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评价多层螺旋CTA诊断价值
1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3 位作者 陈祖望 曾蒙苏 严福华 王建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分析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表现,探讨MDCTA在头臂型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已确诊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21例,行MDC.TA,范围从主动脉弓到颅底颈动脉,注射流率4m... 目的分析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表现,探讨MDCTA在头臂型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已确诊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21例,行MDC.TA,范围从主动脉弓到颅底颈动脉,注射流率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将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分段评价,采用NASCET标准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21例大动脉炎中,左侧弓上分支及颈动脉段正常或轻度狭窄31段,中度狭窄32段,重度狭窄45段,闭塞16段,瘤样扩张2段。累及右侧依次为60,26,29,8,3段。弓上分支及颈动脉近心段病变发病率为57.1%,中远段为61.9%。动脉管壁厚度为1.2—4.1mm,平均3.2mm。其他征象包括管壁模糊47段,管壁环状强化35段,管壁不均匀强化23段,双环征12段。结论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狭窄比闭塞多见,闭塞比动脉瘤样扩张多见。其中,左侧颈总动脉受累的概率高于右侧,狭窄程度重于右侧。原始横断面图像可显示大动脉炎特有的管壁改变,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以及判断病变是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s动脉炎 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诊断
下载PDF
Takayasu动脉炎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栾青霞 张效艳 王巧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3期2493-2496,共4页
Takayasu动脉炎(TA)是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特发性慢性血管炎,可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局部缺血症状。但其发病初期临床特征不典型,难以评估疾病活动,疾病诊断依旧是一个重大难题。在治疗方面,药物主要基于皮质类固... Takayasu动脉炎(TA)是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特发性慢性血管炎,可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狭窄乃至闭塞,从而引起局部缺血症状。但其发病初期临床特征不典型,难以评估疾病活动,疾病诊断依旧是一个重大难题。在治疗方面,药物主要基于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当疾病较重或合并相关并发症致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手术治疗,其中创伤小的微创手术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概括了TA的病因、临床表现、目前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潜在的标志物和现今的治疗方式,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3.0T HR-MRI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3
作者 李文娟 朱园园 许晓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究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0T HR-MRI)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40例脑动脉粥... 目的探究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0T HR-MRI)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动脉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的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4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A组、40例脑动脉炎急性期患者为B组,均进行3.0T HR-MRI检查,对比两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A组管壁偏心性增厚占比、偏心性强化占比较B组高,而环形增厚占比、环形强化占比较B组低(P<0.05);A组大脑中动脉占比、颈内动脉颅内段占比较B组高(P<0.05)。结论3.0T HR-MRI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通过判断管壁的增厚及强化方式、患病部位等,准确鉴别区分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以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HR-MRI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探讨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4
作者 古小珊 林艺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0-0093,共4页
分析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诊断效果。方法 选2022年1月~2022年6月80例疑似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进行研究,并给予超声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联合诊断方式,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开展后的结果差异(以数字减影血管造... 分析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诊断效果。方法 选2022年1月~2022年6月80例疑似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进行研究,并给予超声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联合诊断方式,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开展后的结果差异(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确诊阳性61例、阴性19例)。结果 经过超声血流显像诊断后符合率为72.50%,经过超声造影诊断后符合率为70.00%,经过联合诊断后符合率为96.25%。联合诊断与单一超声血流显像或单一超声造影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对比,联合诊断均显著偏高,(p<0.05)。与单一超声血流显像或单一超声造影漏诊及误诊率比,联合诊断均显著偏低,(p<0.05)。80例疑似患者经过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后结果显示其中60例为确诊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以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中的以颈总动脉为主,其次是锁骨下动脉。结论 超声血流显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诊断,相较于单一诊断方式,无论是诊断结果准确性、诊断质量等均有所提高,且联合诊断结果无限接近于金标准,具有极高临床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邹玉宝 宋雷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可累及肺动脉及分支。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但限于发病率低,病因不明,诊断标准多是建立在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并且研究人群的人种也有较大差异。该疾病目前有多个...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可累及肺动脉及分支。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但限于发病率低,病因不明,诊断标准多是建立在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并且研究人群的人种也有较大差异。该疾病目前有多个诊断标准,各标准强调的要点不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诊断标准用在相同患者人群,也可能出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差异从而导致临床混淆。本文系统回顾不同诊断标准的特点,讨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可能更准确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动脉炎 诊断
下载PDF
大动脉炎诊断及活动性评价中国专家调查 被引量:6
6
作者 戴晓敏 董智慧 +20 位作者 陈盛 程永静 达展云 戴生明 董静 侯勇 李芬 刘晓兵 梅轶芳 青玉凤 施春花 史伟浩 舒强 王勇 温鸿雁 徐健 徐胜前 薛静 叶霜 朱剑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 目的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诊断 疾病活动性 中国 专家调查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昱 刘美含 +4 位作者 石卫东 孙志霞 陈恩琪 张锌 王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似TA患者39例,均行超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临床疑似TA患者中,超声诊断TA者33例,动脉硬化(AS)者2例,肌纤维发育不良(FMD)者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者2例;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仅有1例FMD患者超声误诊为TA,其余诊断结果均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结论:超声检查能为TA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发性大动脉炎 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一例Takayasu动脉炎血管旁路术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倪文 徐美英 +2 位作者 李永庆 许华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57,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体重52kg,10个月前出现左眼黑朦、视物模糊、发作渐频繁。3个月前出现短暂突发性意识消失,双手持物不稳。入院后右股动脉血压在18~24/9~13kPa间波动。眼底镜示左眼视网膜静脉扩张、走行...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体重52kg,10个月前出现左眼黑朦、视物模糊、发作渐频繁。3个月前出现短暂突发性意识消失,双手持物不稳。入院后右股动脉血压在18~24/9~13kPa间波动。眼底镜示左眼视网膜静脉扩张、走行纤曲。超声及造影检查提示双侧颈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takayasu动脉炎 血管旁路术 麻醉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杨红 邓克学 许实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1-122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CT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总结TA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诊断TA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并结合三维重...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CT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以提高对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总结TA的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CT诊断TA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血管管腔的改变,表现为管腔狭窄、闭塞及瘤样改变,病变活动期患者血管管壁厚度较非活动期患者明显增厚。结论 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诊断TA有重要价值,CT血管成像可作为TA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takayasu动脉炎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康卫华 赵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8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 7.5MHz ,对 5 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大动脉炎侵及血管...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 85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 7.5MHz ,对 5 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大动脉炎侵及血管分布 :头臂动脉为主 38例 ,其中锁骨下动脉 6例 ;主肾动脉 12例 ,合并血栓形成 3例。表现为病变动脉血管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闭塞 ,出现盗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有确切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外周血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蓓 史新平 +2 位作者 陈文华 邱建国 邢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MSCTA图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18例按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9例。管腔情况包括狭窄-阻塞型15例,混合型3例。MSCTA图像可以清楚显示受累血管的异常表现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伴狭窄后扩张。结论 MSCT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脉炎 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颞浅动脉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冰 邹佳霖 +4 位作者 曹静 张启波 鞠晓桦 谢宝明 张海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颞浅动脉管壁回声、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①18例STA患者中,16例(88.9%)患者出现CDU异常结果,其中14例(77.8%)患者出现"靶环征",1例(5.6%)出现"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6%)出现血管壁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无血流信号充盈的血管闭塞征。②经CDU检查,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靶环征"和"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0%)患者为动脉闭塞,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与STA组闭塞患者的CDU结果相似。③STA组的颞浅动脉内径为(1.31±0.14)mm,低于对照组的(1.55±0.18)mm;STA组的管壁厚度为(0.86±0.18)mm,高于对照组的(0.34±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U检查中出现"靶环征"、颞浅动脉内径和管壁厚度的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S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动脉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显像
下载PDF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顾越英 叶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是最早被阐述的系统性血管炎 ,是累及中等大小动脉或小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 ,往往没有肾小球肾炎、肺损害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PAN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找出其重要线索如 :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损害、高血压、HBsAg阳性等才能作出正确诊断。PAN的治疗主要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对有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血浆置换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月 冷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3,共4页
CEUS能够直观显示动脉管壁滋养血管灌注情况,既有助于早期、有效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又为TA分期及评价临床药物疗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CEUS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天捷 王增武 张澍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内分泌失常等改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内分泌失常等改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脏器缺血症状。因受累血管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不同,症状轻重不一,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出汗、体质量下降、肌痛关节炎等全身症状和因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局部缺血症状和体征。对所有 TA 患者均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大血管造影了解动脉受累情况。对临床上有低热、关节痛及类似感冒样症状时,尤其是青年女性,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从双侧以及上下肢肢体血压的测定和外周血管的体检中发现线索。男性患者患病比例低,病初反应轻,出现症状晚,发病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多发大动脉炎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活动期的患者应该给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血管障碍危及脏器血运则需要选择手术治疗。大动脉炎早期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诊断困难。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尽快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抓住时机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大动脉炎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大动脉炎 非手术治疗 诊断 非特异性炎症 全身炎性反应 缺血症状 血管狭窄 自身免疫机制
下载PDF
马病毒性动脉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玉杰 于婧 +3 位作者 时成龙 王强 相文华 胡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90,共4页
马病毒性动脉炎(EVA)是马属动物之间通过呼吸道或生殖器官传播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马业及赛马比赛的重要疾病之一,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EVA的诊断技术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涉及的技术和方... 马病毒性动脉炎(EVA)是马属动物之间通过呼吸道或生殖器官传播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马业及赛马比赛的重要疾病之一,应用各种诊断技术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前提。EVA的诊断技术包括检测病毒,检测血清抗体,涉及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及中和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应根据目的及工作条件等综合情况予以选择,论文就各种诊断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病毒性动脉炎 诊断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TA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松 张龙江 +2 位作者 周长圣 赵艳娥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8期816-819,共4页
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以节段性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为特征。大动脉炎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虽然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确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以提示病情的... 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以节段性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为特征。大动脉炎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虽然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确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沉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以提示病情的活动情况,但与本病的发生无必然的相关性[1]。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DSA检查在确立大动脉炎的诊断中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CT技术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CTA 应用 非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DSA检查
下载PDF
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克勤 尹玉峰 +3 位作者 任田 周二叶 王鸣军 武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8-923,共6页
背景以发热待查(FUO)为表现的大动脉炎(TAK)临床并不多见,由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在FUO诊断和鉴... 背景以发热待查(FUO)为表现的大动脉炎(TAK)临床并不多见,由于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缺乏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影像学表现,这使得早期诊断非常困难。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在FUO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其可能有助于早期TAK的诊断。目的探讨PET-CT在以FUO为表现的早期TAK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以FUO为表现而最终通过PET-CT确诊为TAK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等,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对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7.9±10.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9±2.4)个月。患者均以发热待查为表现,可伴有心悸(14.3%)、头晕(28.6%)、头痛(14.3%)、乏力(28.6%)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71.4%)、血小板计数(57.1%)、红细胞沉降率(ESR)(100.0%)、C反应蛋白(CRP)(85.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2.9%)和白介素6(IL-6)(85.7%)升高。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未见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而PET-CT可见多部位动脉管壁炎症性改变,包括升主动脉(28.6%)、主动脉弓(14.3%)、颈总动脉(28.6%)、锁骨下动脉(28.6%)、胸主动脉(14.3%)、腹主动脉(14.3%)、肾动脉(14.3%)等大动脉。结论PET-CT有助于以FUO为表现,而无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早期TAK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动脉炎 原因不明发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惠秋 张宝洲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2例入院后行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时要求患者取仰卧位,依次检查颈总动脉、无名动脉、椎动脉、腹主...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32例入院后行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时要求患者取仰卧位,依次检查颈总动脉、无名动脉、椎动脉、腹主动脉、上肢、下肢动脉、心脏各断面的长轴及短轴切面,然后存储图像,记录分析并诊断。同时观察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37.50%、31.25%、43.75%、25.00%、18.75%,均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包积液的检出率为28.13%,左室血栓检出率为15.63%,右心扩大伴肺动脉高压检出率40.63%,室间隔增厚检出率21.88%,主动脉关闭不全检出率25.00%,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高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和心脏病变的检出率,是临床医生诊断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外周血管 心脏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炎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鹤 杨军 于英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6,共1页
病例例1,女,13岁,持续反复发热3个月,经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左心增大,左室心肌肥厚,心包积液"。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均正常。患儿呈贫血外貌,全身乏力。超声心动图显示: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