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War at Heart: War Memory and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aiwan and Korea in Hsiao Chin Tui The Doll of Fate
1
作者 Mal-Soon Cho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9期1103-1112,共10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alwanese people's memories of war based on Hsiao Chin Tui's novel The Doll of Fate which describes the later period when Japan colonized Taiwan and the youth of Taiwan serve in the milita...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alwanese people's memories of war based on Hsiao Chin Tui's novel The Doll of Fate which describes the later period when Japan colonized Taiwan and the youth of Taiwan serve in the military voluntarily. The voluntary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kominka movement, but also is the effect of Japan's war discourse of protecting Asia from the fight of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no matter in schools or society, discrimination in colony leads youth's anger and forms an invisible power of the discourse of anti-war. Youth in Taiwan gradually doubt of the war idea of Japan, including the fear of death. In this paper, I define the situation as "the war of hear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ing of character's mind and spirit. This paper also observe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race and mother land. The observation will be a basis to think about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war experience of mobilization and memories of Talwanese people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by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Residents literature Hsiao Chin Tui The Doll of Fate japanese-occupied period
下载PDF
殖民法律与赖和文学创作
2
作者 陈美霞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1895乙未割台,台湾地区被纳入日本殖民体制,海峡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各自的社会问题与主要矛盾。海峡两岸先觉者都走上救亡启蒙的道路,“民主”“科学”是祖国内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旨趣,“法律”则是日据台湾地区社会运动的... 1895乙未割台,台湾地区被纳入日本殖民体制,海峡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各自的社会问题与主要矛盾。海峡两岸先觉者都走上救亡启蒙的道路,“民主”“科学”是祖国内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旨趣,“法律”则是日据台湾地区社会运动的斗争缘起与诉求方向。日据台湾地区,法律既是日本带来的现代化形式,也是异族殖民下的强权工具。赖和被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其新旧文学作品深具时代精神。考察赖和文本内外的法律因素,不难发现日据时期作为公平正义象征的“法律”极具殖民性特质。法律书写是赖和文学不同于祖国内地现代作家作品的重要纬度,这是日据台湾地区特殊的殖民权力结构所决定,也是台湾地区文学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文学 法律视野 赖和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四气合璧,华彩照程——曹惠民的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3
作者 赵庆庆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 曹惠民是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名家和大家,其研究特色可归结为“四气”,即底气大气、锐气和灵气。底气源自其深湛的学养和原典实证的精神,大气源自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胸襟,锐气源自其敏锐的学术先觉和责任,灵气源自其为学为文的细心和慧心。曹惠民“整合两岸,兼容雅俗”“多元共生的中华文学”,以及“四没有一不”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四气”以贯,开拓并引领了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惠民 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 “四气” 整合兼容 多元共生
下载PDF
数字时代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研究——以闽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例
4
作者 王展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188-193,共6页
该文以闽台地方文献为例,探究数字时代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服务问题,提出闽台地方文献区域合作的策略,探究闽台文献深层次加工及二次开发策略,充分发挥闽台文献的利用价值,以期从纯粹的数字增长拓展到构建多元化、多角度的共享服务体... 该文以闽台地方文献为例,探究数字时代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服务问题,提出闽台地方文献区域合作的策略,探究闽台文献深层次加工及二次开发策略,充分发挥闽台文献的利用价值,以期从纯粹的数字增长拓展到构建多元化、多角度的共享服务体系。该文创新之处:第一,根据闽台各类文献的特点,结合研究者的需要,建设信息型数据库以弥补纸本文献之不足;第二,扩大馆际合作,研究建立闽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具体策略;第三,利用图书馆文化传播优势,对闽台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和二次开发,为其研究使用提供最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特色资源 闽台地方文献 共建共享 服务 区域合作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交互:日据时期中国台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历史再现
5
作者 陈丹瑜 袁勇麟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 1961年日本学者尾崎秀树撰文《台湾文学备忘录——台湾作家的三部作品》,将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和龙瑛宗的《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按年代顺序阅读,认为台湾地区作家的意识变化是一个从抵抗到放弃进而屈服的过程。本文由历史情境到语言现象再回归个体作家情思,重读相关作品,可知杨逵、吕赫若与龙瑛宗的创作与思想是殖民地文学创伤与曲折历史的再现,语言选择、舍弃与转换的背后是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中国台湾文学 真实与虚构 双语写作 创伤书写
下载PDF
中国台湾地区日据时期通俗文学研究述略与评价
6
作者 黄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23,37,共11页
中国台湾地区日据时期的通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在刊物的发现、通俗小说选本出版等因素的刺激下,有关台湾地区日据时期通俗文学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命名上,学界对于使用“通俗文学”还是“大众文学”... 中国台湾地区日据时期的通俗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在刊物的发现、通俗小说选本出版等因素的刺激下,有关台湾地区日据时期通俗文学的研究成为热点。在命名上,学界对于使用“通俗文学”还是“大众文学”存在争议;在流通问题上,学界主要关注内地的通俗文学作品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改写现象;在研究路径的类目细化上,开始出现针对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的文类研究,还有针对代表性作家作品、通俗文学刊物的个案研究。重视台湾地区日据时期通俗文学,既能补充台湾地区文学史的空白,同时也是刺激台湾文学研究活力的关键所在,为“多元共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弥补台湾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日本 殖民统治 通俗文学
下载PDF
经典批评与诗学建构:江少川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7
作者 卢建飞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江少川教授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作研究、高阳研究、台港澳文学研究、新移民作家访谈录、华文文学教材建设、海外湖北籍作家研究等,无不是他学... 江少川教授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作研究、高阳研究、台港澳文学研究、新移民作家访谈录、华文文学教材建设、海外湖北籍作家研究等,无不是他学术研究之路上的鲜亮标签。江少川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学术使命感,勇于探索新的知识和学术领域。在方法论上,他注重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运用多种新批评理论观照华文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在批评实践中,他善于统合教学与科研、文本观照与理论透视,推动华文文学的教材编写、经典化与诗学建构,由此开拓了华文文学的学科边界,为华文文学研究提供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少川 写作学 台港澳文学 新移民文学 创新精神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自然写作
8
作者 王志彬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22,123,共13页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自然写作中,以“返魅”书写技法、“主体间性”立场和动物视角等叙事策略,通过对民族自然风景的诗意讴歌赞美,对生态危机的批判担忧,对民族传统狩猎渔捕文化的诠释,展示了山海民族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自然写作中,以“返魅”书写技法、“主体间性”立场和动物视角等叙事策略,通过对民族自然风景的诗意讴歌赞美,对生态危机的批判担忧,对民族传统狩猎渔捕文化的诠释,展示了山海民族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与共的自然观念。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推动了当代中国台湾自然书写,为人类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提供民族经验和地方智慧,以艺术审美的方式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学 自然写作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纵今侠骨埋荒土,留给人间是姓名”:1950-1980年代台湾地区的“秋瑾文艺”研究
9
作者 黄茜 苗昱菲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先驱和妇女解放先锋。秋瑾就义后,百年来以秋瑾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在中国台湾地区,“秋瑾文艺”集中出现于1950-1980年代,呈现出三条发展脉络。台湾地区主流报刊的纪念活动以及罗家伦的宣传实践,均为秋瑾...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先驱和妇女解放先锋。秋瑾就义后,百年来以秋瑾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在中国台湾地区,“秋瑾文艺”集中出现于1950-1980年代,呈现出三条发展脉络。台湾地区主流报刊的纪念活动以及罗家伦的宣传实践,均为秋瑾事迹在台传播奠定了基础,成为考察当代台湾地区文化场域中,辛亥革命历史记忆与晚清“崇侠尚武”思潮存续问题的重要视角。以秋灿芝、孟瑶、李元贞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借由秋瑾传记写作,对革命女性、妇女解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秋瑾影视题材的兴盛,在“武侠热潮”与通俗文学的助推下,港台地区秋瑾题材的影视剧把武侠作为娱乐大众的手段,映射出“武侠”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流变问题。1950-1980年代台湾地区“秋瑾文艺”不同路向的发展演变,既显现了辛亥革命记忆在台传播的兴盛图景,也印证两岸作为命运共同体和历史记忆共同体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文艺 台湾地区 辛亥革命记忆 女性议题 武侠
下载PDF
丰容与据守:论台湾地区作家杨云萍的跨语创作经验
10
作者 马泰祥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作为日据时代台湾地区第一代新文学作家和跨语作家,杨云萍在文艺养成期形成了“早期型双语”的语用结构与“世界之子”的文学眼光。日语文化资源的“丰容”使其拓展了文学接受的渠道,并在一种文化比较的眼光中发现本族汉语文学资源的可... 作为日据时代台湾地区第一代新文学作家和跨语作家,杨云萍在文艺养成期形成了“早期型双语”的语用结构与“世界之子”的文学眼光。日语文化资源的“丰容”使其拓展了文学接受的渠道,并在一种文化比较的眼光中发现本族汉语文学资源的可贵之处,产生了对汉语文化坚实的情感依赖。在1920年代的汉文创作中,杨云萍的创作具备了强烈的淑世意识和以地方路径接入中国白话文体建设的语体意义;在1930年代的日语创作则显示出非常明显的“汉文化影响”,造就了跨语作家以汉语文化为影响源、正迁移而进入日语创作生态中的特殊跨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云萍 日据时代台湾地区文学 跨语作家 跨语经验
下载PDF
历史长河中的一架文学桥梁——评古远清《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
11
作者 徐洋博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205-210,共6页
古远清教授于2010年出版的《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可以看作是在历史湍流中连接两岸的一座文学之桥。首先,从写作视角上看,古远清教授既站在了历史宏观高度俯瞰两岸文学史发展全局,又从微小事件和人物上以点及面,从而使整部著作形成了完... 古远清教授于2010年出版的《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可以看作是在历史湍流中连接两岸的一座文学之桥。首先,从写作视角上看,古远清教授既站在了历史宏观高度俯瞰两岸文学史发展全局,又从微小事件和人物上以点及面,从而使整部著作形成了完整严密的逻辑网络。其次,从著作内容上看,独特的年鉴方式带领读者们回顾了两岸六十多年来的政治风云、文学争论,每章每节都既可以独立成篇,又能够构成整体,为文本增强了整体可读性。最后,从创作宗旨上看,古远清教授沿袭了史学大家一贯的钻研精神,同时将个性思维注入其中,既承前人之遗泽,又闪耀着独立之光辉,使此书在两岸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远清 台湾地区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文学关系
下载PDF
The Narrative Method of Colonial History and Cultural Politics--Taiwan Residents Literature Studies in Japan
12
作者 ZHAO Jinghua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4期583-597,共15页
Starting with the debate on Taiwan Resid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etween Chen Yingzhen and Japanese scholar Shozo Fujii, and Chen's supporter Masayoshi Matsunaga around 2004, the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iography ... Starting with the debate on Taiwan Resid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between Chen Yingzhen and Japanese scholar Shozo Fujii, and Chen's supporter Masayoshi Matsunaga around 2004, the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iography of Taiwan Residents literature studies since postwar Japan. It is argued that Shozo Fuji's study of Taiwan Residents litera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is different from Yoshinori Kobayashi's On Taiwan, which deliberately seeks to erase the sin of colonial rule. However, in applying Western theories mechanically it is indeed easy to end up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historical criticism, for the reason Shozo Fujii did not provide a necessary alert to the crux in Anderson's theory. The argumentation among the three parties not only involves how to understand Taiwan Residen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East Asia, but more importantly about how to make value judgments regarding two hundred years of coloni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Residents literature postwar Japan colonial institution cultural politic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原文传递
台湾文学史的撰述与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羽 张彩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3期78-87,共10页
近年来,以语言、文学、历史、神话为考察重点的文化认同讨论,在学界是热门话题。台湾文学史的撰述与台湾文化认同改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张力关系。
关键词 台湾文学史 文化认同 “台湾主体” “文学建国”
下载PDF
近20年来台湾地区“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立立 刘小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3,共7页
"本土论"或"本土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当代台湾社会思潮脉络中,"本土"和"本土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内涵单一的话语,甚至异化成一种封闭、排他和民粹化的政治意... "本土论"或"本土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当代台湾社会思潮脉络中,"本土"和"本土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内涵单一的话语,甚至异化成一种封闭、排他和民粹化的政治意识形态。从"本土论"的形成与演变中辨析台湾知识界的分歧,观察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发展与"台湾文学论"话语霸权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台湾知识界对"本土论"的诸种反思、批判与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潮 本土论 知识界 “台湾文学论” 话语霸权
下载PDF
日本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日据后期在台日本作家长篇小说析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双一 刘红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5年第4期82-89,共8页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 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官率军征服台的“功 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 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官率军征服台的“功 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式大规模烧杀行径则被 淡化或合理化。《移民村》宣扬日本人的毅力、信念、真诚品行和科学精神,赋予日本对台湾 的“移民”(殖民)以正当性。《陈夫人》具有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对台湾庶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 写,甚至写出了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但仍带有殖民文学的明显印痕:对中国 (台湾)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日本人带给台湾“现代化”的理念。它们不同程度地都是日 本对台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台湾 西川满 滨田隼雄 庄司总一 殖民文学
下载PDF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关于台湾文学答客问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登翰 朱双一 +3 位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李诠林 蔡志诚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流 重写台湾文学史 史料发掘 学术空间 现代性 后结构 文本的语言形态
下载PDF
古远清谈台港澳文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古远清 凌逾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7,共8页
中国文化目前在台湾出现了面临被矮化乃至被"消灭"这样一个严重问题。港台文学有相互支援和重叠的关系。澳门文学的特色在于有土生文学。做学问最好"私家治史",此外不要迷信名校名刊:一流学校有三流教授,三流学校... 中国文化目前在台湾出现了面临被矮化乃至被"消灭"这样一个严重问题。港台文学有相互支援和重叠的关系。澳门文学的特色在于有土生文学。做学问最好"私家治史",此外不要迷信名校名刊:一流学校有三流教授,三流学校也有一流教授;一流名刊有三流文章,三流刊物也有一流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澳门文学 “私家治史”
下载PDF
196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处境与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海琳 吴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196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并未朝着学院派精英们所期待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直线发展。在宽松又保守的环境中,女性文学创作中具有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写作仍被官方主流话语排斥。在此处境下,众多女作家向传统折回,或用牧歌的调子歌咏彼岸乌托邦... 196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并未朝着学院派精英们所期待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直线发展。在宽松又保守的环境中,女性文学创作中具有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写作仍被官方主流话语排斥。在此处境下,众多女作家向传统折回,或用牧歌的调子歌咏彼岸乌托邦,或接续"五四"传统给弱小者以人文关怀,或在现代城市生活和海外侨居生活的描写中回归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她们以迂回的路径和丰富多元的表现,在共同的心理基础上构建了丰富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处境 抉择 1960年代 台湾省
下载PDF
译者闵福德研究(1996—2016):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明武 王烟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闵福德在中国文学领域译笔不辍40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为了解译者闵福德在国内的研究状况,本文对1996—2016年间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学者的相关发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总体态势良好,与国外译... 闵福德在中国文学领域译笔不辍40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为了解译者闵福德在国内的研究状况,本文对1996—2016年间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学者的相关发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总体态势良好,与国外译者研究重点接轨且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但还存在研究作品范围窄、中文底本意识弱和研究深度聚焦浅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译者闵福德研究及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闵福德 中国“大陆、台湾、港澳” 中国文学
下载PDF
从政治抗争到文化扎根——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创作演变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双一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台湾原住民文学最初集中于政治抗争的层面 ,与本民族母文化有所隔阂。经过自我省思 ,许多原住民作家不再拘囿于此 ,而将主要的笔触用于挖掘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所累积的族群生活经验和智慧 ,肯定其特有的“自然世界观”和传统价值观念。他... 台湾原住民文学最初集中于政治抗争的层面 ,与本民族母文化有所隔阂。经过自我省思 ,许多原住民作家不再拘囿于此 ,而将主要的笔触用于挖掘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所累积的族群生活经验和智慧 ,肯定其特有的“自然世界观”和传统价值观念。他们以此重建族人的自尊和自信 ,并处理了现代文明和传统价值的两难困境、少数民族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小我”和“大我”的辩证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原住民文学 政治 自我 民族 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