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台宗亲联结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林德荣 蔡沙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2,共14页
台湾地区青年对祖国国家认同意识的弱化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形成了重要挑战。儒家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宗亲文化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功能得到诸多认可,但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尚缺乏详细的理论阐释。因... 台湾地区青年对祖国国家认同意识的弱化与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形成了重要挑战。儒家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根基,宗亲文化对国家认同的塑造功能得到诸多认可,但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尚缺乏详细的理论阐释。因此,以互动仪式链理论和“文化体验学习圈”理论为基础理清闽台宗亲联结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基于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谱牒文化与祖先崇拜、神源文化与民间信仰、饮食文化与特色建筑形成宗亲联结。宗亲联结以血缘姓氏为核心,以符号表征为基点,以物质互惠为驱动,以情感关联为内因,以代际互动为表现,旨在达到团结一致。宗亲联结是台湾地区青年提升国家认同的基础环节,宗亲活动的仪式特征是关键要素,核心过程包括:(1)宗亲联结积聚情感能量;(2)情感联结提升文化认同;(3)心理融合推动国家认同。以宗亲活动为基础,其他文化交流活动为外延,多种形式齐头并进,对于以宗亲联结为纽带提升台湾地区青年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人心回归,对于依托闽台宗亲文化提升国家认同的内在机制探讨既有利于进一步对这一路径进行实证检验,也有利于从底层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升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助力台湾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青年 宗亲联结 情感联结 心理融合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台港澳地区青年组织开展民众工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容志 蔡辉明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青年组织是青年群体活动、成长和发展的集体,也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当代政党和非政党组织的一个共性特征和普遍做法是通过青年组织开展民众工作,广泛吸纳青年社会精英,夯实政党民意基础,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通过对台港澳... 青年组织是青年群体活动、成长和发展的集体,也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当代政党和非政党组织的一个共性特征和普遍做法是通过青年组织开展民众工作,广泛吸纳青年社会精英,夯实政党民意基础,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通过对台港澳地区相关青年组织的考察,梳理其开展民众工作的具体理念和路径,有益于探寻青年组织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在规律,对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型青年组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澳地区 青年组织 民众工作
下载PDF
福建书院推进台湾地区青年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机制化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邹莹 祁少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7-11,共5页
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福建和台湾地区一衣带水,两地拥有众多的书院,且大多与朱子文化相关。朱子文化在台湾地区民众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认同感,在当下两岸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福建和台湾地区一衣带水,两地拥有众多的书院,且大多与朱子文化相关。朱子文化在台湾地区民众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认同感,在当下两岸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以福建书院为媒介,在组织内容、形式、激励上创新,广泛组织台湾地区青年赴闽书院开展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等交流,不断提升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推动两岸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书院 台湾地区青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与现实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温天鹏 《闽台关系研究》 2021年第3期1-14,共14页
台湾青年群体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当前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发现,其既有青年人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政治需求取向的普遍性特征,又有政治偏见突出、政治喜好周期短、政党忠诚度低的独特性特征。在长期“去中国化”... 台湾青年群体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当前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发现,其既有青年人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政治需求取向的普遍性特征,又有政治偏见突出、政治喜好周期短、政党忠诚度低的独特性特征。在长期“去中国化”历史教育的影响下,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产生了巨大疏离感,台湾当局施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对青年群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并引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以及价值观上的“世代对立”,这些因素构成了影响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复合机制。同时,台湾地区各政治行为主体也通过形象包装与议题塑造对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进行现实建构,以实现改变政治认同、赢得政治选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青年群体 政治认知 政治选举
下载PDF
“后疫情时期”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的意愿研究
5
作者 张宝蓉 金睿晓 《台湾研究》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通过对“后疫情时期”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意愿的实证调查,得出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短期交流的意愿高,长期发展的意愿有待提升,来陆意愿则呈现“选择参与型”“短期交流型”“全面参与型”和“消极回避型”... 通过对“后疫情时期”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意愿的实证调查,得出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短期交流的意愿高,长期发展的意愿有待提升,来陆意愿则呈现“选择参与型”“短期交流型”“全面参与型”和“消极回避型”的类型分化。其中,“选择参与型”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意愿类型的中国台湾青年关注点不同,“选择参与型”立足于全方位考虑后理性决定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的方式;“短期交流型”更关注祖国内地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面参与型”注重在祖国内地的生活融入体验;“消极回避型”的中国台湾青年重视生存环境的接受度。“大陆形象”认知、已有祖国内地经历与中国台湾青年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的意愿显著关联。研究吁求,针对不同意愿类型和认知体验的中国台湾青年,应当明晰对策分而导之,有效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 中国台湾青年 流动意愿 中国内地形象
原文传递
中国台湾青年持续使用祖国内地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小红书”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肖亚龙 倪华峥 +1 位作者 朱承璋 冯杰 《台湾研究》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分析中国中国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持续使用行为有助于祖国内地社交媒体获得台湾地区市场认可,能扩大两岸共同话语空间,促进民心相通。本文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通过问卷研究了中国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态度。结果表明... 分析中国中国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持续使用行为有助于祖国内地社交媒体获得台湾地区市场认可,能扩大两岸共同话语空间,促进民心相通。本文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通过问卷研究了中国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态度。结果表明,小红书系统、信息和服务质量的成功增强了中国台湾青年用户的满意度,促进持续使用。对祖国内地应用的担忧会影响台湾地区用户的满意度,替代品的竞争会影响持续使用意愿。针对中国台湾青年,优化功能是提高用户粘性的关键;加强对系统安全、数据和隐私的解释可缓解其担忧;生活化的内容风格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青年 社交媒体 持续使用意愿 D&M模型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台湾青年的世代意识与文化特征
7
作者 张帆 《台湾研究》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新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社会兴起的世代热潮,展现了中国台湾青年新的文化思潮与世代意识。以中国台湾青年为主体的世代论述主要呈现为晚期现代社会视角下的代际更替与世代认同、世代冲突视角下的失败青年一代、青年反文化视角下的价值表达... 新世纪以来,台湾地区社会兴起的世代热潮,展现了中国台湾青年新的文化思潮与世代意识。以中国台湾青年为主体的世代论述主要呈现为晚期现代社会视角下的代际更替与世代认同、世代冲突视角下的失败青年一代、青年反文化视角下的价值表达等三种范式。可见,青年与前行世代、主流话语、传统文化等,始终处于断裂与紧张的关系中,这一内在的矛盾性,表面上呈现为世代之间的价值冲突与断裂,以及利益与权力的争夺,但本质上是新世纪台湾地区社会内外多重危机与历史问题的折射。而青年世代面对新的时代情境,从国族、历史、性别、记忆、身份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思考与回应,呈现出多重冲突的身份认同与历史想象、社会运动热潮与左翼意识的重启、传播媒介的变革与新文化形态、全球化浪潮下的失根与离散意识等多重文化意识维度。因此,贴近地理解中国台湾青年文化的具体样态,同时反思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是把握台湾地区社会新的思潮与探寻新的社会道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青年 世代意识 文化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