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CO_(2)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可行 陈建文 +5 位作者 龚建明 杨传胜 杨长清 谢明英 王建强 袁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共12页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了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及诸多次生灾害,CO_(2)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应运而生。中国东海沿岸CO_(2)排放源众多,但陆上盆地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巨量CO_(2)封存的需求。根据相关学者做出的中国全海域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东...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了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及诸多次生灾害,CO_(2)捕集与地质封存技术应运而生。中国东海沿岸CO_(2)排放源众多,但陆上盆地面积狭小,无法满足巨量CO_(2)封存的需求。根据相关学者做出的中国全海域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东海陆架盆地在中国近海盆地中碳封存适宜性排名第3,面积宽广且封闭性好,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东海陆架盆地开展了盆地级碳封存适宜性评价。结合专家意见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级分析法确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再根据盆地内各二级构造单元的相关地质资料,按照评价指标分级赋分表对各单元的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结合权重计算出综合适宜性评分。综合考虑碳封存容量、封闭性及可操作性的评价结果认为,台北坳陷为盆地中碳封存综合适宜性最好的单元,可作为优先实验性封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海域碳封存 适宜性评价 台北坳陷
下载PDF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1 位作者 吴贻 李天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山脚断层各段落的活动性并不相同,向NE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段落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不活动。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同时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应该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盆地周围发育了一系列的火山 (群),由于盆地的发育是紧随这些火山主要活动之后的,盆地的形成与周围火成活动有着必然联系,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和盆地内的构造发育及沉积迁移特征表明,台北盆地的发育是深部岩浆体的冷却收缩所致。台北盆地深部存在与大屯火山群深部相通的岩浆体,岩浆体的冷却由南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火山群 造山带 正断层 构造特征 岩浆 金山 沉降 收缩 垮塌
下载PDF
台北凹陷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冬生 陈旋 +2 位作者 陈永慧 何燕清 张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1,153,共4页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 为加快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展了主要含油层系三间房组沉积特征分析。综合研究古地形、古气候、沉积物供给、古水深及湖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三间房组沉积期,凹陷西、南缘发育多个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从鄯善弧形带勘探实践总结出浅水三角洲勘探启示: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区浅水三角洲树枝状"窄河道、薄砂体"决定了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要油藏类型,"满盆砂"为前渊区岩性油气藏提供储层条件,精细储层描述是勘探的核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勘探启示 浅水三角洲 前陆盆地 台北凹陷 三间房组 鄯善弧形带
下载PDF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4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成。各个段落控制一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沉积中心的变化反映出山脚断层活动的各段落活动性并不一样,向北东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经停止活动。研究表明盆地中发育的一些北西向正断层是盆地中不同沉降中心沉降时的次生断层,而很难用走滑体系来解释。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一同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因此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的这些特征表明该盆地并不是走滑体系中形成的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山脚断层 新庄断层 板桥组 五股组 景美组 松山组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煤成气判识及气源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瑀 李剑 +1 位作者 国建英 郝爱胜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测试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组分及碳、氢同位素,判识其成因及气源关系;分析烃类气体所占百分比及天然气干燥系数,判断天然气为湿气;根据对烃类气体中甲烷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和乙烷碳同位素的分布规律,判断为...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测试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组分及碳、氢同位素,判识其成因及气源关系;分析烃类气体所占百分比及天然气干燥系数,判断天然气为湿气;根据对烃类气体中甲烷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和乙烷碳同位素的分布规律,判断为煤成气。选择合适的煤成气回归方程推算煤成气处于低熟阶段,结合侏罗系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烃源岩演化程度,气源分析可知该地区煤成气主要来源于西山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气源对比
下载PDF
台北盆地动态参数之最佳化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咸亨 吴志明 +1 位作者 罗胜元 林熹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9-663,共5页
为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 ,十多年来进行了许多现地和室内土壤动态试验 ,研究了将室内土壤参数修订成为相当于现地条件之原理以及鉴定惟一参数之最佳化分析方法 ,并以实际地震案例之PGA验证本文分析结果之正确性。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动态参数 最佳化 PGA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台北盆地地盘震动反应分析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咸亨 吴志明 +1 位作者 罗胜元 林熹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以实际地震案例和相关文献建构之Lee曲线 ,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研究显示 ,最新建筑技术规则指定之台北盆地岩盘最大地表加速度 0 .2 3g会在盆地内平原地区之不同地点造成最大加速度有 2 .9倍以上之差异性 ,故有订定盆地平原地... 以实际地震案例和相关文献建构之Lee曲线 ,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研究显示 ,最新建筑技术规则指定之台北盆地岩盘最大地表加速度 0 .2 3g会在盆地内平原地区之不同地点造成最大加速度有 2 .9倍以上之差异性 ,故有订定盆地平原地区震度微区图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放大效应 震度微区图 防灾规划 建筑结构
下载PDF
台北盆地深开挖大规模群井抽水试验三维水文地质分析
8
作者 林坤霖 高宗正 +3 位作者 陈鸿涛 谢宇珩 孙吉甯 常辉庭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24-31,共8页
基于台北盆地大量且大范围之地质钻探及地下水量测资料,并应用3D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分析程序GMS内建之MODFLOW模块,尝试建立台北盆地之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此概念模式藉由台北捷运深开挖... 基于台北盆地大量且大范围之地质钻探及地下水量测资料,并应用3D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分析程序GMS内建之MODFLOW模块,尝试建立台北盆地之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此概念模式藉由台北捷运深开挖中之大规模群井抽水试验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及适用性。同时,抽水试验中之地下水位泄降量等资料亦被使用于景美砾石层受限(confined)含水层水力参数之分析及评估。最后,边界效应、补注及垂直渗流(leakage)亦将进行初步探讨,做为后续类似工程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井抽水试验 概念模型 景美砾石层 台北盆地 MODFLOW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