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ence in China of the Japanese Postwar Writer Takeda Taijun -- Focusing on the Shanghai Period
1
作者 Li Qingb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2-277,共6页
Takeda Taijun(1912-1976)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postwar writers,who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China.During his whole lifetime,he stayed in China for two long periods,of which the period from June,1944 to ... Takeda Taijun(1912-1976)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postwar writers,who has a special affinity for China.During his whole lifetime,he stayed in China for two long periods,of which the period from June,1944 to February,1946 was spent in Shanghai.He was quite productive and created quite a few works focusing on China,especially Shanghai before and after Japan’s being defeat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which became the background of many works.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Takeda Taijun’s experience in Shanghai of that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masterpiece Firefly in Shanghai in his later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海 日本 作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亲和力 长周期 生产力
下载PDF
论中野重治“文学者”视角下的鲁迅观
2
作者 李光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中野重治,一生写了14篇有关鲁迅的评论文章,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中野重治始终坚持从“文学性”和“人性化”的视角去阅读鲁迅,他对鲁迅的文学性与人性的高度统一的认识,都来源于他毕生都以“文学者”的视... 日本无产阶级作家中野重治,一生写了14篇有关鲁迅的评论文章,在思想和创作上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中野重治始终坚持从“文学性”和“人性化”的视角去阅读鲁迅,他对鲁迅的文学性与人性的高度统一的认识,都来源于他毕生都以“文学者”的视角去阅读鲁迅。“文学”与“鲁迅”两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野重治鲁迅观的基底,“中野鲁迅”不仅是了解其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关键点,也是不同于日本其他鲁迅论的另类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野重治 “文学者” 鲁迅 竹内好 武田泰淳
下载PDF
武田泰淳与《大陆》杂志——兼谈《大陆》杂志刊行始末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裕智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2-66,共5页
笔者在查阅二战期间发行的日文报刊资料时,发现了1944年11月在上海创刊的日文月刊《大陆》,武田泰淳在《大陆》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是《增补武田泰淳全集》未收录的一篇佚文。本文拟对《大陆》杂志以及武... 笔者在查阅二战期间发行的日文报刊资料时,发现了1944年11月在上海创刊的日文月刊《大陆》,武田泰淳在《大陆》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上海景物诗其一:城隍庙附近》,是《增补武田泰淳全集》未收录的一篇佚文。本文拟对《大陆》杂志以及武田泰淳与《大陆》的关系进行相关说明与考释,以填补武田泰淳文学研究史和上海日文报刊研究史上的相关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大陆》 佚文
下载PDF
武田泰淳的中国战争经历与战争反思
4
作者 冯裕智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
武田泰淳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战后派作家,二战期间作为辎重兵参加了日军的侵华战争。武田泰淳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小说,同时还写下了大量的战地纪行、日记和信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并对侵华战争... 武田泰淳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战后派作家,二战期间作为辎重兵参加了日军的侵华战争。武田泰淳根据自己的战争经历创作了多部战争题材小说,同时还写下了大量的战地纪行、日记和信札,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军侵华的暴行,并对侵华战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通过研究武田泰淳的中国战争经历和战地作品,可以窥视以武田泰淳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战争前后对华态度的转变以及对侵华战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战争 反思
下载PDF
经由中国的比较研究:论竹内好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泰淳对司马迁的解读
5
作者 石井刚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3期100-115,共16页
竹内好和他的同事武田泰淳代表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两种独特理解。虽然他们都试图通过中国来反思现代日本文化,但他们在对灭绝论(武田)或末世论(竹内)的解读上却决然分道扬镳。本文通过比较竹内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对司马迁的解读,试图... 竹内好和他的同事武田泰淳代表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两种独特理解。虽然他们都试图通过中国来反思现代日本文化,但他们在对灭绝论(武田)或末世论(竹内)的解读上却决然分道扬镳。本文通过比较竹内对鲁迅的解读和武田对司马迁的解读,试图找出这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对待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态度上的差异,并阐明他们对两国文化-政治关系的不同表述。武田把中日关系比作汉匈关系,归结起来是一种即便在历史上不可复制也可谓命中注定的关系,而竹内和他笔下的《鲁迅》则坚决认为前者为一种非关系型的关系,一种超出预期的关系,一种强烈意义上的末世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武田泰淳 鲁迅 司马迁
下载PDF
武田泰淳的文学发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军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2期64-69,共6页
武田泰淳不仅是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也是日本文坛"战后派"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武田特殊人生历程的分析,客观审视其第一次战时体验和评传《司马迁》的创作背景,以期更加清晰地阐释武田文学的发... 武田泰淳不仅是一位热衷于中国文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也是日本文坛"战后派"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武田特殊人生历程的分析,客观审视其第一次战时体验和评传《司马迁》的创作背景,以期更加清晰地阐释武田文学的发端及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战时体验 《司马迁》 文学发端
下载PDF
武田泰淳和《审判》
7
作者 王伟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2,共5页
武田泰淳既是热衷于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日本知识分子,也是战后日本文坛最大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史称"第一战后派"。本文旨在通过武田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战争反思的分析,客观审视其战争题材小说《审判》的创作要旨,解释... 武田泰淳既是热衷于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日本知识分子,也是战后日本文坛最大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史称"第一战后派"。本文旨在通过武田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战争反思的分析,客观审视其战争题材小说《审判》的创作要旨,解释武田的战争观及其反战小说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战后派”文学 《审判》 反战小说
下载PDF
“孤独的人”:武田泰淳的鲁迅言说及其文学接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俊文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3期79-94,共16页
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武田泰淳对鲁迅的理解与其好友、对日本鲁迅研究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竹内好相比并不逊色。武田泰淳这方面的小说和对谈等体现了其鲁迅论的总体特征。而泰淳文学中“弱男”/“强女”这一基本构图,以及小说《无声... 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武田泰淳对鲁迅的理解与其好友、对日本鲁迅研究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竹内好相比并不逊色。武田泰淳这方面的小说和对谈等体现了其鲁迅论的总体特征。而泰淳文学中“弱男”/“强女”这一基本构图,以及小说《无声的男子》和《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女士传》中的“孤独观”,呈现了武田泰淳对鲁迅的文学接受中融合了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孤独观以及与忍受被所爱对象背叛的宿命进行“绝望之抗战”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竹内好 鲁迅 日本战后文学
下载PDF
记录与想象:论武田泰淳“上海”系列文学
9
作者 匡伶 邱雅芬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武田泰淳的上海书写主要建立在对自身经历的反复回忆与思索之上,尤其因为1944~1946年间居住于上海,日本战败的经历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令"上海"成为其终身思考及书写的对象。大致而言,其上海书写可分为日本战败前、战败后及... 武田泰淳的上海书写主要建立在对自身经历的反复回忆与思索之上,尤其因为1944~1946年间居住于上海,日本战败的经历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令"上海"成为其终身思考及书写的对象。大致而言,其上海书写可分为日本战败前、战败后及晚年三个阶段,《上海之萤》是其"上海"系列文学的总结,内容涵盖作家在阔别上海30年后对昔日上海(中国)、中日关系、世界融合等一系列问题所作的全面思考。这些创作于不同阶段的作品既是作家对自身经历的"记录",亦是其基于自身的历史认知进行的一种文学"想象",其中"上海"形象的演变折射着作家将历史记忆思想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上海 《上海之萤》 《蝮蛇的后裔》 《月光都市》
下载PDF
一座“混血”的城市:武田泰淳的上海叙说与城市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瑞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3期20-25,共6页
武田泰淳是一位具有浓厚“中国情结”的日本战后派新锐作家,中国元素在其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不乏大量的上海城市书写。武田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上海这座“混血儿的大熔炉”,通过不同时间维度、不同城市空间下的上海叙说,对... 武田泰淳是一位具有浓厚“中国情结”的日本战后派新锐作家,中国元素在其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不乏大量的上海城市书写。武田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上海这座“混血儿的大熔炉”,通过不同时间维度、不同城市空间下的上海叙说,对于其背后所蕴藏的城市、民族、战争、文化以及人性等主题进行了阐释与反思。贯穿于武田文学作品中的“混血”概念,不仅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精神内核亦跨越了国籍、民族的界限,是对异质文化的融合与包容。武田笔下描绘的这个打破了国家、民族界限的未来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理论的表达与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上海 城市书写 混血 共同体
下载PDF
从《上海的萤火虫》看武田泰淳的上海体验
11
作者 李庆保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武田泰淳晚年的回忆性质作品《上海的萤火虫》记录了作家1944年6月至1945年6月约一年时间的上海生活经历和思考。通过作品,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武田泰淳的上海题材作品发生的舞台。上海体验成为作家武田泰淳的思想与创作的原点之一,不仅对... 武田泰淳晚年的回忆性质作品《上海的萤火虫》记录了作家1944年6月至1945年6月约一年时间的上海生活经历和思考。通过作品,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武田泰淳的上海题材作品发生的舞台。上海体验成为作家武田泰淳的思想与创作的原点之一,不仅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他一生都无法割裂的中国因缘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上海的萤火虫》 中日文化协会 上海体验
下载PDF
文学家武田泰淳的中国侠女情结
12
作者 王伟军 冯彤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1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武田泰淳既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学家,也是战后日本文坛涌现的著名“战后派”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文学思想大多与侵华战争和中国认知息息相关。本文以其1939年创作的中国题材、... 武田泰淳既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与中国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学家,也是战后日本文坛涌现的著名“战后派”小说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文学思想大多与侵华战争和中国认知息息相关。本文以其1939年创作的中国题材、战争题材小说《庐州风景》为切入点,联系在特殊时期发生于武田与民国女作家谢冰莹之间的“谢冰莹事件”,深度剖析和透视武田泰淳文学中“小杨”姑娘、谢冰莹、秋瑾、十三妹等中国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艺术风格,解构武田泰淳中国侠女情结的中国认知、战争认知模式,探索这位“中国派”小说家中国侠女情结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小杨” 谢冰莹 侠女情结
下载PDF
从“受苦”出发的主体实践--武田泰淳文学中的中国历史与“吃人”问题以及反思日本现代性的契机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井刚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39,共14页
武田泰淳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也是以其渊博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及与竹内好一起推动日本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称的知识分子。他在二战时期所写的成名作《司马迁》中提出重要命题,即《史记》的历史叙事为"无中心"的世... 武田泰淳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也是以其渊博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及与竹内好一起推动日本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称的知识分子。他在二战时期所写的成名作《司马迁》中提出重要命题,即《史记》的历史叙事为"无中心"的世界构想,暗示了日本文化世界化构想必将挫败。同时,此种历史意识勾画了负载着耻辱与罪责相交的复杂主体观念,为他战后的文学创作极富反思性的思想深度提供了来源。本文通过诠释武田《司马迁》以及战后的相关作品,分析武田泰淳的历史意识,指出其相关思考正是针对日本战后现代化历程的深刻反思与批评,并认为,武田试图借此对冷战格局下出现的现代性种种困境进行回应。本文将从武田的历史意识推导出来的主体观念称作"受苦的主体性",武田在日本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之上,形构此种主体观念,为我们展示不囿于国家而向无数个体生命开放的人文精神纽带,即"文"的共同性之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史记世界 受苦的主体 日本现代性
原文传递
作家武田泰淳的上海因缘和上海意象
14
作者 徐静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12,共16页
对于战后派新锐作家武田泰淳而言,上海是一个让他感受到有些亲切而又陌生的中国、一个光亮而又破碎的西洋、一个非常而怪异的日本的都市空间。在武田所表现出来的上海意象中,也许有相当部分与近代大部分日本知识人的上海感觉交错叠合,... 对于战后派新锐作家武田泰淳而言,上海是一个让他感受到有些亲切而又陌生的中国、一个光亮而又破碎的西洋、一个非常而怪异的日本的都市空间。在武田所表现出来的上海意象中,也许有相当部分与近代大部分日本知识人的上海感觉交错叠合,但与上海的这一段深刻的因缘,也处处凸显了武田自己独特的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上海 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识
原文传递
20世纪以来日本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15
作者 陈玲玲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26,共15页
1900年以后,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在日本为学术界所重视。经历了前50年的基础研究,随后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两次高峰。传统的研究方法逐步受到实用主义乃至消费主义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进入跨学科、包罗万象的... 1900年以后,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在日本为学术界所重视。经历了前50年的基础研究,随后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两次高峰。传统的研究方法逐步受到实用主义乃至消费主义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进入跨学科、包罗万象的多元格局,一个关注政治、具有批判意识、张扬自由精神、具有先进经济思想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形象逐渐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武田泰淳 冈崎文夫 藤田胜久 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武田泰淳的“秋瑾”书写
16
作者 周晨曦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武田泰淳是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战后派作家,故中日双方的研究者迄今为止多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其与"战争""中国"有关的作品。事实上武田泰淳创作了大量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尤以"侠女"为主题意象的作品... 武田泰淳是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战后派作家,故中日双方的研究者迄今为止多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其与"战争""中国"有关的作品。事实上武田泰淳创作了大量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尤以"侠女"为主题意象的作品最具特色。本文以"侠女"形象集大成之作--《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女士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武田泰淳笔下的"秋瑾"形象,既可看到"秋瑾"是如何被一个日本作家重新认识和塑造,为中国的"秋瑾"研究提供了怎样的新视角,又可探究武田的"侠女"谱系有何内涵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田泰淳 秋瑾 侠女 侠义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