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关键——以一流人才体系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益东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此本文对愿景驱动、一流人才的标准、甄选方法等进行探讨,分析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与一流学科对促进自主培养与留住一流人才的重要作用。鼓励原始创新见效最快的方式是盘点已经问世却尚未得到公认的原创成果,让完成人及时胜出。未来观与AI大爆发决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前瞻布局,强调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指出借助AI for Science在科研管理创新上的潜力与功效,推动AI+科技评价和AI化改革,知识点考核,杜绝垃圾论文、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应该从对标硅谷,到跃升为绿色、人文、科技、安全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实现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安全永续的发展,推动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流人才体系 AI+科技评价 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下载PDF
人才高地的演化与形成机理研究:基于硅谷、特拉维夫、中关村、筑波的纵向案例分析
2
作者 孙锐 孙雨洁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人才高地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擎画,也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动因-过程-结果”逻辑框架的基础上,选取硅谷、特拉维夫、中关村、筑波进行纵向多案例研究,探讨人才高地的演化与形成过程。研究发现:... 人才高地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擎画,也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动因-过程-结果”逻辑框架的基础上,选取硅谷、特拉维夫、中关村、筑波进行纵向多案例研究,探讨人才高地的演化与形成过程。研究发现:(1)人才高地演化过程是由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构成,经历了竞争优势驱动、政府干预驱动、价值最优驱动的动态更迭;(2)人才高地形成机理显现为资源聚合机理、资源整合机理、资源耦合机理的有序推进,体现出关键科创人才“开发者→架构者→引领者”的演变趋势;(3)人才高地实现了由低阶到高阶的“点状结构-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的递进演化,表现为自发迭代型生成模式、创业延伸型生成模式、生态拓展型生成模式、科研深耕型生成模式等差异化类型。研究结果是构建了人才高地的演化过程理论模型,挖掘了人才高地的过程、机理和模式,以期为建设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演化过程 形成机理 生成模式
下载PDF
人才高地竞争发展阶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作者 李峰 方娜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建设人才高地是实现新时代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建立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审视人才高地的竞争力水平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优化人才高地的建设路径。鉴于目前还未形成专业系统的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人才高地竞争力水平与发展态势... 建设人才高地是实现新时代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建立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审视人才高地的竞争力水平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优化人才高地的建设路径。鉴于目前还未形成专业系统的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人才高地竞争力水平与发展态势如何评估尚未可知,故以国家竞争发展阶段为理论基础,将人才高地发展分为起步、培育、成熟和巩固4个阶段。研究发现,这4个阶段人才高地核心竞争优势来源分别为建设良好人才环境、加大人才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可持续竞争力。因此,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评价原则,构建包括人才环境、人才投入、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在内的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人才高地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国家竞争发展阶段 竞争优势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
4
作者 孙雨洁 闫淑敏 +1 位作者 孙锐 董俊婕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基本内涵表现为人才与创新基于各类互动链接...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基本内涵表现为人才与创新基于各类互动链接的密集交换互动,显现为单兵推进向系统集成的转变;②发展逻辑呈现为“顶层战略维→核心支撑维→基础行动维”的架构体系,展现出双轮驱动、三位一体、雁阵格局的渐进性跨越;③建设路径体现为“聚点→铺线→推面→建体”的动态框架,凸显“高能级平台→高效能链条→高质量集群→高品质生态”的梯次联动和纵深布局。研究结论可为系统设计迈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洞见和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科技中心 发展逻辑 建设路径
下载PDF
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实证探析——基于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特征计量与政策分析
5
作者 吴静 黄学文 陈恩强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3期31-41,共11页
为精准评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现状及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以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特征计量与政策分析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人员分布、人才流动、优势学科及政策供给等情况给予... 为精准评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现状及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以高被引科学家群体特征计量与政策分析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的人员分布、人才流动、优势学科及政策供给等情况给予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存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分布不平衡、流动不顺畅,部分关键领域的核心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短缺,支撑政策衔接系统性不够等问题。据此,提出探索大湾区内高水平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建立“科教产才”融合的人才支撑体系、构筑高水平全周期梯队式人才队伍、完善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被引科学家 粤港澳大湾区 人才高地建设
下载PDF
海归人才的回国适应现状及新时代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探索——以上海为例
6
作者 邢海燕 陈梦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81,共19页
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海归人才的回流与就业选择受到深刻影响。本文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出发,关注当前我国海归人才回流与求职的新变化,探讨海归人才在归国后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其脱嵌原因。研究发现,受政策环境和个体主动性... 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海归人才的回流与就业选择受到深刻影响。本文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出发,关注当前我国海归人才回流与求职的新变化,探讨海归人才在归国后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其脱嵌原因。研究发现,受政策环境和个体主动性不足等因素制约,海归人才在政治、组织、文化、工作和社交等多个层面均面临再适应困难,且存在重新嵌入国内文化环境难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调研数据对新时代上海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政策科学性的提升、多方联动的推动、社区组织的积极参与、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旨在促进海归人才更好地融入国内社会环境,进一步发挥人才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归人才 回流与就业 社会适应 人才高地建设
下载PDF
中国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风险研究
7
作者 韩彻驹 张向前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构建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和科技创新价值链分析主体性风险。研究发现,全国2015-2021年平均系统性风险指数均低... 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构建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和科技创新价值链分析主体性风险。研究发现,全国2015-2021年平均系统性风险指数均低于0.45,系统性风险整体稳定可控,但是需要加强防范三类人才安全风险和四类科技安全风险。中国应当建立包含情报收集、分析预警、防范处置三个部分的人才与科技安全风险治理体系;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改革,构建高质量链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有利于提高创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基于政策文献计量的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相关政策研究
8
作者 汪晨旭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的系统性描述与图谱式总结,分析政策对建设人才高地的具体影响,为郑州市人才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2年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的系统性描述与图谱式总结,分析政策对建设人才高地的具体影响,为郑州市人才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2年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工具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郑州市人才高地建设政策体系具有政府部门积极参与、涉及内容多且全面、政策工具使用恰当等特点,但仍存在相关部门间合作意识不强、农村教育和民办教育等内容的政策关注度较低等问题。【结论】郑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在人才引育政策方面还应加强顶层设计,规范人才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加强扶持政策的科学性,优化人才政策的内容与设计;增强企业主导地位,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 政策工具
下载PDF
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是否加快了人才中心、创新高地建设?
9
作者 马浚锋 杨梓茗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6,共14页
本研究结合2006—2021年“两横三纵”城市群的城际面板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人才集群和创新汇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有利于释放人力资本投资的知识积累、溢出效应,提升高... 本研究结合2006—2021年“两横三纵”城市群的城际面板数据,在构建相关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指标的基础上,对人才集群和创新汇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有利于释放人力资本投资的知识积累、溢出效应,提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吸引力,由此推动人才中心的成型,并在此基础上激活科技创新动能,持续赋能,加快创新高地建设;在进行工具变量识别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十分稳健;异质性分析和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对人才中心、创新高地建设的影响存在梯度格局,且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有利于域内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人员的知识交流,促进人力资本的跨区域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协同度,推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为更好发挥城市群高校空间集聚效应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在高校分类发展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建立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探索跨区域人才流动的财政补偿机制,建立公共教育服务共享平台和科研创新协作网络,实现高等教育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校 空间集聚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知识交流
下载PDF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人才高地:生态分析与战略实现
10
作者 王建民 钱诚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基于人力资本生态理论,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主要大湾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和审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人才高地系统工程的基础条件,有助于明确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构建这一战略性系统工程的原则、战略... 基于人力资本生态理论,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主要大湾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和审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人才高地系统工程的基础条件,有助于明确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构建这一战略性系统工程的原则、战略和实现路径。在原则层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应该坚持战略人力资本原则、攻克难题和构建基础原则、“雁阵格局”和集团化作战原则、制度和文化认同原则、多样化开发与利用原则。在战略选择层面,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应强化全球比较优势技术和产业领域关键人才团队,汇聚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青年基础性战略人才,优化国际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获取国际顶级专家智慧,成为重要的知识传播者。在战略路径层面,则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主体决策、政府部门服务与管理的理念与机制,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改善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的物质条件与制度环境,在更高水平实现人才服务与管理的区域一体化和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 战略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生态
下载PDF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集聚研究
11
作者 华思雨 张向前 《特区经济》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集聚不仅能够带动科技创新,也能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才集聚的总体规模、结构及分布和产出效能的现状,对人才集聚效应带来的经济性效应,影响人才集聚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政策... 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集聚不仅能够带动科技创新,也能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才集聚的总体规模、结构及分布和产出效能的现状,对人才集聚效应带来的经济性效应,影响人才集聚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当前中国人才集聚在时空分布、人才政策和人才流动方面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合理、人才政策待完善、国内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提出发挥人才“虹吸效应”、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降低人才流失率的可行性措施来加强人才集聚在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方面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人才集聚
下载PDF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使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巧玲 张向前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优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是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中存在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不科学、创新成果缺乏自主性、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 优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是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中存在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不科学、创新成果缺乏自主性、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和人才培训激励手段单一等问题,构建了优化世界重要人才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科技创新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改善科研环境,加强人才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从而发挥创新人才的最大效益,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人才使用机制
下载PDF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四重向度
13
作者 郝玥 仇经纬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历史演进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历程;从规律认识看,推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历史演进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四个历程;从规律认识看,推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理念在于以系统方式推动形成由多个主体、多个方面、多个环节有机互动和高效协作的创新机制;从科学内涵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主要是指人才充分集聚、创新活动密集、人才创新环境优良,能够持续集聚整合世界级各类创新要素,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地区或组织;从重大意义而言,这一命题的提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宝库,为坚定不移走好人才强国之路提供了重要抓手,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规律认识 科学内涵 重大意义
下载PDF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促进人才高地建设的机制、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峰 王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9,共9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高地的建设和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及使用主体与区域创新主体双重身份、教育吸引和就业吸引两种路径来促进人才高地建设。实践上,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人才高地的建设和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及使用主体与区域创新主体双重身份、教育吸引和就业吸引两种路径来促进人才高地建设。实践上,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建设人才高地的一流大学基础。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过优质学位项目供给、灵活自主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直接和衍生就业岗位供给等途径促进了人才的引育和汇聚。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吸引路径的人才吸引功能;提升就业吸引路径在青年人才、跨学科人才上的引育功能;促进双重身份的融合,建立校地协同的人才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人才高地 人才强国 人才流动 人才集聚
下载PDF
高等教育集群何以促进人才高地建设——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晓中 宁云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61,共9页
高等教育集群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高等教育集群主要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吸引实现高地人才聚集及其结构优化。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教育集群... 高等教育集群促进人才高地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高等教育集群主要通过人才培育和人才吸引实现高地人才聚集及其结构优化。比较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教育集群吸引人才的质量和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相较旧金山湾区存在差距。从“育”和“引”两条主线出发,寻求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建设的现实路径,即优化高等教育集群体系、提升人才高地育才水平,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人才高地聚才吸引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科技、产业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人才高地 高等教育集群 旧金山湾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机制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燕 《江苏商论》 2023年第10期60-64,68,共6页
建成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立足已有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借鉴世界知名湾区打造人才高地成功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产业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支撑,建设创新人... 建成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地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立足已有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借鉴世界知名湾区打造人才高地成功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产业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支撑,建设创新人才高密度聚集、创新人才结构合理发展、创新人才竞争力持续提升、创新人才集中培育、创新人才高效流动等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人才集聚 建设机制 创新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基于269个城市的经验数据
17
作者 彭川宇 何劲松 +1 位作者 杨佳雯 朱玲莉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0-48,共9页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规模较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创新高地建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模型 政策效应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人才培养高地的知识视角
18
作者 陈霞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5-69,共5页
从“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知识特质出发,从“知识专业化”“知识高深”“知识体系”三个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中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性、专业性、职业性视角出发,提出... 从“双高计划”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知识特质出发,从“知识专业化”“知识高深”“知识体系”三个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中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性、专业性、职业性视角出发,提出“围绕消费者需求建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建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为人才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教育产品(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高地 实践性知识 技术技能人才
下载PDF
建构苏北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对策研究——以淮安为例
19
作者 王蕊 刘岳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9-64,共6页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对淮安近年人口变化、农民教育、农民培训、涉农招生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等情况展开调研发现,淮安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建设存在供需数量、供需质量、供需结构和供需培养等方面不匹配的问题,这主要受农民迁移、世俗观念...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对淮安近年人口变化、农民教育、农民培训、涉农招生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等情况展开调研发现,淮安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建设存在供需数量、供需质量、供需结构和供需培养等方面不匹配的问题,这主要受农民迁移、世俗观念、思维定势、统筹缺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挖掘、构建“乡才”培育体系,对接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养农产转化人才,突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施城乡双轮驱动,推进乡村人才政策供给、打造吸引人才高地,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民生活质量,有助于建构苏北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乡村振兴 人才高地 资源整合 融合发展 政策供给
下载PDF
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理论样态与现实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海英 刘晓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要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基于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内涵特征的分析,构建“强类型定位、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分析框架,并以197所“双高计...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要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基于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内涵特征的分析,构建“强类型定位、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分析框架,并以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自评报告和项目检测平台数据为抓手,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定位有待明晰、内容有待明确、效果评价不足等问题,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一定的挑战。建议从顶层规划、特色发展、评价赋能三方面加以改进,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引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中期绩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