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LR3)on Depression:A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1
作者 Huitao SU Wenting LIU +4 位作者 Jie YUAN Hui LI Lu ZHANG Fei CHEN Yaling LEI 《Medicinal Plant》 CAS 2022年第3期61-64,共4页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LR3)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LR3)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Methods]60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standard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split into two sets using a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 method,with 30 cases each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treatment with rTMS+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LR3),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eatment with rTMS alone.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 item score(HAMD-17),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HAMD-17,SCL-90,PHQ-15 and PSQI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P<0.05 or P<0.01),and the scor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f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66%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6.47%in the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happened in either group.[Conclusions]The rTMS combined with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LR3)can enhance the control of depression in the right frontal lobe,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omatic discomfort,and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I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and is safe and noninvasive,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Repeti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at taichong acupoint DEPRESSION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建刚 仲慧 +2 位作者 王利平 张树芸 马银菲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穴和郄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和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总分以及血清IL-6、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SS评分以及血清OC和OP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疗效优于单一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合谷 太冲 骨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开四关”探析
3
作者 黄梅 刘蓝 +1 位作者 汤薇 王祖红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90-93,共4页
开四关临床应用甚广,但都局限于狭义的“合谷太冲”。本文从《标幽赋》《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等古典医籍中探究开四关的病机理论,结合四象、阴阳探讨开四关的科学内涵,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开四关 四象 合谷 太冲 阴阳
下载PDF
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对自发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肌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黄国华 李湘海 陈小青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前期大鼠心肌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埋线组与模型组(n=8),另取8只同龄的京都种Wistar(WKY)大鼠为对照组。埋线组大鼠定位内关、太冲并进... 目的:探讨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前期大鼠心肌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埋线组与模型组(n=8),另取8只同龄的京都种Wistar(WKY)大鼠为对照组。埋线组大鼠定位内关、太冲并进行穴位埋线干预,模型组及对照组仅予以抓取固定干预,实验周期为2周。在干预前1 h及干预2、7、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取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线粒体的结构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中ATP水平。结果:干预2、7和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DBP和MBP显著降低(P<0.01);干预7 d和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大鼠SBP明显降低(P<0.01)。3组大鼠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横径和细胞间隙明显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心肌细胞排列规则,心肌细胞横径明显减小(P<0.05),细胞间隙基本正常。在高倍透射电镜下,模型组线粒体排列紊乱,形状不规则,线粒体密度减小,埋线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左心室心肌组织中ATP水平升高,AngⅡ水平降低(P<0.05)。结论:内关、太冲穴位埋线可调节自发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对改善心肌损伤和降低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 内关穴 太冲穴 穴位埋线 心肌损伤 心肌能量代谢 大鼠
下载PDF
探意太冲 被引量:1
5
作者 尹雅琴 马志毅 沈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67-68,共2页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名称是天文、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腧穴释名有利于体会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以本穴为例,从穴名角度出发,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研究...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名称是天文、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腧穴释名有利于体会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以本穴为例,从穴名角度出发,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太冲理气调血、通络止痛、开窍息风、转输津液的功用,为挖掘其穴名内涵和扩展其应用范围提供借鉴,以期引起对腧穴名称涵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穴名 临床功用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与触觉刺激男性外生殖器的感觉传入fMRI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燎原 魏小桐 +7 位作者 李小贾 崔海玲 蔡美意 胡升 杨炎炎 徐春生 胡玲 吴子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针刺肝经太冲穴与触觉刺激男性外生殖器的感觉传入的中枢效应,验证穴位与体表循行之间特异性联系机制。方法采集30名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手针针刺太冲穴与触觉刺激外生殖器的...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针刺肝经太冲穴与触觉刺激男性外生殖器的感觉传入的中枢效应,验证穴位与体表循行之间特异性联系机制。方法采集30名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手针针刺太冲穴与触觉刺激外生殖器的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触觉刺激外生殖器激活脑区为左侧中央后回(BA3)、左侧中央前回(BA6);手针针刺太冲穴激活脑区为右侧前扣带回(BA24)、右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中央前回(BA6)、右侧颞上回(BA22)、右侧丘脑、左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额中回(BA10)、左侧额下回(BA46)。结论男性外生殖器与肝经足部区两体表在感觉皮质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穴 外生殖器 感觉传入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证大鼠HPA轴激素的影响
7
作者 薛苑 许金森 +4 位作者 朱小香 周旋 石欣悦 卢登杰 赖楚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22-625,699,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清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20只。采用慢...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清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20只。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制作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埋线组,每组10只。埋线组接受双侧太冲、肝俞和脾俞穴位埋线干预,1周1次,共3次,期间观察记录大鼠一般状况。第3次埋线后7天取材并进行指标检测,计算各组大鼠肾上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PA轴相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浓度。结果: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外观行为积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上腺指数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H、ACTH、Cort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外观行为积分、大鼠肾上腺指数、血清CRH、ACTH、Cort含量均下降,其中ACTH(P<0.01)、Cort(P<0.05)含量为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冲、肝俞和脾俞穴位埋线能够改善肝郁脾虚证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HPA轴激素进而纠正HPA轴功能亢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 HPA轴 穴位埋线 太冲 肝俞 脾俞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NO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家有 唐纯志 +6 位作者 贺振泉 张进 郝木峰 马春媚 杨忠华 姜雪梅 赖新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收缩压、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以对其降压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用9周SHR 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冲阳组和非经穴组(n=7),并以同体重正常血压SD大鼠(n=7)作为正常...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收缩压、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NO含量的影响,以对其降压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选用9周SHR 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冲阳组和非经穴组(n=7),并以同体重正常血压SD大鼠(n=7)作为正常组。连续针刺治疗7 d后,测量收缩压,并于第7天测定血浆ET-1和血清NO的水平。结果 (1)各组大鼠针刺前和针刺第1天,模型组、太冲组、冲阳组以及非经穴组收缩压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到针刺第7天,太冲组和非经穴组大鼠收缩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冲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太冲组、模型组第7天的收缩压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冲阳组、非经穴组第7天的收缩压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针刺治疗7 d后,太冲组血浆ET-1和血清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冲阳组、非经穴组大鼠血浆ET-1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太冲穴能显著降低SHR收缩压,但未能使其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SHR血浆ET-1和升高血清NO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太冲穴 冲阳穴 非经穴 针刺 内皮素-1 NO
下载PDF
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的降压效应与血浆AngⅡ相关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清明 冯国湘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的降压效应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用开四关即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或... 目的:观察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的降压效应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相关性,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用开四关即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或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30天,观察血压、血浆Ang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中AngⅡ含量都有减少,但针灸组不及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血浆AngⅡ相关系数针灸组变小,对照组增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的降压效应与血浆中AngⅡ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很密切,提示针灸治疗EH的作用机理可能是综合性或双向性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灸疗法 合谷 太冲 百会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疏肝调神组穴配伍规律的古代文献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晶 杨佃会 吕浩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根据全国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提出的"疏肝调神"治法,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该治法的主要腧穴—百会、内关、太冲的应用论述,分析其配伍特点和应用规律,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1000... 目的根据全国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提出的"疏肝调神"治法,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该治法的主要腧穴—百会、内关、太冲的应用论述,分析其配伍特点和应用规律,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1000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采用中医文献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方法,检索百会、内关、太冲的内科主治病证及配伍应用,梳理文献,总结归纳其配穴组方规律。结果文献数据显示,"百会穴"单穴主治病种主要集中于心系病证和肝胆系病证,主要起到醒脑开窍、疏肝理气、调神定志的作用。"内关穴"单穴主治病证主要涉及心系、脾胃系及肝胆系病证,其主要作用为调心安神、通络止痛、理气活血。"太冲穴"单穴主治病证范围较广,可涉及内科病证的各个方面,主要起到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就腧穴间的配伍而言,该组穴以三穴同时配伍出现的病案并不多见,但其两两之间的配伍应用较多,且涉及病证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临床治疗病证均以神志病见长,印证了中医"神"的主导作用。结论该组穴配伍具有疏肝理气、调心安神的功效,多主治心、肝、神志病证,强调了"调神、治神"的重要性。文章较全面地总结了该组穴的古代临床应用及配伍,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内关 太冲 文献研究 腧穴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对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_(100)潜时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惠安 李传课 彭清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太冲穴对图像视觉诱发电位 (P -VEP)P1 0 0 潜时的影响。方法 针刺正常人及视神经萎缩患者太冲穴、太渊穴 ,观察针刺前后P -VEPP1 0 0 潜时变化。结果 针刺太冲穴可缩短P -VEPP1 0 0 潜时。
关键词 针刺 太冲穴 图像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太冲穴古代文献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文琴 张永臣 贾红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太冲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太冲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中医古籍1000部为检索范围,对太冲的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太冲应用符合纳... 目的:通过对太冲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太冲的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中医古籍1000部为检索范围,对太冲的主治病症、腧穴配伍、配伍主治病症、刺灸法、刺激量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结果:太冲应用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52条,治疗病症共有689条,涉及87部古籍。太冲配伍的使用频次共有1433次,与太冲穴配伍的经穴为167个。结论:太冲单穴适应于临床各科,尤善于治疗中医内科病症,前7位的内科病症为咳嗽、黄疸、痫病、呕吐、痹症、厥症、淋证;配伍后主治前10位的病症为痹症、胸痹、腹痛、血证、虚劳、黄疸、痉证、水肿、腰痛、中风;太冲的腧穴配伍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行间、昆仑、照海、悬钟、中封、大敦、百会等经穴频数为较多,常用的配伍"穴对"为太冲与行间、太冲与合谷、太冲与三阴交;常用的刺灸法为灸法,针刺深度为针三分,针刺时间为十呼,灸法刺激量为三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腧穴 中医古籍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以太冲为主穴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调节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江松 肖双凯 +3 位作者 焦俊玥 杨雅媛 陈月婷 林咸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8期646-649,658,共5页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效应,探讨不同经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溪组、蠡沟组、光明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效应,探讨不同经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溪组、蠡沟组、光明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太溪组、太冲配蠡沟组和太冲配光明组,共12组,每组8只。毫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留针30min,每天1次,连续15天;模型组同法固定,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前以及针刺15天后,采用大鼠尾动脉无创测量法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针刺15天后,太冲配内关组SBP[(192.52±6.76)mm Hg],低于太冲组[(209.48±6.94)mm Hg]和内关组[(208.98±5.30)mm Hg];太冲配内关组DBP[(147.14±10.76)mm Hg],低于太冲组[(156.60±8.31)mm Hg]和内关组[(155.45±9.95)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配穴组SBP,太冲配内关组[(192.5±6.76)mm Hg]、太冲配太溪组[(196.73±10.02)mm Hg]、太冲配光明组[(195.87±8.97)mm Hg],均低于太冲配非穴组[(212.71±7.57)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模型组与非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SBP和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对SHR血压的调节效应优于其他单穴及配穴组;针刺产生降压效应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长,针刺15天对SHR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 血压 太冲 配穴 针刺
下载PDF
吴茱萸贴敷太冲穴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姬文慧 华宇 +3 位作者 陆军 金辉华 方宁远 王占成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6-28,46,共4页
目的:探讨茱萸贴敷双侧太冲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8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在原降压治疗基础上,辅以自制吴茱萸贴于晚间敷贴双侧太冲穴,持续... 目的:探讨茱萸贴敷双侧太冲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8例和对照组135例。治疗组在原降压治疗基础上,辅以自制吴茱萸贴于晚间敷贴双侧太冲穴,持续8~10 h,每2日1次;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两组均观察4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从(140.6±11.2)mmHg下降至(136.9±10.4)mmHg(P<0.05);DBP从(88.2±9.4)mmHg下降至(86.8±8.0)mmHg(P<0.05)。治疗组SDS和SAS评分也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BP和DBP以及SDS和S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辅以吴茱萸敷贴双侧太冲穴,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吴茱萸 穴位贴敷 太冲穴
下载PDF
开“四关”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32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倪承浩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4-25,共2页
观察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四关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穴疗程共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组的头痛程度和... 观察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电针四关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穴疗程共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组的头痛程度和频率都降低,而对照组头痛程度减轻,但头痛频率不降低。提示电针四关穴是一种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偏头痛 四关穴 太冲 合谷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凤彬 廖燕锬 +1 位作者 陈建 占家铣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按揉太冲穴护理措施。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及抑郁状态问卷(DSI)调查,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DS、DS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揉太冲穴护理干预能较好地调整恶性肿瘤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揉太冲穴 恶性肿瘤 抑郁症 自评抑郁量表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太冲穴主治病症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宝岩 李乡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7S期76-77,共2页
太冲穴从古至今都是治疗临床常见病症的要穴。整理发现,太冲穴擅长主治膝踝痛、疝气、咽喉肿痛,以及肝郁气滞引起的腹满痛、呕吐;在肝火上炎时,可平肝火,并有良好的调血功能。太冲穴对于相关的临床病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主治穴位。
关键词 太冲穴 主治病症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不同穴位配伍电针刺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AQP4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日 王威 +2 位作者 张燕 武林 刘海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AQP4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只大鼠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太冲三阴交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组、太冲三阴交天枢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天枢组)。实验第1d...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AQP4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只大鼠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太冲三阴交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组、太冲三阴交天枢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天枢组)。实验第1d始对各组大鼠进行电针预处理(疏密波,频率80 Hz,强度1mA),1次/d,20min/次,连续7次,从上到下取双侧各组穴位,按照各组配穴的不同进行针刺,以局部皮肤肌肉轻微颤动为度。第8~22d,对除A组外的各组大鼠使用慢性应激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模型,随机选择(束缚、断食、断水、黑白颠倒、温水游泳)方法,每种方法实施3次,共造模15d。第23d,所有大鼠禁食24 h,称重,乙醚麻醉解剖后取结肠组织。观测大鼠外观行为、结肠组织AQP4。[结果]外观行为变化A组未见明显异常,与A组相比,造模第7d时,B组表现出活跃程度减弱、饮食减少、易醒、大便质地变软;C、D、E、F组未见明显改变;造模15d后,B组情绪低落,表情淡漠,争斗减少,饮食减少,大便转为稀溏,排便次数增多,毛发枯乱发黄,活动渐少,喜倦卧等;C、D、E、F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结肠组织AQP4 F组灰度值与B组相比明显增大(P<0.01),阳性表达最弱;E组灰度值与B组相比也具有较高优势(P<0.01);C组与D组的AQP4灰度值与B组的相比均有一定升高(P<0.05),但弱于E组与F组;A组与B组相比AQP4灰度值大于B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配伍针刺肝郁脾虚证大鼠能良性调节结肠AQP4含量,太冲三阴交上巨虚天枢配伍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证大鼠 动物模型 结肠AQP4 穴位配伍 太冲 三阴交 上巨虚 天枢 行为变化 针刺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以太冲为主穴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月婷 杨雅媛 +1 位作者 狄忠 林咸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 d、3 d、7 d、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 d、7 d、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降压幅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幅分别优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刺1 d、3 d、7 d、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大鼠SBP、DBP、MBP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太冲配内关的同名经配穴针刺降压效应优于单穴及太冲配非穴,同时发现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穴法 针刺 高血压 大鼠 血压 太冲 内关
下载PDF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取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楠楠 刘鹏 +5 位作者 薛剑 匡禹霏 程光宇 韩亚鹏 肖飞 孙殿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62-366,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将数...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关于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将数据导入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与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6篇文献,针灸处方152条,涉及腧穴102个,总频次1 128次。常用腧穴分别为风池(87次)、合谷(85次)、太冲(80次)等;常用经脉为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67条腧穴关联规则,常用腧穴配伍为太冲-合谷、合谷-百会-太冲等。【结论】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取穴规律是可行的,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灸 取穴规律 数据挖掘 太冲穴 合谷穴 风池穴 百会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