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cent population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aihangshan macaque(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Nor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Yanyan ZHOU Jundong TIAN Jiqi LU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530-542,共13页
Massive actions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taken into protecting the world’s primates from extinction,while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genetic diversity,demographic history,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will benefit t... Massive actions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taken into protecting the world’s primates from extinction,while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genetic diversity,demographic history,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will benefi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a species.The Taihangshan macaque(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a subspecies of rhesus macaque(Macaca mulatta),is endemic to China and currently restricted to southern Mt.Taihangshan area.Herein,we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population structure,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this subspecies using mitochondrial(Cytb and high variable region I:HVR I)and nuclear markers(microsatellite loci)of 131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9 localities covering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is subspecies.Both phylogenetic analyses and genetic assignment revealed that the wild populations of Taihangshan macaqu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2 major highly divergent clades,THS-east and THS-west.Low genetic diversity(π:0.00266±0.00016)but high haplotype diversity(Hd:0.80352±0.015)were detected in the Taihangshan macaques,particularly in THS-east.Analyses of demographic history suggested that the Taihangshan macaques experiencedfirst a stable historical population size from Holocene to early 19th century but a subtle decline and then slight growth in the recent 200 years.We suggest that bridging the neighbor populations(i.e.setting corridors)would facilitate the male-mediated geneflow and subsequently increas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Taihangshan macaque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demographic history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taihangshan macaque(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原文传递
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
2
作者 韩梦亚 田军东 +3 位作者 周言言 王钰炜 罗彤彤 路纪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6,共12页
性打搅是指动物在交配期间受到同种其他个体化学信息素、面部表情、声音、攻击等方面干扰的现象。性打搅行为作为非人灵长类繁殖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话题,具有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在种内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 性打搅是指动物在交配期间受到同种其他个体化学信息素、面部表情、声音、攻击等方面干扰的现象。性打搅行为作为非人灵长类繁殖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话题,具有高度的种间和种内差异,在种内主要受到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龙口地区,以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WLK-1A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观察并记录目标个体的交配行为,以期探讨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及其性别-年龄组差异。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行为仅发生在交配期,高峰期为11月;(2)从性打搅的发起者来看,雄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29.1%,雌性(成年和亚成年)个体占14.9%,青少年个体占7.5%,婴幼个体占48.5%;(3)与接触式性打搅相比,雄性(P=0.011)和雌性(P=0.033)的性打搅均以非接触式性打搅为主,青少年个体的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性打搅之间无显著差异(P=0.334),婴幼猴以接触式性打搅为主(P=0.001);(4)雄性倾向于打搅交配中的雌性(P=0.040),雌性对交配中雄性与雌性间的打搅频次无显著差异(P=0.157),青少年个体的性打搅大多指向其母亲(90%),婴幼猴的性打搅均指向其母亲。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频次、方式和打搅对象等表现出性别-年龄组间差异。基于功能分析,本研究认为,雄性和雌性太行山猕猴的性打搅均支持性竞争假说,青少年个体的性打搅支持学习假说,婴幼猴的性打搅支持分离焦虑假说和学习假说。本研究结果可望增加对非人灵长类性打搅行为发育及其功能差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性打搅 性竞争 繁殖 行为生态
下载PDF
Allomaternal care and‘adoption'in an edge-of-range population of Taihangshan macaques in Northern China
3
作者 Yongman Guo Cyril C Grueter Jiqi Lu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Among mammals,mothers provide maternal care and protection starting from gestation and they ensure nutritional supply via lactation after birth(Clutton-Brock 1991).However,in social mammals,infants may also be cared f... Among mammals,mothers provide maternal care and protection starting from gestation and they ensure nutritional supply via lactation after birth(Clutton-Brock 1991).However,in social mammals,infants may also be cared for by a variety of other group members,such as fathers,siblings,a host of more distant relatives,and even unrelated individuals.Care by individuals other than the mother is known as allomaternal care(nonmaternal care)(Ishizuka 2020).Moreover,adoption of an orphaned infant is a special case of allomaternal care(Chaves et al.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angshan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allomaternal care ADOPTION paternity analyses kin selection
原文传递
太行山猕猴的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30
4
作者 谢东明 路纪琪 吕九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8,共7页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愚公保护站,根据观察到的猕猴活动痕迹和位置,设置了180个10m×10m的样方。在这些样方中,对10个生态因子(地形、海拔高度、坡位、坡向、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郁闭...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愚公保护站,根据观察到的猕猴活动痕迹和位置,设置了180个10m×10m的样方。在这些样方中,对10个生态因子(地形、海拔高度、坡位、坡向、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郁闭度、隐蔽度、平均胸径)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了解太行山猕猴的冬季生境选择特征。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在冬季喜好选择的生境特征为:倾向于同绕大树(乔木平均胸径〉15cm)活动;较之其它季节,冬季的猕猴更愿意接近人类居所(〈2000m),并选择离水源近(〈1000m)的地方活动,说明直接饮水可能是猕猴在干旱冬季获得足量水分的重要途径;冬季猕猴喜欢在坡度为15°~40°、郁闭度〈60%的阳坡活动,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为1000~1300m。猕猴对生境中地形特征和坡位无明显偏好,对活动地点的隐蔽条件也无特殊要求。文中还对所选择的生态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积贡献率达到70.713%,可以较好地反映猕猴的冬季生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选择 猕猴 冬季 太行山
下载PDF
基于分块主成分分析的太行山猕猴面部相似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白石 王振龙 +2 位作者 鹿鹤 李利 路纪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237,共6页
2012年4~8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天坛山管护区(北纬35°05'~35°15',东经112°12'~112°22'),对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WW-1)内的3个母系单元(matrilineal unit)中大于(等于)3岁龄... 2012年4~8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天坛山管护区(北纬35°05'~35°15',东经112°12'~112°22'),对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WW-1)内的3个母系单元(matrilineal unit)中大于(等于)3岁龄的26只个体进行面部拍照,获取其面部特写照片,进而利用分块主成分分析(modul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法,对个体进行面部识别分析,旨在探讨个体间面部相似度与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个体间的面部相似度与亲缘类型有关,母亲与大于3岁龄子代间的面部相似度为0.93±0.00,显著高于单元内(0.89±0.00)和单元间(0.84±0.01)的面部相似度;(2)太行山猕猴个体的面部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4岁(含4岁)龄以上个体与母亲间的面部相似度较高(0.88~0.95),依此值可准确地识别母子关系。本研究采用量化方法对非人灵长类个体间面部相似度进行分析,发现太行山猕猴个体间的面部相似度与亲缘关系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非人灵长类的个体识别提供较为客观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面部相似性 分块主成分分析 个体识别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路纪琪 王好峰 谢东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2-957,共6页
猕猴广泛分布于从阿富汗到泰国和中国南部的亚洲地区。分布于中国的猕猴有6个亚种。太行山猕猴为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系中国所特有,目前仅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和中条山南端地区,为世界野生猕猴分布最... 猕猴广泛分布于从阿富汗到泰国和中国南部的亚洲地区。分布于中国的猕猴有6个亚种。太行山猕猴为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系中国所特有,目前仅分布于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和中条山南端地区,为世界野生猕猴分布最北的种群。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学者们在数量与分布、形态学(包括普通形态学、骨骼系统形态学)、生态学、微观生物学、疾病、实验技术等方面,对太行山猕猴展开了研究。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期能有助于对这一珍稀物种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华北亚种macaca mualatta tcheliensis 太行山 保护 济源
下载PDF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付文 任宝平 +5 位作者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680~1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破碎化 威胁因素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2
8
作者 路纪琪 田军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8,共6页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深化对太行山猕猴种群生态学的认识,本研究以栖息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坛山管护区的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WW-1)为对象,基于野外观察记录,并结合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整理分析了该群2002...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深化对太行山猕猴种群生态学的认识,本研究以栖息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坛山管护区的太行山猕猴王屋-1群(WW-1)为对象,基于野外观察记录,并结合访问调查和文献查阅,整理分析了该群2002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种群参数、个体扩散模式和种群增长方式等.结果显示:1)WW-1群由2002年12月的14只增长至2015年12月的106只;2)WW-1群平均出生率为每年每只成年雌性生产(0.56±0.23)只婴猴,婴猴(<1岁)平均死亡率为10.8%±21.0%;3)WW-1群表现出明显的偏雄(male-biased)的个体扩散模式;4)种群呈指数式增长(Nt=13.32×e^(0.153 1(t-2002))),瞬时增长率为0.15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种群参数 种群大小 指数式增长 个体扩散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猕猴冬春季食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相保 王振龙 +3 位作者 陈菊荣 田军东 王白石 路纪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3-488,共6页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40份太行山猕猴粪样和38科91种植物标本,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的冬春季食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在冬季采食植物13科21种,其中栓皮栎、青冈、羊胡草、露...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40份太行山猕猴粪样和38科91种植物标本,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的冬春季食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在冬季采食植物13科21种,其中栓皮栎、青冈、羊胡草、露珠草、大叶榉是其冬季的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5.4%;小叶榉、千金榆、南蛇藤、君迁子等10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39.1%;第三类是少见采食植物,包括板栗、毛栗、辽东栎,蒙古栎、黄荆等5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2%;2)共记录到猕猴春季采食植物24科37种,其中栓皮栎、青冈、早熟禾、大叶榉、小叶榉、千金榆、鹅耳枥、枳椇、构树、博落回等10种为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70.8%;唐松草、白丁香、紫丁香等14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23.4%,少见采食植物包括马齿苋、铁线莲、槐、胡枝子等16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7%;3)部分植物在冬季和春季均被猕猴取食,但在2个季节所取食的部位有所不同,在冬季主要取食嫩芽和果实,在春季则主要取食花和叶。太行山猕猴在春季的取食植物比冬季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猕猴 粪便 显微组织学 食物种类 太行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