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and carbon fluxes of air-water interface in Taihu Lak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成新 胡维平 +3 位作者 Phillip W. Ford 陈宇炜 瞿文川 张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9-38,共10页
To obtain carbon dioxide (CO2) flux between water-air interface of Taihu lake, monthly water samplers at 14 sites and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he lak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1998. Carbon dioxide parti... To obtain carbon dioxide (CO2) flux between water-air interface of Taihu lake, monthly water samplers at 14 sites and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he lak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1998.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s (pCO2) at air-water interface in the lake were calculated using alkalinity, pH, ionic strength, active coefficient, and water temperature. The carbon fluxes at different sublakes and areas were estimated by concentration gradient between water and air in consideration of Schmidt numbers of 600 and daily mean windspeed at 10 m above water surfa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pCO2 in Wuli Lake, Meiliang Bay, hydrophyte area, west littoral zone, riverine mouths, and the open lake areas were 1 807.8±1 071.4 (mean±standard deviation) μatm (1atm=1.013 25×105Pa), 416.3±217.0 μatm, 576.5±758.8 μatm, 304.2±243.5 μatm, 1 933.6±1 144.7 μatm, and 448.5±202.6 μatm, respectively. Maximum and minimum pCO2 values were found in the hypertrophic (4 053.7 μatm) and the eutrophic (3.2 μatm) areas. The riverine mouth areas have the maximum fluxes (82.0±62.8 mmol/m2a).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utrophic and mesot- rophic areas in pCO2 and the flux of CO2. The hydrophyte area, however, has the minimum (-0.58±12.9 mmol/m2a). In respect to CO2 equilibrium, input of the rivers will obviously influence inorganic carbon distribu- tion in the riverine estuary. For example, the annual mean CO2 flux in Zhihugang River estuary was 19 times of that in Meiliang Bay, although the former is only a part of the latter. The sites in the body of the lake show a clear seasonal cycle with pCO2 higher than atmospheric equilibrium in winter, and much lower than atmospheric in summer due to CO2 consumption by photosynthesis. The CO2 amount of the net annual evasion that enters the atmosphere is 28.42×104 t/a, of which those from the west littoral zone and the open lake account for 53.8% and 36.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太湖 海洋化学 空气-水分界面 溶解气体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邓金花 王杰 +4 位作者 胡媛 马向荣 高翠霞 翟晶 施林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太湖地区稻田中的应用效果,设置3个处理,系统对比了各处理的水稻分蘖数、株高、产量、成本和土壤养分指标等。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提高了水稻无效分蘖数,导致水稻穗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全生物降解地膜PL... 为了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太湖地区稻田中的应用效果,设置3个处理,系统对比了各处理的水稻分蘖数、株高、产量、成本和土壤养分指标等。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提高了水稻无效分蘖数,导致水稻穗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全生物降解地膜PLA处理和全生物降解地膜PBAT处理水稻实产较常规不覆膜对照分别降低0.12%和1.68%;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显著抑制了稻田杂草,全生物降解地膜PLA处理和全生物降解地膜PBAT处理平均杂草抑制率分别达87.13%和89.18%;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有降低趋势;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成本明显高于常规不覆膜对照。总体而言,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太湖地区常规水稻生产中并不适用,但考虑到其优秀的除草效果与环境友好特征,建议未来在有机稻种植过程中进行适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水稻 土壤理化性质 成本 太湖地区
下载PDF
1985−2020年太湖月尺度高精度水体面积提取分析
3
作者 张莘琛 祝一诺 叶爱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2,共8页
本研究选取太湖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长期高分辨率水体掩膜数据集,通过水体分类增强算法纠正数据中受到云、云阴影、地形阴影等污染的像素.本研究提供了长达30多年(1985−2020年)的太湖月尺度水覆盖图和水体面积数据,其中水体面积平均值为24... 本研究选取太湖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长期高分辨率水体掩膜数据集,通过水体分类增强算法纠正数据中受到云、云阴影、地形阴影等污染的像素.本研究提供了长达30多年(1985−2020年)的太湖月尺度水覆盖图和水体面积数据,其中水体面积平均值为2421.00 km^(2),数据方差较算法纠正前锐减,平均面积增强率达20.76%,验证结果可靠.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支持水资源分析和科学管理,并为维护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月尺度 水体面积
下载PDF
太湖渔洋山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工程探索
4
作者 赵永生 黄彬 +1 位作者 梁家成 贡瑞金 《江苏水利》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从江苏省苏州太湖渔洋山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水源地现状问题,研究确立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措施,建设风浪削减和蓝藻拦截、鱼贝螺控藻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工程、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效管理等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 从江苏省苏州太湖渔洋山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水源地现状问题,研究确立水源地近岸生态修复措施,建设风浪削减和蓝藻拦截、鱼贝螺控藻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工程、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和长效管理等措施,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长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源地 保护区 生态修复 太湖
下载PDF
Leaf area index retrieval based on canopy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index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5
作者 JIANGJianjun CHENSuozhong +3 位作者 CAOShunxian WUHongan ZHANGLi ZHANGHail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Landsat TM data to retrieve leaf area index (LAI). To get a LAI retrieval model based ground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index, detailed field data were ...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Landsat TM data to retrieve leaf area index (LAI). To get a LAI retrieval model based ground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index, detailed field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study area of eastern China, dominated by bamboo, tea plant and greengage. Plant canopy reflectance of Landsat TM wavelength bands has been inversed using software of 6S. LAI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parameter. In this paper, atmospheric corrected Landsat TM imagery was utilized to calculate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ices (VI), such as simple ratio vegetation index (SR), shortwave infrared modified simple ratio (MSR),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of 53 samples of LAI were measured by LAI-2000 (LI-COR) in the study area. LAI was modeled based on different reflectances of bands an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ices from Landsat TM and LAI samples data. There are certainly correlations between LAI and the reflectance of TM3, TM4, TM5 and TM7. The best model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ults is LAI = 1.2097*MSR + 0.4741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is 0.5157, and average accuracy is 85.75%. However, whether the model of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subtropics needs to be verifi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 Leaf area Index (LAI) vegetation indices retrieval model taihu lake
下载PDF
太湖流域高度城镇化地区畅流活水多目标调度决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宏 石永杰 +2 位作者 刘俊 欧淑芳 施力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9-1295,I0008,I0009,共1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污染负荷、弱水动力条件、强人工干预导致的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质恶化、生态衰退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结合太湖流域高度城镇化地区水文水动力特性,构建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污染负荷、弱水动力条件、强人工干预导致的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质恶化、生态衰退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结合太湖流域高度城镇化地区水文水动力特性,构建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河网水动力与水质情况。统筹考虑水质改善、水动力提升、经济成本等多目标,建立了活水调度多目标决策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水质改善、水动力提升与经济成本指标层权重分别为0.390、0.345、0.265,为各指标层设计对应的要素层,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针对不同调度情景下水质改善、水动力提升及经济成本等多目标的决策,利用多目标调度决策方法可有效确定效果最佳的工程调度情形。太湖流域高度城镇化地区区域性控制工程对畅流活水效果的影响要远大于锡山区控制工程,运东大包围城市防洪工程调度模式对研究区活水效果的影响最大。比选出的最优活水方案实现的研究区活水效果为水质达标率82%,水质平均提升率31%,Ⅲ类水断面占比61%,平均流速0.10 m/s,较优流速占比39%,滞水率32%。相较于传统的单指标或多指标简单比较的决策方法,多目标调度决策方法更具有综合性、合理性,可为太湖流域等平原河网高度城镇化地区畅流活水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调度决策 畅流活水 FAHP-FCE 高度城镇化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多要素影响下大尺度乡村地区历史演进规律探究——以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竹 徐晗婧 +1 位作者 牛琳 王越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我国乡村地区类型多元、内涵丰富,其中有些乡村地区跨越县域行政单元、大尺度集中成片,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 我国乡村地区类型多元、内涵丰富,其中有些乡村地区跨越县域行政单元、大尺度集中成片,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重点梳理和揭示了大尺度乡村地带演化阶段划分、影响要素的提取、各要素内在的演化特征规律和动因机制。研究可为这些乡村地区特色要素内涵与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发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乡村地区 历史演化 动因 南太湖
下载PDF
2010~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佳玥 姜翠玲 耿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3,共5页
分析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时空变化对于区域富营养化控制、水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逐月水质数据和入湖河流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估了湖区水质和富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主... 分析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时空变化对于区域富营养化控制、水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逐月水质数据和入湖河流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估了湖区水质和富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主要水质指标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和空间格局,探究了湖区水质与入湖河流污染物浓度及通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0~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明显改善,全湖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下降了25%、10%。除总磷浓度无明显变化趋势外,湖区其余水质因子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方面,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在夏秋季保持较高值,总氮和氨氮浓度则在冬春季保持较高值。空间上,营养盐浓度由西北部、北部湖区向东南部、东部湖区递减。2013~2020年入湖河流水质变化与湖区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湖区总氮和氨氮浓度分别与入湖河流总氮浓度和氨氮入湖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格局响应基本一致,入湖河流的外源输入是影响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无锡水域 水质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PARMS技术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及其在江苏太湖稻区的应用
9
作者 宋云生 曹鹏辉 +5 位作者 于雅洁 乔中英 朱勇良 谢裕林 袁彩勇 董明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3-28,35,共7页
以江苏太湖稻区的206份水稻育种高代稳定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PARMS技术开发并应用了针对抗稻瘟病基因(Pi2、Pib、Pita、Pik)的分子标记,通过对水稻材料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分析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太湖稻区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抗性... 以江苏太湖稻区的206份水稻育种高代稳定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PARMS技术开发并应用了针对抗稻瘟病基因(Pi2、Pib、Pita、Pik)的分子标记,通过对水稻材料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分析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太湖稻区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抗性基因与田间诱发穗颈瘟抗病性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b、Pita和Pik在供试材料中分布广泛,检出率分别为98.06%、85.44%和40.29%,而Pi2基因的检出率则较低,仅为26.70%。在抗性基因组合中,以“Pib+Pita”组合材料最多,占比84.47%;3个基因组合中以“Pib+Pita+Pik”的材料最多,占比34.47%。由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可知,多基因聚合对稻瘟病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同时存在2个基因“Pib+Pita”的中抗级别以上材料48份,存在3个基因“Pi2+Pita+Pik”的中抗级别以上材料47份。相关性分析表明,Pib和Pik基因与穗颈瘟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Pi2和Pita基因的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对于制定江苏太湖地区更有效的稻瘟病防治策略,以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MS技术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太湖稻区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湖泊演变特性及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王冬梅 陈丽 +2 位作者 梁文广 王轶虹 石一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径流、繁衍水生生物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该地区湖泊形态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基于多源... 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径流、繁衍水生生物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该地区湖泊形态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区域生长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交互提取湖泊水域信息,通过面积变化率、湖泊景观形状指数(LSI)和湖泊质心偏移度3个主要指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960年)以来各时段内太湖、滆湖和长荡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通过同期高景1号和Landsat8影像数据对比分析,3个典型湖泊提取面积误差分别为0.1%,0.3%和0.3%,采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提取水域面积时,对湖泊等大型水体提取面积影响较小;3个典型湖泊水域面积整体呈现“减少-增加-再减少-增加”的波状起伏特征,其中1960年代-1980年代之间湖泊萎缩最严重,萎缩率分别为5.44%,26.11%和25.84%;3个典型湖泊景观形状指数(LSI)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湖泊的演变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湖泊面积减少主要受圈圩养殖、围湖造田以及建筑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对3个典型湖泊形态演变的原因分析,可为太湖流域湖泊保护及演变驱动力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面积 太湖流域 形态变化 湖泊演变
下载PDF
胥河流域历史文化空间变迁与发展研究
11
作者 汪艳 董卫 +1 位作者 寇婧怡 李梦圆 《世界建筑》 2023年第9期48-53,共6页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化廊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载体,为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提供历史性思考与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胥河流域 历史文化空间 价值与载体 芜申运河 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
下载PDF
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分析——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12
作者 张金萍 邱德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体系,取得治理污染和变废为宝的双赢,是解决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昆山市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现状,然后提出改进对策,以推进环太湖... 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体系,取得治理污染和变废为宝的双赢,是解决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昆山市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现状,然后提出改进对策,以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简单来说,要提高收运处置能力,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倡导全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资源化 太湖 示范区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162
13
作者 王德建 林静慧 +2 位作者 孙瑞娟 夏立忠 连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6-432,共7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 ,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本区两种主要土壤水稻、小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以N计 )分别为 2 2 5~ 2 70kghm- 2 与 1 80~ 2 2 5kghm- 2 ;适宜的氮肥用量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结实颖花数均高 ,因而产量高。氮素的淋洗以NO- 3 N为主 ,主要发生在麦季与泡田插秧初期 ,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hm2 施N 2 2 5kg的模拟试验 ,麦季渗漏液的NO- 3 N浓度在 5 4~ 2 1 3mgL- 1,有6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 (NO- 3 N 1 0mgL- 1) ;田间试验 ,麦季施N量在 2 70~ 31 5kghm- 2 范围内 ,地下水NO- 3 N浓度在 1 9~ 1 1 0mgL- 1,有 2 0 %的样次接近 ,1 0 %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长期NO- 3 N渗漏累积 ,势必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氮肥 适宜用量 地下水 硝态氮淋洗 施肥 水稻 小麦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建国 杨林章 +2 位作者 单艳红 沈明星 路长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8-92,共5页
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黄泥土进行23 a长期施肥试验,设14种处理:不施肥(C0)、氮肥(CN)、氮钾肥(CNK)、氮磷肥(CNP)、磷钾肥(CPK)、氮磷钾肥(CNPK)、稻草加氮肥(CRN)、有机肥(M0)、有机肥加氮(MN)、有机肥加氮钾(MNK)、有机肥加氮磷(MNP)、... 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黄泥土进行23 a长期施肥试验,设14种处理:不施肥(C0)、氮肥(CN)、氮钾肥(CNK)、氮磷肥(CNP)、磷钾肥(CPK)、氮磷钾肥(CNPK)、稻草加氮肥(CRN)、有机肥(M0)、有机肥加氮(MN)、有机肥加氮钾(MNK)、有机肥加氮磷(MNP)、有机肥加磷钾(MPK)、有机肥加氮磷钾(MNPK)、有机肥加稻草加氮(MRN)。结果表明:(1)与无磷处理比较,耕层(0—15 cm)全磷(TP)、有效磷(O lsen-P)和无机磷(I-P)含量均显著增加,有机磷(O-P)含量仅在MNP、MPK、MNPK和CPK处理中显著增加;耕层以下O-P无显著增加,MNPK、MNP、MRN和MN处理中I-P下移可达25 cm,而MNPK处理中TP及MNPK、CNP处理中O lsen-P下移可达30 cm;耕层磷素积累量及磷素下移深度与施磷量、施肥模式(化肥磷、有机肥磷;单施、混施)和磷素形态有关。(2)有机肥I-P下移深度比化肥I-P深。(3)不同施肥处理对水体环境存在不同的污染风险,其中以MNPK处理下土壤磷素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风险最大;地表水的污染风险大于地下水,稻季的污染风险大于麦季,丰水年的污染风险大于平水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黄泥土 磷素 积累 水体 污染 风险
下载PDF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金林 潘根兴 +2 位作者 张爱国 于彬 田维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20,共4页
通过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等主要水污染物的迁移、淋失状况随轮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有利于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 通过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N、P等主要水污染物的迁移、淋失状况随轮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有利于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湖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根据缓冲林带模型研究结果,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150)∶40或(150~200)∶6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太湖地区 农业 非点源污染控制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太湖地区晚粳地方种稻米RVA谱特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沈新平 沈明星 +5 位作者 龚丽萍 季红娟 姚月明 王建平 高飞 顾芹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02-1908,共7页
利用20世纪50年代征集的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资源材料,系统测定与分析了其稻米RVA谱特征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稻米RVA谱曲线特征分化明显,种质间差异极显著,呈现从籼性到糯性连续变化的特征,形成4种... 利用20世纪50年代征集的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资源材料,系统测定与分析了其稻米RVA谱特征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稻米RVA谱曲线特征分化明显,种质间差异极显著,呈现从籼性到糯性连续变化的特征,形成4种特征类群。绝大多数种质(约51.9%)RVA谱的消减值在300~1000cP,属于典型的粳稻品种,为A类型;少量种质(如大红稻、早日黄稻、上海青、苏州青、慢红谷等)具有糯性淀粉RVA谱特征,为C类型;一些种质(如金谷黄、慢白稻、粗营洋晚稻、细叠谷、立更青)表现典型的籼稻淀粉RVA谱特征(D类型);部分种质具有优质的RVA谱特征,即消减为负值(如天下第一种、大青种、黄谷大稻头、摇矮子、余山种等),表明种质的淀粉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特征值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其中崩解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2.04。RVA谱各特征值间显著相关,并可用崩解值、消减值2个指标来简化定量描述稻米RVA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地方品种 晚粳稻 RVA谱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太湖近15年面积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17
作者 殷立琼 江南 杨英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本文利用80年代后期以来不同时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了近15年太湖的面积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来,太湖面积共减少9.0226km2,其中湖泊围垦了4.4584km2,湖滩地面积0.6968km2,取土围堰面积3.8674km2.
关键词 太湖 遥感技术 面积变化 判读标志 水环境
下载PDF
太湖流域晚粳稻地方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沈新平 沈明星 +6 位作者 顾丽 龚丽萍 季红娟 姚月明 王建平 高飞 顾芹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对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种质问的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植株形态及穗粒特性中,株高的变化从120.5~160.5cm,每穗总粒数变化在69.9~144.0粒/穗,千粒重的极差达10.7g。在品质... 对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种质问的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植株形态及穗粒特性中,株高的变化从120.5~160.5cm,每穗总粒数变化在69.9~144.0粒/穗,千粒重的极差达10.7g。在品质性状上,整精米率变化在50.05%~77.05%间,垩白率、垩白度平均48.31%、5.36%,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变化在12.8%~25.8%、7.55%~14.55%,平均分别为17.5%、9.42%,总体加工、蒸煮品质较优,外观品质较差。不同级分的种质资源数量的分布总体上亦呈正态分布的特征,如株高主要集中在137cm左右,占41.7%,每穗总粒数主要分布在92.3~110.0粒/穗间,占57.2%,千粒重主要在27.0~28.0g间,占41.7%。种质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穗粒性状、品质性状、植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2、1.87、1.54。种质资源材料中共有15个大穗型种质,穗粒数超过了140粒/穗,如天下第一种、千斤稻、晚慢种等,还有一些穗粒数低于70粒/穗的小穗型品种,如白叠谷、硬头颈、绿种等,直链淀粉含量≤15%的种质有22个,如来自吴江的田鸡青、野凤凰,也有一些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质材料,如矮土种、红芒种、木樨球和野稻。优质加工、外观品质的种质资源数量较少,吴江的晚洋稻、野凤凰两个材料属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并且加工、外观品质为优质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地方种 晚粳稻 植株性状 品质 多样性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被引量:61
19
作者 连纲 王德建 +1 位作者 林静慧 龑德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通过排水采集器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季农田养分淋洗特点 .结果表明 ,施肥后田面水NH4+ N浓度升高很快 ,2~ 3d达到峰值 ,最高值达 2 6 .2mg·L-1,随后下降很快 ,这一周期约 7~ 10d .渗漏水中NH4... 通过排水采集器 (Lysimeter)模拟试验 ,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季农田养分淋洗特点 .结果表明 ,施肥后田面水NH4+ N浓度升高很快 ,2~ 3d达到峰值 ,最高值达 2 6 .2mg·L-1,随后下降很快 ,这一周期约 7~ 10d .渗漏水中NH4+ N浓度很低 ,稻季NH4+ N淋洗的氮仅占施肥量的 0 .0 0 8%~ 0 .0 74 % .渗漏液中NO3 - N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浓度范围在 0~ 7.14mg·L-1,在土壤剖面中呈上低下高的趋势 ,稻季氮素的淋洗仍以NO3 - N为主 ,净淋洗量在 3.2~ 8.3kg·hm-2 之间 ,占总施肥量的 1.4 0 %~ 2 .78% .田面水磷浓度在施磷肥后 1d即达最高值 ,随后下降 ,下层渗漏液中T P含量很低 ,几乎不受施肥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季 养分淋洗
下载PDF
太湖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3 位作者 高光 朱广伟 汤祥明 王小冬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63-2969,共7页
2006年7月-2007年6月对太湖不同湖区(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研究期间,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种类数分别为23、15、14和21;河口区轮虫的年平均密度最高,为475个... 2006年7月-2007年6月对太湖不同湖区(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研究期间,河口区、梅梁湾、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轮虫种类数分别为23、15、14和21;河口区轮虫的年平均密度最高,为475个·L^-1,梅梁湾最低,为164个·L^-1,太湖湖心区为189个·L^-1,贡湖湾为338个·L^-1。4个湖区优势种不同,河口区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梅梁湾为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太湖湖心区和贡湖湾优势种都是针簇多肢轮虫(P.trigla)。食物的不同以及大型浮游甲壳动物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太湖4个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枝角类数量、枝角类生物量和桡足类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轮虫数量与透明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太湖4个不同湖区轮虫群落结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轮虫 不同湖区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