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寅生 姚檀栋 +5 位作者 蒲健辰 效存德 康世昌 侯书贵 太田岳史 矢吹裕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4-222,共9页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63,径流模数为26L/(s·km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文 冰川融水 径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冰川、水文和气候学观测20a:意义与贡献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檀栋 张寅生 +3 位作者 蒲健辰 田立德 Yutaka Ageta Tetsuo Ohata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2-1161,共10页
1989年中日联合青藏高原冰川考察在唐古拉山口开始进行冰川、水文气候学观测,距今已经整整20 a.时过境迁,合作双方的研究所均已重组、更名,然而1989-1993年间考察研究所起到的开创性作用、当时取得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当时... 1989年中日联合青藏高原冰川考察在唐古拉山口开始进行冰川、水文气候学观测,距今已经整整20 a.时过境迁,合作双方的研究所均已重组、更名,然而1989-1993年间考察研究所起到的开创性作用、当时取得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当时建立的一些观测站点,借助一些大型课题,如GAME/Tibe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支持一直持续工作至今.最近,完善了位于冬克玛底冰川末端的冰川监测系统,将对该地区的冰冻圈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口 观测 冰川 气候环境
下载PDF
唐古拉山垭口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测年新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杰 周尚哲 +2 位作者 唐述林 Patrick M.Colgan Jeffrey S.Munroe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在野外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对唐古拉山垭口地区末次冰期的冰碛漂砾(或有冰川擦痕的露头)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龄的测定,得到(16.1±1.7)ka BP、(31.9±3.4)ka BP、(41.4±4.3)kaBP和(66.8±4.3)ka BP 4个测年数据.结... 在野外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对唐古拉山垭口地区末次冰期的冰碛漂砾(或有冰川擦痕的露头)进行了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龄的测定,得到(16.1±1.7)ka BP、(31.9±3.4)ka BP、(41.4±4.3)kaBP和(66.8±4.3)ka BP 4个测年数据.结合前人对本地区研究和测年的资料,确定该区更新世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冰川作用: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末次冰期早冰阶、间冰阶和晚冰阶,依次与MIS6、MIS4、MIS3和MIS2阶段对应;全新世经历了2次小的冰进:新冰期和小冰期,它们的时代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新冰期和小冰期的时代基本一致.末次盛冰期的冰川范围十分有限,并且MIS3阶段的冰进规模远远超过了末次盛冰期.早期考察中所命名的唐古拉冰期和巴斯错冰期的时代是中更新世晚期(MIS6)和末次冰期早冰阶(MIS4),扎加藏布冰期的冰碛可能是末次冰期的冰碛叠加在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碛物之上,而又经过后期作用改造而形成的一套冰碛.在该区老的冰碛物上没有测定出MIS6阶段之前的年代数据,可能是由后期的破坏或采集的样品不够充分所致,因此对本区最早冰川作用的时代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垭口 第四纪冰川 MIS3 CRN测年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山口土壤微生物的ARDR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潞滨 刘振静 +4 位作者 杨凯 刘敏 周金星 孙磊 韩继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82-5487,共6页
通过构建16S rDNA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山口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和RsaI对克隆文库中的90个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ARDRA酶切图谱的不同,可将其分为23... 通过构建16S rDNA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山口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和RsaI对克隆文库中的90个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ARDRA酶切图谱的不同,可将其分为23个OTUs。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克隆文库中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alpha、beta、detla亚类、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及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8类细菌及未培养细菌。Alpha变形细菌为该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占克隆总数的33.3%;其次为未培养细菌,占克隆总数的22.2%,Bradyrhizobium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揭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唐古拉山口 微生物 多样性 ARD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