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太山庙地区大西沟锡矿LA-MC-ICPMS锡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玉良 李开文 +3 位作者 杜保峰 王小娟 李肖龙 方怀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9-326,共8页
为研究豫西太山庙岩体与产于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外接触带的大西沟锡矿之间的关系,利用LA-MC-ICPMS锡石U-Pb测年方法,对大西沟锡矿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获得的锡石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22.10±0.71)Ma (MSWD=1.8),该... 为研究豫西太山庙岩体与产于其与熊耳群火山岩外接触带的大西沟锡矿之间的关系,利用LA-MC-ICPMS锡石U-Pb测年方法,对大西沟锡矿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获得的锡石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为(122.10±0.71)Ma (MSWD=1.8),该年龄与太山庙岩体的末期岩浆侵位年龄120 Ma相一致,成岩与成矿年龄的一致性表明大西沟锡矿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受控于太山庙岩体的岩浆侵入作用。结合东沟钼矿的形成时代(117~114 Ma)和康达萤石矿的成矿年龄(123±9.1 Ma),认为太山庙岩体周边的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统一的构造岩浆过程,其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中生代120 Ma左右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沟锡矿 锡石U-Pb年代学 太山庙 豫西
下载PDF
太山庙地区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红义 李战明 刘永春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太山庙地区锡矿床位于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矿床受一定的构造、岩浆岩控制,呈不规则细脉及网脉状分布于花岗岩枝伸入安山岩内的构造破碎带中,矿脉规模小,数量多,有必要进一步工作,期待较大型... 太山庙地区锡矿床位于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矿床受一定的构造、岩浆岩控制,呈不规则细脉及网脉状分布于花岗岩枝伸入安山岩内的构造破碎带中,矿脉规模小,数量多,有必要进一步工作,期待较大型锡矿床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山庙地区 锡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河南省
下载PDF
陕西凤县太山庙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永勤 王瑞廷 +2 位作者 孟德明 代军治 黄长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凤县太山庙铜矿点位于凤(县)-太(白)矿集区南部铅硐山-苇子坪-铜牌沟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铁炉湾-九子沟矿化区,区内从西到东矿化分带明显,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太山庙铜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及其附近,... 凤县太山庙铜矿点位于凤(县)-太(白)矿集区南部铅硐山-苇子坪-铜牌沟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铁炉湾-九子沟矿化区,区内从西到东矿化分带明显,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太山庙铜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及其附近,属沉积-改造型矿床;背斜构造、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千枚岩接触带和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是其主要找矿标志。目前,在太山庙铜矿区已发现K1、K2两条铜矿体,矿石类型以硅化灰岩型为主,其次为硅化千枚岩型、含铜石英-方解石脉型及硅质岩型。通过与东部凤县九子沟铜矿床对比研究,认为二者处于同一含矿层位,区内找矿应关注背斜构造转折端及其翼部的古道岭组灰岩和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这2个主要找矿标志,注意背斜南翼铁碳酸岩脉及平行背斜构造,结合化探异常和物探异常,进而优选靶位开展深部工程验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区内及太山庙铜矿点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太矿集区 太山庙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