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宗统族——明代岭南地区宗子主祭的礼制实践
1
作者 任建敏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6-147,160,共13页
宗子主祭作为宗法制的重要原则,为宋明理学家所重视与强调。明代是岭南地区宗族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士大夫尝试运用宗子主祭原则来推动宗族建设,实现以宗统族的理想。以嘉靖初年“大礼议”为界,此前的宗子主祭实践只有何真、湛若水寥寥... 宗子主祭作为宗法制的重要原则,为宋明理学家所重视与强调。明代是岭南地区宗族发展的重要时期,部分士大夫尝试运用宗子主祭原则来推动宗族建设,实现以宗统族的理想。以嘉靖初年“大礼议”为界,此前的宗子主祭实践只有何真、湛若水寥寥两例。此后,霍韬、湛若水、黄佐、冼桂奇等相继倡导并践行宗子主祭原则,但在运作过程中很快出现了坚持宗子主祭原则所带来的困境,因此都陆续于万历以后不再坚持这一原则。明代岭南地区宗子主祭的礼制实践,主要依靠强势的族内高官显宦通过其政治与经济实力来推动,一旦相关推动者本人故去,这一原则就很快被后代所抛弃。在这一过程中,理学家所坚持的大宗小宗祭祀原则,逐渐被“始祖—房支”祭祀原则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岭南 宗子主祭 礼制文化
下载PDF
糯米发酵前后成品粽子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2
作者 施周旻 王晓洁 +2 位作者 高悦 刘娟 崔月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185-194,共10页
以糯米为原料,25~30℃非控温进行自然发酵15 d后制成粽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以粽子风味物质的数量和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粽子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并以此萃取条件测定发酵前后粽子中的风味物质数量和相对含... 以糯米为原料,25~30℃非控温进行自然发酵15 d后制成粽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以粽子风味物质的数量和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粽子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并以此萃取条件测定发酵前后粽子中的风味物质数量和相对含量,探究糯米发酵前后风味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适宜的萃取条件为粽子25 g,以CAR/PDMS萃取头进行萃取,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5 min;在此萃取条件下,发酵后的成品粽子中检测到89种风味物质,相对含量为80.55%,在未发酵的糯米成品粽子中检出80种风味物质,相对含量为87.88%;糯米发酵后成品粽子的风味物质中醛类、醇类分别比发酵前增加9种、5种;醛类、酮类相对含量分别减少9.54%、3.22%,呋喃类、醇类分别增加6.86%、5.49%;单体中,相对含量增加相对较大的有2-戊基呋喃、2-己烯醛、1-己醇、2-乙基呋喃、1-丁醇、1-辛醇,减少较显著的有己醛、2-庚酮、1-辛烯-3-醇,并检出丁酸。醛类、醇类、呋喃类及酸类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的较大变化是糯米发酵前后成品粽子风味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 粽子 风味物质 发酵 顶空固相萃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粽子形制演变与食法考略
3
作者 马騻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粽子是端午标志性的重要节物。粽子形制由竹筒贮米演变成菰叶裹黍,又随之衍生出各种名目品类。包粽起初用菰叶,后来因地制宜,南方多选用箬竹叶,北方以芦苇叶为主。粽馅丰富多样,咸甜皆宜,但仍以甜粽居多。束粽物采取五彩线和马蔺叶,品... 粽子是端午标志性的重要节物。粽子形制由竹筒贮米演变成菰叶裹黍,又随之衍生出各种名目品类。包粽起初用菰叶,后来因地制宜,南方多选用箬竹叶,北方以芦苇叶为主。粽馅丰富多样,咸甜皆宜,但仍以甜粽居多。束粽物采取五彩线和马蔺叶,品粽普遍佐糖,亦有油煎。对中国古代粽子形制发展变迁和食法的考察,也是对饮食文化一角的深度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子 角黍 饮食文化 端午
下载PDF
嘉兴粽子博物馆活态化体验设计
4
作者 沈妍筱 吴文治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对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活态化体验设计例子的研究,从社会教育,文化普及,旅游观赏等角度探索了有体验感的“活态化”展览方式。以活态化理论为基本方法,体验设计为切入点,探究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中活态化体验展示设计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活态化体验设计例子的研究,从社会教育,文化普及,旅游观赏等角度探索了有体验感的“活态化”展览方式。以活态化理论为基本方法,体验设计为切入点,探究了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中活态化体验展示设计的具体运用。结果认为,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的活态化体验设计是我国现代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展览中极为成功的首次创新型展览模式。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基于非遗展的活态特性。通过活态化体验的形式,提出了更加重视观众体验感的活态化展览理念,体现了博物馆展览的服务对象逐渐从“物”到“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示设计 活态化体验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 非遗技艺
下载PDF
粽子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韦保耀 王燕 +1 位作者 黄丽 滕建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3期82-83,共2页
针对粽子在保藏过程中出现的粽子极易变质,其香味极易消失等问题。对其保鲜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优化组合为煮粽时间3.0h,沥干时间1.0h,烘干时间0.5h,烘干温度80℃。通过此处理后的粽子保鲜时间最长且在感官... 针对粽子在保藏过程中出现的粽子极易变质,其香味极易消失等问题。对其保鲜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优化组合为煮粽时间3.0h,沥干时间1.0h,烘干时间0.5h,烘干温度80℃。通过此处理后的粽子保鲜时间最长且在感官检验中有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子 保鲜 保香
下载PDF
青麦仁粽子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康志敏 张康逸 +3 位作者 崔满满 宋范范 何梦影 董桂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85,共5页
为丰富粽子种类,提高粽子品质,以青麦仁、糯米为主要原料,研究青麦仁粽子加工工艺及品质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青麦仁粽子的感官评价标准,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研究青麦仁粽子加工过程中青麦仁添加量、青麦仁煮制时间、粽子蒸煮时间对... 为丰富粽子种类,提高粽子品质,以青麦仁、糯米为主要原料,研究青麦仁粽子加工工艺及品质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青麦仁粽子的感官评价标准,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研究青麦仁粽子加工过程中青麦仁添加量、青麦仁煮制时间、粽子蒸煮时间对青麦仁粽子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并进行青麦仁粽子质构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最佳工艺参数为:青麦仁添加量为粽体质量的30%、青麦仁煮制时间20 min、粽子蒸煮时间6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青麦仁粽子,综合感官评分85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硬度、黏着性、胶着性、咀嚼性可以从客观上评价青麦仁粽子品质。研究所制青麦仁粽子清香、软糯、甘润,并保留了青麦仁的营养和健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麦仁 粽子 加工工艺 质构特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粽子自动扎线机总体方案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轶惠 梁庆华 王石刚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针对目前粽子行业所面临的阶段性生产能力不足的难题,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劳动损伤的目的出发,通过对粽子人工扎线工艺的分析和提高,创新性地提出了粽子自动化扎线工艺,在此基础上完成关键执行机构的构型、传动系统设... 针对目前粽子行业所面临的阶段性生产能力不足的难题,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劳动损伤的目的出发,通过对粽子人工扎线工艺的分析和提高,创新性地提出了粽子自动化扎线工艺,在此基础上完成关键执行机构的构型、传动系统设计及运动协调设计,同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自动化扎线工艺的实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线机 粽子 自动化
下载PDF
粽子蒸煮过程水分状态变化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余瑞鑫 顾振宇 韩剑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407-15409,共3页
对3种粽子蒸煮过程中水分状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测定,结果表明,在蒸煮过程中,粽子的熟化过程与水分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用粽子水分状态来表征粽子熟化后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蒸煮终了,与白米粽相比,豆沙粽、大肉粽与水分的结合能力偏... 对3种粽子蒸煮过程中水分状态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测定,结果表明,在蒸煮过程中,粽子的熟化过程与水分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用粽子水分状态来表征粽子熟化后的品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蒸煮终了,与白米粽相比,豆沙粽、大肉粽与水分的结合能力偏弱,水分含量偏高,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这3种粽子不同质构特性以及影响贮藏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子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状态
下载PDF
不同包制密度对粽子蒸煮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云辉 李汴生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1-1395,共5页
研究了不同包制密度对粽子蒸煮过程中平均水分含量、蒸煮熟化时间、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包制密度粽子蒸煮过程中的平均水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快速增大后逐渐上升最后基本稳定的趋势;各粽子最终的平均水分含量与粽子包制密... 研究了不同包制密度对粽子蒸煮过程中平均水分含量、蒸煮熟化时间、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包制密度粽子蒸煮过程中的平均水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快速增大后逐渐上升最后基本稳定的趋势;各粽子最终的平均水分含量与粽子包制密度成线性负相关;粽子煮熟所需时间与粽子包制密度的成线性正相关;粽子包制密度过小或过大都将降低粽子的感官品质,使粽子硬度过软或过硬,粘度不适,密度最小的粽子A(ρ=0.7606)表现出最小的硬度(642.67 g)、粘性(-803.69 g.s)、咀嚼性(299.53),但其粘聚性(0.56)最大;密度最大的粽子E(ρ=0.9366)表现出最大的硬度(19740.76 g)、咀嚼性(4053.88),但其粘聚性(0.33)和弹性(0.58)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子 包制密度 水分含量 质构
下载PDF
基于PLC的粽子蒸煮自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伟雄 冯晓宁 胡万鹏 《机电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64-66,76,共4页
结合粽子蒸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在传统食品加工领域引入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PLC对粽子蒸煮过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硬件组成,并就温度这一大惯量的PLC控制实现提出了模糊... 结合粽子蒸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介绍了在传统食品加工领域引入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基于PLC对粽子蒸煮过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硬件组成,并就温度这一大惯量的PLC控制实现提出了模糊控制和PLC实现方法。从技术上保证粽子蒸煮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食品的加工品质、节约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模糊控制 粽子蒸煮
下载PDF
粽子起源考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宏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粽子源于先秦北方用芦叶包黍模仿牛角祭祀之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角黍传播到江南地区,与当地筒粽的制作元素融合,成为现在以包制糯米为主的端午节令食品。
关键词 角黍 粽子 端午节 屈原
下载PDF
ICP-OES测定豆类馅粽子中硼砂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奕水明 钱非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9期281-281,283,共2页
建立了直接溶剂超声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豆类馅粽子中硼砂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豆类馅粽子中硼砂的日常检测,并建议粽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增加硼砂限量值。
关键词 ICP-OES 粽子 硼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步进电机粽叶包合机构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31期84-85,共2页
此次研究是基于步进电机对粽子机中的粽叶自动包合机构进行了设计,主要完成粽子模具合并,粽叶翻板先后包裹粽子,预留绕线空间这几部分功能;并分析粽子机包合机构中整体传动系统,整机结构的设计以及各部分零件的尺寸确定。该机械具有生... 此次研究是基于步进电机对粽子机中的粽叶自动包合机构进行了设计,主要完成粽子模具合并,粽叶翻板先后包裹粽子,预留绕线空间这几部分功能;并分析粽子机包合机构中整体传动系统,整机结构的设计以及各部分零件的尺寸确定。该机械具有生产速度快、成品高、省时省力等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学校、食堂、饭店、企事业单位和食品加工行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子机 包合机构 步进电机
下载PDF
琱生三器中“公”及相关问题的补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18,共8页
五年、六年琱生簋中的“妇氏”“君氏”分别指的是召伯虎与琱生的母亲、父亲。五年琱生尊中“召姜”即谥号为“幽姜”的“妇氏”,为召虎之母;“君氏”即六年簋铭之“宗君”死后谥号为“幽伯”,为召虎之父。琱生三器中“公仆庸土田”“... 五年、六年琱生簋中的“妇氏”“君氏”分别指的是召伯虎与琱生的母亲、父亲。五年琱生尊中“召姜”即谥号为“幽姜”的“妇氏”,为召虎之母;“君氏”即六年簋铭之“宗君”死后谥号为“幽伯”,为召虎之父。琱生三器中“公仆庸土田”“公厥禀贝”“其兄公”之“公”都可以作“公家”解。其他如“召公”“烈祖召公”应是指召伯虎之祖父。作为宗子身份的祖先死后可以被谥称为“某公”,宗子在世时族内可以他称为“公”,“其兄公”与“召公”之称“公”非以职官故,而是宗子身份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琱生三器 血缘共同体 宗族 宗子
下载PDF
端午祭祀屈原源流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红林 《云梦学刊》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端午祭祀屈原可以上溯到东汉灵帝以前,端午纪念屈原的诸多习俗是以汨罗、武陵为中心发散性传播的。朝廷公祭屈原始自唐玄宗天宝年间将诸祠庙增入祀典后,规定春秋两祭,明太祖圣谕五月五日岁时至祭,今台湾五月端午和十月水仙诞辰两次祭祀... 端午祭祀屈原可以上溯到东汉灵帝以前,端午纪念屈原的诸多习俗是以汨罗、武陵为中心发散性传播的。朝廷公祭屈原始自唐玄宗天宝年间将诸祠庙增入祀典后,规定春秋两祭,明太祖圣谕五月五日岁时至祭,今台湾五月端午和十月水仙诞辰两次祭祀屈原。端午纪念屈原或可谓屈原五月五日沉江的民俗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屈原 食粽 竞渡 公祭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在粽子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端木丹青 《绿色包装》 2021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浸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作为传统美食符号的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因此粽子的包装亟需寻求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形式。本文分别从自然美、功能美、形式美和道德美几个角度,总结了中国传统美学思...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浸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作为传统美食符号的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因此粽子的包装亟需寻求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形式。本文分别从自然美、功能美、形式美和道德美几个角度,总结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粽子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期望通过粽子包装的研究探索传统美学在新时代的融合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美学 粽子包装 端午节 设计
下载PDF
《韩非子》显性话语衔接及其互文性——基于篇章题目的衔接标记语分析
17
作者 张春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韩非子》典型的显性话语标记见于其篇题,篇题中数目词和方位词具有较强的话语语篇衔接功能,其显性话语衔接具有一定的互文性并与其言语风格密切相关;《韩非子》显性话语衔接作为一种形式,跟其重视"法-势-术"的思想在一定程... 《韩非子》典型的显性话语标记见于其篇题,篇题中数目词和方位词具有较强的话语语篇衔接功能,其显性话语衔接具有一定的互文性并与其言语风格密切相关;《韩非子》显性话语衔接作为一种形式,跟其重视"法-势-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并以实证的的方式生动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粽子主义"思维认知方式。《韩非子》显性话语衔接研究有助于发掘《韩非子》的人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显性话语衔接 篇题 粽子主义
下载PDF
子城、罗城补识
18
作者 余健 《新建筑》 2021年第1期150-151,共2页
罗城之谓乃因以荆棘、罗篱为构,子城之谓乃因宗子之所居。罗篱防藩于外,子息方得昌繁于内。且罗城、子城之制或可溯源至商周时代。
关键词 罗城 子城 宗子
下载PDF
和田粽子本土化发展特色与产业化发展思考
19
作者 许多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本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和田故事”,选取具有久远融合历史、饮食文化互认、历久弥坚的现实典型——粽子,探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演变、粽子的类型、和田粽子的本土化发展特色,思考和田粽子产业发展,并提出和田粽子产业... 本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和田故事”,选取具有久远融合历史、饮食文化互认、历久弥坚的现实典型——粽子,探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演变、粽子的类型、和田粽子的本土化发展特色,思考和田粽子产业发展,并提出和田粽子产业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粽子(zongza) 和田酸奶粽子 卖货郎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粽子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及文化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雯 李群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18,共4页
粽子作为一种节日食品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与此同时,粽子的演变过程与历史人物、节令及各地风俗等因素密不可分。通过探究粽子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可以更加直观地发掘粽子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现今传统饮食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 粽子 起源 种类 制作工艺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