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Talaromyces sp.1116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李思怡 申淑梅 +1 位作者 王远强 罗明和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现有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从一株来源于南海海洋的篮状菌属真菌1116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纯化获得了4个芳香族化合物,包括2个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和2个多羟基蒽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分... 现有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从一株来源于南海海洋的篮状菌属真菌1116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纯化获得了4个芳香族化合物,包括2个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和2个多羟基蒽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penicixanthones G(1),penicixanthones A(2),sclerotinin A(3),6-methoxymellein(4)。由此,菌株1116经18S rDNA序列分析比对被鉴定为篮状菌属真菌。基于此,文章旨在对Talaromyces sp.1116中的这4个化合物进行分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羟基蒽酮 异香豆素 海洋真菌 篮状菌属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生物絮凝丝状真菌Talaromyces sp.CC-1胞外多聚物的提取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时翠翠 黄强 +1 位作者 方迪 周立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4-629,共6页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 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这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 sp.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95.7∶5.8∶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丝状真菌 糙刺篮状菌 胞外多聚物 提取
下载PDF
Alkaloids from an algicolous strain of Talaromyces sp.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滨 李昉 季乃云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67-371,共5页
Compound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a culture of the alga-endophytic fungus Talaromyces sp. cf-16 included two naturally occurring alkaloids, 2-[(S)-hydroxy(phenyl)methyl]-3-methylquinazolin-4(3H)-one( 1a) and 2-[(R)... Compound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n a culture of the alga-endophytic fungus Talaromyces sp. cf-16 included two naturally occurring alkaloids, 2-[(S)-hydroxy(phenyl)methyl]-3-methylquinazolin-4(3H)-one( 1a) and 2-[(R)-hydroxy(phenyl)methyl]-3-methylquinazolin-4(3H)-one( 1b), that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ddition, seven known compounds( 2 – 8)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ulture. Following chiral column chromatography, compounds 1a and 1b were identified as enantiomers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 and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5 was more toxic to brine shrimp than the other compounds, and that 3 – 6 could inhibit Staphylococcus au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海藻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株 量子化学计算 化合物 内生真菌 柱色谱法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思瑶 张杨 车永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3-919,共7页
目的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圆二色谱等波... 目的对1株植物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稻米培养基培养,通过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圆二色谱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该菌株中共分离鉴定11个已知化合物,其中包括9个聚酮类化合物(1~9)和2个环肽类化合物(10和11),分别为1-deoxyrubralactone(1)、alternariol(2)、alternariol5-methyl ether(3)、altenuisol(4)、3-hydroxy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5)、(2’R,4’R,5’R)-altenuene(6)、(2’S,4’R,5’R)-isoaltenuene(7)、(2’R,4’R,5’R)-altenuene-5’-acetoxyester(8)、7-hydroxy-3,5-dimethyl-isochromen-1-one(9)、腾毒素(10)和二氢腾毒素(11)。结论化合物1、化合物3~11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化合物2和3在100μmol/L的浓度下对人膀胱癌J82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6.9%和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篮状菌属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1株海洋真菌Talaromyces sp.HK1-18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5
作者 李中辉 郝宝聪 +4 位作者 郑瑶瑶 毛君秋 朱夏濠 陈敏 王长云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1株分离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根际土壤的真菌Talaromyces sp.HK1-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的次... 目的研究1株分离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根际土壤的真菌Talaromyces sp.HK1-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查阅参考文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8个化合物(1~8),结构分别鉴定为penicillide(1)、purpactin A(2)、vermistatin(3)、deoxyfunicone(4)、dankasterone A(5)、fortisterol(6)、过氧化麦角甾醇(7)、radiclonic acid(8)。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对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 4330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均为0.78μg/mL。化合物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0.7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海洋真菌 talaromyces 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Polyketides with potential bioactivities from the mangrove‑derived fungus Talaromyces sp.WHUF0362
6
作者 Huawei Lv Haibo Su +9 位作者 Yaxin Xue Jia Jia Hongkai Bi Shoubao Wang Jinkun Zhang Mengdi Zhu Mahmoud Emam Hong Wang Kui Hong Xing-Nuo Li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Metabolites of microorganisms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sources for drug discovery.In this study,fve new depsidone derivatives,talaronins A-E(1-5)and three new xanthone derivatives,talaronins F-H(6-8),tog... Metabolites of microorganisms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potential sources for drug discovery.In this study,fve new depsidone derivatives,talaronins A-E(1-5)and three new xanthone derivatives,talaronins F-H(6-8),together with 16 known compounds(9-24),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the mangrove-derived fungus Talaromyces species WHUF0362.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methods including alkaline hydrolysis and Mosher’s method.Compounds 1 and 2 each attached a dimethyl acetal group at the aromatic ring.A putative bi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isolated metabolites was presented and suggested that the depsidones and the xanthones probably had the same biosynthetic precursors such as chrysophanol or rheochrysidin.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ssay indicated that compounds 5,9,10,and 14 showed potent activity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with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values in the range of 2.42-36.04μmol/L.While secalonic acid D(19)demonstrated signifca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four strains of H.pylori with MIC values in the range of 0.20 to 1.57μmol/L.Furthermore,secalonic acid D(19)exhibited cytotoxicity against cancer cell lines Bel-7402 and HCT-116 with IC_(50) values of 0.15 and 0.19μmol/L,respectively.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depsidone derivatives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lactone ring and the hydroxyl at C-10 was crucial to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H.pylori.The depsidone derivatives are promising leads to inhibit H.pylori and provide an avenu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rove-derived fungus talaromyces sp. DEPSIDONE Xanthone Antimicrobial
原文传递
CBL+PBL联合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
7
作者 万程 牟临杰 +4 位作者 张兴逵 李俊君 李智高 王向鹏 汤志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业3个年级研究生共60名,按入科顺序分为传统教学组、CBL+PBL组及CBL+PBL+SP组,每组20名。进行3个月的入科培训后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临床技能、病历质量、SP评价及自我感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CBL+PBL组、CBL+PBL+SP组课后的基本理论、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L+PBL+SP组的查体、腰穿及影像资料判读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PBL组与CBL+PBL+SP组的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L+PBL组与CBL+PBL+SP组的SP综合评价成绩、学生满意度、技能和知识吸收能力、医患沟通技巧、学习动机、理解力、师生互动、课程所花时间、课后考试、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完成课题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PBL联合SP教学法在提高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技巧、知识理解及吸收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更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sp 研究生 神经外科 教学模式 临床技能 自我感知能力
下载PDF
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
8
作者 王珺 吉凯 +2 位作者 高波 刘琳 杨婷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06至2020-06在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均进行根管治疗,其中对照组充填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试验...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06至2020-06在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均进行根管治疗,其中对照组充填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试验组采用iRoot SP冷侧法。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效果、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咀嚼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根管充填效果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4.13±0.79)vs.(5.11±0.98)]及1个月[(2.45±0.37)vs.(3.11±0.67)]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咬合力[(131.25±11.21)lbs vs.(120.34±14.09)lbs]及咀嚼效率[(90.12±4.13)%vs.(78.98±7.4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中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充填效果和疗效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基本相同,但iRoot SP冷侧法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根管治疗 iRoot sp冷侧法 垂直加压法 咀嚼 疼痛
下载PDF
退火对SP-700合金板材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9
作者 赵天章 杨震 +3 位作者 王珏 韩颖杰 付和国 庾雅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7-811,共1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衍射(EBSD)及单向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SP-700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SP-700合金板材的晶粒等轴化程度提高;当退火温度为780℃时,退火织... 通过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衍射(EBSD)及单向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SP-700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SP-700合金板材的晶粒等轴化程度提高;当退火温度为780℃时,退火织构类型基本不变;当退火温度为860℃时,初生α相向次生α相的转变形成了新的织构;经900℃退火后,组织类型转变为网篮组织,织构类型为棱锥织构和R型织构。α相的棱锥织构取向是造成原始板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原因;晶内亚结构在变形初期对滑移系的阻碍作用影响了板材在不同方向上的室温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晶内亚结构的消除和新的织构取向的产生导致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增强。此外,晶粒形貌和相含量的差异也会导致各向异性的变化。原始板材的断裂机制均为韧性断裂,且不同方向的断口特征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sp-700合金板材 微观组织 织构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下载PDF
一株新型高效聚磷菌Glutamicibacter sp.G2的分离鉴定及除磷特性
10
作者 习彦花 吴健 +3 位作者 孙立博 魏帅强 吕亚天 程辉彩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聚磷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bacteria,PAOs)在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强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挖掘新型高效聚磷菌并优化其除磷工艺,对于废水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富集驯化、分离纯化,结合MOPS蓝白斑(10... 聚磷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bacteria,PAOs)在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强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挖掘新型高效聚磷菌并优化其除磷工艺,对于废水生物除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富集驯化、分离纯化,结合MOPS蓝白斑(10×)初筛、Albert异染颗粒复筛等方法从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聚磷细菌G2,将其鉴定为盐生谷氨酸杆菌(Glutamicibacter halophytocola),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pH、温度、接种量、初始磷含量,以及水体中的阳离子浓度对菌株G2生长及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初始磷浓度为30 mg/L、pH为8.0、8.0%接种量、32℃的条件下发酵72 h后,磷去除率可达78.79%。同时,添加2.0%的Mg^(2+)可以将菌株G2在人工合成废水中的除磷率提高17.50%。文章所筛选出的盐生谷氨酸杆菌G2在人工合成废水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除磷效果,有望为废水生物除磷技术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分离鉴定 Glutamicibacter sp.G2 合成废水 除磷特性
下载PDF
基于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教学特点探讨PBL联合SP教学法在针灸临床学的应用
11
作者 罗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对高等医学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逐步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逐步将重点放到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上。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有别于其他全日制本科...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对高等医学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逐步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逐步将重点放到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上。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有别于其他全日制本科生,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应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针对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开设针灸临床学这门综合性和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用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相关的学情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以期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同时联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模拟问题,培养学生实际临证思辨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的衔接能力,增强学生的针灸综合临证思辨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升本 针灸临床学 PBL教学法 sp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情景模拟案例结合SP教学法在妇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爱民 梁月秀 +2 位作者 归楠楠 潘重免 潘含义 《科技风》 2024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案例结合SP教学法在妇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84名妇科见习生,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见习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名)以及观察组(42名)。对照组见习生接受情景模拟案例教...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案例结合SP教学法在妇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84名妇科见习生,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见习生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名)以及观察组(42名)。对照组见习生接受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方式,观察组见习生接受情景模拟案例结合SP教学法,比较两组见习生以下指标: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满意程度。结果:对比两组见习生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对比两组见习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对比两组见习生教学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妇科见习教学中实行情景模拟案例结合SP教学法,能显著提升见习生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能提升见习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并能促使见习生对教师教学工作满意度提升,故具有较高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案例 sp教学法 产科 见习教学
下载PDF
SP联合PBL教学法对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评价
13
作者 李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期0168-017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明确标准化病人(SP)联合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方法对护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研究期间从2021年1月开始,直至2023年3月结束,研究主体选择:在我院的70名护理实习护生。根据是否实施SP联合PBL教学法的情况将护生分为... 本研究旨在评估明确标准化病人(SP)联合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方法对护理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研究期间从2021年1月开始,直至2023年3月结束,研究主体选择:在我院的70名护理实习护生。根据是否实施SP联合PBL教学法的情况将护生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旨在了解SP联合PBL教学方法对护理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影响。结果 分析:探究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为(89.73±5.13)分,对照组为(82.34±5.76)分,t值为5.599,P值为0.000;探究组护生信息能力为(94.43±4.82)分,对照组为(88.79±5.04)分,t值为4.784,P值为0.000;探究组护生学习合作能力为(86.27±5.01)分,对照组为(80.12±5.82)分,t值为4.737,P值为0.000,探究组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护生相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探究组护生的理论成绩为(95.12±4.62)分,对照组为(89.73±5.76)分,t值为4.318,P值为0.000;探究组护生实践成绩为(93.24±5.73)分,对照组为(88.12±6.42)分,t值为3.520,P值为0.000实习考核理论与实践成绩探究组护生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探究组教学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7.14%,卡方值为4.200,P值为0.040,探究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选用SP与PBL联合教学法,可以良好提升护理教学质量,表现在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实习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三方面,可见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广泛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PBL 护理带教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利用SMAT和SPS在纯铁表面制备铁镍合金层
14
作者 安艳丽 范帅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3,共5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实现了镍粉在纯铁表面铁镍合金层的制备,通过纯铁表面机械研磨(SMAT)的预处理获得表面纳米层和梯度结构有效促进了铁镍的扩散,提升了合金层厚度和结合强度。通过XRD、SEM、EDS、硬度和摩擦磨损实验等,表征...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实现了镍粉在纯铁表面铁镍合金层的制备,通过纯铁表面机械研磨(SMAT)的预处理获得表面纳米层和梯度结构有效促进了铁镍的扩散,提升了合金层厚度和结合强度。通过XRD、SEM、EDS、硬度和摩擦磨损实验等,表征铁镍合金层形貌、组成,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纯铁试样经过SMAT预处理和SPS后,在表面获得了约50μm的铁镍合金层,沿着深度方向镍元素含量梯度变化,而在未经SMAT预处理的纯铁表面仅有25μm的合金层,本方法实现了合金层厚度明显增加。SMAT预处理后的SPS试样硬度提升,表面磨损量和犁沟槽深度减少,结合力增强,耐磨性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纯铁 铁镍合金化 硬度
下载PDF
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5
作者 全苗苗 马青云 +4 位作者 杨理 谢晴宜 戴好富 郝玉娥 赵友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外和紫外波谱技术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4-epi-lignicol(1)、lignicol(2)、6-demethylkigelin(3)、6,8-dihydroxy-3,4,7-trimethylisocoumarin(4)、6,7-dimethoxymellein(5)、musaone A(6)、2-(4-hydroxyphenyl)ethylacetate(7)、3-吲哚甲醛(8)、吲哚-3-乙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未发表的化合物,文章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stat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对这些化合物分别进行抗氧化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0有弱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haeosphaeriopsis sp.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16
作者 齐鑫 陈伟豪 +3 位作者 林秀萍 肖姣 王俊锋 刘永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对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液体发酵提取物... 目的对西沙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马尾藻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41304的液体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最终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吲哚-3-甲醛(1H-indole-3-carboxaldehyde)(1)、吲哚-3-乙酸甲酯(methyl indole-3-acetate)(2)、环(L-脯氨酸-L-缬氨酸)(cyclo-L-prolyl-L-valine)(3)、brevianamide F(4)、asperterreusine A(5)、talaisocoumarin A(6)、3-甲基-6-羟基-8甲氧基-3,4-二氢异香豆素(3-methyl-6-hydroxy-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7)、3-甲氧基-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3-methoxy-6,8-dihydroxy-3-methyl-3,4-dihydroisocoumarin)(8)、4-hydroxykigelin(9)和de-O-methyldiaporthin(10)。结论化合物按结构类型可分为生物碱和聚酮类等,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在4 mg·mL^(-1)浓度下,均未显示出抗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sp.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石榴蔗糖代谢相关酶SPS和INV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17
作者 冯立娟 李英朋 +3 位作者 王传增 尹燕雷 郭琳 谭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是蔗糖代谢的关键调控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鉴定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二级结构、亚细...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转化酶(INV)是蔗糖代谢的关键调控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鉴定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石榴基因组中鉴定出4个SPS基因和11个INV基因,其编码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家族成员间特征motif数量和种类大致相同,蛋白结构高度保守;这些蛋白不均匀地分布在染色体上,均定位于叶绿体中,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石榴SPS和INV基因家族成员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与巨桉同源性较高;不同SPS和INV基因在石榴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PgINV3在9月15日(果实增大期)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本研究结果对解析石榴果实中蔗糖代谢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spS基因 INV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金刚纂内生真菌Irpex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8
作者 黄磊 邱仕瑜 +3 位作者 鲁松梅 陈世伟 韦霁芮 周敏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5-59,68,共6页
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内生真菌Irpex sp.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与分离,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IrpexIacteC(1)、IrpexIacteD(2)、5-(4-Oxopentyl)furan-2-carbaldehyde(3)... 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内生真菌Irpex sp.的液体发酵产物进行提取与分离,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IrpexIacteC(1)、IrpexIacteD(2)、5-(4-Oxopentyl)furan-2-carbaldehyde(3)、22-tetraen-3-one(4)、IrlactinL(5)、IrlactinK(6)、IrlactinI(7)、Davotremulane B(8)、(+)-(1R,6S,7S)-Tremul-2-ene-12(11)-lactone(9),其中,3个为呋喃衍生物,5个为倍半萜化合物,1个为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3,4,8,9为首次从耙齿菌属Irpex sp.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纂 内生真菌 Irpex sp. 倍半萜
下载PDF
一株溶藻菌 Zobellella sp. B307对太平洋亚历山大藻的溶藻特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马双慧 白洁 +4 位作者 孙鹏飞 王登宇 相壮壮 李辉 晨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研究溶藻菌对赤潮甲藻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耐盐菌株Zobellella sp.B307,并研究了该菌株对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的抑制效果,从细胞结构、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究了该菌株的抑藻途径及作... 为研究溶藻菌对赤潮甲藻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耐盐菌株Zobellella sp.B307,并研究了该菌株对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的抑制效果,从细胞结构、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究了该菌株的抑藻途径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抑藻途径为分泌胞外活性物质的间接溶藻,72 h的溶藻率高达91%。溶藻过程中藻细胞壁破损,叶绿素a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藻细胞的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溶藻物质对藻细胞造成的强烈氧化损伤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热休克蛋白基因(HSP)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溶藻物质激发藻细胞产生的ROS在激活抗氧化系统的同时诱导产生HSP70,二者联合清除ROS以减缓藻细胞受应激损伤的程度;A.pacificum的网格蛋白基因(Clathrin)表达量显著上调,表示由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明显增强,进而说明为减轻光合营养功能受损造成的影响,藻细胞的异养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菌藻关系,更为探究赤潮治理的生物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亚历山大藻 溶藻细菌 溶藻机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怀山药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20
作者 盛蒙珂 赵莹菲 +3 位作者 田若丹 文春南 刘淼 麻兵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85,962,共5页
以一株怀山药内生毛壳菌Chaetomium sp.L-45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对毛壳菌进行大米发酵,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分离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利用NMR、HR-ESI-MS等... 以一株怀山药内生毛壳菌Chaetomium sp.L-45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对毛壳菌进行大米发酵,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分离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利用NMR、HR-ESI-MS等波谱解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从目标菌株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5-羟基-6-丙基-苯甲酸(1)、5-异戊烯基-吲哚-3-羧酸(2)、lecanorin(3)和麦角甾醇(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系首次从毛壳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壳菌 次生代谢产物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