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冈石窟的初期造像——以昙曜五窟佛龛为中心
1
作者 冈村秀典 徐小淑(译) +1 位作者 孟红淼(译) 王雁卿(译) 《晋阳学刊》 2023年第6期29-50,共22页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群体的信仰特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佛龛 造像过程
下载PDF
昙曜五窟的营造次序和理念 被引量:3
2
作者 韦正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8,共7页
昙曜五窟的营造分第20窟、第19—16窟前后两个阶段;五窟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对应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太子、文成帝;具体的营造次序为第20—17—19—18—16窟。这一营造次序既遵循也反映了昙曜五窟的营造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 昙曜五窟的营造分第20窟、第19—16窟前后两个阶段;五窟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对应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太子、文成帝;具体的营造次序为第20—17—19—18—16窟。这一营造次序既遵循也反映了昙曜五窟的营造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西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营造次序 营造理念
下载PDF
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特征与布局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华 《东南文化》 2003年第7期40-43,共4页
云冈石窟的洞窟形制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建筑特征。现存实物中北魏木结构建筑难以寻觅,但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依开凿洞窟时间的早晚而显出有规律的变化,各个时期均有所不同,可划分为四大类。... 云冈石窟的洞窟形制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建筑特征。现存实物中北魏木结构建筑难以寻觅,但云冈石窟洞窟形制的特征,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依开凿洞窟时间的早晚而显出有规律的变化,各个时期均有所不同,可划分为四大类。本文从这四类形制的特征作以浅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窟形制 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 北魏时期 建筑风格
下载PDF
犍陀罗、秣菟罗佛教造像艺术对昙曜五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靳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8-23,共6页
和平初年(460年),以凉州匠师为首的北魏工匠们,在昙曜和尚的主持下,创造性地吸收了来自印度犍陀罗、秣菟罗及中国西域造像艺术的精华,在平城武周山麓雕凿出惊世骇俗的昙曜五窟,开创了石窟造像的"云冈模式",对后世佛教造像、... 和平初年(460年),以凉州匠师为首的北魏工匠们,在昙曜和尚的主持下,创造性地吸收了来自印度犍陀罗、秣菟罗及中国西域造像艺术的精华,在平城武周山麓雕凿出惊世骇俗的昙曜五窟,开创了石窟造像的"云冈模式",对后世佛教造像、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昙曜五窟主要佛像的面容、体态、服饰等均不同程度受犍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熏染,并具备云冈造像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秣菟罗 云冈昙曜五窟 佛教造像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