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渡、返、留之间:台湾地区乙未内渡士绅动向论析
1
作者 黄佳作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3期103-118,共16页
乙未割台之际,由于家国情怀和对中华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认同,大量台湾地区士绅选择渡往祖国内地,形成台湾地区乙未内渡士绅群体。但受情感、生存条件、财产、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也有一些内渡士绅再度返回台湾定居。即使返回台湾地区,... 乙未割台之际,由于家国情怀和对中华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认同,大量台湾地区士绅选择渡往祖国内地,形成台湾地区乙未内渡士绅群体。但受情感、生存条件、财产、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也有一些内渡士绅再度返回台湾定居。即使返回台湾地区,不少士绅在殖民高压下坚持传播传统汉学,为中华文化和民族意识在台湾地区绵延作出贡献。与此同时,一些台湾地区士绅决然留居内地。定居后,他们积极融入内地社会,在各个领域追求人生价值,推动地方社会发展,在清末民初内地社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再度返回台湾地区,还是决然留居内地,内渡士绅是中华民族的认同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交流往来,推动了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未割台 台湾地区士绅 内渡
下载PDF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雷 郭惠杰 陈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80,共8页
运用文献调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认为:1)大陆赴台体育家分为两批,第一批为1945-1947年,主要通过台湾教育部门招聘与定向培养赴台;第二批为1948-1949年,主要根据战争局势随国民党政府或军队后撤台湾... 运用文献调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认为:1)大陆赴台体育家分为两批,第一批为1945-1947年,主要通过台湾教育部门招聘与定向培养赴台;第二批为1948-1949年,主要根据战争局势随国民党政府或军队后撤台湾。2)赴台体育家群体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普遍兼备优异体育技能与理论功底;二是普遍横跨体育界与军事界,整体地位较高。3)"体育家"一词在民国时期使用广泛但内涵界定模糊;4.赴台体育家群体的贡献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主导台湾体育师资的培养;2推动台湾竞技体育发展;3促进海峡两岸体育交流;4开创台湾体育学术研究先河。印证并还原了海峡两岸体育文化的根同源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台湾地区 体育家 贡献 海峡两岸 体育学科
下载PDF
日本学者在台湾的人类学活动(1895-1945年) 被引量:3
3
作者 哈正利 马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从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变化、主要学者及其田野工作和著述,以及主要学术成就等几个方面,对日据时期(1895-1945年)日本殖民政府和学院派学者在台湾的人类学活动作一般性概述。同时结合台湾具体的历史情境,对这个时期日本学者的人类学知... 本文从研究机构的设立和变化、主要学者及其田野工作和著述,以及主要学术成就等几个方面,对日据时期(1895-1945年)日本殖民政府和学院派学者在台湾的人类学活动作一般性概述。同时结合台湾具体的历史情境,对这个时期日本学者的人类学知识的性质作出判断,指出这个时期日本学者在台湾生产的人类学知识在形态上是属于殖民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日本学者 台湾 人类学
下载PDF
港台及海外学者对陈独秀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港台及海外学者对陈独秀的研究,有片面性、失误处,但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陈独秀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港台学者 海外学者 陈独秀研究
下载PDF
我国台湾学者邢义田先生对古代罗马史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长林 杜平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台湾学者邢义田对古代罗马史素有研究,编译过资料选集,写作过专题论文和有关书评,翻译过重要文献,发表过考古调查报告,现场拍摄过文物照片。这些成果中有的内容为大陆史学界少见,因此颇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台湾学者 邢义田 古代罗马史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有关台湾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书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综观三十多年以来的研究情况,大陆学者在台湾传统音乐研究方面主要还是以福建高校为主,主要涉及台湾传统音乐的历史源流问题,闽台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与横向比较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将歌仔戏源流与历史构成的研究置于在闽台文化发展的... 综观三十多年以来的研究情况,大陆学者在台湾传统音乐研究方面主要还是以福建高校为主,主要涉及台湾传统音乐的历史源流问题,闽台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与横向比较研究,尤其是学者们将歌仔戏源流与历史构成的研究置于在闽台文化发展的历史语境中来审视与观照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其次,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两岸音乐学界的交流规模与频次日益增多,尤其是以一大批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台湾传统音乐的系统性、规模性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学术贡献。这些良好的研究势头为未来两岸传统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同时也为未来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繁荣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大陆学者的台湾传统音乐研究多呈现出零星的、碎片化的研究,而对台湾传统音乐的种类进行深入、细致的人类学视野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特性的学术成果还较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20世纪80年代 台湾传统音乐 大陆学者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康德、“西马”、“后学”:学术旨趣与现实观照——台湾学者对近20年大陆西方哲学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卫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台湾学界对于大陆近20年来西方哲学的研究,除了关注其出版的译著,主要评述了有关康德、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这些评述表现了学术旨趣和现实关照的并重。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台湾学者 评述
下载PDF
美学理论蜕变与民族审美意识再生——台湾学者对大陆近20年来美学研究的评述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卫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台湾学术界颇为关注大陆美学界的发展,尤其对近20年来大陆美学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看法,他们认为大陆美学界的突破主要在两个方面:美学理论的蜕变和民族审美意识的再生。
关键词 美学 台湾学者 大陆学者
下载PDF
台湾士人与清代台湾地方志之修撰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齐福 吴敏霞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众所周知,清代台湾方志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而清代台湾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士人。他们不仅保存地方文献,而且积极推动并亲身参与台湾地方志的编修,同时还创新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体例,从而使得清代台湾地方志在中国地方志中独占... 众所周知,清代台湾方志数量众多,且特色鲜明,影响深远。而清代台湾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士人。他们不仅保存地方文献,而且积极推动并亲身参与台湾地方志的编修,同时还创新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体例,从而使得清代台湾地方志在中国地方志中独占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台湾士人 台湾地方志 编修 影响
下载PDF
改隶之悲:乙未割台后台籍士子的选择(1895—1897)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建娣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1期38-51,共14页
身处甲午、乙未这个大变动而多难的年代,台籍士子有的不屈不挠、坚决抵抗,有的则成为奸细;日据中国台湾后,有的故土难离,有的选择内渡。在内渡的士子中,有的选择永久居留中国内地,有的则因家业和生计而选择回台入日本籍。未内渡及内渡... 身处甲午、乙未这个大变动而多难的年代,台籍士子有的不屈不挠、坚决抵抗,有的则成为奸细;日据中国台湾后,有的故土难离,有的选择内渡。在内渡的士子中,有的选择永久居留中国内地,有的则因家业和生计而选择回台入日本籍。未内渡及内渡后又返台的士子,在日据中国台湾初期,有的遁世归隐、潜踪匿迹,有的不问世事、纵情诗酒,有的则主动或被动地与日本殖民政权合作,出任殖民政府官职或接受其授予的种种荣誉。不同的选择,反映了个人的不同境遇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乙未割台 台籍士子
下载PDF
学人与光复初期台湾教育事业的推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新宪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5-12,112,共8页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人 台湾光复 台湾教育
下载PDF
台港新儒家“中国艺术精神”阐释的悖论反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新儒家 中国艺术精神 新儒学美学
下载PDF
台湾学者对近20年来大陆宗教学研究的评述
13
作者 陈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60,74,共8页
台湾学者对大陆近 2 0年来的宗教学研究颇为关注 ,对于宗教学理论、宗教文献以及各大宗教研究的主要论著和观点 ,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梳理这方面的资料 ,对于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进展 。
关键词 宗教学 研究进展 台湾学者 评述
下载PDF
台湾女学者华玮的中国古代女戏曲家研究
14
作者 王永宽 《殷都学刊》 2004年第2期94-98,共5页
华玮是当代台湾著名女学者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古代戏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2 0 0 3年内 ,她点校的《明清妇女戏曲集》和她的专著《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在台北出版 ,这两项成果在资料考证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向... 华玮是当代台湾著名女学者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古代戏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2 0 0 3年内 ,她点校的《明清妇女戏曲集》和她的专著《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在台北出版 ,这两项成果在资料考证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学者 华玮 中国古代女戏曲家
下载PDF
台湾学者研究刘宝楠《论语正义》成果述评
15
作者 柳宏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9-83,共5页
近年来 ,我国台湾学者研究刘宝楠《论语正义》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 :其一 ,对刘宝楠的学术积累、著书成因、相约分疏各经人员、刘恭冕之续撰及《论语正义》的梓行年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二 ,归纳了刘宝楠《论语正义》的注疏体例 ,认... 近年来 ,我国台湾学者研究刘宝楠《论语正义》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果 :其一 ,对刘宝楠的学术积累、著书成因、相约分疏各经人员、刘恭冕之续撰及《论语正义》的梓行年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二 ,归纳了刘宝楠《论语正义》的注疏体例 ,认为其注疏方法主要是广征博采 ,兼收并蓄 ;注重考据 ,辅以义理 ;尊重历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正义》 台湾省学者 学术成果 注疏体例 古籍研究
下载PDF
唐君毅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多层面向
16
作者 孙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台港新儒家唐君毅是标举和系统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人。他从四个层面探讨此论题:一、贯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二、中国艺术主体之精神;三、中国艺术所显发的人的精神;四、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出的艺术精神。唐氏的相关... 台港新儒家唐君毅是标举和系统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人。他从四个层面探讨此论题:一、贯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二、中国艺术主体之精神;三、中国艺术所显发的人的精神;四、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出的艺术精神。唐氏的相关论点问题和意义并存:"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概念模糊而不固定,有泛化倾向,二分儒道以抬高儒家艺术精神的做法体现了新儒家的立场和偏见。但唐氏提出此命题有发轫之义,以心性之学和中西比较的视野解读中国艺术颇有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新儒家 唐君毅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马华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17
作者 金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的。从"五四"新文学对马来亚的影响、马华文学的艰难求存与当下马华文坛新变三个角度考察,从近一个世纪的马华与中国现代文学交流的过程,可以寻找出两地文学的文化交流模式,勾勒出马华文学在中国性与本土性之间互为勾联与纠葛的文学脉络和精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南下文人 《蕉风》 马华文学 旅台作家群
下载PDF
论20世纪学者散文演进的特殊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大翔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20世纪两岸四地学者散文的演进,主要有两个准备期、一个消滞期和两个高峰期。准备期是从一种历史形态到别一种历史形态的过渡;消滞期多是以战争政治、强权政治、教条哲学等为核心的文化情境所造成;高峰期则是文化情境相对松弛、精神创... 20世纪两岸四地学者散文的演进,主要有两个准备期、一个消滞期和两个高峰期。准备期是从一种历史形态到别一种历史形态的过渡;消滞期多是以战争政治、强权政治、教条哲学等为核心的文化情境所造成;高峰期则是文化情境相对松弛、精神创造的空间相对自由,学者散文从指令、接受、反射、融化到新创的两级推进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20世纪 两岸四地 特殊规律
下载PDF
加强两岸学术交流 发展民族传统史学
19
作者 吴怀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5,共6页
20世纪以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史学是两岸学人的共同要求,努力从传统史学遗产中总结出中国民族史学的精华,以发展新世纪史学,两岸学人从不同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新形势下加强两岸学术交流,对于推进民族史学的发展,弘扬中华传... 20世纪以来,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史学是两岸学人的共同要求,努力从传统史学遗产中总结出中国民族史学的精华,以发展新世纪史学,两岸学人从不同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新形势下加强两岸学术交流,对于推进民族史学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学术交流 传统史学 民族史学振兴
下载PDF
叶嘉莹“兴发感动”理论对王国维“境界”的体系化及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维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7-43,共7页
港台词坛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研究上延续了晚清民初的词学本体传统,在对《人间词话》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彼此商榷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以"境界"为核心的诸概念的理解问题。在... 港台词坛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研究上延续了晚清民初的词学本体传统,在对《人间词话》进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彼此商榷和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以"境界"为核心的诸概念的理解问题。在此研究背景中,叶嘉莹最大的贡献在于,当港台词坛对王国维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个别概念的理解和论争上时,她已经有意识地运用"兴发感动"理论使"境界"体系化,并使其在动态系统中获得自身内涵。但叶嘉莹的"兴发感动"理论将"境界"的创作视野囿于词的生命感发力,没有体会到王国维在"境界"中熔铸的人文理想,最终还是与王国维的"境界"擦肩而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兴发感动”理论 王国维 “境界” 港台词坛 体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