope belt, deltaic front toplap on the slope break belt, lately tilted frontal sand body and sublacustrine fan—slope fan on the slope break belt, of which the first three modes are the major styles of the formation of subtle reservoirs. Major targets for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include Putaogou Member on the north slope of Huoyanshan, the east slope of Pubei, the nose-like palaeohigh regions of Huobei, Subashi and Lianmuqin, around the Shengbei secondary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bei sag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potential target sequence lithologic trap target zone
下载PDF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from Taibei sag, Turpan-Hami Basin, NW China
3
作者 NI Yunyan LIAO Fengrong +3 位作者 GONG Deyu JIAO Lixin GAO Jinliang YAO Limi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31-542,共12页
Turpan-Hami Basin is a major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To date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Taibei sag.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o ... Turpan-Hami Basin is a major petroliferous basin in China. To date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Taibei sag.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the natural gas in the Taibei sag,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local geological backgrounds, this study collected 23 gas samples from the Baka, Qiuling, Shanshan and Wenmi oil fields in the Taibei sag and analyzed the sample composition,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es of all the gas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es from the four oil fields in the Taibei sag are dominated by hydrocarbon gas and belong to wet gas. Methane accounts for 65.84% to 97.94%, the content of heavy hydrocarbon (C2-5) can be up to 34.98%, while the content of nonhydrocarbon (CO2, N2) is trace. The δ13C1 value is –44.9‰ to –40.4‰,δ13C2 is –28.2‰ to –24.9‰,δ13C3 is –27.1‰ to –18.0‰ and δ13C4 is –26.7‰ to –22.1;while the variation of δD1 is not significant from –272‰ to –252‰,δD2 is –236‰ to –200‰ and δD3 is –222‰ to –174‰. Methane and its homologues (C2-5) are characterized by normal stabl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distribution pattern, i.e., with the increase of carbon number, methane and its homologues become more and more enriched in 13C or D (δ13C1<δ13C2<δ13C3<δ13C4<δ13C5,δD1<δD2<δD3),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features of typical thermogenic gas. Al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gases in the four oil fields are coal-derived gas with low maturity (Ro averaged at 0.7%), and are sourced from the Middle-Lower Jurassic coal measure. The hydrogen isotopic data of natural gas are affected by both thermal maturity and the water medium of the environment where source rocks are formed. The hydrogen isotopic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rocks are formed in terrestrial limnetic facies with freshwater. Natural gases from Well Ba23 and Well Ke19 experienced biodegradation in the l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pan-Hami Basin taibei sag JURASSIC carbon ISOTOPE HYDROGEN ISOTOPE coal-derived GAS low MATURE GAS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4
作者 陈旋 张华 +5 位作者 林霖 刘俊田 苟红光 李新宁 程祎 尤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西山窑组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特征
5
作者 支东明 李建忠 +6 位作者 杨帆 陈旋 武超 王波 张华 胡军 靳继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6,共14页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为长时间生烃、具有多个生烃高峰和油气兼生的特点,为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2)多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斜坡区、洼陷区发育常规砂岩、致密砂岩、煤岩、泥页岩等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聚集提供多种储集空间;(3)3期油气充注与构造演化、多类型储层有效配置,形成常规-非常规油气序次成藏聚集的特点,从构造高部位到洼陷区发育远源常规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近源低饱和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源内致密砂岩气聚集、煤岩储层气、页岩油等类型油气聚集。其中,源内致密砂岩气、煤岩气是当前勘探拓展的重点领域,洼陷区页岩油气值得未来探索研究。煤系全油气系统新认识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为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全油气系统 煤系 致密油气 煤岩气 页岩油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桃东沟群烃源岩风化校正及生排烃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缪欢 王延斌 +2 位作者 国建英 付媛 李建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共11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桃东沟群地层钻井较少,而野外露头往往因风化作用导致地化参数失真。为探明桃东沟群烃源岩受风化影响程度和生排烃潜力,基于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数据,应用风化校正法、生烃潜力法对烃源岩进行了风...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桃东沟群地层钻井较少,而野外露头往往因风化作用导致地化参数失真。为探明桃东沟群烃源岩受风化影响程度和生排烃潜力,基于岩石热解、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数据,应用风化校正法、生烃潜力法对烃源岩进行了风化校正和生排烃潜力计算。结果表明:风化作用对照壁山、坎尔其和恰勒尔剖面的样品影响较大,对塔尔朗沟剖面样品的影响较小;风化作用对生烃潜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 (氯仿沥青“A”)的影响,对w (TOC)的影响最小;桃东沟群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和Ⅱ_(2)型,部分为Ⅰ型和Ⅱ1型,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很好烃源岩,Ro为0.53%~1.49%,平均为1.03%,处于成熟阶段;台北凹陷桃东沟群烃源岩在R_(o)为0.62%时达到排烃门限,最大生烃潜力指数为615.88 mg/g,生烃中心位于连木沁次洼北部;桃东沟群烃源岩常规油气地质资源量为2.46×10^(8) t,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研究成果可为吐哈油田中二叠统桃东沟群油气资源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桃东沟群 风化校正 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法
下载PDF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断块油气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权生 李道阳 +3 位作者 李国兵 冯利平 刘波 孔凡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19-22,共4页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单个油藏规模小 ,以低丰度油藏为主。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藏的形成与演化 ,正向构造的周全程度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封闭的相对性和易变性导致油气分布贫富差异更趋明显、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 ,对这一典型油藏进行分析 ,明确控油因素 ,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滚动勘探的方向 ,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神泉油田 断块油气藏 特征 控油因素 滚动勘探 油气富集 断层封闭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侏罗系层序划分及沉积体系演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青鹏 杨占龙 +1 位作者 李红哲 韩小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5,459,共9页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 在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以区域沉积背景分析为先导,在明确台北凹陷西缘沉积主控因素的前提下,分析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在研究区开展储、盖层评价、生储盖层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西缘 层序 沉积体系 演化
下载PDF
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小波 黄志龙 +4 位作者 王伟明 涂小仙 王斌 刘国恒 任忠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通过恒速压汞、CT扫描、X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致密,储集空间以各类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微孔隙的形态、分布特征会影... 通过恒速压汞、CT扫描、X线衍射等实验技术,对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致密,储集空间以各类微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微孔隙的形态、分布特征会影响储层喉道半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储层物性,即微孔隙集中连片分布要优于分散孤立分布;沉积于强水动力环境下的粗粒砂岩,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溶蚀孔隙的形成,储层物性好,主要对应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等沉积微相;在煤系特有的成岩流体环境下,早期快速埋深压实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伊利石胶结、晚期碳酸盐岩胶结等强化储层致密;溶解作用和绿泥石胶结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类型;纵向上,浅层(<3.4 km)相对高孔隙度带主要受溶蚀作用影响,深层(>3.8 km)相对高孔隙度带受绿泥石膜影响显著,因此,成岩作用是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气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成岩演化 台北凹陷温吉桑地区
下载PDF
博格达山构造演化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4 位作者 康积伦 陈永慧 刘文辉 朱景芬 魏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77-3885,共9页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 博格达山的构造演化伴随着吐哈盆地成盆、充填的整个过程,盆内构造格局、储层展布、油气运移等与博格达山演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研究台北凹陷西缘发现:燕山期—喜山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直接影响着侏罗系—第三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等成藏要素;中晚燕山期及喜山期隆升形成的逆冲褶皱构造、区域断裂及不整合面控制着圈、运、保等成藏要素,进而控制着北凹陷西缘油气成藏整个过程。中晚燕山期—喜山期六排逆冲褶皱带南、北拓展及各褶皱带间叠合连片为研究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博格达山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部地区喀拉扎组一段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文斌 徐胜林 +3 位作者 陈洪德 陈安清 梁杰 肖冬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重基底与前陆结构的多旋回复合盆地。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控制和影响着喀拉扎组的沉积作用。通过20余口钻井的岩心观察,首次在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中识别出多种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作用... 吐哈盆地是具有双重基底与前陆结构的多旋回复合盆地。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控制和影响着喀拉扎组的沉积作用。通过20余口钻井的岩心观察,首次在胜北-红连地区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一段中识别出多种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作用成因的砂岩脉(墙)、液化角砾岩、液化卷曲变形、球-枕构造、液化均一层和负载构造;水塑性变形成因的纹层卷曲变形、丘-槽构造、环形层和振动滑塌;脆性变形成因的震积角砾岩、阶梯状微断层和"V"字型地裂缝。依据仅在喀拉扎组一段中识别的震积岩变形特征,建立了震积岩垂向序列,表明研究区在喀拉扎组一段沉积期,受频繁而强烈地震事件的影响。详细对比了震积岩在各口钻井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地震强度从北部山前带的胜北地区到南缘的红连地区有减弱的趋势,表明古地震的震源来自博格达造山带。Dickinson三角投点图也显示喀拉扎组一段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博格达山造山带。震积岩的大量发育表明,燕山运动Ⅱ幕导致博格达山于晚侏罗世喀拉扎组一段沉积期发生了剧烈的构造隆升,该地区的发现的大量震积岩是盆-山关系的特殊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燕山运动 喀拉扎组 晚侏罗纪 博格达山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成学 肖荣阁 +2 位作者 师永民 何勇 贺顺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侏罗纪 第三纪 坳陷盆地 断陷盆地 双层结构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小波 王海富 +2 位作者 黄志龙 金颖 吕昕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6,89,共5页
丘东洼陷是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通过致密砂岩气、煤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实验等分析,研究了丘东洼陷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主力气源类型与分布等。结果表明:丘东洼陷致密砂岩气以烃类气体为主... 丘东洼陷是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通过致密砂岩气、煤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实验等分析,研究了丘东洼陷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主力气源类型与分布等。结果表明:丘东洼陷致密砂岩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含量为56.8%~97.2%,非烃气体主要为N2;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为0.79~0.89,全部为湿气;天然气均为热成因气,温吉桑地区致密砂岩气为煤型气,照壁山—红旗坎地区为混合成因气,鄯勒地区为混合气和油型气,柯柯亚地区为混合气和煤型气;丘东洼陷北部地区致密砂岩气成烃母质中含有一定量的腐泥组分,南部温吉桑地区生气母质以偏腐殖型有机质为主;依据烃源岩有机质生物来源构成与沉积环境等指标参数,将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泥岩分为A、B、C、D 4种类型。精细气源对比表明,致密砂岩气烃源岩以煤系泥岩为主,煤岩不是主要的气源岩。有效泥质烃源岩发育区是寻找致密砂岩气“甜点”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煤系烃源岩 气源对比 丘东洼陷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根据遗迹化石确定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平 吴因业 +1 位作者 杨式溥 薛叔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5,共3页
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对确定湖盆岸带具有重要价值。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发现丰富的动、植物遗迹化石群落,通过对遗迹化石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的变化为:西山窑组沉积中、晚期,南带(靠近觉罗塔格山一侧)的湖... 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对确定湖盆岸带具有重要价值。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发现丰富的动、植物遗迹化石群落,通过对遗迹化石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台北凹陷中侏罗世湖岸带的变化为:西山窑组沉积中、晚期,南带(靠近觉罗塔格山一侧)的湖岸带西起胜金台、东到连木沁以北,北带(靠近博格达山一侧)的湖岸带基本在柯7井和柯6井偏北;三间房组沉积期,南带的湖岸带西起股金口胜101井,连木沁剖面正处于东侧岸带,北带湖岸带与西山窑组沉积期基本相同;七克台组沉积期湖水面积最大,南带湖岸带西起胜101井以南、东达连木沁以南,北带湖岸带继续北移。总体来看,从早到晚,湖水面积不断扩大,湖岸带后移,丘陵油田大多数井处于相对较深的浅湖区。图1参3(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侏罗世 湖岸带 台北凹陷 环境特征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左胜杰 庞雄奇 +1 位作者 金之钧 袁明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 深盆气藏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圈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台北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构造条件,目前仍在生气的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在第一生气高峰阶段生成的天然气构成了本区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中、下侏罗统储集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西山窑组及其以下储集层的孔隙度通常小于10%,渗透率小于4×10-3μm2.三套区域性盖层与局部盖层相匹配,在空间上构成了严密的顶封和底封条件。台北凹陷深盆气的最有利勘探区位于小草湖洼陷,源-藏伴生、气层负压异常、中-下侏罗统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无统一气水界面、气水关系倒置等现象均表明该区发育深盆气藏。预测小草湖洼陷深盆气地质储量为5658×108m3,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 地质条件 成藏特征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圈闭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沉积体系变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代生 李成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75,共5页
台北凹陷在侏罗纪以后成为吐哈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其发育初期沉积了煤系烃源岩 ,鼎盛时期北物源不断推进 ,南物源不断后退 ,不断向南发育的巨厚泥岩 ,形成了跨层连片的区域性盖层 ,盖层之上为北物源沉积体系 ,之下为南物源沉积体系 ,造... 台北凹陷在侏罗纪以后成为吐哈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其发育初期沉积了煤系烃源岩 ,鼎盛时期北物源不断推进 ,南物源不断后退 ,不断向南发育的巨厚泥岩 ,形成了跨层连片的区域性盖层 ,盖层之上为北物源沉积体系 ,之下为南物源沉积体系 ,造就了绝佳的储盖组合。沉积体系的变迁对油气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油气分布层位北老南新 ,主要分布于南物源沉积体系 ,且封闭于区域性盖层之下。北物源沉积体系多形成小规模次生油藏。凹陷衰退期湖盆中心直接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分布 ,凹陷发展后期构造活动对油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原油气藏的调整和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坳陷 沉积体系 油气分布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因业 薛叔浩 +3 位作者 应凤祥 郭宏莉 李华明 唐祥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塔克泉隆起带、南部缓坡带、东北部陡坡带等三种层序地层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种成藏模式;从成岩作用入手探讨了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演化特征,在剖面... 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塔克泉隆起带、南部缓坡带、东北部陡坡带等三种层序地层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种成藏模式;从成岩作用入手探讨了台北凹陷侏罗系成岩演化特征,在剖面上划分了早期成岩机械压实和局部胶结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l亚期的溶解作用成岩相、晚成岩A2亚期和B亚期的再胶结作用成岩相等三个成岩序列。指出溶解作用、构造和压实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和裂隙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台北凹陷中西部应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中深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可作为成岩圈闭油气藏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沉积特征 侏罗纪
下载PDF
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运聚成藏历史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震亮 陈荷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 ,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 ,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 ,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 ,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别为早白垩世和上新世至今 ,且在不同地区二者的发育程度各异 ,早白垩世中东部排烃率较高 ,而在上新世以后中西部排烃率较高。该地区流体势分布具一定继承性 ,分布于高势区之间和外围的相对低势区是油气二次运移的指向区 ,依据油气汇聚条件 ,将其划分为最有利、有利与较有利 3类。根据生烃与排烃史、流体压力与流体势演化史的发育特点 ,台北凹陷内大体可划分出两个侏罗系油气成藏期 ,其一为早白垩世 ,其二为第四纪。第一成藏期的成藏活动主要发生于凹陷中东部 ,小草湖、丘东及其周围地区应是当时油气运移的指向及最有利的聚集地区 ;第二成藏期内活跃的成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 ,东部的古油气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与补充。图 5参 11(王震亮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油气运移 成藏历史 流体动力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金银 戴鸿鸣 王满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38-42,共5页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砂岩是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一套富含火山物质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衍射资料分析,对八道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砂岩现处于晚成岩A2期,经历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绿泥石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析出、胶结作用及长石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而溶蚀作用则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特别是长石的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成岩作用 八道湾组 柯柯亚构造 台北凹陷
下载PDF
深层碎屑岩储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爱胜 李剑 +9 位作者 国建英 冉启贵 张华 齐雪宁 吴浩 贾雪丽 黄蝶芳 陈旋 康积伦 史艳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59,共10页
对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盆地油气的规模勘探与开发。为了厘清该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应用岩石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分... 对于吐哈盆地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盆地油气的规模勘探与开发。为了厘清该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深层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应用岩石实测物性、测井解释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原生孔隙演化等的基础上,研究了下侏罗统深层高孔带发育特征,并探讨了高孔带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下侏罗统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结构成熟度中等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埋深与正常最大原生孔隙度呈现出较好的对数函数关系;②在下侏罗统储层整体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发育正常演化高孔隙度储层和次生高孔隙度储层两类有利储层,上述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火焰山、葡北及鄯善弧形构造带;③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孔隙度介于10%~15%,渗透率介于1.0~10.0 mD,储层中原生孔隙含量占60.5%~90.0%,平均含量可达81.5%;④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在埋深4000~4300 m与4450~4550 m发育2个次生高孔带;⑤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高石英质碎屑含量、相对弱压实弱胶结的粗砂岩和砂砾岩为深层次生高孔带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酸溶蚀增孔是深层次生高孔带发育的成因机制。结论认为,4000 m以深次生高孔隙度储层和正常演化高孔隙度储层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碎屑岩储集层 正常最大原生孔隙度 次生高孔带 成因机制 早侏罗世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