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bsorption properties in the Taiwan Strait 被引量:4
1
作者 LIN Hui GUO Weidong +2 位作者 HU Minghui LIN Cai JI Weid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98-106,共9页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 investigated in summer (July to August of 2006) and winter (from December 2006 to ...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 investigated in summer (July to August of 2006) and winter (from December 2006 to January of 2007) seasons. The CDOM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280 nm (a 280 )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nearshore to offshore areas while the spectral slope coefficient parameter calculated between wavelengths 275–295 nm (S 275 295 ) showed an increase, indicative of decreasing aromatic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CDOM. The average a 280 in winter (1.47 ± 0.50 m ^-1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ummer (1.10 ± 0.41 m ^-1 ), while the average S 275 295 in winter (26.7 ± 5.2 μm^- 1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summer (30.6 ± 5.5 μm^- 1 ), demonstrating clear seasonal variation in CDOM abundance and properties in the Taiwan Strait. A three-end- member conservative mixing model showed that local terrestrial CDOM inputs from several rivers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were small (〈5%).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CDOM in the Taiwan Stra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water mass movement [i.e., the Zhe-min Coastal Current (ZCC) and the Kuroshio Branch Current (KBC) in winter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 (SCSW) in summer]. Biological activity wa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DOM in the offshore region in summer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bsorption properties seasonal variation HYDROLOGY taiwan Strait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的颗粒有机碳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翔 李炎 +1 位作者 黄邦钦 陈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9,共13页
根据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和2006年夏季3个航次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数据,表层POC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表层和次表层POC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东山以东以及南澳附近上升流区。沿岸流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航次具有相对... 根据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和2006年夏季3个航次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数据,表层POC含量的分布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表层和次表层POC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东山以东以及南澳附近上升流区。沿岸流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航次具有相对丰富的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浮游植物是该区POC的主要来源。各航次的POC含量与叶绿素a(Chl a)含量正相关,所有航次统计的Chl a/POC与Chl a呈正相关,上升流区Chl a/POC偏小,上升流较强的航次高Chl a区的Chl a/POC也偏小,反映了上升流与高营养转换效率浮游生物生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根据Chl a/POC^Chl a关系图判断,台湾海峡南部海域1988年、1998年和2004年夏季航次的浮游生物营养转换效率受到相对抑制,而在上升流信号较强的2005年和2006年夏季航次,上升流区的浮游生物高营养转换效率状态得以强化。各航次的POC含量和Chl a/POC比值与TSM含量正相关,POC/TSM比值与TSM负相关,沿岸流带来的陆源悬浮颗粒物通量波动,并没明显干扰台湾海峡南部以海洋浮游生物生态主导的颗粒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悬浮颗粒物 上升流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悬浮体及沉积物来源与输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爱军 陈坚 +5 位作者 叶翔 黄财宾 汪卫国 赖志坤 胡毅 李云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143,共14页
台湾海峡作为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通道,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和输运格局非常复杂。2005年4~5月利用带有浊度传感器和荧光传感器的SD204型CTD对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627个站位的悬浮体特性进行了综合调查,并采集了底层沉积物。在室内分... 台湾海峡作为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通道,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和输运格局非常复杂。2005年4~5月利用带有浊度传感器和荧光传感器的SD204型CTD对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627个站位的悬浮体特性进行了综合调查,并采集了底层沉积物。在室内分别利用英国Mar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德国ELEMENTOR公司生产的ELEMENTOR varioELIII型元素分析仪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沉积物碳、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受粤东沿岸流、韩江冲淡水、九龙江冲淡水及台湾海峡混合水影响,其中粤东沿岸流在向北输运过程中影响强度逐渐减弱,韩江冲淡水影响范围较大,并且在西南季风的控制下向东北方向输运;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物输运格局表明,近岸沉积物由岸向海输运,远海地区沉积物由海向岸输运,并且在汕尾南部海域、南澳岛东南部海域形成了沉积物的汇聚区,沉积物以陆源为主;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受控于区域内水团、悬浮体分布及运动格局;在春季上升流形成早期尽管叶绿素荧光值相对较低,但其对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悬浮体 沉积物 粒径趋势分析 输运过程
下载PDF
夏季台湾浅滩周边水域悬浮物质浊度和叶绿素a荧光分布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毅 陈坚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41,共8页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夏季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夏季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素a荧光分布的影响.悬浮物质浊度在近岸与陆架外缘主要受再悬浮作用影响,而浅滩区再悬浮作用不明显;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的聚集作用对浊度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而近岸区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 悬浮物质 浊度 荧光
下载PDF
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层水体的生物固氮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峰 陈敏 +4 位作者 杨伟锋 张润 曹建平 邱雨生 郑敏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54-6362,共9页
2011年6—7月,利用15N2示踪法实测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结合温度、盐度、天然颗粒物氮同位素组成的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影响研究海域生物固氮速率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介于168—1080 nmo... 2011年6—7月,利用15N2示踪法实测了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结合温度、盐度、天然颗粒物氮同位素组成的分布,分析并讨论了影响研究海域生物固氮速率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生物固氮速率介于168—1080 nmol m-3d-1之间,平均为537 nmol m-3d-1,较高的生物固氮速率大多出现在次表层水体中。研究站位的积分固氮速率变化范围为11—40μmol m-2d-1,平均为23μmol m-2d-1。积分固氮速率的空间变化与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在受黑潮水影响的海域,生物固氮速率较高,而在上升流和受河流冲淡水影响的海域,生物固氮速率较低,说明较低的水温及较高的无机氮营养盐可能会抑制研究海域的生物固氮作用。研究海域天然颗粒物δ15N与生物固氮速率之间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天然颗粒物氮同位素组成可定性指征研究海域生物固氮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速率 15N2示踪 颗粒物δ15N 台湾海峡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焱光 杨刚 李朝新 方习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6,共10页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流系格局的影响,其中近岸区域主要受控于河流入海物质和闽浙沿岸流;而台湾暖流、闽浙沿岸上升流则对远岸区域影响较大。研究区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海水浊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达0.91,这为通过水体浊度来反演区域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悬浮体质量浓度 浊度 台湾暖流 沿岸流 上升流
下载PDF
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及絮凝体类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方建勇 陈坚 +1 位作者 胡毅 廖连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5,共8页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粒物絮凝体类型包括住囊类、粪球絮凝体、硅藻絮凝体、矿物碎屑絮凝体、有机包膜、混杂絮凝体、微型藻类絮凝体等7种。颗粒物类型受到地形、海流和陆源输入等海洋环境的影响,生物絮凝和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颗粒聚集的主要原因。絮凝在悬浮体的沉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沉降颗粒物类型 絮凝 台湾浅滩
下载PDF
2004年夏季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悬浮体成分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建勇 陈坚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本文根据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悬浮体样品,采用了"微孔滤膜法"取得数据,利用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含量在水平分布上为由近岸向外逐渐降低,总体上表层... 本文根据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悬浮体样品,采用了"微孔滤膜法"取得数据,利用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含量在水平分布上为由近岸向外逐渐降低,总体上表层悬浮体含量高于底层;悬浮体的成分包括粗颗粒组份(它生矿物碎屑、自生矿物和生源碎屑)和细颗粒组份(无机矿物颗粒和超微生源颗粒),其中表层矿物碎屑分布特征为由岸向外递减,底层矿物碎屑则为近岸低、浅滩区高和浅滩外侧低;自生矿物和表层生源碎屑都具有自岸向外增加的特点;细颗粒组份中无机矿物颗粒为主,超微生源颗粒含量较少.研究区悬浮体分布受水文因素、物质来源及海底地形的影响,中国大陆陆源输入影响研究区悬浮体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含量 成分 分布特征 台湾浅滩
下载PDF
冬春季台湾海峡西北部海域大气颗粒物中多氯联苯污染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淑惠 矫立萍 +4 位作者 孙霞 陈立奇 张远辉 柯秀蓉 李苗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2006年1∽4月在台湾海峡西岸东北部的平潭岛上空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等浓度及组成,研究了海岛大气的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平潭岛大气颗粒物中 PCBs 的质... 2006年1∽4月在台湾海峡西岸东北部的平潭岛上空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等浓度及组成,研究了海岛大气的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平潭岛大气颗粒物中 PCBs 的质量浓度为0.223~21.658 pg /m3,平均值为4.820 pg /m3.28个 PCBs 同系物单体中以 PCB138和 PCB189为主.颗粒物中 PCBs 的组成以六氯取代和七氯取代的高氯取代为主,平均约占总浓度的44.5%和32.2%.11个 DL-PCBs的毒性当量范围为0.008~215.576 fg /m3,其中对毒性当量贡献较大的为 PCB126、PCB123和PCB189.CPCBs-27和 CDL-PCBs-11均呈现出冬季1、2月浓度相对较高,春季3、4月较低的趋势.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平潭岛地区冬春季大气颗粒物中 PCBs 可能来源于北方城市地区的供暖和工业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多氯联苯 类二噁英类 大气颗粒物 毒性当量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夏季台湾浅滩周边水域悬浮物质浊度和叶绿素a荧光分布特征(英文)
10
作者 胡毅 陈坚 和转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9年第2期45-54,共10页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夏季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素a荧... 2004年7~8月在台湾浅滩周边水域进行了两个断面的水体悬浮物浊度、叶绿素a荧光调查,通过对该区域悬浮物质浊度、叶绿素a荧光的夏季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结合水文相关要素分析,初步揭示了区域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悬浮体浊度、叶绿素a荧光分布的影响。指出悬浮物质浊度在近岸与陆架外缘主要受再悬浮作用影响,而浅滩区再悬浮作用不明显;在陆架外缘区浮游植物的聚集作用对浊度有一定的贡献作用,而近岸区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 悬浮物质 浊度 荧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历史演变
11
作者 张元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 50年代初期的“武力解放台湾”,到 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台湾”,再到 80年代的“一国两制”和 90年代的八项主张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领导集体 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 台湾省 政策
下载PDF
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再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喜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32-136,共5页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判决自由流动,因此两岸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新机制。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在"一国两制"基...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客观上要求实现判决自由流动,因此两岸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新机制。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理想的模式是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司法协助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民商事判决 承认与执行 司法协助协议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的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船船型经济论证
13
作者 陈继红 邹昱 宗蓓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在两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运输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针对多准则、多目标的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船型经济论证问题,以模糊物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模糊物元的船型论证方法和模型,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实... 在两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运输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力。针对多准则、多目标的台湾海峡客货滚装船型经济论证问题,以模糊物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模糊物元的船型论证方法和模型,并结合实际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物元理论进行台湾海峡滚装船型论证决策是可行的,此论证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方法非常实用,计算比较简便,论证结论客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客货滚装运输 模糊物元 船型 经济论证
下载PDF
论海峡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
14
作者 李燕芳 《龙岩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0-95,共6页
海峡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是两岸法制发展的热点问题。以2009年《南京协议》为视角,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检视和思忖协议签署后两岸区际司法互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两岸应信守协议约定,尽快充实各自法规,秉持互信... 海峡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是两岸法制发展的热点问题。以2009年《南京协议》为视角,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检视和思忖协议签署后两岸区际司法互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两岸应信守协议约定,尽快充实各自法规,秉持互信原则,协商解决协议适用引发的争议,以推动两岸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一国两制 民商事区际司法协助 公共秩序保留
下载PDF
对台港“现代”小说泛性现象之透析
15
作者 戴绘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以两性之爱来构架文学作品 ,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但台港现代小说的性爱小说 ,则把焦点聚集在个性性爱心理的透析上 ,它不但拓展了小说题材的领域 ,更引发了小说文体的重大变革。因此 ,探讨其人物主题及审美价值 ,则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小说 性爱心理 审美 伦理道德 香港小说 台湾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 泛性现象
下载PDF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海峡西岸城市春季颗粒物污染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永成 郑辉 +8 位作者 蒋宗孝 陈赛 陈德花 赵天良 王宏 黄艳艳 胡清华 赵丽娟 张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39-1750,共12页
以海西区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厦门地区2017年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中边界层要素演变及颗粒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面观测数据、气溶胶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分析等多源观测资料,探讨了3月1—2日颗粒物污染过程.研究表明... 以海西区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厦门地区2017年春季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中边界层要素演变及颗粒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面观测数据、气溶胶激光雷达、卫星遥感分析等多源观测资料,探讨了3月1—2日颗粒物污染过程.研究表明,海西区颗粒物污染过程中,暖区条件下静稳小风和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局地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细颗粒物占比较高,而在受冷锋南下影响下东北大风和高湿条件下,粗颗粒占比较高;海西区沿海各城市的细颗粒污染趋势基本一致,而粗颗粒污染峰值在沿海城市由北向南依次出现,表现出显著的向南传输的特征;海西区细颗粒污染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受人为源排放累积影响,粗颗粒则是由外源输入,并沉降至近地面附近;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在由锋前暖区的静稳条件向冷锋过境转变时,气溶胶污染由局地累积向区域传输转变,颗粒物尺度也从细颗粒物转变为粗颗粒物.海西区空气总体较为清洁,在污染相对较小条件下,颗粒物污染是通过多来源、多尺度的污染物造成的,是受细颗粒局地源产生和输送及外源粗颗粒物的输入和沉降共同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污染 海峡西岸地区 气溶胶激光雷达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