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Less Developed Metropolitan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Taiyuan Metropolitan Area,China
1
作者 QIN Zhiqin LIANG Ye +1 位作者 AN Shuwei DOU Yong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It is of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urban areas'capacity for population aggregation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aiming to rectify the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aking the Ta... It is of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urban areas'capacity for population aggregation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aiming to rectify the im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Taking the Taiyuan Metropolitan Area(TMA)in central China as a case stud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from 2000 to 2020,and identifie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gglomeration and their spatial effects.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1)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ed population shrinkage in the provincial area,the TMA showed a demographic trend of steady increase,albeit with a decelerated growth rate.In the metropolitan area,urban population size continued to grow rapidly,whereas the rural areas endured sustained losses.Disparities in city size continued to widen,and the polarization of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in the core cities kept increasing.2)Agglomerations in both secondary and service industrie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local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with the former effect being stronger.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government fiscal expenditure,and financial advancement all contributed to facilitating local population clustering.From a spatial spillover perspective,service agglomer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surrounding areas.Conversely,fiscal expenditure inhibited such agglomeration.As fo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ir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were non-significant.The results obtained reveal several policy implications aimed at enhancing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capacity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during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population shrinkag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taiyuan Metropolitan area(TMA) China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scharge and water supply of Karst groundwater in Dongshan mine area,Taiyuan,Shanxi
2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area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discharge and water supply of Karst groundwater in Dongshan mine area taiyuan Shanxi
下载PDF
元代后太原地区石匠刻工考究
3
作者 王崇恩 张璇 胡川晋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84-286,共3页
太原境内的民间石匠数量较多,这些工匠工作的地域范围主要分布在太原周边地区,其中以古交市、娄烦县、晋源区、尖草坪区这四处为中心。除了本县石匠外,还有崞县和稷山等地的外来石匠。多数石匠间的关系为兄弟、父子或师徒,有部分石匠参... 太原境内的民间石匠数量较多,这些工匠工作的地域范围主要分布在太原周边地区,其中以古交市、娄烦县、晋源区、尖草坪区这四处为中心。除了本县石匠外,还有崞县和稷山等地的外来石匠。多数石匠间的关系为兄弟、父子或师徒,有部分石匠参与多个地区的活动。碑碣的题材内容因地而异,大致分为记事类、墓志铭类和其他类。文章通过对元代后太原地区的石匠刻工进行历史回顾及深入研究,探讨了其留下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后 太原及周边地区 碑碣 石匠 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下载PDF
低丰度致密砂岩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充注过程半定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菊 邓虎成 +6 位作者 伏美燕 王付斌 段博瀚 徐争启 雍洋 李泓运 卢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0,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为天然气运移路径上的滞留气藏,气藏充注程度低、丰度低、产气量低、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是否有效充注、充注程度如何均不明确。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厘清了天然气分布特征,并综合烃源岩、砂体以及断裂分布空间组合关系,确定了天然气充注方式,再根据充注点、充注动力和阻力,确定了优势充注路径,最后开展了不同充注路径下的气水分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太原组2段第2层(太2-2层)、第3层(太2-3层)与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1段,同时存在气层、气水同层以及水层,气水关系复杂,气井产量差异大,存在局部高产气井;(2)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充注点可分为源储邻近充注点、近源充注点以及远源充注点3类,天然气充注方式可分为砂体源内充注、砂体叠置纵横扩散充注、储集体内断裂沟通跨砂体充注以及复合充注4类;(3)建立了天然气充注路径评价参数充注动力(P_(M))和充注阻力(P_(D)),P_(M)越小,充注动力越强,P_(D)越小,充注阻力越小,P_(M)大且P_(D)小,则充注动力损失小,从充注点到井点的充注动力最强、阻力最小,为天然气优势充注路径;(4)确定了4大类11小类气水分布类型和4类充注方式下气水分布规律,其中研究区西部源内充注、近源充注、断砂有利配置充注均可形成较高丰度的天然气富集,东西部远源充注和断砂较有利配置充注可形成较低丰度的天然气富集。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该区目的层寻找充注程度更高的天然气富集区提供依据,也能够在低丰度气藏区的天然气充注优势区进行有效评价,较传统方法更加精细,更适合单个气藏的精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定北地区 上古生界 太原组 下石盒子组 低丰度气藏 天然气充注 半定量评价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以沁水盆地寿阳地区太原组15^(#)煤为例
5
作者 康世龙 吕玉民 +3 位作者 王存武 王波 李卓伦 张月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煤层性质的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富集及高产的重要因素。沉积环境控制了煤层厚度及展布、煤岩煤质特征、有效盖层厚度和岩性组合等,对煤层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研究根据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沁水盆地北部寿阳地区太... 煤层性质的差异是影响煤层气富集及高产的重要因素。沉积环境控制了煤层厚度及展布、煤岩煤质特征、有效盖层厚度和岩性组合等,对煤层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研究根据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沁水盆地北部寿阳地区太原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综合分析,并对15^(#)煤顶、底板系统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进行精细刻画,总结沉积环境对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划分有利煤储集层沉积相带。寿阳地区太原组下部主要发育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沉积体系,上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太原组沉积时期为1个三级层序尺度的海侵—海退过程,并进一步可划分为6个四级层序(S_(1)—S_(6))。四级层序S_(1)发育潮坪—潟湖—障壁岛沉积体系,各沉积相与15^(#)煤含气量关系由好到差依次为潟湖、潮坪、障壁岛;S_(2)发育障壁岛—潟湖—潮坪—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各沉积相与15^(#)煤含气量关系由好到差依次为潟湖(灰岩厚)、泥质陆棚、碳酸盐岩陆棚、潟湖、潮坪、障壁岛。根据S_(1)、S_(2)沉积相与15^(#)煤含气量关系,将15^(#)煤划分为Ⅰ、Ⅱ、Ⅲ类煤储集层沉积相带,Ⅰ类煤储集层沉积相带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Ⅱ类煤储集层沉积相带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较有利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及西部;Ⅲ类煤储集层沉积相带分布区煤层气勘探前景较差,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及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寿阳地区 太原组 沉积环境 煤层甲烷 层序古地理
下载PDF
山西太原西山下二叠统太原组鳞木属化石研究
6
作者 贾高文 史建儒 +4 位作者 杨永胜 王瑾 郝思宇 薛沛霖 李佳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7,共8页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 华夏植物群是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鳞木属(Lepidodendron)广泛分布于四大植物群中。华夏植物区鳞木属因叶痕较大、叶痕下无通气道痕而被视为地域特征显著的东方型鳞木,区别于具有通气道痕的欧美植物区鳞木属。山西太原西山地区是华夏植物群的重要分布地之一,本文对太原西山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的4块东方型鳞木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三种鳞木属叶座化石,即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Lepidodendron cervicisum和Lepidodendron cf.aolungpylukense。根据鳞木属的大化石记录和相似属的研究成果,推测该属可能在晚泥盆世晚期起源于华南板块,跨洋流到达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后开始分化,一支向西北到达欧洲西部并扩散至美洲北部,另一支从土耳其一带向北扩散至西伯利亚,最终散布到东欧、中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木属 太原西山地区 华夏植物群 下二叠统 古地理
下载PDF
四股泉矿区太原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
7
作者 姬晓燕 夏娟 +7 位作者 王高科 张志峰 樊发旺 李刚 马少东 杨德全 马秀军 孙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为揭示四股泉矿区煤岩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基于各可采煤层煤样的煤岩、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等数据,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了太原组煤的煤岩煤质特征,探讨了煤中灰分、硫分与成煤沉积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煤... 为揭示四股泉矿区煤岩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基于各可采煤层煤样的煤岩、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等数据,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了太原组煤的煤岩煤质特征,探讨了煤中灰分、硫分与成煤沉积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煤变质程度较高,煤类为1/3焦煤。以半亮-半暗煤为主,富镜质组,灰分中等-低,硫分低-中高,以中硫煤为主,低磷-高磷,特低氯-低氯。形态硫数据显示,煤中硫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次之,少量硫酸盐硫。煤灰成分以SiO_(2)、Al_(2)O_(3)为主。太原组煤形成于受海水影响作用较大的潟湖相泥炭沼泽环境,垂向上,灰分变化不大,全硫含量自上而下呈增大趋势,聚煤程度呈周期性变化。平面上,北东部较南西部靠近物源区,灰分、硫分高,镜惰比V/I高。研究结果可为焦化用煤研究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股泉矿区 太原组 煤岩煤质 成煤环境
下载PDF
关于老城区城市更新工作的思考——以辽宁省沈阳市太原街地区为例
8
作者 张子航 周芷伊 《住宅产业》 2024年第4期9-11,共3页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老城区出现了活力不足、空间闲置、环境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新引力与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但老城区拥有历史悠久、影响力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如何盘活老城区发展活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辽宁...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老城区出现了活力不足、空间闲置、环境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新引力与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但老城区拥有历史悠久、影响力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如何盘活老城区发展活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太原街地区城市更新为研究背景,针对面临的实际问题,从产业、民生、生态等方面,系统性探讨其解决方案和措施,为城市中心城区及商业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太原街地区 城市更新 产业振兴 民生保障
下载PDF
太原盆地隐伏断裂潜在最大震级及地震危险性
9
作者 张龙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 采用双差方法对太原盆地中小地震进行精定位,建立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统计小区,采用按一定时间尺度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拟合太原盆地隐伏断层的最大地震震级M_(max)与震级频度关系a_(t)/b参数值之间的经验评估模型,综合分析后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小区的潜在震级上限预测值。采用泊松概率模型,给出各隐伏活动断层发生潜在最大地震震级和中强地震的概率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中西部的田庄-文水-汾阳断层统计片区和太原盆地东南部的三佳-洪山-平遥断层统计片区未来发生M_(S)≥6.5地震的概率水平较高;以NW向隐伏活动断层为主的棋子山、北田-王湖断层小区未来发生M_(S)≥6.0地震的概率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地震精定位 隐伏活动断裂 断层小区 潜在最大震级 发震概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泾利 石小虎 +5 位作者 杨伟伟 张雷 解丽琴 安文宏 王慧玲 张仁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3-1597,共15页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开辟了盆地找气新领域。为系统探究铝土岩这一新的储层类型,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压压汞、低温氮气... 近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开辟了盆地找气新领域。为系统探究铝土岩这一新的储层类型,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地震、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详细研究了铝土岩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而阐述了盆地铝土岩系储层的主控因素和勘探意义。结果表明:(1)岩性垂向上具有三段式的结构特征,上部和下部以铝土质泥岩为主,中部以铝土岩为主,溶蚀孔隙发育,是铝土岩系主要储层发育段;(2)太原组铝土岩系矿物组成以铝质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及绿泥石,矿物晶体细小,以隐晶、微晶及隐晶质团块为主;(3)铝土岩储集空间主要是颗粒内溶孔、基质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隙及微裂隙等,孔径主要介于20~200μm;储层主流喉道孔径介于150 nm~4μm,孔隙结构较好,退汞效率高,整体上以亚微米—微米级孔喉为主;储层物性孔隙度平均为10.6%,渗透率平均为4.04×10^(-3)μm^(2),大于0.3×10^(-3)μm^(2)以上的占到36%,储集条件较好;(4)沉积环境和古地貌控制了铝土岩储层的分布,潜坑和阶地型微古地貌富集铝土岩,是主要的勘探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可为华北等地区铝土岩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系 铝土岩 太原组 陇东地区 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太原市13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建利 谢百灵 +5 位作者 张婧 张克军 刘瑛 何婵 高中山 冯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943例(68.23%)患者sIgE呈阳性反应,其中艾蒿(48.26%)、豚草(21.56%)、室内尘螨组合(19.10%)为主要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4.88%)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3.40%);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呈降低趋势,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年最高(80.00%);不同月份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最高(79.89%);不同季节间艾蒿、豚草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夏秋季高发;患者变应原阳性个数组合从1种到12种均有分布,其中2种组合最高(15.63%)。结论太原地区的主要变应原是艾蒿、豚草、室内尘螨组合。绝大数患者为多重致敏,年龄、病程、季节也是影响变应原阳性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血清特异性IGE 变应原谱 太原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风化壳型铝土岩系发育过程及优势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涵 付金华 +8 位作者 季汉成 张雷 佘钰蔚 官伟 井向辉 王红伟 曹茜 刘刚 魏嘉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3-125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但是目前对于铝土岩系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分析铝土...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但是目前对于铝土岩系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进程。基于岩心观察、薄片、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分析铝土岩系的物源、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并探讨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建立了铝土岩系形成分布模式及储层发育模式。研究认为:(1)陇东地区铝土岩系物源主要来自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碳酸盐岩。(2)铝土岩系发育在海退背景下温热多雨的沉积环境,垂向结构包括漏斗状、透镜状及似层状3种岩性组合类型,不同成因组合类型受岩溶的容积空间和淋滤程度等因素影响。平面上分布受古地貌控制,高地岩溶潜坑区发育漏斗状铝土岩系,垂向厚度大。斜坡区岩溶阶地以连续透镜状铝土岩为主,且横向分布具有一定范围。洼地区发育似层状铝土岩系。(3)岩溶负地形是控制铝土岩系发育的重要因素,泄水通道的存在是控制优势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高地潜坑和斜坡阶地微古地貌单元是理想的铝土岩系优势储层发育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盆地内寻找铝土岩系优质储层提供依据,对新类型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模式 优势储层分布 铝土岩系 天然气勘探 太原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1990年以来太原市主城区空间扩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万忠 王聪慧 李易诚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太原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0、2010、2019年建设用地的矢量数据,采用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紧凑度、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数,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扇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不同时期太原市主城区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 以太原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0、2010、2019年建设用地的矢量数据,采用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紧凑度、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数,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扇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不同时期太原市主城区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太原市扩展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城区的扩展速度与强度存在较大的波动,在研究时段内仅有2000—2010年主城区扩展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相对均衡;主城区用地结构变化较为显著,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并且多转向建设用地,土地覆被状况趋于稳定;城市扩展类型主要以填充式、外延式为主,受地形条件、经济开发以及政策支持的影响,扩展存在明显的方位性,主要沿汾河呈轴向型非均衡扩展,扩展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主城区 建设用地 扩张特征
下载PDF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
14
作者 张继力 赵烨 高翅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风景特质识别 村庄规划 乡村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中牟地区太原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甜点段优选
15
作者 汪超 袁青松 +4 位作者 孙均 冯辉 赵百顺 董果果 王中英 《矿产勘查》 2023年第9期1652-1660,共9页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对象。本文以南华北盆地中牟地区重点探井中牟2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太原组储层地质特征,基于实验测试分析、显微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评价以及沉积微相等研究手段,在泥...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对象。本文以南华北盆地中牟地区重点探井中牟2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太原组储层地质特征,基于实验测试分析、显微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评价以及沉积微相等研究手段,在泥页岩储层精细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中牟地区石炭系太原组泥页岩划分为3大段、7小层。通过小层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太原组潮坪相页岩层段②~④小层具有高TOC含量(平均3.24%)、高脆性矿物含量(平均54.5%)、高孔隙度(平均1.8%)、高含气量(平均1.45 m^(3)/t)及高全烃显示(1.89%)的“五高”特征,据此将②~④小层优选为太原组页岩气储层甜点段,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中牟地区水平井部署及水平段穿行层位优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北盆地 中牟地区 太原组 泥页岩储层 甜点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韦州矿区煤层气富集特征研究
16
作者 魏向成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51-59,113,共10页
煤层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地质资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中以韦州矿区中南部的韦三井田为典型代表。该井田位于鄂尔多斯西缘青龙山-云雾山南北向褶皱冲断带,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为主应力的影响,整体赋存于一向斜构造之内... 煤层气是重要的非常规地质资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中以韦州矿区中南部的韦三井田为典型代表。该井田位于鄂尔多斯西缘青龙山-云雾山南北向褶皱冲断带,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为主应力的影响,整体赋存于一向斜构造之内。井田因受区域沉积变质作用的影响而广泛发育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本文提供了太原组和山西组各煤层的等值线图(包括累计厚度、煤灰分、瓦斯含量和煤层气甲烷含量),详细分析了该井田成藏规律、煤层化学性质和煤层气起源特征,论述了该井田的勘探开发潜力。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均为一套厚度较大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其成煤环境为近海的三角洲平原沼泽和海湾泻湖沼泽。其中,太原组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3.21 m,可采含煤系数2.41%,大部分可采煤层为12、15、17、20号煤,局部可开采煤为10、14号煤;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厚度125 m,编号煤层数4层,平均煤层累积厚度8.92 m,含煤系数7.13%,可采煤层4层为别为0、2、3、4号煤。韦三井田各可采煤层浮煤灰分产率平均为6.30%~15.04%,总平均值为9.06%,脱灰率平均为60.81%~70.11%;浮煤回收率平均为9.53%~37.52%,总平均值为27.93%。煤层瓦斯成份大部分为N_(2),成分7.44%~98.99%;CH4成分次之,占0~87.12%;CO_(2)成分占0.50%~12.92%;重烃成分低于1%。山西组煤层气赋存相对较少,而太原组0、1、2、3、4、10号煤为贫气区,12、15、17、20号煤大部分地段为低气区,局部地段为中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 太原组 煤层气 等值线图 韦州矿区
下载PDF
缺水地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研究——以太原市区9条河流为例
17
作者 夏龙超 袁进 +2 位作者 董静 孙琦 周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5,共9页
构建缺水地区城市河流评价指标体系,丰富缺水城市水系管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以太原市9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从水文水质、河流形态、生物、社会经济等4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适用于缺水城市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缺水地区城市河流评价指标体系,丰富缺水城市水系管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以太原市9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从水文水质、河流形态、生物、社会经济等4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适用于缺水城市的河流健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9条河流均在过去5年里经历过大规模改造,各河流健康状态较为接近,其中,北排洪渠处于健康状态,风峪沙河处于不健康状态,其余7条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各河社会经济方面均处于健康状态,生物状况、河流形态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水文水质多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从理论上揭示了太原9条河流存在的问题,水文状况较差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模型适用于缺水地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当前在河道尺度上开展生态补水是改善河流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和可行措施,而实施水源涵养、水资源优化配置、河道近自然恢复、海绵城市建设等流域综合治理修复是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城市河流 缺水地区 集对分析 太原九河
下载PDF
太原地区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关英斌 李海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5,共4页
分析了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时期,太原东山、西山矿区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沁水向斜的西北偶;太原盆地形成使太原东、西山分离,清交等断层下盘(上升盘)的掀斜作用,使西山地区形成了向斜构... 分析了太原地区地质构造的发育规律及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时期,太原东山、西山矿区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沁水向斜的西北偶;太原盆地形成使太原东、西山分离,清交等断层下盘(上升盘)的掀斜作用,使西山地区形成了向斜构造,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使太原东、西山地区地质构造展布方位产生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构造应力场 成因机制 太原地区 山西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2
19
作者 席胜利 李文厚 +1 位作者 刘新社 郭英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太原组是在北隆南倾的古地形背景下形成的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充填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河流进入海水后,由于河水与海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密度差异、侧向扩散较少,其三角洲前缘沿着海底继续向前快速推进,使水下分流河...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太原组是在北隆南倾的古地形背景下形成的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充填沉积。携带沉积物的河流进入海水后,由于河水与海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密度差异、侧向扩散较少,其三角洲前缘沿着海底继续向前快速推进,使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较远。研究区地形坡度平缓、水体浅,三角洲平原向前推进并进一步降低了地形坡度,从而减弱了携带沉积物的流体的动能,使得大部分沉积物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中沉积下来。同时因水体浅,河口坝、席状砂等前缘沉积物常遭受进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冲刷和侵蚀而难以保存。研究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极为发育,前三角洲相对不发育,三角洲前缘也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常对下伏沉积物强烈冲刷,切割先期的沉积物乃至包括海相沉积物在内的深水沉积物。在三角洲废弃期,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常被潮汐作用改造。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带状分布,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地区 太原组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牛瑜琦 唐朝晖 +6 位作者 逯成芳 左静静 闫贵云 王长彪 赵兴华 刘江 任永康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873-876,共4页
对2015—2016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太原区试点的小麦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麦93、京麦1727、航2566及农大348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及抗病性,田间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参与下年度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关键词 冬麦区 太原区试点 小麦 区试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