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与科学基金发展策略
1
作者 王焰新 李琳 +1 位作者 李素矿 王忠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三大战略的交汇点,科学基金作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三大战略的交汇点,科学基金作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学科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枢纽,在一体布局下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围绕如何“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问题,明确新时代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定位、内涵和要求,挖掘教育优先、科技自强、人才引领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以期为科学基金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基础研究 人才流动 科学基金 国家创新体系
下载PDF
高校人才流动与基础研究创新产出
2
作者 余长林 左佳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70,共11页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术人才流动作为高校间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能否带来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学术人才流动作为高校间人才竞争的表现形式,能否带来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提升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尚待明确。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8年中国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从学术人才流动的视角回答如何提升基础研究科研效率这一问题。研究发现,高校人才流动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从而提升高校基础研究产出效率。机制分析表明,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通过研究人员合作论文数量的增加以及流入学者与高校之间更好的匹配来实现高校科研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校人才流入对基础研究创新产出的影响在社会科学领域以及人才流向东部高校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现阶段如何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效率、释放学术人才红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人才流动 基础研究 合作与匹配 科研绩效
下载PDF
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构建
3
作者 王莉 张贺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50,共14页
组织间人才流动是常态化的自然过程。打破只关注人才流入正效应和流出负效应的认知茧房,聚焦人才流动的反功能,识别触发人才流动积极后效的各类情景变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从新旧雇主组织双角度、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路径构建了组织... 组织间人才流动是常态化的自然过程。打破只关注人才流入正效应和流出负效应的认知茧房,聚焦人才流动的反功能,识别触发人才流动积极后效的各类情景变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从新旧雇主组织双角度、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路径构建了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既是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呼吁扩展“人才流动效应”理论研究的积极响应,也是挑战“常识性认知”的一种悖论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效应 扎根理论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模型构建
下载PDF
新时代人才强国背景下高校科技人才培养与创新环境研究
4
作者 徐娟 张欣慧 李雪莹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5期53-67,共15页
在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对高校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文章基于2020年陕西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1127份问卷结果,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现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环境发展状况的分析... 在新时代建设人才强国背景下,对高校科技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文章基于2020年陕西高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1127份问卷结果,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现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环境发展状况的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高校科技人才政策和构建高校创新生态体系提供依据。由此提出从四个方面进行高校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促进高校科技人才区域间合理配置,加快高校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提升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公平灵活的政策环境,推进高校科技人才政策集成创新;重视高校间差异化特征,因校制宜促进高校人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 政产学研用 创新政策
下载PDF
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效能、困境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章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在当前高职产教融合实践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间人才的合理、有效交流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针对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制度低效... 在当前高职产教融合实践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间人才的合理、有效交流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针对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制度低效、运行机制不健全以及校企价值错位导致双向流动效果不佳等问题,从完善政策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提升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实效的实践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人才 双向流动 效能 困境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章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8-80,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对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高效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了互通、互助、互利的立交桥。但目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尚面临诸多现实... 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对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高效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了互通、互助、互利的立交桥。但目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与阻碍,如流动主体内生动力不足、流动政策不完善、机制构建不健全等。要持续推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提高实效性,需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力量,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牵头、校企联动的协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人才 双向流动
下载PDF
以技能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四川省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7
作者 赖荣 刘云 韩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81,共15页
技能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参与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而从人才结构和人才发展环境两个维度分析四川省的技能人才现状,发现当前乡村劳动力供给仍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技能人才政策制度有待完善,技能成才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参与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而从人才结构和人才发展环境两个维度分析四川省的技能人才现状,发现当前乡村劳动力供给仍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技能人才政策制度有待完善,技能成才环境氛围不够浓厚,技能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四川省应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政策,如贯彻人口发展新理念,促进技能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协调统一,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周期,厚植技能人才振兴沃土,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体系,全要素加强技能人才培育供给,拓展才能施展新场景,全链条推动技能人才融合发展,持续优化技能成才新环境,全方位强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技能人才 城乡融合 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 人才流动
下载PDF
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共享:因素、机制与路径
8
作者 贾冀南 胡秀深 柴博悦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126-134,163,共10页
在建设创新、智慧、一流的雄安新区的背景下,高端人才是推进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高端人才的流动与共享能够成为形塑雄安新区经济社会竞争图谱的聚才良方。本文以“人才共享”的内涵和理论为基础,探究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共享的影... 在建设创新、智慧、一流的雄安新区的背景下,高端人才是推进雄安新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高端人才的流动与共享能够成为形塑雄安新区经济社会竞争图谱的聚才良方。本文以“人才共享”的内涵和理论为基础,探究雄安新区高端人才共享的影响因素,在厘清高端人才跨区域共享的形成机制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构建高端人才共享保障体系、探索高端人才共享激励体系、搭建高端人才要素流动共享平台、形成具有“磁场效应”的创新环境以及构建多层面多形式的高端人才共享渠道等要素在内的高端人才共享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高端人才 人才共享 人才流动 人才强国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跨境协作机制研究
9
作者 黄炳超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作为“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粤港澳大湾区肩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有组织科研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的新形式,“四个面向”为高校科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创... 作为“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粤港澳大湾区肩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重任。有组织科研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的新形式,“四个面向”为高校科研合作的组织形式创新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有组织科研面临跨境协作组织不够健全、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受限、科研经费跨境流动不畅、技术合作及设备共享受阻、高校科研合作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跨境有组织科研的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央地协作的顶层设计,健全高校有组织科研的跨境协作机制;加强府际协作的中层链接,促进三类高校各司其职实现有组织科研;加强内外协作的基础保障,优化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粤港澳大湾区 跨境协作 人才流动 技术合作 科研合作
下载PDF
城市何以筑巢引凤——基于舒适物理论的组态研究
10
作者 罗茜琳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文章根据舒适物种类构建城市舒适物理论分析框架,探究舒适物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城市间人才流动的现象。通过选取自然、文化、交通、卫生、商业和教育舒适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舒适物与城市人才吸引... 文章根据舒适物种类构建城市舒适物理论分析框架,探究舒适物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城市间人才流动的现象。通过选取自然、文化、交通、卫生、商业和教育舒适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舒适物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组态效应,以100个城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舒适物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不存在影响城市人才吸引力的舒适物必要条件,存在四条引致高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组态和五条引致低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组态。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各城市应重视舒适物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人才吸引力提升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舒适物 人才吸引力 场景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江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
作者 黄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借助人才流动理论,对人才流动意愿现状展开实证调研。研究发现,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明显、薪酬待遇兑现有落差、职业发展机制不完善、工作环境氛围不满意等现状,是... 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借助人才流动理论,对人才流动意愿现状展开实证调研。研究发现,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明显、薪酬待遇兑现有落差、职业发展机制不完善、工作环境氛围不满意等现状,是影响“双师型”教师流出的主要动因。基于此,结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个人等层面,对“双师型”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提出应对策略,为江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 人才流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异质性效应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晖 李明昕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3-43,共11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收入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但不同城镇化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存在异质性影响,明确不同城镇化模式影响效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19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 城乡收入差距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收入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但不同城镇化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存在异质性影响,明确不同城镇化模式影响效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19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城镇化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土地城镇化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发现,人才流动强化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而智能制造却阻碍了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及生态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省级开发区升级则是促进了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却削弱了经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因此,提出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转变、提高城郊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农村与城镇的产业联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人才流动 智能制造 省级开发区升级
下载PDF
中国战略科技人才成长阶段流动规律研究——以28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瞿群臻 高思玉 牛萍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战略科技人才的代表群体,为中国科学智库的建设和战略科技决策提供支撑。本文以2015—2021年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281名院士在3个成长阶段中的流动数据,包括籍贯地到本科就读地,首次就业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中国战略科技人才的代表群体,为中国科学智库的建设和战略科技决策提供支撑。本文以2015—2021年间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281名院士在3个成长阶段中的流动数据,包括籍贯地到本科就读地,首次就业地与最高学历就读地间和就业地间的流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3个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院士成长阶段的推移,院士流动趋于稳定,北京逐渐成为全国院士流动网络的核心,省级行政区对院士的吸引力受到当地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据此,本文从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以及战略科技人才自身3个方面提出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和保留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科技人才 人才流动规律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瑾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变化,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结合时代特征,可将这一时期美国科技人才的发展分为突进期、波动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美国成为世界科技...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变化,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结合时代特征,可将这一时期美国科技人才的发展分为突进期、波动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人才强国的原因包括国家干预起到的引领作用、贯穿始终的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高等教育领域的巨大吸引力及外来人才为美国所创造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等。美国科技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防人才需求挤占社会经济建设人才需求、性别和少数族裔歧视问题,以及对于外来科技人才的过度依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科技人才 高等教育 人才流动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流动的交互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睿娟 齐宝华 唐安双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3期20-26,共7页
基于人才流动理论,构建VAR模型,利用SPSS25.0和Eviews10.0软件处理陕西省2006-2020年的统计数据,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流动的关系。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动态交互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科技创新的正... 基于人才流动理论,构建VAR模型,利用SPSS25.0和Eviews10.0软件处理陕西省2006-2020年的统计数据,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流动的关系。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动态交互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高质量发展比科技创新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科技创新比科技人才流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结合陕西发展实践,建议以产业体系为抓手,推动陕西科技创新;以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为统领,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陕西良好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人才流动 VAR模型
下载PDF
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及检验
16
作者 李静 汪余慧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如何高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其中重要的篇章,而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此利用2004-2018年中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面板数据,并运用2SLS进行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如何高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其中重要的篇章,而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此利用2004-2018年中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面板数据,并运用2SLS进行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是显著的。其次,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回归结果分析,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非常显著,进一步分省会与非省会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通过机制研究表明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化,并且人才流动通过这些渠道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正向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高端人才流动的网络关联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对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流动的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秀梅 黄春晓 +1 位作者 许宏福 杨志强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9-1500,共12页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等作为人才顶端的代表,对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突破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核心区为实证对象,基于历年“杰青”“长江学者”以及“两院院士”获得者名单,利用...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城市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等作为人才顶端的代表,对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突破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核心区为实证对象,基于历年“杰青”“长江学者”以及“两院院士”获得者名单,利用履历分析法构建了包含1878名高端人才数据库。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以高端人才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尺度,剖析高端人才的社会空间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城市网络的构建提供启示。结果表明:1)高端人才初次择业的空间邻近取向显著。2)再次择业的地理流动具有网络关联与空间邻近流动两大特征,其中前者表征为一线城市的远距离虹吸,以及等级邻近城市间连接性的强化。3)高端人才个体利益的追求与城市综合环境,共同塑造了人才流动的关联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流动空间 地方性 人才环流 城市网络 长三角核心区
下载PDF
Study on Training Way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Based on Behavior Analysis
18
作者 Qunzhen QU Lan YAO Ping NI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Firstly,the behavior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Firstly,the behavior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such as 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on,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was analyzed,and then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ere discussed.Finally,the training way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AGGLOMERATION and flow BEHAVIOR
下载PDF
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形势与涉外法治人才需求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小奔 杨依楠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94-109,143,共17页
中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面临着美国涉华“337调查”频率增加、数据跨境流动风险上升以及技术出口管制收紧等单边主义政策的挑战。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大量涉外法治人才需求。在涉华“337调查”纠纷中,涉外法治人才... 中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面临着美国涉华“337调查”频率增加、数据跨境流动风险上升以及技术出口管制收紧等单边主义政策的挑战。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大量涉外法治人才需求。在涉华“337调查”纠纷中,涉外法治人才应当具备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管理、掌握出口贸易规则、处理政府公共关系以及应用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在数据跨境流动中,涉外法治人才应当熟悉国际谈判模式与规则制定流程,有效破解知识产权管辖冲突,多渠道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合规;在技术出口管制应对过程中,识别管控成分并加强业务规范、开展风险筛查、善用博弈措施和反制手段是涉外法治人才应当具备的素养。要坚持问题导向培养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为我国全面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提供智力资源,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涉外法治人才 “337调查” 数据跨境流动 技术出口管制
下载PDF
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政策工具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如烟 张丽娟 张艾黎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0-188,共9页
本文梳理了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政策工具,分析了其对中美贸易、投资、人才流动的影响,按照政策目标,将美国的政策工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二类是“市场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三类是“人才脱钩”的政策工具。在美... 本文梳理了美国与中国科技脱钩的政策工具,分析了其对中美贸易、投资、人才流动的影响,按照政策目标,将美国的政策工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二类是“市场脱钩”的政策工具,第三类是“人才脱钩”的政策工具。在美国政策工具的打压下,近年来中美在科技领域呈现脱钩态势,主要体现在高技术产品贸易、知识产权服务贸易、高技术领域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中国赴美留学生以及中美科研人员合著论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脱钩 政策工具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人才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