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LOGIC/HYDRAULIC MODELLING AND FLOOD RISK ANALYSIS FOR THE WEST TIAOXI CATCHMENT,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1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4期22-31,共10页
关键词 FLOOD MAP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HYDROLOGIC/HYDRAULIC MODELLING AND FLOOD RISK ANALYSIS FOR THE WEST TIAOXI CATCHMENT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es on Diversity of Quality Traits of Rice Landraces in Taihu Lake Region
2
作者 Yan AO Qi WU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rice cultivating in Taihu Lake region, with abounds rice landraces resources. The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rice landraces resource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rice cultivating in Taihu Lake region, with abounds rice landraces resources. The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rice landraces resource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gh-quality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breeding of new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concepts of genetic diversity, research methods, genetic diversity of quality traits of rice landraces in Taihu Lake region and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rice landraces from Taihu Lak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lake region LANDRACE QUALITY Genetic diversity
下载PDF
Beta-Glucosidase Activity in Paddy Soils of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被引量:24
3
作者 WANG Xiao-Chang LU Q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β-gulcosidase activity in twelve typical paddy soil profile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ctivities of β-gulcosidase in the plow layers wer...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β-gulcosidase activity in twelve typical paddy soil profile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Activities of β-gulcosidase in the plow layers were in the range of 52.68-137.02 μg PNP g-1 soil h-1 with a mean of 89.22 μg PNP g-1 soil h-1. However, most plow layers ranged from 70 to 110 μg PNP g-1 soil h-1.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β-gulcosidase activity in the 12 soil profiles decreased rapidly with soil depth, with activity at the 60 cm depth only about 10% of that in the surface layers (0-15 cm or 0-20 cm). In these soil profiles, β-gulcosid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arylsulphatase activity. Meanwhil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shown between β-gulcosidase activity and soil 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太湖 剖面 活性 土壤
下载PDF
Residual Levels and New Inputs of Chlorinated POPs in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Taihu Lake Region 被引量:31
4
作者 GAOHong-Jian JIANGXin WANGFang BIANYong-Rong WANGDai-Zhang DENDJian-Cai YANDong-Yu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Selected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cluding 1,1,1-tr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 (DDT) and its principal metabolites 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ylene (DDE) and 1,1-dichloro-2,2... Selected persistent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including 1,1,1-tr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 (DDT) and its principal metabolites 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ylene (DDE) and 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 thane (DDD), 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 and its isomers (α-,β-, γ-, and δ-HCH), hexachlorobenzene (HCB), endo- sulfan, dieldrin, and endrin were quantified to determine current level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to assess the eco- toxicological potential, and to distinguish previous and current inputs in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the Taihu Lake region. Gas chromatography equipped with a 63Ni electron-capture detector (GC-ECD) system was employed. Thirteen OCPs were detectable in all soil samples, with DDTs being the main residues, and HCHs had the second highest level of OCP residues. Although OCP residual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1990s, the residual levels for most of the DDTs and some of HCHs were still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agricultural soils. The ratios of DDT/DDE and γ-/α-HCH in twelve soils indicated that new inputs could be present in the soils. Thu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ompletely ban the production of OCPs and their use in agriculture so as to reduce the threat of OCPs to food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杀虫剂 农药残留 太湖区域 土壤成分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Nitrogen Pollutant Sources in Surface Waters of Taihu Lake Region 被引量:49
5
作者 XIE Ying-Xin XIONG Zheng-Qin +2 位作者 XING Guang-Xi SUN Guo-Qing ZHU Zha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0-208,共9页
The nitrogen (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12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angshu, Taihu Lake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pths of 0.5-1.0 m with the aid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 The nitrogen (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12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angshu, Taihu Lake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pths of 0.5-1.0 m with the aid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N components in the rivers were measured. Using tension-free monolith lysimeters and 15N-labeled fertiliz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of 15N abundance of NO3- in the leachate during the rice and wheat grow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was not the N fertilizer applied in the farmland but the urban domestic sewage and rural human and animal excreta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bodies without treatment. Atmospheric dry and wet N deposition was another evident source of N pollutant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conclusion, it would not be correct to attribute the N applied to farmlands as the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表层水污染 氮污染 污染源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文化景观的时空层积与特征解译研究——以常州为例
6
作者 王心怡 黄伊涵 汪瑞霞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17-25,76,I0006,共11页
太湖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形成碟形洼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常州作为太湖平原西北部的区域中心,是早期有人类开发历史记载的重要地区,自古即为运河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系统梳理文化景观特征与时空演变,为现代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 太湖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形成碟形洼地,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常州作为太湖平原西北部的区域中心,是早期有人类开发历史记载的重要地区,自古即为运河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系统梳理文化景观特征与时空演变,为现代文化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地域文化景观这一视角重新审视常州地区,将其理解为融合了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的层状体系复合系统,借助文化景观的研究思路,以朝代更迭为时间线索,从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逐层揭开常州地域文化景观体系中各要素的发展情况,探索古代人地关系的动态演变,并从时空层积、空间特征、关联性内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译。在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框架下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为沿运城市的文化复兴和高质量城乡营建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层积演变 环太湖地区 常州 风景园林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时空收敛特征分析
7
作者 林晓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度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σ收敛、β收敛模型回归分析环太湖地区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收敛趋势和内在影响机制,发现2005年至2021年期间,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环太湖五市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 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测度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σ收敛、β收敛模型回归分析环太湖地区之间在时间上的纵向收敛趋势和内在影响机制,发现2005年至2021年期间,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环太湖五市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差距逐年缩减,存在σ收敛;环太湖五市之间高质量发展指数发生显著的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如湖州、嘉兴,正以较快的速度追赶苏州、无锡、常州,并以超过15%的速度趋同;低碳绿色发展是促进环太湖地区高质量发展收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高质量发展 时空收敛特征
下载PDF
多尺度分级河网模型在江苏省太湖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时强 黎东洲 +4 位作者 范子武 刘国庆 乌景秀 杨帆 黄玄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8期1-6,18,共7页
江苏省太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城镇化率高,水利工程众多且调度复杂,流域、区域、圩区等特点明显,区域防洪、城市防洪排涝、圩区排涝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平原河网水动力模拟模型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大型平原河网的水文—水... 江苏省太湖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城镇化率高,水利工程众多且调度复杂,流域、区域、圩区等特点明显,区域防洪、城市防洪排涝、圩区排涝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平原河网水动力模拟模型有其内在的复杂性,大型平原河网的水文—水动力联合模拟通常难以满足模型数据动态更新和多尺度分级模拟要求。利用多尺度智能模型构建思路,针对江苏省太湖地区洪涝问题开展多尺度智能分级模型的构建与模拟,结果表明,多尺度模型能够快速模拟江苏省太湖地区洪涝情况,为江苏省太湖地区洪涝精准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分级 河网模型 洪涝模拟 江苏省太湖地区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综合交通发展特征和体系构建研究
9
作者 肖林 邹歆 张聪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S01期38-43,共6页
环太湖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下的重要协同区域,构建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对于加强地区间人员往来与经济交流,携手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环太湖地区人口、经济、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对外联系、地区内部交往、... 环太湖地区是长三角一体化下的重要协同区域,构建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对于加强地区间人员往来与经济交流,携手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环太湖地区人口、经济、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对外联系、地区内部交往、旅游交通等方面深入剖析环太湖地区的交通发展特征,发现环太湖地区呈现明显的圈层化特征,各圈层在空间布局和出行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结合国际先进湖区的发展经验,提出在环太湖地区构建多圈层联动交通体系的总体框架,系统阐述区域高速交通圈、城镇一体交通圈、滨湖文旅交通圈的功能定位与构建要点,并通过多级枢纽体系实现各个圈层间的高效联动。本研究通过构建高效便捷、品质生态的交通体系,服务不同圈层的差异化出行需求,支撑环太湖地区的协同一体发展,并为类似环湖地区的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多圈层联动 交通体系 空间协同 差异化发展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61
10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沈其荣 许仙菊 宁运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速率 黄泥土 长期施肥 PH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太湖地区湖水与河水中溶解N_2O及其排放 被引量:28
11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2 位作者 沈光裕 施书莲 杜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6-30,共5页
水体是N2 O排放的重要来源 .2 0 0 0 0 9~ 2 0 0 1 0 9,每月 2次采样 (重复 3次 )连续监测太湖地区太湖和大运河水体N2 O排放通量和水中溶解的N2 O浓度 ,还同时监测不同深度水样中的N2 O浓度 .结果表明 ,太湖N2 O N的年均排放通量为 ... 水体是N2 O排放的重要来源 .2 0 0 0 0 9~ 2 0 0 1 0 9,每月 2次采样 (重复 3次 )连续监测太湖地区太湖和大运河水体N2 O排放通量和水中溶解的N2 O浓度 ,还同时监测不同深度水样中的N2 O浓度 .结果表明 ,太湖N2 O N的年均排放通量为 3 5 3 μg/(m2 ·h) ,而大运河已高达 1 2 2 5 μg/(m2 ·h) .太湖湖水中溶解N2 O N浓度为 0 3 6μg/L ,大运河河水中浓度高达 1 1 3 1 μg/L ,浅水型水体是N2 O排放的源 .结果还表明 ,不同深度水中N2 O浓度差异不明显 ,而时间差异显著 .水面N2 O的排放通量和水中溶解的N2 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二者又都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湖水 河水 水体 氧化二氮 气体排放 溶解度
下载PDF
太湖地区某地农田土壤及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70
12
作者 刘洪莲 李艳慧 +2 位作者 李恋卿 金亮 潘根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63,共4页
对江苏省太湖地区某冶炼厂周围的稻田、菜地土壤及水稻等17种农产品中的Pb、Cd、Hg、As、Cu、Zn、Ni、Cr、Se等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同时,依据美国联邦... 对江苏省太湖地区某冶炼厂周围的稻田、菜地土壤及水稻等17种农产品中的Pb、Cd、Hg、As、Cu、Zn、Ni、Cr、Se等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采样分析,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同时,依据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推荐的RfD值和我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评估了农产品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供试稻田土和菜地土中的重金属Cd、Pb污染严重;农产品样品中Cd、Pb含量全部超过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且Cd、Pb、As对人群的暴露风险系数甚高。17种农产品中,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的是茼蒿、空心菜、菠菜等茎叶类蔬菜,它们不适宜在该地种植。研究表明,在局部范围内,点源污染可能带来土壤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及农产品重金属食物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土壤环境 重金属污染 农产品 食物安全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太湖流域坡地茶园径流流失规律 被引量:30
13
作者 席运官 陈瑞冰 +4 位作者 李国平 王海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在太湖流域坡地茶园进行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地茶园径流流失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种植条件下,茶园的平均年径流水量为98.29L·m-2,随径流流失的氮素量为11.685kg·hm-2,其中硝态氮(NO3--N)流失量为8.918kg... 在太湖流域坡地茶园进行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地茶园径流流失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种植条件下,茶园的平均年径流水量为98.29L·m-2,随径流流失的氮素量为11.685kg·hm-2,其中硝态氮(NO3--N)流失量为8.918kg·hm-2,占总氮的76.320%;可溶性总磷(TDP)流失量为0.128kg·hm-2,磷酸根(PO43-)流失量为0.104kg·hm-2,占磷总流失量的65.823%;径流携带泥沙量为181.13kg·hm-2,其中泥沙携带氮为0.272kg·hm-2,泥沙携带磷为0.030kg·hm-2;氮、磷流失系数分别为1.008%和-0.087%,氮、磷肥流失率分别为5.686%和0.190%。说明试验区域坡地茶园径流量少,氮、磷流失较少,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坡地茶园 径流 氮磷流失
下载PDF
太湖地区湖、河和井水中氮污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69
14
作者 熊正琴 邢光熹 +1 位作者 沈光裕 孙德玲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3,共5页
连续监测了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太湖、大运河和井水中的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太湖水体中无机氮年均浓度达 1.14mg·L-1,已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下限 ;大运河和井水分别达 7.16mg·L-1和 15 .84mg·L-1;井水中... 连续监测了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太湖、大运河和井水中的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太湖水体中无机氮年均浓度达 1.14mg·L-1,已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浓度下限 ;大运河和井水分别达 7.16mg·L-1和 15 .84mg·L-1;井水中NO-3 -N浓度高达 15 .4 7mg·L-1,超过WHO所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 -N浓度上限的 5 0 %。试验结果还表明 ,河水中氮污染源以NH+ 4 -N为主 ,浓度高达 5 .6 3mg·L-1,占无机氮(NO-2 -N含量很低 ,忽略不计 )的 79% ;而井水中无机氮以NO-3 -N为主 ,占 98%。湖、河及井水中不同深度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 ,NO-3 -N和NH+ 4 -N浓度差异不显著 ,但其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面源污染 水环境 湖水 河水 井水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影响下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库变化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恋卿 郑金伟 +4 位作者 潘根兴 田富强 丘多生 徐向东 储秋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在太湖地区调查选择了乡镇工业环境、集约化农业丰产方及长期肥料试验地等几种人类农业利用类型和环境影响的地块 ,采集水稻土耕层样本作若干重金属的有效性库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环境和利用影响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库都存在... 在太湖地区调查选择了乡镇工业环境、集约化农业丰产方及长期肥料试验地等几种人类农业利用类型和环境影响的地块 ,采集水稻土耕层样本作若干重金属的有效性库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环境和利用影响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有效性库都存在升高的趋势 ,其程度介于 3 0 %至 2 0 0 % ,且以表层最为突出 .近工业区环境和长期单施化肥下这种有效性库变化最为剧烈 ,其土壤Cu、Pb有效性库分别达到 7 96~ 2 1 5mg·kg- 1、2 4 7~ 3 4 7mg·kg- 1和 8 3 4~ 4 4 2mg·kg- 1、9 0 1~ 4 95mg·kg- 1.这种有效性升高伴随着总量的积累趋势可能是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演变的当前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土 重金属 有效性库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71
16
作者 陈效民 吴华山 孙静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7-1222,共6页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 对太湖地区农田土壤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在小麦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剖面中NH4+-N和NO3--N含量的时空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4+-N在1a中的2月份和9月含量较高;4月份和11月的含量较低.NH4+-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土壤上层到土壤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在40cm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NO3--N的含量低于NH4+-N,在1a中小麦生长季节(旱作)高于水稻生长季节(水作);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旱作时的土壤表层到底层迅速下降;但在水稻生长季节土壤剖面中表层土壤的NO3--N含量低于底层的NO3--N的含量,出现明显的淋溶现象.在旱作期间NO3--N随NH4+-N呈指数曲线变化,而在水稻生长期间没有这种关系.NH4+-N和NO3--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的直线线性正相关关系.但NH4+-N和NO3--N仅在旱作时随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的升高而呈对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农田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 被引量:27
17
作者 郭迎庆 黄翔峰 +3 位作者 张玉先 魏永 陈毅忠 彭明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太湖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水环境日趋恶化,其水污染状况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着重介绍了目前在太湖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性,指出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 随着太湖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水环境日趋恶化,其水污染状况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着重介绍了目前在太湖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性,指出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模式应从示范点的选取、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以及资金筹措等三方面进行考虑,并强调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采取生物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态工艺 示范工程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于萍 李丽 +5 位作者 吕建珍 袁筱萍 徐群 王一平 余汉勇 魏兴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45对SSR引物对224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7,平均为3.6。各位点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为0.009(RM169)~0.663(RM444),平均为0.197。青稻、黄稻、红稻... 采用45对SSR引物对224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7,平均为3.6。各位点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为0.009(RM169)~0.663(RM444),平均为0.197。青稻、黄稻、红稻和白稻各传统生态型均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表明,SSR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传统生态型内。青稻与红稻间、青稻与白稻、红稻与白稻、红稻与黄稻间遗传分化显著。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SSR多样性较低,稀有类型等位基因较多。这对科学制定太湖粳稻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粳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子方差分析
下载PDF
太湖典型河网区地表水与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彦锋 史学正 +4 位作者 于东升 黄标 王洪杰 Ingrid born Karin Blombck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将无锡城乡交错区河网分为城镇生活区水巷、工业区主河道、农业区主河道、农业区支流和鱼塘5种类型区。通过秋季(旱季)和夏季(雨季)2次采样,研究氮、磷和Cu、Zn、Pb、Cr、Cd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城乡交... 将无锡城乡交错区河网分为城镇生活区水巷、工业区主河道、农业区主河道、农业区支流和鱼塘5种类型区。通过秋季(旱季)和夏季(雨季)2次采样,研究氮、磷和Cu、Zn、Pb、Cr、Cd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城乡交错区地表水氮、磷来源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比例大于农田,同时具有来源分散、污染面广的特征。(2)由于城镇地表径流和工业活动影响,各类型区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地表水重金属主要沿主河道迁移,旱季和雨季主河道重金属含量均大于农业区支流,而且随着与城镇距离增加,主河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迅速降低,重金属污染影响范围较小。(3)与重金属相比,地表水氮、磷污染仍是太湖水网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但城镇及其周围河流沉积物中富集的重金属含量很高,其潜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河网区 重金属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张岳芳 周炜 +4 位作者 陈留根 王子臣 朱普平 盛婧 郑建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太湖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