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use measurement by non-irrigated Tamarix ramosissima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1
作者 Shuang Li HongLang Xiao +1 位作者 YiBen Cheng Fang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is a typical hardy desert plant growing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Sap flow in stems of Z ramosissima plants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to determine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is a typical hardy desert plant growing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Sap flow in stems of Z ramosissima plants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to determine th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ap flow and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is species and the response of sap flow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is article compared the sap flow rate measured by the heat balance method with the transpiration rate measured by rapid weighing, and validated that heat balance sap flow gauges were reliable for monitoring transpiration. The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stem sap flow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as: solar radiation 〉 vapor pressure deficit 〉 air temperature 〉 rela- tive humidity 〉 wind speed. Bidirectional sap flows occurred at night, and negative sap flow generally corresponded to high atmospheric humidity. The average error in predicted sap flow rate ranged from -0.78% to 14.00%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for transpiration the average error was 8.19%.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quations between sap flow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s well as sapwood area, transpiration of an individual plant, and even the stand-level transpiration, can be estimated accurately through extrapo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heat balance method sap flow TRANSPIRA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雷善清 王文娟 +6 位作者 王雨辰 陈利俊 吴鑫磊 邓宗文 张天汉 杜志强 李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638-7647,共10页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多枝柽柳如何影响胡杨生长。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伴生降低当年生胡杨幼苗的存活率,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胡杨存活率提高,而盐分对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2)水分、盐分和伴生模式几个因子对胡杨的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会不同程度降低胡杨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而根冠比增大。混种条件下,胡杨幼苗对水盐的响应更为敏感。(3)相对竞争强度对水盐环境有明显的响应(P<0.05),随水分条件改善,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降低。多枝柽柳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快速消耗土壤的水分,从而导致胡杨幼苗水分亏缺。土壤水分条件是胡杨和多枝柽柳幼苗共存的关键因素,在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水分偏好的差异导致胡杨无法通过实生苗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加剧胡杨种群的衰退,而多枝柽柳更为耐旱的特性使其逐步占据河岸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两个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异决定了河岸带植被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导致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的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多枝柽柳 种间关系 水盐条件
下载PDF
Patterns,magnitude,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by Tamarix ramosissima roots 被引量:12
3
作者 TengFei YU Qi FENG +2 位作者 JianHua SI HaiYang XI Wei L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96-407,共12页
Tamarix spp. (Saltcedar) is a facultative phreatophyte that can tolerate drought when groundwater is not accessed. In addition to deep water uptake,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HR) is anothe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 Tamarix spp. (Saltcedar) is a facultative phreatophyte that can tolerate drought when groundwater is not accessed. In addition to deep water uptake,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HR) is anothe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Tarnarix spp. In this study, data on soil volumetric moisture content (0), lateral root sap flow, and relevant climate variabl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s, magnitude,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R of soil water by roots of 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 in an extremely arid land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showed evident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0 at the depths of 30 and 50 cm, indicating "hydraulic lift" (HL). 0 increased remarkably at 10 and 140 cm but decreased at 30 and 50 cm and slightly changed at 80 cm after rainfall, suggesting a possible "hydraulic descent" (HD). However, no direct evid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negative flow of lateral roots, supporting HR (including HL and HD) of T. ramosissima. The HR pathway unlikely occurred via lateral roots; instead, HR possibly occurred through adventitious roots with a diameter of 2-5 mm and a length of 60-100 cm. HR at depths of 20-60 cm ranged from 0.01-1.77 mm/d with an average of 0.43 mm/d, which accounted for an average of 22% of the estimated seasonal total water depletion at 0-160 cm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 climate factors, particularly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accounted for at least 33% and 45% of HR variations with depths and years, respectively. In summary, T. ramosissima can be added to the wide list of existing species involved in HR. High levels of HR may represent a considerable fraction of daily soil water depletion and substantially improve plant water status. HR could vary tremendously in terms of years and depths, and this variation could be attributed to climate factors and soil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ught tolerance phreatophyte hydraulic redistribution root sap flow tamarix ramosissima
下载PDF
Intra-annual stem diameter growth of Tamarix ramosissima and association with hydroclimatic factor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China's Heihe River 被引量:12
4
作者 ShengChun XIAO HongLang XIAO +1 位作者 XiaoMei PENG QuanYan T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98-510,共13页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f cambial phenology and intra-annual growth dynamics are useful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tree growth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f cambial phenology and intra-annual growth dynamics are useful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tree growth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es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have changed from a perennial river to an ephemeral stream with a decreased and degraded riparian zone. Tamarisk(Tamarix ramosissima) is the dominant shrub species of the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is study, the daily and seasonal patterns of tamarisk stem diameter growth, including the main period of tree ring formation, were examined.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growth changes, along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logy of the dendrohydrological area and management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s in similar arid regions, are also presented. The diurnal-seasonal activity of stem diameter and the dynamics of growth ring formation were studied using a point dendrometer and micro-coring methods during the 2012 growing season in shrub tamarisk in 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stan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in Ejin Banner, Inner Mongolia of northwestern China. Generally, the variation in diurnal diameter of tamarisk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unstable multi-peak pattern, with the cumulative stem diameter growth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following an S-shaped curve. The period from late May to early August was the main period of stem diameter growth and growth-ring formation. Among all of the hydroclimatic factor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only groundwater dep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tem diameter increment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fore, for the dendrochronological study, the annual rings of the tamarisk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processes that determine the regional water regime, such as river runoff and fluctuations in groundwater depth.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s, suitable groundwater depths must be maintained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to sustain tree health and a suitable stan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marix ramosissima stem diameter growth tree ring formation hydroclimatic factors diurnal-seasonal scale Heihe River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多枝柽柳生理特性对沙堆不同堆积阶段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光莹 祖姆热提·于苏甫江 +2 位作者 董正武 马晓东 李生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57-3470,共14页
多枝柽柳作为干旱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其长期与风沙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灌丛沙堆,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及遏制沙漠蔓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生长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 多枝柽柳作为干旱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其长期与风沙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灌丛沙堆,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及遏制沙漠蔓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生长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模拟沙堆堆积发育过程,揭示多枝柽柳生理特征对沙堆不同堆积发育阶段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及自由水/束缚水(Vs/V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在增长阶段沙堆上最高,衰退阶段沙堆上最低,水分饱和亏(WSD)则呈相反趋势;组织含水量(TWC)呈逐渐上升的变化,清晨水势(Ψ_(PD))及正午水势(Ψ_(MD))呈逐渐降低的变化。(2)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调节性能量耗散[Y_((NPQ))]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衰退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各参数的日均值最大;各发育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_((NO))]日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实际光化学效率[Y_((II))]日变化均呈“N”型,且Y_((II))日均值大小依次为增长阶段沙堆(0.489)>稳定阶段沙堆(0.463)>雏形阶段沙堆(0.455)>衰退阶段沙堆(0.439)。(3)气温(TEMP)和PAR与叶片Y_((II))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TR均呈显著正相关;Y_((II))与ETR、Y_((NO))与Y_((NPQ))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AR、TEMP是影响不同堆积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生理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可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之间的协同关系来响应微环境的变化,从而减少其脱水风险以实现最大程度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不同发育阶段沙堆 水分生理 叶绿素荧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探红柳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刘晓航 凌修妍 +5 位作者 徐睿君 郭昕玥 陈婷玉 付金环 范可欣 高祎婷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天然植物红柳治疗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分别作为预设条件,对红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天然植物红柳治疗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分别作为预设条件,对红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ALI相关靶点;通过VennDiagram软件获得交集靶点(红柳和ALI);根据疾病-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数据,最终遴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和致病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采用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C57BL/6J小鼠ALI模型。通过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指数、HE染色、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等指标验证红柳对ALI的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红柳中筛选获得活性成分12个,与ALI交集靶点共151个。推测红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通过RELA/NF-κB p65、JUN、MAPK1、AKT1等关键靶点调节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以及流体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ALI作用。分子对接显示红柳主要活性成分与通路关键靶点蛋白结合能量均≤-28.8696 kJ·mol^(-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红柳组肝脏指数、MDA、ALT、AST和NF-κB p65水平均有所下降,HE染色显示肝组织变性情况减轻。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红柳可通过多化学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ALI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天然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酒精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旋 李蕊希 +4 位作者 郑洲 李泽厚 贡璐 罗艳 吴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99-3708,共10页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 叶片是植物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研究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植物对环境要素变化的生态适应性。以塔里木盆地北缘不同生境下(绿洲、过渡带、荒漠)典型荒漠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结构和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建立叶片性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解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并揭示影响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叶片面积变异幅度最大(40%),比叶面积、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变异幅度最小(均为15%)。(2)多枝柽柳叶片厚度和叶片面积等结构性状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淀粉含量等生理性状在不同生境中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在荒漠生境中达到最高。(3)多枝柽柳叶片部分功能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叶片厚度、淀粉含量等与叶组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叶片厚度与淀粉含量之间、可溶性糖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通过RDA排序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含水量、pH、容重等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对多枝柽柳叶片功能性状有较好的解释。研究表明多枝柽柳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以及性状之间协同-权衡的生态对策来适应极端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其叶片功能性状最关键的土壤环境因子,研究可为极端干旱区荒漠植被的科学管理、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多枝柽柳 叶片功能性状 生境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对土壤干旱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焕琼 李利 +2 位作者 于军 梁海连 吕瑞恒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7-2015,共9页
在干旱区防护林建设中,选择抗逆性和适应力强的植物树种是关键。通过模拟不同干旱梯度的盆栽控水试验来比较塔里木盆地引种植物四翅滨藜和乡土植物多枝柽柳对干旱胁迫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 在干旱区防护林建设中,选择抗逆性和适应力强的植物树种是关键。通过模拟不同干旱梯度的盆栽控水试验来比较塔里木盆地引种植物四翅滨藜和乡土植物多枝柽柳对干旱胁迫生态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加,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叶片含水量均逐渐降低,保水力、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分别在轻度、重度干旱下达最大值,多枝柽柳的增幅更大。(2)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POD活性逐渐增大,重度干旱下,多枝柽柳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比约为四翅滨藜的3倍;在中度干旱下SOD活性最大,多枝柽柳较对照增加的百分比约为四翅滨藜的5倍。多枝柽柳2种酶活性变化均大于四翅滨藜。(3)四翅滨藜和多枝柽柳叶绿素含量均为:轻度干旱>对照>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多枝柽柳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逐渐降低,轻度干旱对四翅滨藜叶绿素和光合能力有略微促进作用。(4)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多枝柽柳各性状间的联系更紧密,四翅滨藜不易改变性状和性状之间的联系,相对保守。四翅滨藜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其干旱适应性略强于多枝柽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多枝柽柳 生理特征 干旱适应性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不同土壤水盐条件多枝柽柳对胡杨种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伊莹 邹旭阁 +2 位作者 王寅 王健铭 李景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0,共10页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 【目的】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胡杨种群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恢复效果远不如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显著。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胡杨种群的适应优势是否受到多枝柽柳伴生的影响,以期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和绿洲生态输水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西北干旱区河岸林群落的关键建群种胡杨和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选取目前野外常见的两种土壤水盐生境(相对高水高盐和水盐适中),分析两个物种种群空间分布及其与水盐的相互关系。【结果】(1)在相对高水高盐的环境中,胡杨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幼龄木极少且更新受限,而多枝柽柳则表现稳定状态。水盐适中的环境中,胡杨种群结构稳定,各龄级相差不大,多枝柽柳种群则表现为增长趋势。(2)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两个物种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以抵抗不良环境的胁迫,胡杨幼苗的生长还会受多枝柽柳伴生抑制。(3)不同的土壤水盐条件会造成两物种多度的差异。多枝柽柳与胡杨种群个体数的比值均与盐分呈正相关,但在盐分含量不高时,随水分的增加,多枝柽柳种群个体数量减少,胡杨种群个体数量则增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除环境过滤作用外,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目前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衰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高盐环境中多枝柽柳会逐渐取代胡杨,水分条件的改善可以减缓这种趋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盐 胡杨 多枝柽柳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丽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D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0±5)%,D1]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D2]3个水分梯度,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AMF-)2种处理,以及供体植物疏叶骆驼刺和受体植物多枝柽柳之间2种菌丝传递距离(长菌丝传递距离30 cm,L;短菌丝传递距离15 cm,S),探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传递距离对2种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体植物接种AMF后在供、受体间形成丛枝菌根菌丝网络(arbuscular mycorrhizal networks,AMNs),其中与正常水分(D0)处理下的侵染率相比,重度水分(D2)处理下长距离处理受体侵染率的降幅为73.22%。(2)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受体株高、基径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无促进作用。(3)各水分处理下AMF对受体植物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S处理优于L处理,但在重度水分及长距离处理下的受体表现出显著较低的水平。(4)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幼苗无促进作用。因此,在正常水分和中度水分处理下,接种AMF可显著促进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表观生长、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受体植物的抗旱性,在重度水分胁迫下AMF对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AMF)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变化
下载PDF
盐胁迫对AMF介导下两种荒漠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海鸥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3 位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12-2721,共10页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0.4%和0.8%)及丛菌丝传递距离(15 cm和30 cm)处理下供、受体植物的AMF侵染率、株高基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受体植物中,AMF对S1水平下L1和L2处理的Fo, Fm和Fv/Fm值、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对S2水平L2处理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无促进作用。综上所述,AMF在低盐胁迫长距离下能通过显著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盐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但高盐胁迫下,长距离不利于菌根定殖和植物生长,导致AMF无法对受体植物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网络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新疆荒漠盐碱生境柽柳盐分分泌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阳 王贺 +2 位作者 张福锁 郗金标 何奕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1-518,共8页
通过对生长于新疆盐碱生境下泌盐植物柽柳的泌盐效率,水分盐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内外因子对柽柳盐分分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柽柳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峰谷出现在光照最强、温度最高的中午。柽柳体内含... 通过对生长于新疆盐碱生境下泌盐植物柽柳的泌盐效率,水分盐分含量和蒸腾强度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内外因子对柽柳盐分分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柽柳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峰谷出现在光照最强、温度最高的中午。柽柳体内含水量和含盐量在日间变化不明显。但盐腺对盐分的分泌效率却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与8:00—10:00对较高的泌盐率相比,在光照较强和温度较高的10:00—20:00其分泌作用有所降低,在20:00—22:00光照和温度降低时泌盐率却有回升的趋势。通过对泌盐量与诸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柽柳在日间对钠、钾、钙、镁,硫,氯离子的分泌量与大气湿度呈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盐腺在白天对各离子的分泌作用强于夜间。柽柳泌盐量与叶片含盐量的关系则表现出尽管柽柳叶片钠、硫元素的含量高于钙、钾、镁、氯元素,但对钠、氯离子的分泌作用却强于其它离子。与叶含盐量相比,盐腺对氯离子的相对分泌作用最强,对钠离子其次,对钾,硫离子的相对分泌作用较弱,对钙,镁离子的分泌最低。因此,柽柳对盐分的分泌作用受到植物体盐分含量及外界环境条件共同影响,其盐腺对不同离子的分泌作用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荒漠盐碱生境 盐分分泌 蒸腾作用 含水量 含盐量 大气湿度
下载PDF
荒漠地区柽柳人工固沙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发民 金燕 张小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37-943,共7页
柽柳林地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有相似性 ,表层 ( 0~ 30cm)含水量均受蒸发量和降雨量的影响变化较大 ,由于树冠的遮荫作用林地该层平均含水量高于裸沙地的含水量 ,30~ 2 0 0 cm范围内林地土壤的各测量层平均... 柽柳林地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有相似性 ,表层 ( 0~ 30cm)含水量均受蒸发量和降雨量的影响变化较大 ,由于树冠的遮荫作用林地该层平均含水量高于裸沙地的含水量 ,30~ 2 0 0 cm范围内林地土壤的各测量层平均含水量较裸沙地的低 ,林地和裸沙地土壤含水量均值随深度的变化可用二次函数描述 ;降雨对每月的 0~ 2 0 0 cm的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说明降雨多数在当月就被蒸散和深层渗漏所消耗 ;发现柽柳人工固沙林能在沙土壤的 0~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土壤水分动态 固沙林 荒漠地区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宗强 冯起 +4 位作者 张秀凤 苏永红 司建华 席海洋 曹生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9-504,共6页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8和2009年生长季节对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胞间...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8和2009年生长季节对极端干旱区额济纳绿洲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Ci)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小;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均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大。在达到光饱和点后净光合速率(Pn)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减小;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照强度增强呈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CO2浓度为200~600μmol/mol时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大,当CO2浓度升高至1 000μmol/mol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蒸腾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CO2浓度
下载PDF
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达 潘存德 +3 位作者 周俊 罗明 季华 李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在干旱及盐双胁迫下内生固氮菌接种对多枝柽柳实生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植株较未接菌植株S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68.3%,在非胁迫条件下平均提高52.0%,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增加,SOD酶活性维持在275.82~561.49 u/g。POD酶活性在水盐胁迫条件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急剧升高的波动特点,活性提高主要发生在胁迫的中期和后期。内生固氮菌接种还能有效降低水盐胁迫条件下枝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缓根系活力的下降幅度,维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接种内生固氮菌提高了多枝柽柳植株在水盐胁迫条件下的适应调节能力和根系活力,保护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减弱了逆境对植株细胞膜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多枝柽柳 水盐胁迫 保护酶 质膜透性 根系活力
下载PDF
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鲁艳 雷加强 +4 位作者 曾凡江 徐立帅 彭守兰 高欢欢 刘国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9-1515,共7页
以1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幼株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mmol·L–1)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生长状况及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 以1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幼株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mmol·L–1)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生长状况及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mmol·L-1)的NaCl处理对多枝柽柳株高、冠幅面积、分枝数和叶、枝干重具有促进效应;高浓度(≥200mmol·L-1)的NaCl处理抑制了多枝柽柳生长,对侧根干重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冠幅面积、分枝数、叶干重、枝干重及株高的抑制。H2O2和MDA含量在低浓度(≤100mmol·L-1)NaCl处理下较对照未出现积累现象,随NaCl浓度升高(≥200mmol·L-1)二者含量较对照出现显著积累。低浓度(≤100mmol·L-1)NaCl处理下,多枝柽柳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SOD和POD活性开始降低。多枝柽柳叶片水势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低浓度(≤100mmol·L-1)NaCl处理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盐胁迫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天河 赵成义 +3 位作者 吴桂林 蒋少伟 俞永祥 王丹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0~100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δ^(18)O值偏大;100~3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δ^(18)O值偏小且各点不存在显著差异。柽柳茎干水的δ^(18)O值小于胡杨,且均随河岸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河岸,胡杨最多能利用14.2%的河水,柽柳对河水的利用比例最大达到35.3%,二者对浅层0~10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高;远离河岸,胡杨主要利用大于12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40%~50%,柽柳以地下水作为其主要水源,最大利用比例达到94.5%。胡杨生长需要适宜的地下水埋深条件(350~420cm),柽柳在浅地下水埋深和大于450cm的深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D、δ18O稳定同位素 塔里木河 河岸带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策勒绿洲多枝柽柳灌溉前后水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3 位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溉对柽柳清晨水势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灌溉后柽柳水势的日变化均值 (- 2 .2 9MPa)比灌溉前的水势日变化均值 (- 1.6 9MPa)有较大降低 .灌溉后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值 (0 .5 0 5mmol·m-2 s-1)比灌溉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值 (0 .18mmol·m-2 s-1)有较大增加 .从灌溉前后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柽柳的根系分布情况看 ,这是柽柳利用地下水的结果 .柽柳通过深根系和地下水相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多枝柽柳 水分生理 灌溉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柽柳种群蒸散量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2 位作者 张小由 张艳武 苏永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630以后出现,上午蒸散率上升过程缓慢,到中午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到1600蒸散速率降到最小,夜间无...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630以后出现,上午蒸散率上升过程缓慢,到中午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到1600蒸散速率降到最小,夜间无蒸散,常出现负值,呈大气凝结过程。净辐射对蒸散起决定作用,蒸散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变化基本一致,其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峰型。柽柳种群蒸散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对柽柳种群蒸散速率的影响不大,但土壤温度的增加值的变化与蒸散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蒸散速率产生影响,土壤含水量降低,蒸散速率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蒸散速率加快。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蒸散速率影响的贡献依次为土壤温度的升高值>净辐射>风速>土壤含水量>空气温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蒸散速率 日变化 波文比 额济纳旗 极端干旱条件 蒸散量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枝柽柳茎干液流及耗水量 被引量:46
20
作者 许浩 张希明 +1 位作者 闫海龙 姚世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41,共7页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 2005年4—11月,利用植物茎流计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特性和耗水量.结果表明: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充足时,直径为3.5和2.0cm的多枝柽柳在整个生长季的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6.322和1.179kg;多枝柽柳的茎干液流呈单峰曲线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变化而波动;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总辐射、风速、温度是影响茎干液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以用总辐射和风速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茎干液流的变化.沙漠腹地多枝柽柳的蒸腾耗水量相对较高,是因为在较为充足的水分供应条件下,多枝柽柳通过大量的水分消耗来抵御干燥高温的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多枝柽柳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