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台特玛湖湖区植被盖度预测
1
作者 谢志勇 璋瑜 刘坤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2期4-8,106,共6页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湖,是目前塔里木河下游的唯一湖泊,研究台特玛湖适宜面积及其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水精细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基于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台特玛湖湖面面积、大西海子水库下泄水量...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湖,是目前塔里木河下游的唯一湖泊,研究台特玛湖适宜面积及其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水精细化管理具有实际意义。基于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台特玛湖湖面面积、大西海子水库下泄水量等作为输入神经元,以植被盖度作为输出,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与RBF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并预测,模拟及预测的结果表现为BP神经网络得到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特玛湖 植被盖度 BP神经网络 RBF神经网络 塔里木河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台特玛湖近25.0ka BP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钟巍 吐尔逊 +2 位作者 克依木 舒强 王立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由南疆罗布泊地区台特玛湖沉积物多种地质记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25.0kaBP以来此地区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过程和特征与新疆其它地区基本一致。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25.0kaBP以来台特玛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经历了7次相对暖干、5次相对冷... 由南疆罗布泊地区台特玛湖沉积物多种地质记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25.0kaBP以来此地区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过程和特征与新疆其它地区基本一致。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25.0kaBP以来台特玛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经历了7次相对暖干、5次相对冷湿和1次相对暖湿变化,而且全新世期间历次的气候变化与具有高分辨率的敦德冰芯记录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上基本一致,所记录的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唯一在7.0~6.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的环境特征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的体现,可能与此时增强的西南夏季风势力影响到本地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环境变化 东部 全新世大暖期 气候变化 罗布泊地区 地质记录 环境演化 地区气候 综合研究 冰芯记录 高分辨率 演变特征 演化过程 环境特征 分析表 沉积物 北半球 夏季风 西风
下载PDF
台特玛湖植被变化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朱俏俏 +3 位作者 徐海量 赵新风 李金 王月健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台特玛湖漫溢区地表植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探讨了台特玛湖面积、植被覆盖度、湖水水质等指标与来水量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植被多样性变化的原因,主要结果为:(1)2001―2017年台特玛湖面积与... 利用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台特玛湖漫溢区地表植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探讨了台特玛湖面积、植被覆盖度、湖水水质等指标与来水量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植被多样性变化的原因,主要结果为:(1)2001―2017年台特玛湖面积与塔里木河下泄水量、台特玛湖面积与车尔臣河径流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2和0.67,台特玛湖面积受车尔臣河来水的影响,但更依赖于塔里木河生态输水.(2)台特玛湖湖水矿化度、Ka+、Na+、Mg2+、Cl-、SO24-离子浓度值与湖面积、塔里木河下泄水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9^-0.353、-0.645^-0.427).(3)台特玛湖周边地下水位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呈抬升趋势,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漫溢区、地下水位抬升区植被覆盖度呈增加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台特玛湖在输水初期(2000―2002年)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从空间上来看,生态输水前10年(2001―2010年),植被盖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发生在台特玛湖以北,后期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台特玛湖以北植被盖度继续增加、以南的裸地开始出现植被.(4)2001年漫溢区植被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hiere指数值仅为0.07和0.12,在生态输水作用下,土壤水盐条件得到改善,植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2005年以上两个指数值分别达到了0.79和1.67;但随着生态输水的持续进行,植物多样性又呈下降趋势.2011―2017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成为漫溢区的优势种,该时期内植物多样性水平一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湖面积 塔河下泄水量 车尔臣河径流量 台特玛湖
下载PDF
近30 a台特玛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丹阳 熊祯祯 +3 位作者 高岩 张杰华 王姝怡 赵元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2-1031,共10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有明确的指示意义。基于台特玛湖地区1988—2017年Landsat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均值法、线性趋势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了近30 a来台特...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有明确的指示意义。基于台特玛湖地区1988—2017年Landsat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均值法、线性趋势分析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了近30 a来台特玛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植被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以草地为主,草地和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林地呈上升趋势;植被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较缓;植被NDVI整体偏低,仅在台特玛湖湖区周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稍高;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相关性;生态输水对该地区的植被状况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NDVI 生态环境 台特玛湖
下载PDF
内陆河尾闾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台特玛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霍天赐 颜伟 马晓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56,共8页
尾闾湖作为干旱区内陆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功能。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陆河尾闾湖不断萎缩,湖区周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已严重威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探究干旱区... 尾闾湖作为干旱区内陆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功能。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陆河尾闾湖不断萎缩,湖区周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已严重威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探究干旱区尾闾湖泊水域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特玛湖地区为例,选取1986—2019年间9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提取并分析了台特玛湖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4 a间研究区水域面积共增加了163.93 km^2,21世纪前水域零星分布在车尔臣河下游河道附近,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分布在台特玛湖附近;研究区水域重心迁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快速向西转移、20世纪90年代期间的缓慢向东移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大幅度迅速东移和21世纪以来的波动向东移动4个过程;以塔里木河下游输水为界,输水前台特玛湖地区水域面积主要受区域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其中降水为主要驱动因素(r^2=0.825),输水后,人为干预的输水过程是影响研究区水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r^2=0.977)。随着不断向下游输水,台特玛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恢复。为防止湖水丰盈,向东溢入罗布泊,有必要探究台特玛湖最大载水量,以期合理控制输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湖 台特玛湖 水域变化 生态输水 遥感
下载PDF
格库铁路台特玛湖区段风沙流特征及工程设置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旭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9,共5页
研究目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穿越塔里木盆地,伴随着G218国道和塔里木河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穿行,其中通过的台特玛湖区处于库姆塔格沙漠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补沙的一条低洼及狭窄的输沙通道上,风沙流现象很严重,对铁路... 研究目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穿越塔里木盆地,伴随着G218国道和塔里木河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穿行,其中通过的台特玛湖区处于库姆塔格沙漠向塔克拉玛干沙漠补沙的一条低洼及狭窄的输沙通道上,风沙流现象很严重,对铁路的建设和以后的运营养护都产生很大影响,设置的工程还有可能对G218国道的通行产生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工程方式通过严重的风沙流区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通过对线路行经的台特玛湖区域风沙流的特征和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在充分收集和分析了大量风沙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的设置应满足:(1)以疏沙为主,不宜设置阻沙工程;(2)减少对环境的改变,不能加重风沙对G218国道的影响;(3)运营期的养护维修相对容易,经路基、桥梁和明洞隧道三类工程方案对比,只有选择桥梁方案通过并控制桥下净空能满足上述条件;(4)该案例为以后在严重不良地质区域建设铁路时应在充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研究及论证方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库铁路 台特玛湖区 风沙流 工程设置
下载PDF
台特玛湖适宜湖面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光焰 徐生武 谢志勇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1年第9期6-10,共5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大西海子下泄水量与湖面面积的关系,以及车尔臣河入湖水量,确定了台特玛湖湖区适宜的湖面面积。根据大西海子下泄水量及车尔臣河平枯年份下泄水量对台特玛湖湖面的影响,推荐台特玛湖湖区(包括车尔臣河下游湖... 本文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大西海子下泄水量与湖面面积的关系,以及车尔臣河入湖水量,确定了台特玛湖湖区适宜的湖面面积。根据大西海子下泄水量及车尔臣河平枯年份下泄水量对台特玛湖湖面的影响,推荐台特玛湖湖区(包括车尔臣河下游湖区和台特玛湖)的适宜湖面面积为170~200km^(2),并基于此提出了调控措施与建议,为台特玛湖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特玛湖 湖面适宜面积 生态输水 遥感
下载PDF
台特玛湖湿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樊自立 徐海量 +2 位作者 傅荩仪 艾里西尔.库尔班 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4-602,共9页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隅,属新疆若羌县,是现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归宿地。它是由阿尔金山山前平原和塔里木河及车尔臣河冲积平原交汇处的低地积水形成的,过去曾与罗布泊相通。湖泊沉积物以细沙为主,在强劲的东北风吹蚀下,极易就...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隅,属新疆若羌县,是现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归宿地。它是由阿尔金山山前平原和塔里木河及车尔臣河冲积平原交汇处的低地积水形成的,过去曾与罗布泊相通。湖泊沉积物以细沙为主,在强劲的东北风吹蚀下,极易就地起沙。1982~1998年曾连续干涸17年,使湖西岸发展成强度沙漠化,若长期干涸,将会演变成一片沙海。这将会严重威胁218国道和将要修建的环塔里木盆地铁路以及新疆至青海铁路,对塔里木盆地东部重镇若羌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保护台特玛湿地,还可为候鸟迁徙提供栖息地,并可发展养鱼和育苇。湖面应保持最小面积为10~30km^2,根据水面蒸发系数计算约需3000×10~4~4500×10~4m^3的水量。入湖水量由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各承担一半。要求塔里木河每年从大西海子下泄水量2.3×10~8m^3,除维护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用水外,可有1500×10~4~2500×10~4m^3的水量入湖。车尔臣河向台特玛湖输水方便快捷,其上游不宜修建大型水库,使中下游水量达到1.5×10~8~2.0×10~8m^3,保证所分担的水量不成问题,并通过对其下游三角洲整治,还可增加向台特玛湖的输水量,使之成为台特玛湖的主要补给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特玛湖 水域 湿地 保护
原文传递
新月形沙丘对湖积平原风蚀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东旭 李生宇 +2 位作者 雷加强 王海峰 孟晓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96-1504,共9页
新月形沙丘是风蚀荒漠化过程中伴随的重要风积地貌类型,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沙丘体表面动力学过程,而关于沙丘在风蚀荒漠化过程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文在台特玛湖的干涸湖盆区(曾经的塔里木河尾闾湖),采用测钎法,实地测定了新月... 新月形沙丘是风蚀荒漠化过程中伴随的重要风积地貌类型,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沙丘体表面动力学过程,而关于沙丘在风蚀荒漠化过程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文在台特玛湖的干涸湖盆区(曾经的塔里木河尾闾湖),采用测钎法,实地测定了新月形沙丘周围地表的蚀积变化,同时采用室内风洞模拟了典型新月形沙丘地表的气流分布模式,系统分析了新月形沙丘对地表蚀积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新月形沙丘影响下,沙丘周围地表风蚀强度不均一,在沙丘迎风坡前区和沙丘左右翼,风蚀深度略大于不受沙丘影响区(CK),但单位面积平均净蚀积量接近平衡状态;在沙丘背风坡前区以风积为主,而在背风侧尾流区,地表以风蚀为主,且随着沙丘体积增加,单位面积平均净风蚀量也略有增大。在内陆干旱区干涸湖盆风蚀荒漠化过程中,新月形沙丘通过改变地表流场结构,使风沙流饱和度发生空间分异,从而影响了下伏地表蚀积的空间分布,尤其加剧了背风侧尾流区的风蚀,使新的风蚀面裸露,破坏沉积层结构,促进了河湖相沉积平原风蚀荒漠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蚀积分布 风蚀强度 流场结构 台特玛湖
原文传递
BRIDGING THE DISTANCE
10
《Beijing Review》 2018年第35期3-5,共3页
Construction workers finish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Taitema Lake Bridge, part of the Golmud-Korla railway in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n August 17 after two years of construction. The rai... Construction workers finish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Taitema Lake Bridge, part of the Golmud-Korla railway in northwest China's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n August 17 after two years of construction. The railway, connecting Golmud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Korla in Xinjianp. will cut the travel time between the two cities from 26 to 12 hou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workers taitema lake Bridge
原文传递
生态输水前后台特玛湖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雅梅 张青青 +3 位作者 徐海量 赵新风 刘星宏 李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6-1193,共8页
通过综合分析台特玛湖2000-2017年连续的植被数据资料,对每个监测断面的漫溢样地和无漫溢样地(即对照样地)的植被变化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研究发现:①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植被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通过综合分析台特玛湖2000-2017年连续的植被数据资料,对每个监测断面的漫溢样地和无漫溢样地(即对照样地)的植被变化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研究发现:①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植被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在漫溢区,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8种·(100m^2)^-1、30%和1 350个·(100m^2)^-1,较地下水抬升区分别增加了3倍、3.29倍和49倍;并且输水前(2000年)湖区植物有2科3属7种,输水后增至10科21属26种,增加了8科18属19种。②近十几年生态输水过程中,台特玛湖植被向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趋于简单化。演变特征主要为:输水初期(2000-2005年)地表植被以新萌发的一年生草本占主要优势(重要值0.50),其次是多年生草本(重要值0.20),最后是灌木(重要值0.10);随输水的进行,2009年一年生草本植物减少,进而被灌木与多年生草本替代:灌木为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等原生盐生植物,且出现新萌发的幼苗,多年生草本为芦苇;2012-2016年,在输水之后充沛的水资源环境下,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植被向以芦苇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植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台特玛湖
原文传递
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S214省道风沙灾害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正超 吐尔逊.哈斯木 +1 位作者 王慧玲 库得来提江.阿不来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60,共13页
位于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的S214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严重,通过对沿线设立的A、C观测站1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了研究区风况时空分布特征。据研究区各站不同月份风向的分布规律发现,3—9月风沙活动强烈,A、C站风向以ENE、NE和E方向为主,... 位于台特玛湖干涸湖盆区的S214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严重,通过对沿线设立的A、C观测站1年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了研究区风况时空分布特征。据研究区各站不同月份风向的分布规律发现,3—9月风沙活动强烈,A、C站风向以ENE、NE和E方向为主,因此该区风沙活动以ENE及其相邻方向为主,沙丘的移动方向均为西南偏西方向,这与当地主风向一致,逐渐向公路逼近。由于A站年平均风速、月平均风速在1. 5 m/s和3 m/s,高度均大于C站,A站起沙风不仅频率高,而且风速较大,A、C站在1. 5 m和3 m高度上平均风速、平均最大风速的最大月均是5月,再加上A区域具有较大的平均风速,较低的土壤水分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对应着更丰富的沙物质来源。因此,公路风沙危害状况在空间上A站比C站严重,时间上3—9月风沙活动强烈期,特别是3—5月份风沙危害最严重。在进行公路风沙危害防治工作时,在时间上,应注意3—9月风沙活动强烈期,在地域空间上,应加强A区域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特玛湖 S214省道 风沙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