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1
作者 YE La-m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1年第1期48-64,共17页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focuses upon the schema type of its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physica...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focuses upon the schema type of its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in physical form; the second aspect, explores the text's/poetry's functions of anchorage and relay while appreciating those images/paintings; the third aspect, traces the semiosis process of image, exploring how image and text as 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epistemological world mediates with the phenomenologic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and text relationship tang Yin's scroll of poetry and painting the semiosis process
下载PDF
唐代竞技体育服饰比较研究
2
作者 许琳 张蓓蓓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5期45-51,共7页
唐朝是加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服饰之间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繁荣,一度发展到了顶峰,其间,竞技体育服饰深受胡风侵染,在传统汉族服饰上融合变通,形成了多种元素结合并存的形式。以出土图像为切入点,采用图像与文献结... 唐朝是加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服饰之间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繁荣,一度发展到了顶峰,其间,竞技体育服饰深受胡风侵染,在传统汉族服饰上融合变通,形成了多种元素结合并存的形式。以出土图像为切入点,采用图像与文献结合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竞技体育服饰自身的对比、与常服直接的对比,厘清服饰背后反映的竞技体育文化内涵,对后期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服饰的承袭与创新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唐代 出土图像 体育服饰 相互交融
下载PDF
墓志资料中的河北藩镇形象新探——以《崔氏合祔墓志》所见成德镇为中心 被引量:11
3
作者 牟发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7-123,共7页
陈寅恪先生所谓大唐帝国自安史乱后实分为两部、河北藩镇成为胡化戎区的论断,如实反映了唐代朝野特别是唐皇朝直接控制地区的社会普遍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藩镇一律排斥"周孔文教"。除了外来的士子,当地有儒学传统的家族... 陈寅恪先生所谓大唐帝国自安史乱后实分为两部、河北藩镇成为胡化戎区的论断,如实反映了唐代朝野特别是唐皇朝直接控制地区的社会普遍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藩镇一律排斥"周孔文教"。除了外来的士子,当地有儒学传统的家族仍承习"世业",从而使得政治军事上似乎"自为一秦"的河北藩镇,仍以文化为媒介与长安皇朝保持着内在联系,墓志资料所见成德镇的情况即为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藩镇 唐代节度使 墓志 藩镇形象 儒学传统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形象变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萍 李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形象趋向世俗化和神异化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受佛教世俗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民间文学性质及诗话体文学诙谐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法师形象 变异 唐僧 佛教 话本
下载PDF
胡僧憇松:文化意象的唐宋变迁——兼论《憇寂图》的经典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7,共11页
韦偃是唐代著名的松石画高手,其《双松图》因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广为后人所熟知,而诗中最重要的文化意象是胡僧憇松。北宋元祐三年正月十二日,苏轼、李公麟应柳仲远之请,联袂而作《憇寂图》。它与韦偃《双松图》相比,《憇寂图》... 韦偃是唐代著名的松石画高手,其《双松图》因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广为后人所熟知,而诗中最重要的文化意象是胡僧憇松。北宋元祐三年正月十二日,苏轼、李公麟应柳仲远之请,联袂而作《憇寂图》。它与韦偃《双松图》相比,《憇寂图》中的人物从外来"胡僧"变成了本土"老僧",植物从"双松"变成了"孤松"。此变化虽小,却包含了丰富的唐宋文化变迁的信息。此外,苏、李《憇寂图》是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经典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后来《憇寂图》自身也被经典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僧憇松 文化意象 《双松图》 《憇寂图》 唐宋之变
下载PDF
水月观音图像样式的创新与意图——瓜州西夏石窟唐僧取经图出现原因再考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沙武田 《民族艺林》 2019年第1期5-26,共22页
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 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却没有出现玄奘取经图。受此现象的启发,对瓜州西夏水月观音和唐僧取经图作详细的梳理,结合沙州的壁画,可以看到唐僧取经图在瓜州出现的轨迹。这里也有图像样式变化的不确定性,再次说明取经图出现在水月观音中是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而与所谓的写实画面表现玄奘在瓜州的经历没有多大关系,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唐僧取经图在图像表达上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若再以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中与取经图同时出现的一组往生观音净土的人物组合为讨论的议题,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强烈表现西夏时期往生观音净土信仰的流行,以此为依据,可以引发对此组图像的新观察,这是之前研究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如果再结合几处洞窟功德主的西夏党项人民族身份关系,可以看到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同时,以榆林第29窟为例,也能够说明在图像表达上,以玄奘为代表的汉人高僧在关键时刻对以国师为代表的西夏高僧的回避,实属佛教艺术发展史长河中有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月观音 唐僧取经图 玄奘 西夏佛教 观音信仰 图像写实 图像搭配
下载PDF
1924年鲁迅西安行考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克成 邵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以杨玉环故事为中心的创作动机,但是1924年西安讲学时,对沿途中原大地的苍凉衰破之景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落后和政治的腐败无能,活生生的呈现在鲁迅的眼前,无疑在他的心底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带给鲁迅的不是兴奋和用历史小说来歌颂的光明前景,留给他的只是破败和荒凉的体验,让鲁迅心中原本描摹的美好意境大打折扣,千古兴亡的幻灭感使其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作的打算。而从李济、蒋廷黻等此行同仁对鲁迅形象的描述中,亦可体味出鲁迅多重性格中的朴实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盛唐文化 西安讲学 现实参照 学人形象
下载PDF
唐诗中的天竺僧形象 被引量:1
8
作者 易永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5-89,共5页
唐诗中天竺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唐代诗人对异族形象的记录、想象、执著、理想化等痕迹,存留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文学事实。对天竺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正是唐代诗人对印度文化所表现出的开放而自信的文化心态。这种他者形象的塑造,本质上源... 唐诗中天竺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唐代诗人对异族形象的记录、想象、执著、理想化等痕迹,存留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文学事实。对天竺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正是唐代诗人对印度文化所表现出的开放而自信的文化心态。这种他者形象的塑造,本质上源自于本土文化与异族文化遭遇中文化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天竺僧 文化交流 他者形象
下载PDF
宗教情怀的形象倾诉——《西游记》作者笔下的唐僧形象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弦章 《龙岩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6-61,共6页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与历史事实中的唐玄奘的形象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形象在过去的评价历来不高,评论者大都把他一笔带过。唐僧形象是值得重新探究的,他具有双层象征意义:从个体形象而言,唐僧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僧侣,是中国古代历代取经者的形象代表;从整体意义而言,唐僧是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与处境的一种象征。唐僧形象寄寓了作者很深厚的宗教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唐僧 宗教情怀 形象倾诉
下载PDF
盛唐辞赋中的帝国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生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盛唐辞赋的强劲气象既体现在个性的张扬、文风的雅健与文体的溢越,更集中于帝唐的意识与帝国的书写。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经彻底突破了题材的拘束,但其中最为显著却是天命瑞象、宫殿典礼、奇伟物景、边塞武功与游艺歌舞等礼赞大唐帝国... 盛唐辞赋的强劲气象既体现在个性的张扬、文风的雅健与文体的溢越,更集中于帝唐的意识与帝国的书写。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经彻底突破了题材的拘束,但其中最为显著却是天命瑞象、宫殿典礼、奇伟物景、边塞武功与游艺歌舞等礼赞大唐帝国的作品。这些以帝国为题材的赋通过密集的帝国语汇描绘了一幅幅以国家创建、君臣唱和、京都形胜为核心内容的大唐帝国的图像。盛唐辞赋中有关帝国的书写,透露着赋家们帝国的立场与心态,缘乎盛唐文化的多元与赋家胸襟的阔大。盛唐文化精神造就了盛唐辞赋的成就,但日渐体制化的盛唐文教也开始显露出对辞赋创作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辞赋 帝国形象 帝国语汇 帝国立场
下载PDF
唐代小说中的法术僧人与另类僧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杏根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
唐代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高僧很少 ,也没有体现多少佛教思想。“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 ,缺乏佛教色彩 ;“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 ,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另类僧人”形象 ,反佛教的主旨更加明显。这些都体现了唐... 唐代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高僧很少 ,也没有体现多少佛教思想。“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 ,缺乏佛教色彩 ;“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 ,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另类僧人”形象 ,反佛教的主旨更加明显。这些都体现了唐代小说的反佛教倾向。六朝多“辅教小说”而无反佛教小说 ,唐代小说宣传佛教者少而反佛者极多 ,这与唐代科举制度加强了士大夫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等原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小说 僧人形象 反佛倾向
下载PDF
论郑保瑞影片中唐僧形象及当代启示
12
作者 章杏玲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6-80,共5页
《西游记》作为古典优秀文本,影视改编的热度有增无减。在改编的西游类影片中,常常对人物形象进行加工、解构,因而与文本的形象大相径庭。文章在对小说《西游记》唐僧形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郑保瑞导演的"西游"系列影片为例... 《西游记》作为古典优秀文本,影视改编的热度有增无减。在改编的西游类影片中,常常对人物形象进行加工、解构,因而与文本的形象大相径庭。文章在对小说《西游记》唐僧形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郑保瑞导演的"西游"系列影片为例,着重分析影视改编中的唐僧形象,继而总结改编后的唐僧形象对当代影视改编的启示。不难看出,经典文学的改编仍在当今影视市场上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保瑞影片 影视改编 唐僧形象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汤显祖诗中女性考
13
作者 孙秋克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6-31,共6页
考索汤显祖诗歌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有其家庭生活中的妻妾、所读书史中的奇女子、所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等三类。探究这三类诗歌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汤显祖的生活及性情、考订汤显祖的生平事迹,并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主情思想。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歌 女性形象 生平事迹 诗人性情 主情思想
下载PDF
卷舒开合任天真 无情有恨何人觉——唐诗中莲荷意象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敏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在唐诗中,莲荷意象的运用频繁,其内涵也很丰富,但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与爱的象征;清与静的象征;人格象征。被后世之人不断地传承,永远保持其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莲荷 意象 唐诗 象征
下载PDF
超能与无能——从《太平广记》中的胡僧形象看唐代的宗教文化风土
15
作者 蒋逸征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44,共5页
在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量来华的胡僧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也给当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太平广记》所收唐代小说中所表现的胡僧形象,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不具备神奇的法力,同时又被很极端地划归为“超能”与“无能”两大类... 在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量来华的胡僧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也给当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太平广记》所收唐代小说中所表现的胡僧形象,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不具备神奇的法力,同时又被很极端地划归为“超能”与“无能”两大类别。这与不同宗教信仰间的争斗有关,也与胡僧的“外国人”身份有关。唐代小说中的胡僧形象脱离了真实,带有道具的功用,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宗教文化风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小说 唐朝 宗教文化 胡僧形象 文化交流 对外交流
下载PDF
唐代农民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生命表征
16
作者 沈晓燕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0-73,共4页
唐代有大量描写女性形象的诗歌,农民诗通过对不同处境的女性生活的描写,给世人展示了下层女性的种种生活风貌,从而使这类女性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唐诗 农民诗 女性形象 生命表征
下载PDF
论鸠摩罗什传记对唐僧形象塑造的影响
17
作者 郑星辰 《闽江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唐僧形象是由历代西游小说、戏剧不断丰富塑造而定型的。其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历史原型来源于唐代高僧玄奘,然而在其人物形象中亦不乏其他高僧的影子,如唐僧的家世背景,其舍小乘求大乘、被逼成婚的情节当来源于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传记。这... 唐僧形象是由历代西游小说、戏剧不断丰富塑造而定型的。其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历史原型来源于唐代高僧玄奘,然而在其人物形象中亦不乏其他高僧的影子,如唐僧的家世背景,其舍小乘求大乘、被逼成婚的情节当来源于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传记。这样的取材使得唐僧形象在整部《西游记》中更加饱满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传记 唐僧 形象塑造 《西游记》
下载PDF
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与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男性情爱心理
18
作者 李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唐代言情传奇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中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非常有特点。中国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以男性作家为主。在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男性本位的传统文化思想 ,折射出传统文化制约下的... 唐代言情传奇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中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非常有特点。中国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以男性作家为主。在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男性本位的传统文化思想 ,折射出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男性情爱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言情传奇 女性形象 男性 情爱心理 古代短篇小说 传统文化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