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ijing Opera to Be Shown in the United States-Chinese and American actors and actresses join hands again to give performances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Beijing opera to Be Shown in the United States-Chinese and American actors and actresses join hands again to give performances
下载PDF
关于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走上银幕的思考——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本质个性、美学风貌、思想内涵。而电影是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发展下诞生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自己的本质属性。电影可以提供一切可视、可听的片段,更能提供后期编辑及报道等现场观众难以看到...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本质个性、美学风貌、思想内涵。而电影是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发展下诞生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自己的本质属性。电影可以提供一切可视、可听的片段,更能提供后期编辑及报道等现场观众难以看到的内容,却不能提供戏曲的剧场效果,这恰恰是戏曲之所以是戏曲的重要元素。再则,电影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作为载体传播戏曲的过程中,画面剪辑、角度选择、块面切割,不可避免的会对戏曲传统的表演体系产生影响。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发挥电影媒介的特长,突破舞台局限,以达到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的两全其美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电影 美学特征 观演关系
下载PDF
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4
3
作者 姚艺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2,共4页
中国戏曲的存在或发展,都必然经历“传承”这样一个过程。本文是在著名学者潘光旦教授《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的启发下,就“伶人”也是“人才”的认同、戏曲传承中的内群婚配现象、戏曲传承中的师徒关系、戏曲传承中师徒间的经济环链等... 中国戏曲的存在或发展,都必然经历“传承”这样一个过程。本文是在著名学者潘光旦教授《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的启发下,就“伶人”也是“人才”的认同、戏曲传承中的内群婚配现象、戏曲传承中的师徒关系、戏曲传承中师徒间的经济环链等问题,对中国戏曲的传承及其传统的艺术思维做一定的观察和思考,来窥察中国戏曲传承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传承 伶人 师徒关系 内群婚配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建声环境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欣 李国棋 《电声技术》 2009年第3期4-9,共6页
介绍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基本建筑情况,并且从基本建声设计、建筑声环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歌剧院的建筑声学概况。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建筑声环境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上海演艺界“男女合演”的产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永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54-58,共5页
上海是中国近代商业和时尚文化的中心,清末民初,京剧"坤班"、女子新剧团以及"男女合演"现象相继在这里兴起,这既是戏剧和电影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上海社会风俗与... 上海是中国近代商业和时尚文化的中心,清末民初,京剧"坤班"、女子新剧团以及"男女合演"现象相继在这里兴起,这既是戏剧和电影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上海社会风俗与社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演员 坤班 男女合演 上海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多声道扩声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欣 李国棋 《电声技术》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介绍了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多声道扩声系统概况,并且从实际应用方面提出了多声道扩声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多声道扩声系统
下载PDF
新时代越剧发展的可能:从男女合演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苏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1-45,共5页
或许曾经的女子越剧在剧种艺术成就的精致化、极致化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极具女子越剧风格的艺术经典作品,培育了一大批越剧观众,打造了前一个百年越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但是,下一个新百年的越剧高峰的打造,显然... 或许曾经的女子越剧在剧种艺术成就的精致化、极致化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极具女子越剧风格的艺术经典作品,培育了一大批越剧观众,打造了前一个百年越剧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但是,下一个新百年的越剧高峰的打造,显然男女合演更具优势、更有潜力。因为这是时代发展所决定的。越剧的男女合演给越剧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互动提供了可能;给越剧能够进行当下表达与时代发声提供可能;给越剧这个年轻剧种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越剧发展 男女合演越剧
下载PDF
东北京剧史略(上)——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3-47,51,共6页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下载PDF
青阳腔对中国戏曲形态之影响
9
作者 王长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如果说发生在宋、元甚至明中期以前的杂剧、传奇是古典戏曲,发生在近代并一直存活至今的京剧和绝大多数地方戏是近现代戏曲的话,那么,青阳腔的出现即可说是引发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品格并使之完成最终定型,堪为从古典戏曲到现代戏曲的桥梁... 如果说发生在宋、元甚至明中期以前的杂剧、传奇是古典戏曲,发生在近代并一直存活至今的京剧和绝大多数地方戏是近现代戏曲的话,那么,青阳腔的出现即可说是引发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品格并使之完成最终定型,堪为从古典戏曲到现代戏曲的桥梁和媒介。它直接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主流戏曲的形态与进程,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戏曲、彻头彻尾的表演艺术、无可争议的大众消费和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阳腔 大众形态 通俗化 前台中心 改调歌之
下载PDF
东北京剧史略——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四(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 京剧于清光绪初即传入东北。当时沈阳故宫已有京剧演出。光绪三年,兴京永陵宫督统府还成立了皮簧戏班。光绪三十年,京剧传入东北民间。至20世纪20年代,京剧已占据了东北的大中城市。在日伪统治时期,东北京剧日益兴盛。其根本原因是京剧种具有整体优势,演员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有适应观众需要的剧目。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京剧日趋衰落,而解放区的京剧则发生了崭新变化。戏班进行了民主改革,艺人成了剧团的主人。在艺术改革方面,既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删除有害成分,又大力编演新剧目。一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京剧现代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陵宫皮簧班 三大演出中心 牛子厚 关外唐 旧剧改革 京剧现代戏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扩声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欣 李国棋 《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
介绍了以在物理站点为基础构建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扩声系统概况。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扩声系统 信号交换 声控室 功放 扬声器
下载PDF
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综述
12
作者 刘英 《民族艺林》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文章以2016年7月到8月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剧目思想意识、地域特色、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戏曲的社会功能的阐述,明确了全国基层院团在当代的发展和演出的实际情况,展示了地方基层院团在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工... 文章以2016年7月到8月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剧目思想意识、地域特色、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台美术、戏曲的社会功能的阐述,明确了全国基层院团在当代的发展和演出的实际情况,展示了地方基层院团在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此次会演有利于激励各地方基层院团的剧目创作和演出,推动全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院团 戏曲会演 地域特色 演员表演 舞台美术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服装制作体系探秘——以国家大剧院自制剧目《阿依达》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芳国 《演艺科技》 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
以国家大剧院自制剧目《阿依达》为例,介绍国家大剧院服装制作体系。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 阿依达 服装 服装制作系统
下载PDF
浅析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舞台灯光系统优化改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宫廷 《演艺科技》 2021年第6期1-3,13,共4页
介绍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舞台灯光系统优化改造情况,阐述舞台灯光供电系统、灯光网络信号系统、电源及信号接口、点位编码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实施方案。
关键词 江苏大剧院 歌剧厅 剧场改造 供电系统 灯光网络系统 电源及信号接口 点位编码
下载PDF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电影《阿依达》4K录制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洋 《演艺科技》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介绍和分析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采用超高清4K技术拍摄录制歌剧电影《阿依达》的过程和技术细节。
关键词 歌剧电影 4K技术 录制技术 国家大剧院 超高清摄影机
下载PDF
京剧“后三鼎甲”的参照关系与表演风格
16
作者 苏国昌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老生演员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在京剧史上合称“后三鼎甲”。这不只是就其在演出市场中的地位而言,更是就孙、谭、汪的演唱风格在审美上构成的共时艺术参照关系而言的。随着谭鑫培的表演风格在20世纪初成为京剧老生审美的主流,孙、汪... 老生演员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在京剧史上合称“后三鼎甲”。这不只是就其在演出市场中的地位而言,更是就孙、谭、汪的演唱风格在审美上构成的共时艺术参照关系而言的。随着谭鑫培的表演风格在20世纪初成为京剧老生审美的主流,孙、汪之演唱风格相对地成为京剧老生审美的支流。艺术参照的消失,对于谭鑫培乃至京剧老生艺术在更广视野内的深入审美阐释而言不无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参照 后三鼎甲 表演风格 京剧
下载PDF
浅析灯光桥与灯光吊笼——以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为例
17
作者 段继文 《演艺科技》 2010年第8期33-37,38,共6页
介绍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灯光桥和吊笼的结构形式、驱动方式、控制特点,并根据灯光桥和吊笼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提出新的设想。
关键词 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灯光桥 吊笼 结构形式 驱动方式 控制特点 组合结构
下载PDF
脚色“行当化”与“表演中心”戏剧形态的复归
18
作者 许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9,共13页
纵观中国戏剧演剧实践的历程,脚色"行当化"与"表演中心"戏剧形态的复归相映照。其发展过程历经"杂剧色"与"表演中心"诸技艺混合式演出;"脚色制"与"剧本中心"敷演生旦故事... 纵观中国戏剧演剧实践的历程,脚色"行当化"与"表演中心"戏剧形态的复归相映照。其发展过程历经"杂剧色"与"表演中心"诸技艺混合式演出;"脚色制"与"剧本中心"敷演生旦故事;脚色"行当化"与"主角制"演剧形态-"表演中心"的复归。这一过程的实现是清代花部勃兴背景下,脚色的分蘖、细化及行当形成,所达至"表演中心"最终的致敬式回归,它并不是对宋杂剧两百年演剧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在"剧本中心"实践滋养下表演形态的超越,从而展现出中国戏剧循环、复式、叠加的独特演进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色 行当化 表演中心 戏剧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