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locene activities of the Taigu fault zone, Shanxi Province,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1303 Hongdong M=8 earthquake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新生 江娃利 +1 位作者 王焕贞 冯西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The Taigu fault zone is one of the major 12 activ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located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Jinzhong basin. As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e fault zone ha... The Taigu fault zone is one of the major 12 activ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located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Jinzhong basin. As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e fault zone had dislocated gully terrace of the first order, forming fault-scarp in front of the loess mesa. It has been discovered in many places in ground surface and trenches that Holocene deposits were dislocated. The latest activity was the 1303 Hongdong earthquake M=8, the fault appeared as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ith normal faulting. During that earthquake, the Taigu fault together with the Mianshan western-side fault on the Lingshi upheaval and the Huoshan pediment fault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Linfen basin was being active, forming a surface rupture belt of 160 km in length. Moreover, the Taigu fault were active in the mid-stage of Holocene and near 7 700 aB.P. From these we learnt that, in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the run-through activity of two boundary faults of depression-basins might generate great earthquake with M=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断裂 全新世活动 1303年洪洞地震 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Holocene activities of the Taigu fault zone,Shanxi Province,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1303 Hongdong M=8 earthquake 被引量:3
2
作者 XIE Xin-sheng(谢新生) +5 位作者 JIANG Wa-li(江娃利) WANG Huan-zhen(王焕贞) FENG Xi-ying(冯西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4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No abstract available
关键词 taigu fault Holocene activities 1303 Hongdong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下载PDF
Regional stress field around the Taigu fault zone in Shan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Bin Li Zihong Li +3 位作者 Mathilde B.S?rensen Reidar L?vlie Liqiang Liu Kuvvet Ataka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5年第5期333-345,共13页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regional stress field around the Taigu fault zone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status in this area, 31 focal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regional stress field around the Taigu fault zone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was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day stress status in this area, 31 focal mecha- nisms of ML 〉3 earthquakes since 1965 were compiled, and the best stress tensor was then inverted based on the database. Additionally, magnetic fabrics along the Taigu fault zone were investigated to get an indication of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pas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day stress field around the Taigu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astable NW-SE extension with a strike- slip component,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surveys and recent GPS data. Results from magnetic fabrics indicate that the orientations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from magnetic fabrics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Neogene coincide to the orientations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from focal mecha- nisms. The south segment of the Taigu fault displays more complicated magnetic fabrics and more activity of mod- erate earthquakes.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anshan west fault and intersects with NW-SE striking Fenyang fault and the north fault of the Lingshi uplift at the south edge of Taiyuan basin. This may be the area needing more atten- tion in terms of seismic risk along the Taigu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s Stress tensor inversion Magnetic fabric taigu fault Shanxi rift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uring Anther Abortion of Taigu Genic Male Sterile Wheat by Combining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and cDNA Array 被引量:1
4
作者 Qing-Shan Chang Rong-Hua Zhou +2 位作者 Xiu-Ying Kong Zeng-Liang Yu Ji-Zeng J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348-1354,共7页
Talgu Genlc Male Sterile Wheat (TGMSW; Trltlcum aestlvum L.),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rmplasm, is of considerable value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because of Its stable Inherence, complete male abor... Talgu Genlc Male Sterile Wheat (TGMSW; Trltlcum aestlvum L.),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rmplasm, is of considerable value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because of Its stable Inherence, complete male abortion, and high cross-fertilization rate. To Identify specially transcribed genes In sterile anther, a suppression subtractlve hybridization (aSH) library was constructed with sterile anther as the tester and fertile anther as the driver. A total of 2 304 SSH Insert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arrayed using robotic printing. The cDNA arrays were hybridized with 32P-labeled probes prepared from the RNA of forward- and reverse-subtracted anthers. Ninety-six clones were scored as upregulated in sterile anther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ertile anthers and some clones were selected for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In GenBank. Based on their putative functions, 87 non-redundant clo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i) eight genes Involved In metabolic processes; (11) four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genes; (iii) three signal transductlon-assoclated genes; (iv) four stress response and senescence-associated protein genes; (v) seven other functional protein genes; (vi) five genes with no known function; and (vii) another 56 genes with no match to the databases. To test the hybridization efficiency, eight genes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by Northern blot.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genes and gene products Involved In anther abortion In TGMS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ER cDNA arra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aigu Genic Male Sterile Wheat.
原文传递
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5
作者 蒋炜 李伟 +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志红 张普斌 杜杰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4期839-846,共8页
通过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样和化验,获得了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表层土壤27项指标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并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养分主要以中等—缺乏为主,在整个研究区内占比为94.2... 通过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样和化验,获得了晋中太谷县北部地区表层土壤27项指标数据,研究其分布特征,并依据相关规范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太谷县北部地区土壤养分主要以中等—缺乏为主,在整个研究区内占比为94.20%,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等级总体上为一等清洁。耕、园地的土壤质量较好,以优质的一等和良好的二等土壤为主,占各自土地类型面积的55.70%和50.84%,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总体较好,硒土壤适量区广泛分布,当地政府应合理引导当地居民进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环境 土壤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晋中太谷
下载PDF
代谢组学结合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中的差异标志物
6
作者 安莉 周娟 +5 位作者 马婧玮 陈贺 王飞 梁慧珍 郝晨宇 吴绪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筛选出太古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作为预测不同山药品种的差异标志物。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 本研究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筛选出太古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作为预测不同山药品种的差异标志物。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两种山药中的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识别出两种山药中的差异代谢物,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差异性标志物,建立用于品种鉴别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在两种山药中共鉴别出206种代谢物,PCA分析发现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区分明显,OPLS-DA进一步筛选出56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基于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LASSO回归分析,得到ophiogenin 3-O-beta-L-rhamnopyranosyl-beta-D-glucopyranoside、天冬氨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夏佛塔苷以及没食子儿茶素5种关键差异标志物,建立了用于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品种鉴别的LASSO回归预测模型。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和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出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的差异标志物,构建了不同品种山药的预测模型,为山药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太谷山药 铁棍山药 差异标志物
下载PDF
“立足农谷,培根铸魂”机电类人才培养研究——以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攀 赵晓艳 +3 位作者 张虎 董燕丽 成慧翔 窦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立足于太谷区“山西农谷”,结合晋中信息学院办学特色,依托特色优势学科,探索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电机学为例,形成“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创新为突破”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 立足于太谷区“山西农谷”,结合晋中信息学院办学特色,依托特色优势学科,探索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电机学为例,形成“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创新为突破”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多层面立体化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谷 电机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山西省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8
作者 任艺伟 罗浙君 +1 位作者 曹晔 武小钢 《住区》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山西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空间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民居院落,业态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如今因空间规划、历史建筑、人口组成等原因,造成古城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古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 山西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空间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民居院落,业态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如今因空间规划、历史建筑、人口组成等原因,造成古城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古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业态、历史文化要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的分析方法,首先,对空间进行定量化研究,其次,分析了业态的空间布局现状、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布局现状,以及业态和历史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1.保护古城传统空间格局,重点打造核心片区,建立特色导览系统;2.统一规划布局,保留老字号,融入新业态,构建丰富的业态系统;3.挖掘地域人文历史,融入新技术,激发历史文化要素新活力;4.运用“业态+历史文化要素”联动模式,相互引流。以期为相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古城 空间句法 GIS 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活力
下载PDF
社区营造理念下旧城活力评价研究——以山西太谷古城为例
9
作者 王晋芳 曹晔 +1 位作者 吕志宏 董婉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37-239,共3页
构建活力评价体系并对旧城进行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活力提升策略,提升城市更新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符合新形势下城市更新工作需要探寻新发展模式要求。文章尝试基于社区营造理论,从人群活力、文化活力、在地特征活力、产业活力和景... 构建活力评价体系并对旧城进行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活力提升策略,提升城市更新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符合新形势下城市更新工作需要探寻新发展模式要求。文章尝试基于社区营造理论,从人群活力、文化活力、在地特征活力、产业活力和景观活力五个层面分析影响旧城活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旧城活力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体系,以太谷古城为例对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旧城更新 活力评价 太谷古城
下载PDF
非遗文化融入的山西太谷古城业态更新活化实录
10
作者 任丁文 曹晔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谷古城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好,且城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古城业态的种类和布局以服务周边居民生活为主,可谓古城中的“璞玉”。亟须对业态进行选择性更新,焕发时代活力,实现古城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旧...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谷古城空间格局保存较为完好,且城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古城业态的种类和布局以服务周边居民生活为主,可谓古城中的“璞玉”。亟须对业态进行选择性更新,焕发时代活力,实现古城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旧瓶装新酒——“非遗进城”的策略,植入太谷秧歌(建桃剧社)、麦秸画(瑞升庆王氏麦秸画传习所)、砖雕(永兴东晋派砖雕博物馆)等,丰富古城业态。提出“非遗+”需延续传统院落的历史信息,需与文物保护单位共同发挥触媒效应,需发挥宣传和教育的社会公益价值。项目是“非遗+”在传统院落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 业态 非遗
下载PDF
山西榆社—太谷盆地上新世中晚期的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强 李承森 +1 位作者 鹿化煜 王宇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 ,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性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 ,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 .5 Ma BP以来的一套沉积 ,...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 ,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性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 ,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 .5 Ma BP以来的一套沉积 ,榆社张村组与太谷小白组的沉积时代相当 ,大约形成于 3.5~ 2 .3Ma BP。从大约 4.4Ma BP开始 ,较高含量的云杉、冷杉花粉显示研究区已有暗针叶林生长 ,从 3.6 Ma BP开始 ,暗针叶林有了较大的发展 ,存在大面积的暗针叶林纯林。大致从上新世中期的 4.4Ma BP开始 ,气候已经开始变冷 ,并有较明显的干湿波动 ,蒿、藜为主的干草原大约从 2 .3Ma BP开始繁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太谷盆地 山西榆社 古植被 古环境
下载PDF
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小麦品质性状群体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庆荣 化斌 +2 位作者 张爱民 刘秉华 刘冬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0-1114,共5页
利用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对改良品质性状的Ta1小麦轮回选择群体C4进行了分子检测,并通过SDS-PAGE电泳对其结果的验证,以探讨群体5亚基基因型的组成及其特异PCR标记用于轮回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具有1Dx5亚基... 利用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对改良品质性状的Ta1小麦轮回选择群体C4进行了分子检测,并通过SDS-PAGE电泳对其结果的验证,以探讨群体5亚基基因型的组成及其特异PCR标记用于轮回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具有1Dx5亚基的单株中均扩增出450bp的基因片段,生化标记检测也证明所有能扩增出450bp片段的单株均含有5亚基的条带,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结果一致,而且PCR扩增结果的重复性好。说明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的选择准确率高,完全可用于Ta1小麦群体改良中1Dx5亚基基因型的检测;(2)构建的轮回选择群体C4中携带1Dx5亚基的优质基因型比例高,达56.81%,且大都伴随与之连锁的10亚基出现。生化检测表明群体中同时产生5+12稀有亚基和14+15与5+10的聚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群体改良 分子标记 HMW-GS SDS-PAGE
下载PDF
小麦中雄性不育同源序列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军方 任正隆 +3 位作者 孔秀英 吴佳洁 周荣华 贾继增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570,共5页
利用拟南芥中已克隆的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水稻中假定雄性不育蛋白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在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株及不育株花药中进行扩增,得到了一条134bp的片段。以该片段为基础,通过电子延伸得到一个长为1 604bp的序列,该序... 利用拟南芥中已克隆的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水稻中假定雄性不育蛋白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并在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株及不育株花药中进行扩增,得到了一条134bp的片段。以该片段为基础,通过电子延伸得到一个长为1 604bp的序列,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包含一段由200个氨基酸组成的雄性不育保守区。RT PCR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同源序列只在小麦可育花药中表达,而在小麦败育花药、叶片和根中不表达,说明该雄性不育同源序列为花药发育特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 同源序列 电子克隆
下载PDF
山西清徐—太谷地区地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5 位作者 张建国 张普斌 张忠义 肖文进 秦邦策 孙银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2-1290,共9页
山西清徐—太谷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活动断裂、滑坡、地震、地裂缝等。通过对该区开展地面路线地质调查、物探、水文工程钻探等工作,将地裂缝划分为山前地裂缝和盆地中部地裂缝2类。山前地裂缝主要与断陷... 山西清徐—太谷地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活动断裂、滑坡、地震、地裂缝等。通过对该区开展地面路线地质调查、物探、水文工程钻探等工作,将地裂缝划分为山前地裂缝和盆地中部地裂缝2类。山前地裂缝主要与断陷盆地盆-山转换带的活动断层有关,其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岩石组合具有软硬相间的“二元结构”特征,由厚层状砂岩和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组成,这种“二元结构”在外在因素(如暴雨、地震等)的诱发作用下,软质层容易产生层间滑动,导致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盆地中部地裂缝除与可能的隐伏断裂有关外,主要与清徐—太谷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有关。水文工程钻探揭露了该断陷盆地中多个含水层,每个含水层结构中的上下层为不透水的厚大粘土层或粉砂质粘土层,中间含水层为粉砂或细砂层。当地下水过量开采时,水位降低,含水层受上覆地层重力作用影响,发生沉降形成地裂缝。清徐—太谷地区上更新统粉质泥岩中常可见少量白色膏盐团斑,推测是造成本区地下水质普遍偏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徐—太谷 断陷盆地 地裂缝 形成机理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董洪平 孙耀中 +1 位作者 吴学仁 秦素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9-74,共6页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深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也明显不同,适当加深剪颖能提高诱导效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应用大谷核不育小麦为诱导材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孤雌生殖 化学诱导
下载PDF
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的研究Ⅰ.轮选群体的育性分离及性状表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庆荣 孙兰珍 +2 位作者 刘保申 张延传 于金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组建成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恢复系表型轮回选择群体 ,对 C0 ~ C3不同轮选世代的育性及其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没有影响 ,符...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组建成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恢复系表型轮回选择群体 ,对 C0 ~ C3不同轮选世代的育性及其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K、V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育性没有影响 ,符合可育∶不育 =1∶ 1的分离比例。经过 3次轮回选择 ,小麦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具有一定的选择效果 ,其中株高比对照降低 3.3cm,穗粒数增加 2 .7粒 ,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遗传进度 雄性不育恢复系 育性表现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德崇 张大业 +2 位作者 刘宗镇 汪志远 赵文俊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9-44,共6页
为检验轮回选择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在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环境中,用三个不同世代的基因库轮选群体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可育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平均病小穗数和病粒数都显著减少,群体抗赤霉病性... 为检验轮回选择法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在人工诱发病害流行的环境中,用三个不同世代的基因库轮选群体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轮选世代的递增,可育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平均病小穗数和病粒数都显著减少,群体抗赤霉病性获得增益,同时随轮选次数的增加,组群个体间病小穗数和病粒数的遗传方差随之下降,反映个体间抗性差异的相对减少。在轮选过程中,可育株衍生系的农艺性状逐步获得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赤霉病 轮回选择 育种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27-4131,共5页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杂优利用
下载PDF
山西太谷断裂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荆振杰 刘风香 +1 位作者 杜义 谢富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9-1569,共11页
太谷断裂为太原盆地的边界断裂,是晋中盆地研究程度较低的一条断裂。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断裂展布在黄土台地前缘,断错了盆地的洪积扇及河流阶地,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正断层。在上曹麻和北甲开挖了3个探槽,根据地层基本单元和年代学... 太谷断裂为太原盆地的边界断裂,是晋中盆地研究程度较低的一条断裂。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断裂展布在黄土台地前缘,断错了盆地的洪积扇及河流阶地,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正断层。在上曹麻和北甲开挖了3个探槽,根据地层基本单元和年代学测试结果,探槽揭示了3次古地震事件,分别为8ka之后、11ka之后和17ka年之后。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为0.09mm/a;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16~0.19mm/a。完善了太谷断裂的研究,为晋中盆地防震减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断裂 晚更新世活动 探槽 古地震
下载PDF
欧洲大樱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计平 侯思宇 +1 位作者 孙朝霞 王玉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4809-4810,共2页
以欧洲大樱桃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IAA外源激素配比组合和不同培养温度对樱桃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6-BA 1.5 mg/LI、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生长健壮,芽分化数和诱导率较高,为茎段初代... 以欧洲大樱桃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IAA外源激素配比组合和不同培养温度对樱桃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6-BA 1.5 mg/LI、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生长健壮,芽分化数和诱导率较高,为茎段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温度对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不定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培养温度为先15℃、后25℃的条件下,茎段外植体芽分化数为7.4个,芽诱导率为99%。这表明经低温15℃条件下处理的外植体比其他温度条件更能诱导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大樱桃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