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_A对I/R大鼠脑组织NF-κB和I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丽 刘艳平 +1 位作者 王芳 杨凤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观察TanⅡA干预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变化,以及NF-κB、ⅠκB的表达,研究TanⅡA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7d和15 d模型组及TanⅡA低、高剂量... 目的:观察TanⅡA干预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变化,以及NF-κB、ⅠκB的表达,研究TanⅡA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7d和15 d模型组及TanⅡA低、高剂量7 d和15 d组,每组10只。TanⅡA低剂量组(4 mg/kg)和高剂量组(8 mg/kg)分别于术后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和15 d,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用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anⅡA处理后各组NF-κB和IκB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TanⅡA组脑组织病变程度较MCAO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以15 d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模型组的NF-κB和IκB表达水平在显著高于TanⅡ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anⅡA能有效降低缺血-再灌大鼠模型脑组织NF-κB和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和IκB的活性和生成有效的降低大脑中炎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发挥保护大脑神经元,改善缺血-再灌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ⅱa 脑缺血-再灌注 NF-ΚB IΚB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究丹参酮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聪敏 张晓慧 +3 位作者 丁新耘 马源 刘澈 马玉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脂多糖组(LPS组)、LY294002组(LPS+LY组)、丹参酮ⅡA组(LPS+TanⅡA...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影响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其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脂多糖组(LPS组)、LY294002组(LPS+LY组)、丹参酮ⅡA组(LPS+TanⅡA组),每组6只。除Control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脓毒症模型。LPS+LY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LY29400230 mg/kg,LPS+TanⅡA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TanⅡA 30 mg/kg,其余两组于上述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PBS[含1‰二甲基亚砜(DMSO)]。给药12 h后采集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D-乳酸(D-Lac)水平、小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MPO-DNA)及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组织闭合蛋白(Claudin)-1、磷酸化(p-)PI3K、磷酸化(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Chiu′s评分升高;血清D-Lac水平上升,小肠组织MPO-DNA、CitH3含量增加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p-PI3K、p-Akt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LPS组比较,LPS+LY组和LPS+TanⅡA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降低(P<0.001),血清D-Lac水平下降(P<0.001),小肠组织MPO-DNA、CitH3含量减少(P<0.001);Claudin-1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TanⅡA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NETs生成,增加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发挥脓毒症小鼠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损伤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 丹参酮ⅱa(tanⅱa) 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 闭合蛋白-1(Claudin-1)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小勤 陈利国 +1 位作者 曾学文 许小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按血瘀组、非血瘀组、健康组、对照组、药物(TanⅡA10μg/mL)组分组,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内...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CRL-1730按血瘀组、非血瘀组、健康组、对照组、药物(TanⅡA10μg/mL)组分组,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1)血瘀组:与非血瘀组、健康组、对照组比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收缩分离成放射星状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饮液泡数量增多。粗面内质网数目减少并有扩张,核糖体部分丢失。线粒体细小,嵴不清或消失。细胞内平滑内质网明显扩张呈空泡状,细胞表面仅有细长的微绒毛,核未见特殊改变。(2)药物组:与血瘀组比较,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之间有间隙,但仍有突起互相连接,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多数细胞表面有细长的微绒毛,粗面内质网数目较少但不扩张,其上附着的核糖体不丢失,部分细胞的平滑内质网扩张成大小不等的小池,线粒体双层膜及内嵴结构清晰,在细胞群体内较易找到核分裂相,核未见特殊改变。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严重损伤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anⅡA对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ⅱa 血瘀证 内皮细胞 形态结构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在肿瘤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袁春意 谢琼 +1 位作者 曾柏荣(指导) 何欣(指导)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9期67-69,共3页
综述了丹参酮ⅡA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作用、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丹参酮ⅱa(tanⅱa) 肿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NB_4细胞凋亡时Caspase_3活性变化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效功 羊裔明 +5 位作者 邓承祺 孟文彤 刘霆 贾永前 程韵枫 李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9-551,共3页
目的 研究 Caspase3在丹参酮 A( Tan A)诱导 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学、DNA含量分析及 DNA片段比率 ,证实 Tan A是否可诱导 NB4细胞凋亡 ,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 Caspase3活性及 N -乙酰 -天冬氨... 目的 研究 Caspase3在丹参酮 A( Tan A)诱导 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通过细胞形态学、DNA含量分析及 DNA片段比率 ,证实 Tan A是否可诱导 NB4细胞凋亡 ,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 Caspase3活性及 N -乙酰 -天冬氨酸 -谷氨酸 -颉氨酸 -天冬氨酸 - 7氨基 - 4甲基 -香豆素 ( AC- DEVD- AMC)行Caspase3抑制试验探讨细胞凋亡与 Caspase3间的关系。结果  Tan A可诱导 NB4细胞凋亡 ,并伴有 Caspase3活性增高。AC- DEVD-乙醛 ( AC- DEVD- CHO)可抑制 Tan A诱导 NB4细胞凋亡。结论  Tan A诱导 NB4细胞凋亡可通过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诱导 NB4 细胞凋亡 Caspase3活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与PML-RARα融合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庆寅 伍学强 刘玉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TanⅡ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TanⅡA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m retinoid,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分化在细胞形...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证实丹参酮ⅡA(TanⅡA)对白血病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TanⅡA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m retinoid,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分化在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对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蛋白影响的比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B4细胞内PML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ML-RARα融合蛋白,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ML-RARαmRNA;同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TanⅡA能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分化,使NB4细胞PML蛋白异常分布重新定位、NBs结构恢复、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可能是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NB4细胞 细胞分化 PML-RARΑ融合蛋白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泽争 王葳 +1 位作者 王巍巍 张金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861-865,I0002,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VSMC增殖的最适胎牛血清(FBS)浓度,然后将VSMC分为3组:(1)对照组:VSMC加入5%FBS培养液;(2)增殖组:VSMC加入30%FBS培养液;(3)Tan...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VSMC增殖的最适胎牛血清(FBS)浓度,然后将VSMC分为3组:(1)对照组:VSMC加入5%FBS培养液;(2)增殖组:VSMC加入30%FBS培养液;(3)TanⅡA干预组:110 mg/L TanⅡA+30%FBS;220 mg/L TanⅡA+30%FBS;340 mg/L TanⅡA+30%FBS,分别培养24、48、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伤口愈合实验观察VSMC迁移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增殖组相比,TanⅡA干预后细胞增殖明显缓慢,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g/L TanⅡA干预48 h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且无明显细胞损伤。伤口愈合实验显示TanⅡA干预后VSMC的迁移指数明显低于增殖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增殖组相比,TanⅡA干预后PDGF表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b 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增殖组比较,TanⅡA干预组随药物浓度的提高,Bcl-2、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Bax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L TanⅡA对高浓度FBS诱导的VSMC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无明显细胞损伤,其抑制作用可能与调节Bcl-2、Bax表达,阻断PDGF、MMP2、MMP9生长因子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丹参酮ⅱa 细胞增殖 迁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鼠环孢素性牙龈增生及Bcl-2阳性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馨予 马肃 +3 位作者 丰靖馨 周慧玲 刘培红 李延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性牙龈增生上皮内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CsA组、CsA+TanⅡA组),每组再随机等分为2个亚组(10 d组和20 d组)。实验周期结束时取材并制...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性牙龈增生上皮内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CsA组、CsA+TanⅡA组),每组再随机等分为2个亚组(10 d组和20 d组)。实验周期结束时取材并制作切片,选择相同部位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PV两步法,于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组大鼠颊侧牙龈上皮面积和最长钉突长度,计数最长钉突内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数,行完全随机分组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颊侧牙龈上皮面积、最长钉突长度、抗凋亡蛋白Bcl-2阳性细胞数,CsA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和CsA+TanⅡA组(P<0.05);而CsA+TanⅡA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TanⅡA能有效地预防CsA引起的大鼠牙龈上皮增厚,TanⅡA抑制大鼠CsA性牙龈增厚上皮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药物性牙龈增生 丹参酮ⅱa 上皮 BCL-2
下载PDF
丹参酮IIA对人肺癌细胞H2009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娜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Tan IIA)是否增敏顺铂(cDDP)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H2009细胞分为对照组,Tan IIA单药组,cDDP单药组以及Tan IIA+cDDP联合用药组。处理细胞48~72 h,生长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Tan IIA)是否增敏顺铂(cDDP)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H2009细胞分为对照组,Tan IIA单药组,cDDP单药组以及Tan IIA+cDDP联合用药组。处理细胞48~72 h,生长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抑制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以cDDP(3、6、9μM)联合Tan IIA(1μM)处理H2009细胞后,联合用药组抑制率(53.05%)较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同样,Tan IIA(1、2、3μM)联合cDDP(9μM)处理H2009后,联合用药组抑制率(57.47%),与两单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发现Tan IIA(1μM)联合cDDP(9μM)处理H2009细胞后,早期和晚期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及两个单药组明显增加(35.9%vs.8.6%、20.0%;7.9%vs.1.7%、2.7%),表明Tan IIA可显著增强cDDP诱导的细胞凋亡;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组中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表明Tan IIA可能是通过上调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凋亡,以上研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nⅡA可增敏cDDP对肺癌细胞H2009的杀伤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其可能机制是促进了Cleaved-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肺癌 H2009细胞 凋亡 Cleaved-Caspase3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丙祥 陈娇阳 雷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HA)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调节作用。方法2Ft龄新生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mL/L氧气和920mL/L氮气混合气体0.5h建立PVL模型,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HA)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调节作用。方法2Ft龄新生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mL/L氧气和920mL/L氮气混合气体0.5h建立PVL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TanⅡA低剂量组[7.5mg/(kg·d)]及TanⅡA高剂量组[15.0mg/(kg·d)],设立假手术组,分别于第3天给药后1h处死,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β和IL-6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侧脑室旁细胞排列紊乱,白质稀疏,呈筛网状坏死,缺血性改变明显;TanⅡA低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缺血明显改善,而TanHA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缺血改善更明显。PVL新生大鼠IL-1β及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TanⅡA高剂量、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IL-1β及IL-6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anⅡA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nⅡA可以显著改善PVL新生大鼠脑组织缺血情况、降低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减轻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治疗颈性眩晕的细胞生物力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兴 王金岭 +3 位作者 邱培 陈学明 马义 范志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67-1775,共9页
通过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来建立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体外压力刺激,建立对细胞的力学加载模型,同时用丹参酮ⅡA对细胞模型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细胞外液NO、ET,游离钙浓... 通过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来建立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体外压力刺激,建立对细胞的力学加载模型,同时用丹参酮ⅡA对细胞模型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检测细胞外液NO、ET,游离钙浓度、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含量变化。实验表明:与颈性眩晕血瘀对照组相比,该组压力组与加药组细胞形态变化不甚明显,且细胞活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NO、ET含量比值及内皮损伤标志物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性眩晕血瘀低压组与颈性眩晕血瘀高压组相比,低压力刺激干预在减少细胞损伤标志物的含量方面效果更佳,证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效果甚至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力学 内皮细胞 颈性眩晕 血瘀证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