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ecological variation of waterbird habitats in Dongtan area of Chongming Island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学忠 张利权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85-496,共12页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we explored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of suitable waterbird habitats from 1990 to 2008 in the Dongtan area of Chongming Island at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mouth. By applying our highly...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we explored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of suitable waterbird habitats from 1990 to 2008 in the Dongtan area of Chongming Island at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mouth. By applying our highly accurate indicator model (R=0.999, P<0.01), we quantified the variations of fluctuation intensity for local waterbird habitats during 1990-2008, and for the main waterbird groups (Anatidae, Charadriidae, Ardeidae and Laridae) from 2006 to 2008,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habitat quantity change on the waterbird habitat status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different waterbird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quaculture ponds (AP) and the Scirpus mariqueter zone (SMZ) underwent drastic habitat changes during certain periods (AP: 1997-2000, 2000-2003, 2005-2008; SMZ: 1997-2000), and the fluctuation intensity differed among habitat types in the order AP>SMZ>TSH (total suitable habitat)>BSA (bare mud flat and shallow water area). The abandonment of tracts of aquaculture ponds in Dongtan in mid-2006 brought about an intensiv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aused by rapidly changing habitat with the population expanding to adjacent areas. At present, Anatidae and Ardeidae are threatened in the Dongtan area with declining populations because of their very "picky" habitat requirements (i.e., high reliance on AP). The Charadriidae experienced enormous population declines in the late 1990s, however, they have since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s as habitat change has stabilize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challenges for habitat management are the prote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AP and SMZ 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BIRD BIODIVERSITY habitat management population dynamics nature reserve Chongrning Island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庙台槭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
2
作者 郑德国 张子江 +4 位作者 汪洋 罗刚 龚钐杉 张梦 万丹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9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究湖北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生存现状、数量动态和分布格局,为保护庙台槭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龄级数量与动态特征;采用时... 目的:探究湖北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生存现状、数量动态和分布格局,为保护庙台槭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龄级数量与动态特征;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采用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庙台槭种群呈不规则金字塔型,种群为增长型,但对外界干扰的敏感性较高。庙台槭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死亡率和消失率随着龄级的增加,均呈现先陡增后陡降再缓增,峰值均出现在Ⅲ龄级。庙台槭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大而逐渐降低,累计死亡率随龄级增大而逐渐升高;第Ⅲ龄级后种群逐渐衰退。种群未来个体数量会随着龄级增大而增大,但会随经历的龄级时间跨度增大而逐渐减少。种群在0.5 m尺度为聚集分布,但在不同尺度整体呈随机分布。结论:庙台槭天然更新能力弱,种子萌发率低可能是幼苗缺乏的关键。种群保护实践中,应优先保护庙台槭天然生境,确保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同时加强人工繁育以促进种群自身的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生存分析 动态预测 空间分布格局 庙台槭 堵河源保护区
下载PDF
唐家河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1 位作者 吴华 侯万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90-998,共9页
唐家河大熊猫是一个包括 3个亚种群的异质种群。借助于漩涡模型 ( vortex8.2 1 ) ,对唐家河大熊猫未来 1 0 0 a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并分析了不同因子对该种群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的情况下 ,该种群 ... 唐家河大熊猫是一个包括 3个亚种群的异质种群。借助于漩涡模型 ( vortex8.2 1 ) ,对唐家河大熊猫未来 1 0 0 a内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 ,并分析了不同因子对该种群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的情况下 ,该种群 1 0 0 a内在总体上保持稳定 ,并略有增长 ,但种群基因杂合率下降 ,累积绝灭率增加 ,尤以落衣沟亚种群为最。提高环境容纳量、补充外来个体等措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该种群的长期存活 ,而近亲繁殖、灾害等因素则大大加速了种群的灭绝步伐。另外 ,成功的迁移扩散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稳定与发展 ,否则对数量稀少的大熊猫种群有害无益。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种群生存力分析 异质种群 亚种群 唐家河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扭角羚春冬季对栖息地的利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华 张泽均 +1 位作者 胡杰 胡锦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1998年 3月至 1 999年 2月 ,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对四川扭角羚 (Budorcastaxicolortibetana)春冬季对栖息地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四川扭角羚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大小、... 1998年 3月至 1 999年 2月 ,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对四川扭角羚 (Budorcastaxicolortibetana)春冬季对栖息地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四川扭角羚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大小、乔木距离、乔木密度、食物丰富度、海拔、坡位、郁闭度 ;影响冬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距离、灌木大小、灌木密度、动物干扰度、乔木大小、灌木距离、坡位、郁闭度、水源。四川扭角羚春冬季栖息地利用的分离主要表现为食物丰富度、乔木大小、乔木密度、乔木距离、植被型、水源、坡位等生态因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扭角羚 栖息地利用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春冬季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生命表与谱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钦弟 张金屯 +2 位作者 苏日古嘎 张斌 程佳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华北落叶松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但林下幼苗、幼树相对较少.(2)华北落叶松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11、12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5龄级阶段;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具有前期稳定、中后期锐减和末期衰退的特点.(4)种群动态的谱分析显示,华北落叶松种群动态除受基波影响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小周期波动,在第7龄级这一小周期波动与华北落叶松的高生长有关;在15龄级这一小周期波动与华北落叶松进入生理衰退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种群生命表 谱分析 种群动态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贵峰 程伟燕 +1 位作者 刘玉平 张淑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3-850,共8页
选择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曲柳群落、蒙古栎群落和大果榆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了优势种水曲柳种群、蒙古栎种群和大果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 选择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曲柳群落、蒙古栎群落和大果榆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了优势种水曲柳种群、蒙古栎种群和大果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水曲柳和蒙古栎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表明其种群目前总体上正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状态;大果榆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表明大果榆幼体死亡率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2)水曲柳种群死亡高峰除了在第Ⅰ龄级较高外,基本呈随龄级增加死亡率增大的趋势;蒙古栎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幼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大果榆种群有两个死亡高峰,一个出现在第Ⅰ龄级,一个出现在第Ⅵ龄级。(3)种群生存分析表明,3个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水曲柳和蒙古栎种群危险率函数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大果榆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群落类型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罕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玉平 苏慧 +1 位作者 刘贵峰 张卫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0-175,200,共7页
选择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杨群落、白桦群落、黑桦群落和蒙椴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编制优势种群——山杨种群、白桦种群、黑桦种群和蒙椴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存活... 选择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杨群落、白桦群落、黑桦群落和蒙椴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编制优势种群——山杨种群、白桦种群、黑桦种群和蒙椴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白桦种群、黑桦种群和蒙椴种群Ⅰ级树木个体数量最多,随着径级的增大,株数在下降,4个种群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4个优势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也就是说总体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山杨、黑桦种群死亡高峰在第7龄级,白桦种群的死亡高峰在第6、第1龄级,蒙椴种群的死亡高峰在第5龄级;生存分析表明,4个优势种群的生存率呈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呈单调上升的趋势,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山杨种群、白桦种群、黑桦种群和蒙椴种群在本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在无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类型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3 位作者 张亚辉 李仁贵 李德生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04-4814,共11页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 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 亚高山竹类占据着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 leuca)食物组分的99%,竹子的生命周期与大熊猫的生活史密切相关,竹子的更新和生长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与保护。为了弄清大熊猫的采食利用和人为砍伐是否促进或制约竹子的繁殖更新,应用样方法、定位观察法,连续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中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在相同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p>0.05),被大熊猫采食竹子的比例为67.07%,致死率29.07%;人为砍伐竹子的比例为65.67%,致死率46.68%,可见与大熊猫采食相比,砍伐更为影响拐棍竹种群的生存。从出笋数量来看,不同处理方式有利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p<0.05),尤其是人为砍伐措施大大提高了竹子的出笋率,但人为砍伐样方的竹笋质量(地径和株高生长)却远低于大熊猫采食和对照样方,未能达到大熊猫觅食的选择利用标准。不同年份之间,各种处理方式下的拐棍竹出笋数量波动较大(p=0.006~0.035),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相似(2007,p=0.825)。不同处理方式之间,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各年份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2007年外),年死亡率仅2003年和2004年有明显的差异(p<0.05),2005~2007年均不显著(p>0.05)。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年补充率与年死亡率之间表现出年补充率(年死亡率的格局(p<0.05),唯有大熊猫采食样方的2004年和2005年、人为砍伐和对照样方的2005年的年死亡率略高于年补充率(p>0.05),这表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棍竹 无性系 种群 大熊猫 采食 砍伐 更新动态 野化培训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西弄岗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结构特征与种群动态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3 位作者 向悟生 苏宗明 欧祖兰 陆茂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30,共6页
 1980年和2001年分别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dilleniifoliaP.Y.PaietP.H.Huang)群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层次结构完整,植物种类丰富。2次调查结果显示,在600m2的样方内共...  1980年和2001年分别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dilleniifoliaP.Y.PaietP.H.Huang)群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层次结构完整,植物种类丰富。2次调查结果显示,在600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50科86属102种,五桠果叶木姜子的重要值分别达到141.6和108.4,在主林层中的优势非常明显。种群大小级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的分析结果表明,五桠果叶木姜子种群属介于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之间的成熟型种群,整个种群呈集群分布。在分析造成五桠果叶木姜子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拯救和扩大其种群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 五桠果叶木姜子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第伦桃叶木姜子 樟科
下载PDF
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10
作者 蒋雪琴 刘艳红 赵本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11-2218,共8页
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的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种群年龄结构图呈... 巴山冷杉群落是湖北神农架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级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的种群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的种群年龄结构图呈现的是幼苗比例最大,中龄树、幼树和成龄树比例次之的规律;巴山冷杉幼苗储备丰富,巴山冷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素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湖北神农架地区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C型,Ⅰ径级巴山冷杉死亡率最高,Ⅱ径级开始巴山冷杉幼树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直至老龄期死亡率逐渐升高;巴山冷杉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群,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时间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巴山冷杉 种群结构和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羚牛的种群数量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曾治高 宋延龄 巩会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6,共6页
1996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羚牛的数量为435~527只,种群密度达到1.29~1.56只/km2。羚牛种群的成体雌雄个体之比约为1∶0.5,明显地偏向雌性。在羚牛种群中幼... 1996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羚牛的数量为435~527只,种群密度达到1.29~1.56只/km2。羚牛种群的成体雌雄个体之比约为1∶0.5,明显地偏向雌性。在羚牛种群中幼仔占12.24%,亚成体占35.03%,成年雄性个体占17.33%,成年雌性个体占35.40%。该羚牛种群在1991年至1996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48%,明显高于1984至1991年间羚牛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境不断丧失,迫使羚牛向保护区境内迁移,是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自然保护区 种群数量 年龄结构
下载PDF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栖息环境变迁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兴国 王磊 +3 位作者 桑正林 田虹 王世敏 刘健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3,共4页
为了解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栖息环境变迁的关系,通过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在保护区的越冬种群数量从1993年统计的200只增长到2010年的1 059只,这17年时... 为了解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栖息环境变迁的关系,通过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在保护区的越冬种群数量从1993年统计的200只增长到2010年的1 059只,这17年时间内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越冬种群数量的增长与保护区内黑颈鹤栖息地的多方面保护、食物投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越冬 种群数量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原甲藻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扬 吕颂辉 +3 位作者 江天久 李欢 萧云朴 尤胜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它们的分布季节集中在春季(4—6月),并先后于5月12日和5月25日形成赤潮。原甲藻细胞数量在表层水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底层,这与原甲藻种类能够自主运动,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有关。三角棘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19.5℃,盐度为29.58‰—30.95‰的水体中;东海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21.3℃,盐度为29.03‰—30.92‰的水体中。氮盐和磷酸盐浓度与原甲藻细胞数量之间呈负相关,磷营养盐浓度的高低对原甲藻种群动态影响更甚。对原甲藻细胞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原甲藻细胞数量与N:P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原甲藻细胞具有较强储备氮磷营养物质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取得生长竞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藻 种群动态 环境因子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应用红外相机监测结果估计小型啮齿类物种的种群密度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欣海 于家捷 +2 位作者 张鹏 朴正吉 肖治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11-2318,共8页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 红外相机(或称相机陷阱)技术可以提供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行为等信息,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的监测与管理。对于可以个体识别的物种,红外相机结合标志重捕法可准确估计其种群密度。但对于不可个体识别的动物,目前尚无成熟方法来估计其种群密度。建立了一个新方法,通过模拟个体运动并匹配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来估计动物的种群密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以每公顷一台的密度布设红外相机,调查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在2011年和2012年冬季分别监测41d和40d。然后,设计模型模拟不同密度下啮齿类物种的运动过程,同时记录它们在25hm2的区域内被25台相机拍摄的次数。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回归模型来匹配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估计啮齿类物种在样地内的密度及其置信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可以填补对不可个体识别物种密度估计方法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 种群密度 运动模式 随机森林 啮齿类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GIS在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栖息地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世强 杨建 +5 位作者 王伦 谭迎春 黄金燕 张和民 王鹏彦 周小平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本文初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方法,包括野外取样、定位、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基本图层数字化、数据统计、卫星照片解译以及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的制作,同时指... 本文初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方法,包括野外取样、定位、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基本图层数字化、数据统计、卫星照片解译以及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的制作,同时指出了提高卫片解译精度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种群动态 栖息地
下载PDF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优势种种群动态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玉龙 胡楠 +1 位作者 丁圣彦 卢训令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0,共7页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植被保护良好,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锐齿栎(Quercus acutidentata)和华山松(Pinus a...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植被保护良好,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锐齿栎(Quercus acutident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控制着山体的外貌和结构。各优势种种群多呈现为稳定型,中龄个体较多,幼、老龄个体较少,天然更新良好,种群维持着一定的后续资源;在高海拔地段,优势种种群表现为中老龄个体较多,幼龄个体较少,种群处于稳定阶段;在低海拔地段,优势种种群表现为中、幼龄个体较多,老龄个体较少,种群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 径级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木林子大样地多脉青冈种群动态及点格局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俊 艾训儒 +3 位作者 姚兰 郭秋菊 林勇 陈思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 采用生存分析函数和成对相关函数g(r),对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5 hm2大样地内多脉青冈的种群动态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点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多脉青冈种群第Ⅰ、Ⅱ龄级出现死亡高峰期,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较大;年龄结构完整,呈金字塔型,属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在Ⅰ~Ⅳ龄级为Deevey-Ⅲ型,Ⅴ~Ⅷ龄级为Deevey-Ⅰ型;小树(1 cm≤DBH≤5 cm)、中树(5 cm<DBH≤20 cm)和成树(DBH>20 cm)个体点格局分布聚集强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在小尺度上强烈聚集,聚集频率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在113~150 m尺度上,年龄越大的个体其聚集强度越弱,小树显著聚集分布,中树保持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减弱,成树由随机分布过渡为均匀分布。小树、中树的聚集强度分别在0~4 m和144~150 m尺度上与成树无关联,分别在5~150 m和0~143 m尺度上与成树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林子自然保护区 多脉青冈 种群动态 点格局
下载PDF
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褚胜利 李登武 李景侠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5个聚集度指标研究了陕西府谷自然保护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Zucc.)种群15个样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v/m值、负二项参数、聚块性指数、丛生指数、平均拥挤度和Morisita指数分别为1.98、1.84、1.54、0.98、2.79和1.54。随着径级的增大,聚块性指数逐渐减小,种群的聚集程度也减小,Ⅶ级大树呈随机分布,该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调查发现,人为干扰对杜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松种群 府谷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
下载PDF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兴国 王磊 +1 位作者 王世敏 陈家德 《河南科学》 2012年第6期699-702,共4页
采用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了解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大山包越冬黑颈... 采用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了解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近年来对保护区内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多方面保护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种群数量 越冬生境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白枕鹤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晓民 刘学昌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鹤类属大型涉禽,由于数量稀少,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于1999~2001年在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保护区的长林岛和雁窝岛分别设立9个和8个固定观测点,对丹顶鹤(Grusjaponensis)和白枕鹤(Grusvipio)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连续监测。长林岛... 鹤类属大型涉禽,由于数量稀少,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于1999~2001年在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保护区的长林岛和雁窝岛分别设立9个和8个固定观测点,对丹顶鹤(Grusjaponensis)和白枕鹤(Grusvipio)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连续监测。长林岛、雁窝岛各年度同期(月)鹤类种群数量统计表明,长林岛、雁窝岛丹顶鹤年度间同期种群数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白枕鹤年度间同期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且两地不同年度同期白枕鹤种群总数的相关性尤为显著,这说明丹顶鹤生活史各阶段有不同的生境需求,保护区不能提供丹顶鹤需求的全部生境类型;而白枕鹤生活史各阶段选择的生境单一,领域较为固定;对不同年度鹤类数量的统计分析看出,丹顶鹤与白枕鹤对于水域、湿草甸、沼泽生境连续3年表现出一致的选择,年度间各类生境鹤类数量的相关性显著,说明近年鹤类种群动态变化与气候因素无关;对本区不同年度各固定监测点鹤类数量动态的回归分析表明,长林岛每年同期各监测点的丹顶鹤与白枕鹤数量回归显著,说明丹顶鹤与白枕鹤同域分布,但有季节差异,而雁窝岛各监测点年度间的鹤类数量回归不显著,这显然是人为干扰造成的。调查证明影响本区鹤类数量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和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白枕鹤 种群动态 生境选择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