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前期康区塘汛的设置及其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邹立波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5,共8页
清代前期是清王朝实现对西藏统治的重要时期。随着清朝治藏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沟通西藏与内地、贯穿康区的川藏线沿途塘汛,经历了由临时设置、初步确定到趋于完备的过程。康区塘汛的设置有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进一步强化清朝对西藏... 清代前期是清王朝实现对西藏统治的重要时期。随着清朝治藏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沟通西藏与内地、贯穿康区的川藏线沿途塘汛,经历了由临时设置、初步确定到趋于完备的过程。康区塘汛的设置有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进一步强化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使得大批汉族人深入康区,开辟了汉藏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通道,促进了汉藏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康区 塘汛
下载PDF
海外新儒家视野中的荀学——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可涛 葛维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新儒家 牟宗三 唐君毅 徐复观 苟学
下载PDF
论清初云南汛塘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树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0,共5页
明代中后期镇戍制下汛地概念的出现,云南交通沿线哨戍的广泛存在,为清代云南绿营兵汛塘分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全国绿营兵建立后即分汛设塘的史实、云南部分府州县志对清初汛塘设置的记录以及当时方志对汛塘情况“疏虞”不载的... 明代中后期镇戍制下汛地概念的出现,云南交通沿线哨戍的广泛存在,为清代云南绿营兵汛塘分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全国绿营兵建立后即分汛设塘的史实、云南部分府州县志对清初汛塘设置的记录以及当时方志对汛塘情况“疏虞”不载的特点看,云南汛塘制度于清初即已形成;与云南统治形势相适应,清初云南汛塘制度显现出汛塘兵丁不多、设置内重外轻两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绿营兵 汛塘制度 清初
下载PDF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从胡应麟的“实录”理念出发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仿 李军均 《鄂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5-38,共4页
鲁迅先生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 ,后世因循此论 ,几为定论。然而唐人的小说观念就著述主体而言实际上并未自觉 ,这从著述主体上来说是如此 ,从唐代的传奇接受者而言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至少不能如我们现... 鲁迅先生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 ,后世因循此论 ,几为定论。然而唐人的小说观念就著述主体而言实际上并未自觉 ,这从著述主体上来说是如此 ,从唐代的传奇接受者而言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之论至少不能如我们现在笼统的理解 ,应该从文本客体自觉和著述主体的无意识与接受主体的制约两个方面去理解 ,才是符合唐人小说观念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唐人 小说观念 现象还原 自觉程度 成功程度 现代小说理论
下载PDF
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被引量:49
5
作者 黄国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70,115,共5页
从文献看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古诗英译的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主要分析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的几种英译文 ,目的有两个 :一是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来揭示一些翻译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
关键词 《寻隐者不遇》 英译文 功能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 唐诗
下载PDF
牟宗三、唐君毅之荀子研究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谭绍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具体涵义、阐释荀子的"心性"概念以及评价荀子思想方面有不小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解读立场与不同的解读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唐君毅 荀子研究 比较
下载PDF
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中国历史记载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3
7
作者 鲜于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入唐》)和唐代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灼着耀眼光芒的历史文献,...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以下简称《入唐》)和唐代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灼着耀眼光芒的历史文献,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关系史上一部彪炳千秋的不朽丰碑。深入地对它进行研究不仅能多层面、多角度地了解唐代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情况,而且对中、日文化的友好邦交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日本 旅行记
下载PDF
论鲁迅、陈寅恪对唐传奇的考评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庆东 张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2,287,共9页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唐代小说迎来了新一波的研究关注,在确立唐传奇小说地位之前对前人的研究——鲁迅、陈寅恪,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以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方式形成对中国小说的价值研究体系,陈寅恪则擅长以共时性的角度在新旧资...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升,唐代小说迎来了新一波的研究关注,在确立唐传奇小说地位之前对前人的研究——鲁迅、陈寅恪,是不可或缺的。鲁迅以历时性的文献整理方式形成对中国小说的价值研究体系,陈寅恪则擅长以共时性的角度在新旧资料中发现唐传奇小说问题,两者的治学风格及文化背景虽不尽相同。但在唐传奇研究上皆无疑给了一条思路让后辈学人开展,同时也给予了后辈仰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陈寅恪 唐传奇 文学角度 文化大背景
下载PDF
《大业拾遗记》、《梅妃传》等五篇传奇的写作时代 被引量:7
9
作者 章培恒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提出《大业拾遗记》、《梅妃传》等五篇传奇为宋传奇,但因未就此作较具体的考证,后来的学者颇有怀疑甚至否定其说者,而通过避讳等具体问题的考证,可进一步申述鲁迅的观点。
关键词 鲁迅 唐传奇 宋传奇
下载PDF
鲁迅小说与唐传奇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吉鹏 臧文静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72-78,共7页
鲁迅小说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而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鲁迅不仅站在理论家的角度研究了唐传奇的成就和特色 ,而且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唐传奇
下载PDF
从文化比较看鲁迅与林语堂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东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早期的林语堂与鲁迅在思想上有较多的一致,他们是战友和诤友,但在翻译问题上,在幽默与讽刺等文艺观上,两人存在着较多差异。加以个人气质方面的原因,晚年的鲁迅断绝了与林语堂的直接交往。试图在厘清史实的前提下,对鲁迅与林语堂的交往... 早期的林语堂与鲁迅在思想上有较多的一致,他们是战友和诤友,但在翻译问题上,在幽默与讽刺等文艺观上,两人存在着较多差异。加以个人气质方面的原因,晚年的鲁迅断绝了与林语堂的直接交往。试图在厘清史实的前提下,对鲁迅与林语堂的交往过程与分歧作文化上的思考。特别指出的是:尽管他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个性主义者,但两者有着质的不同。林语堂在入世和避世之间踟蹰徘徊,而最终脱离了社会的主流;鲁迅则始终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最终成为思想与文化的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交往 分歧
下载PDF
欧阳询与唐代初年楷书典范形态的确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南北朝后期、隋及唐代初年,重视法度、融合南北创立新体楷书的典范形态成为书法发展主导趋势,欧阳询是其杰出代表.欧阳询诸体兼善而以楷书成就最高,他以南朝二王书法为基础,吸收北朝书法在点画书写、单字结构上的成就,创作出以《九成宫... 南北朝后期、隋及唐代初年,重视法度、融合南北创立新体楷书的典范形态成为书法发展主导趋势,欧阳询是其杰出代表.欧阳询诸体兼善而以楷书成就最高,他以南朝二王书法为基础,吸收北朝书法在点画书写、单字结构上的成就,创作出以《九成宫醴泉铭》等为代表的楷书典范作品,使新体楷书达到完全成熟的形态.与欧阳询大致同时还有虞世南、褚遂良等楷书名家,共同确立了唐代初年楷书的典范形态,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询 唐代初年 楷书 典范形态
下载PDF
刘壎诗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 饶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 元代诗学主潮为"举世宗唐",江西诗论家却是其中颇为特殊的一支,他们上承江西统系,探索唐、宋诗之渊承,成为"宗唐得古"思潮下较温和的"折衷唐宋"派,刘壎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刘壎的诗学思想有两大关键:一是"折衷唐宋",二是以"四层次"论诗,其诗学思想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壎 诗学 宗唐得古 折衷唐宋
下载PDF
1924年鲁迅西安行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克成 邵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共4页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以杨玉环故事为中心的创作动机,但是1924年西安讲学时,对沿途中原大地的苍凉衰破之景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落后和政治的腐败无能,活生生的呈现在鲁迅的眼前,无疑在他的心底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带给鲁迅的不是兴奋和用历史小说来歌颂的光明前景,留给他的只是破败和荒凉的体验,让鲁迅心中原本描摹的美好意境大打折扣,千古兴亡的幻灭感使其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作的打算。而从李济、蒋廷黻等此行同仁对鲁迅形象的描述中,亦可体味出鲁迅多重性格中的朴实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盛唐文化 西安讲学 现实参照 学人形象
下载PDF
学者絮语:学术素养与精神气质——以《易堂寻踪》为例
15
作者 张桃洲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近年来,学者出版个人随笔集或散文集渐成方兴未艾之势,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学者散文"的景观。以赵园的散文集《易堂寻踪》为例,可剖析当前学者散文在主题和风格上的某些特点。学者的散文或随笔实际上是他们在寂寞之余倾吐... 近年来,学者出版个人随笔集或散文集渐成方兴未艾之势,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学者散文"的景观。以赵园的散文集《易堂寻踪》为例,可剖析当前学者散文在主题和风格上的某些特点。学者的散文或随笔实际上是他们在寂寞之余倾吐的絮语,更能够透露其学术素养与精神气质,以及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内心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散文 《易堂寻踪》 精神气质 涩重
下载PDF
鲁迅与唐传奇关系论
16
作者 王吉鹏 王林林 《孝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唐传奇 关系
下载PDF
明末唐诗选本评判与《唐诗解》选诗标准之生成
17
作者 薛宝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棅《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棅《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棅、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汝询 《唐诗解》 高棅 《唐诗正声》 李攀龙
下载PDF
鲁迅与林语堂第二次“疏离”之研究
18
作者 李乐平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在众多的鲁迅和林语堂两次“相得”和两次“疏离”的文章中,大多对其第一次“疏离”经过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对其第二次“疏离”,则多从他们对政治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进行分析,而绝无涉及“疏离”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直接原因。笔者根据陈望... 在众多的鲁迅和林语堂两次“相得”和两次“疏离”的文章中,大多对其第一次“疏离”经过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对其第二次“疏离”,则多从他们对政治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进行分析,而绝无涉及“疏离”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直接原因。笔者根据陈望道的回忆、鲁迅日记以及他们当时交往的史实进行考证,认为其第二次“疏离”是在1934年9月13日曹聚仁招饮的家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林语堂 疏离
下载PDF
鲁迅与唐代文学
19
作者 顾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关键词 鲁迅 唐代文学
下载PDF
《夷坚志》的价值策略:传录的客观性强调
20
作者 袁文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志怪小说 洪迈 《夷坚志》 传录 唐传奇 鲁迅 小说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