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n reduction of a total talar disloca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Furkan Yapici Mehmet Coskun +2 位作者 Muhammet Coskun Arslan Erman Ulu Yunus Emre Akm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4期1850-1856,共7页
BACKGROUND Total talar dislocation (TTD) is very uncommon for many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emergency/trauma specialists. Scarce cases of TTD have been repor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open fracture-dislocation injury. ... BACKGROUND Total talar dislocation (TTD) is very uncommon for many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emergency/trauma specialists. Scarce cases of TTD have been repor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open fracture-dislocation injury. 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very rare injury of closed TTD with a follow-up period of 36 mo. Initial closed reduction was not successful because of a fractured highly unstable medial malleolus displaced into the ankle mortise, blocking the relocation of the talus. The patient was able to walk pain-free after the 3rd month of surgery. At the 36-mo follow-up, there were 10 degrees of flexion loss and 10 degrees of extension loss in the tibiotalar joint. Furthermore, 5 degrees of subtalar joint inversion-eversion loss was present. CONCLUSION Open redu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closed TTDs unless closed reduction i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talar DISLOCATION Pan-talar DISLOCATION TALUS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talar prosthesis with biological function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alu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Qian-Dong Yang Mi-Duo Mu +1 位作者 Xu Tao Kang-Lai T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3期3147-3156,共10页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s(GCT)are most commonly seen in the distal femur.These tumors are uncommon in the small bones of the hand and feet,and a very few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A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alus is ...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s(GCT)are most commonly seen in the distal femur.These tumors are uncommon in the small bones of the hand and feet,and a very few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A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alus is rarely seen clinically and could be a challenge to physician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GCT of the talus in one patient who underwent a new reconstructive surgery technique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talar prosthesis.The prosthesis shape was designed by tomographic image processing and segmentation using technology to match the intact side by mirror symmetry with 3D post-processing technologies.The patient recovered nearly full range of motion of the ankle after 6 mo.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and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s were 1 and 89 points,respectively.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3D printing of a talar prosthesis is a beneficial option for GCT of the ta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 Giant cell tumor talar prosthe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Food Diet of Cobitis taenia in Talar River (Mazandaran Province)
3
作者 Soheil Bahrebar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12期697-704,共8页
关键词 饮食方式 猪带绦虫 食物 福尔马林 相对长度 采样周期 摇蚊幼虫 清扫车
下载PDF
Tibiocalcaneal fusion using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in total talar extrusion:A case report
4
作者 Shukriah Aqilah Zakaria Mohd Saiful Adzuwan Mat Rod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Talar extrusions are the rare extreme case of talar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nergy trauma.Given the rarity of talar extrusion,no proper treatment protocol has been established.The ear... Talar extrusions are the rare extreme case of talar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nergy trauma.Given the rarity of talar extrusion,no proper treatment protocol has been established.The earlier treatment outcomes have been poor due to the high rate of infection and avascular necrosis.However,more recent literature advised reimplanting the talus whenever practical,and providing with meticulous cleaning of the talus.In the presence of infection and severe trauma,tibiocalcaneal fusion achieved by the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can be an effective salvag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cular necrosis talar extrusion Tibiocalcaneal fusion Ilizarov method
原文传递
Total Talar Replacement Using a Novel 3D-Printed Prosthesis for Recurrent Giant Cell Tumour of the Talus
5
作者 干耀恺 戴尅戎 +3 位作者 李健瑛 史定伟 沈陆 姜闻博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21年第3期391-397,共7页
In our case,3D printing was used to fabricate a custom-made titanium alloy total talar prosthesis as a mirror image of the contralateral healthy talus for a 16-year-old girl who underwent right talar resection for a r... In our case,3D printing was used to fabricate a custom-made titanium alloy total talar prosthesis as a mirror image of the contralateral healthy talus for a 16-year-old girl who underwent right talar resection for a recurrent giant cell tumour(GCT)of the talus.A porous surface was used over the neck and tail of the talus prosthesis to promote soft tissue attachment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sthesis.Pre-drilled medial and lateral holes were prepared for ligament repair and attachment.Eighteen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there was no tumour recurrence,and the patient walked without symptoms.The Musculoskeletal Tumour Society score was 22/30,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 was 88/100,and the prosthesis was well positioned on radiographs.The short-and medium-term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3D-printed modular talar prostheses c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US giant cell tumour(GCT) modular talar prostheses total talar replacement 3D printing personalised treatment
原文传递
罕见载距小骨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黄跃华 陆志方 +3 位作者 范春海 隋启军 王馨悦 陈玉文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通过1例载距小骨畸形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系统阐述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解剖、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史、症状、影像资料,明确诊断,行载距小骨摘除、跟距关节成形术,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拆除石膏... 目的通过1例载距小骨畸形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系统阐述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解剖、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载距小骨畸形的病史、症状、影像资料,明确诊断,行载距小骨摘除、跟距关节成形术,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拆除石膏后开始康复锻炼;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肢体恢复好,无疼痛、麻木等不适,行走正常。结论载距小骨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文献资料鲜见记载,学术界对载距小骨畸形认识尚不足,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对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指导意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早诊断、个体化治疗,纠正局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尽可能恢复局部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距小骨 罕见病 跟距骨桥 跟距关节疼痛 畸形
下载PDF
儿童距骨体粉碎性骨折合并内踝骨折1例
7
作者 孙元桐 薛远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304-304,共1页
患儿,男,11岁,高处坠落致左踝关节肿痛畸形,于2021年6月11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查体:左踝关节肿痛畸形,左踝关节广泛皮下淤青,皮温略高,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肢端血运及活动可。入院后CT三维重建检查(见图1A)显示:... 患儿,男,11岁,高处坠落致左踝关节肿痛畸形,于2021年6月11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查体:左踝关节肿痛畸形,左踝关节广泛皮下淤青,皮温略高,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肢端血运及活动可。入院后CT三维重建检查(见图1A)显示:左距骨体粉碎性骨折,左内踝骨折,距骨后侧突骨折,距下关节脱位,内踝骨折处骺板内缘受累,距骨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断端分离,近端骨折块向外侧移位,远端骨折块向内上侧移位。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消肿后在全身麻醉加股神经丛阻滞麻醉下行左距骨体骨折+左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体骨折 内踝骨折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坏死临床研究
8
作者 赵英虎 何川 李冉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72-74,共3页
目的对距骨骨软骨坏死采取自体骨软骨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方法收集会泽县中医医院骨伤科近三年距骨骨软骨坏死病人资料10例,所选10例病人全部属于距骨穹隆内侧局限性病变软骨损伤,通过关节镜明确病人软骨损伤的范围以及内... 目的对距骨骨软骨坏死采取自体骨软骨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方法收集会泽县中医医院骨伤科近三年距骨骨软骨坏死病人资料10例,所选10例病人全部属于距骨穹隆内侧局限性病变软骨损伤,通过关节镜明确病人软骨损伤的范围以及内踝截骨暴露距骨病变的具体部位,选择自体股骨外踝马赛克状骨软骨对于病变距骨进行修复。结果10例病人全部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病人手术治疗之前的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和手术治疗之后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为距骨骨软骨坏死采取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对于存在囊性变损伤以及小面积损伤的病人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坏死 自体骨软骨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京生 李绍光 +2 位作者 孙天胜 刘智 刘树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目的]介绍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3年1月,收治复杂距骨体部骨折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28.9岁;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左侧5例,右侧3... [目的]介绍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3年1月,收治复杂距骨体部骨折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28.9岁;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踝部骨折2例,开放骨折脱位1例,均应用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1~3 a,平均1.3 a.根据患者主诉、后跟及踝关节的外形、功能及X线片征象来评价临床疗效.按Hawkins疗效标准:优4例(50%),良2例(25%),可l例(12.5%),差1例(12.5%),优良率为75%,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距骨体坏死.[结论]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是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手术治疗 可吸收螺钉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移位的距骨颈骨折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立峰 蔡锦方 梁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 研究距骨颈骨折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采用足内侧途径加内踝截骨显露距骨颈骨折 ,利用可吸收螺钉对骨折行内固定治疗 9例移位的距骨颈骨折。术后膝下石膏管型固定 6~ 12周 ,骨折有明显愈合迹... 目的 研究距骨颈骨折新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采用足内侧途径加内踝截骨显露距骨颈骨折 ,利用可吸收螺钉对骨折行内固定治疗 9例移位的距骨颈骨折。术后膝下石膏管型固定 6~ 12周 ,骨折有明显愈合迹象后 ,患者每日定时在短石膏靴外进行一定范围内活动。 结果  9例均获随访 15~ 6 0个月 ,平均 2 8个月 ,骨愈合时间 2 0~ 4 2周。按 AOFAS足部评分标准 ,功能优良率 77.8% (7/ 9)。术后 1例伤口表浅皮肤感染并皮缘部分坏死 ,为 Hawkins 型。术后随访 2例并发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1例为 Hawkins 型 ,系 5周即扶拐负重 ,评分为中 ;1例 Hawkins 型 ,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踝关节融合术 ,评分为差。 结论 以足内侧途径为入路 ,应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是一种新手术方法 ,辅以严格的术后处理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颈骨折 可吸收螺钉 治疗 移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9
11
作者 顾志谦 庞清江 +2 位作者 余霄 陈良 郭宗慧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38足。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5足,Ⅲ型23足。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载距突固定组18例,男13例,...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38足。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5足,Ⅲ型23足。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载距突固定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55岁,平均(38.56±8.03)岁,每例均有1枚螺钉拧入载距突;载距突未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9-53岁,平均(42.35±8.29)岁,螺钉未拧入载距突。通过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及术后Maryland足评分、VA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术后均恢复了Btihler角,重建了距下关节。术后1年Maryland足评分,载距突固定组平均88.61±7.59,载距突未固定组平均82.40±9.24,载距突固定组评分高于未固定组,足功能恢复更好。术后1年VAS评分,载距突固定组平均13.39±11.47,载距突未固定组平均22.50±13.10,载距突固定组术后VAS评分更低,足痛更少。结论:使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固定强度大,稳定性高,术后疼痛少,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载距突 后距关节面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捷 朱丽华 +3 位作者 李国平 曲绵域 胡跃林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报告了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病例。结果表明,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松弛引起踝关节反复扭伤、疼痛,提示外踝关节不稳定,距骨斜角超过5°则提示外踝韧带断裂。介绍了一种修补外踝韧带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较佳。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脱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慢性外踝不稳与距骨斜角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严敦尧 王永明 许光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63,共3页
探讨距骨斜角与慢性外踝不稳的关系 ,拟提供一种慢性外踝不稳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不稳青年患者 62人 ,共 64例外踝不稳踝关节 (男 3 7人 3 9例 ,女 2 5人 2 5例 )与外踝无损伤者 2 2 4人共 44 5例踝关节 (男 118人 2 ... 探讨距骨斜角与慢性外踝不稳的关系 ,拟提供一种慢性外踝不稳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不稳青年患者 62人 ,共 64例外踝不稳踝关节 (男 3 7人 3 9例 ,女 2 5人 2 5例 )与外踝无损伤者 2 2 4人共 44 5例踝关节 (男 118人 2 3 5例 ,女 10 6人 2 10例 ) ,用“踝关节加压内翻拍片架”进行踝跖屈内翻固定 ,拍摄踝关节跖屈内翻应力正位片。结果患者组距骨斜角平均9.3° ,对照组距骨斜角平均 4.2° ,P <0 .0 0 1。结论陈旧性外踝韧带损伤患者如踝内翻应力片显示距骨斜角 >9° ,则可考虑慢性外踝不稳 ;患踝距骨斜角≤ 9°但比健侧大 2°或以上 ,也应考虑慢性外踝不稳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外踝不稳 距骨斜角 踝关节 踝跖屈内翻扭伤 定量诊断方法 运动损伤
下载PDF
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伟华 原林 +1 位作者 黄昌林 胡书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 目的探讨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陆军士兵40人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分别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及距骨斜角(TT)。结果患侧ATT平均7.8mm,TT平均9.1°,而健侧分别为5.4mm及5.4°,对照组为6.1mm及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患侧与健侧距骨前移距离差值(△ATT)平均2.4mm,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而对照组分别为0.9mm及1.1°,与慢性外踝关节不稳的40例比较差异显著(P<0.01)。118例正常踝关节ATT、TT的P95分别为8mm及9°。结论前抽屉试验侧位片及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前抽屉试验侧位片中ATT≥8mm、△ATT≥2mm,内翻应力正位片中TT≥9°、△ATT≥3°可作为衡量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踝关节 应力位片 距骨斜角 距骨前移距离 内翻应力
下载PDF
距骨尾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忠华 石瑾 +1 位作者 王庆荣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为论证距骨尾命名的科学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0例成人干燥距骨上测量距骨尾的长、宽、厚,并观察距骨尾以及整个距骨的形态。结果:距骨从整体看形态如乌龟。距骨尾长为6.4±1.8mm,宽为8.6&... 目的:为论证距骨尾命名的科学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0例成人干燥距骨上测量距骨尾的长、宽、厚,并观察距骨尾以及整个距骨的形态。结果:距骨从整体看形态如乌龟。距骨尾长为6.4±1.8mm,宽为8.6±2.6mm,厚为5.2±1.4mm,距骨尾多数为半乳突形(63.5%),按长度分为中尾型(81%)、短尾型(12%)、长尾型(4%)和缺如型(3%)。结论:距骨分为头、颈、体、尾四部既符合解剖学命名原则,又切合临床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距骨尾 距骨尾骨折 形态学 解剖学
下载PDF
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文源 陆芸 +2 位作者 孟立民 蔡强 尹梦凡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上研究距骨颈骨折内固定最佳力学环境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获取健康男性志愿者左足及胫腓骨远端骨CT扫描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对距骨行三维建模;所有数...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上研究距骨颈骨折内固定最佳力学环境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获取健康男性志愿者左足及胫腓骨远端骨CT扫描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对距骨行三维建模;所有数据以点云格式输出到Geomagic软件编辑,得到模型实体,把所有数据以IGES格式输出;之后导入到Ansys软件中,利用该软件对克氏针、螺钉造模并模拟距骨颈骨折模型,分别用空心螺钉、克氏针对骨折进行固定,而后分别对模型赋予单元类型和属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在模型的胫距关节的距骨关节面垂直施加2 100 N的压力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果后侧入路内固定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 451 mm;前侧入路内固定分别为6.991 MPa、0.249 261 mm。螺钉内固定的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 451 mm;克氏针分别为6.958 MPa、0.242 006 mm。多根固定的骨折面接触压力最大为7.23 MPa,骨折间隙最小为0.199 451 mm;单根固定分别为6.976 MPa、0.243 946 mm。结论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可对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适用于距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最佳力学环境;双螺钉由后向前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稳定性优于其他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颈骨折 三维有限元 内固定 中立位
下载PDF
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斌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陆俭 陈康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5例,术后短腿石膏托外固定,早锻炼晚负重,并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选择下肢负重时间。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 目的探讨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5例,术后短腿石膏托外固定,早锻炼晚负重,并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选择下肢负重时间。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优16例(45.7%),良10例(28.6%),可7例(20.0%),差2例(5.7%),优良率为74.3%。发生局部皮肤坏死4例,伤口感染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无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可靠,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折 内踝截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距骨软骨损伤17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波 曲家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取髂骨植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骨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内侧距骨软骨损伤17例(17足)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7例;左足7例...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取髂骨植骨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骨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内侧距骨软骨损伤17例(17足)的病历资料。男10例;女7例;左足7例,右足1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5岁;14例患者病灶位于内侧,3例患者病灶位于外侧,病灶平均面积为为60±52.8 mm2;按照MRI的Hepple距骨软骨损伤分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T及MRI检查。采用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及视觉疼痛量表(VAS)对术后踝关节的功能及疼痛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术后随访4~39个月;平均18.6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的77.32±6.67分提高到术后的93.10±8.24分,VAS评分由术前的7.80±1.38分降低到术后的1.96±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HeppleⅢ、Ⅳ、Ⅴ型的距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髂骨植骨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踝关节的功能、缓解踝关节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软骨损伤 髂骨植骨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赤宇 宋文奇 +1 位作者 陆男吉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在距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Hawkin分型,对33例距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结果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为:Ⅰ型3例均愈合,Ⅱ型5例愈合4例,Ⅲ型15...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在距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Hawkin分型,对33例距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结果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别为:Ⅰ型3例均愈合,Ⅱ型5例愈合4例,Ⅲ型15例愈合5例,Ⅳ型10例愈合2例。结论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避免再次手术取出以及关节融合及置换手术难度,对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距骨骨折
下载PDF
距骨骨软骨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智慧 丁长青 +4 位作者 孙迎迎 刘德海 余磊 王文生 罗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9期103-10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距骨骨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53例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MRI均见距骨滑车面不规则条带状异常信号,呈长T1、长,112信号,连续或不连续,部分呈地... 目的探讨MRI在距骨骨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53例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MRI均见距骨滑车面不规则条带状异常信号,呈长T1、长,112信号,连续或不连续,部分呈地图样或囊变影。结论MRI诊断骨软骨损伤准确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损伤 剥脱性骨软骨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