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irgun Source Signals to Study Regional Wave Veloc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Yunlong M_S5.0 and Yangbi M_S5.1 Earthquakes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Jianwen LI Lei +4 位作者 ZHANG Pengying YE Beng HE Yingwen CHEN Jia CHA Wenji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9年第2期320-335,共1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airgun source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tations from January,2016 to June,2017,we use cross-correl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le phase travel time change of e... On the basis of the airgun source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tations from January,2016 to June,2017,we use cross-correl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le phase travel time change of each station.We used the Yunlong MS5.0 and Yangbi MS5.1 earthquakes as samples.According to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13 stations with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 and complete data were selected(including 3 fixed stations and 10 active source stations).They ar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and on the basis of the GNSS baseline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wave velocity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on phase travel time change and the regional stress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the GNSS baseline data have good correlation in the short-term.Due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regional stress,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ravel time changes of different stations in the four regions.Before the Yunlong MS5.0 and Yangbi MS5.1 earthquakes,with regional stress adjustment,there is an upward trend in the travel time changes of related stations in the adjacent areas of up to 0.02 s.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nodes and duration of the travel time anomalies,and there is a reverse descent process after the Yangbi MS5.1 earthquake.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travel time fluctuations in the relevant st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earthquakes,but the fluctuation r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was small.Compared with the water level change of the reservoir,the adjustment of the regional stress is more likely to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travel time changes of the relevant 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gun source CROSS-CORRELATION detection TRAVEL time change Yunlong m S5.0 earthquake Yangbi m S5.1 earthquake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M_(S)5.1地震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杜航 王俊 +3 位作者 朱音杰 王大伟 肖飞 徐年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 为了考察b值在2020年唐山M_(S)5.1地震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从大尺度区域及小尺度区域对2009年1月至地震发生前2个研究范围的b值变化进行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中位置b值被小尺度区域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大尺度区域b值空间扫描未表现出明显异常;从大尺度区域可以看出,河北怀安—北京、唐山地震余震区东北及西南段、渤海等区域处于低b值区,未来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因此,在做b值研究时要选择适当的研究范围,防止研究范围过大b值异常区被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宁 杨春利 +3 位作者 王亚玲 王莉婵 李冬圣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99-104,共6页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_(S)5.1地震,震中位置位于唐山老震区,是1995年之后唐山地区最大地震。选取河北台网监测到的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4日期间河北唐山地区M_(L)≥2.5地震,利用Brune模型,计算出震源区相应地震的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区应力调整过程;利用CAP和GPAT两种方法计算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震源区附近地质构造分析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①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过程为主震前趋势升高—震时达到峰值—震后趋势下降;②主震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错动方式为右旋走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构造环境特征
4
作者 边庆凯 吕国军 +4 位作者 冉志杰 温超 李皓 李姜 范志伟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地震局迅速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地震现场,开展烈度和震害调查工作。从河北唐山老震区地震构造环境、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烈度和震害、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水平及震前蠕滑异常等5个方面进行...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地震局迅速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地震现场,开展烈度和震害调查工作。从河北唐山老震区地震构造环境、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烈度和震害、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水平及震前蠕滑异常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议沿唐山断裂带布设水化学和形变连续观测台阵,为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活动断裂 地裂缝 蠕滑
下载PDF
2019年5月18日松原M5.1地震构造机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阮庆丰 刘财 +2 位作者 刘俊清 张宇 郑国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7-1904,共8页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化波形资料,使用ISOLA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M 5.1地震进行矩张量反演,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并且收集了地震序列中ML 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FMSI (focal mechanism stress inversion)方法反演震中区... 基于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化波形资料,使用ISOLA方法对2019年5月18日吉林松原M 5.1地震进行矩张量反演,研究地震的震源机制,并且收集了地震序列中ML 2.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FMSI (focal mechanism stress inversion)方法反演震中区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松原M 5.1地震的矩震级为4.9,矩心深度为6 km,双力偶分量为91.5%,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倾角分别为76°和3°,主张应力T轴方位角、倾角分别为166°和16°,震源机制解显示典型的构造地震特征;震中区构造应力场理论应力轴σ1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88.0°和0.9°,σ2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178.2°和9.6°,σ3方位角、倾伏角分别为352.5°和80.4°,这一结果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推断认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触发了2019年松原M 5.1地震活动,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北西向节面与震中区附近的第二松花江断裂现今活动性质完全一致,认为第二松花断裂可能是松原M 5.1地震的发震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m 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20-07-12河北唐山M_(S)5.1地震震源参数及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依 王想 孙丽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5,220,共5页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 基于河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2020-07-12唐山M_(S)5.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采用sPL深度震相方法对震源深度进行精确测定。结果显示,唐山M_(S)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3°、滑动角-14°,节面Ⅱ走向235°、倾角76°、滑动角-173°;sPL深度震相方法测定的主震震源深度为14 km,与CAP波形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结合地震序列分布特征、等震线形态、区域地质构造及深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分析认为,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并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唐山-古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_(S)5.1地震 震源机制 sPL深度震相 发震构造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5. 1 Badong earthquake in Hubei 被引量:5
7
作者 Chen Junhua Zhao Lingyun Wu Haib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1期47-54,共8页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34 aftershocks at ML 2.0 or mor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the main earthquake was normal fault dip slip type, a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nd subsequent 34 aftershocks at ML 2.0 or mor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the main earthquake was normal fault dip slip type, and the slip types of the seismogenic rupture surfaces of the subsequent aftershocks primarily include normal dip slip (14 times), reverse dip slip (9 times), normal strike slip (9 times) and reverse strike slip (2 times). The MS. 1 Bad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ress adjustment caused by the rise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between structural planes of rock forma- tions due to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water penetration, and related to the joint activities of the NE-strike Gaoqiao fault and the near EW-strike Daping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1 Badong earthquake P-wave first motion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下载PDF
唐山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8
作者 周依 曹筠 +1 位作者 马旭东 单连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为分析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背景,对该区域现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与1976年唐山M S7.8地震早期余震密集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区域背景地震活动统计结果,认为该区域地震活动受唐山地震序列影响逐渐减弱,逐步趋近于... 为分析唐山老震区地震活动背景,对该区域现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老震区现今地震活动与1976年唐山M S7.8地震早期余震密集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区域背景地震活动统计结果,认为该区域地震活动受唐山地震序列影响逐渐减弱,逐步趋近于背景地震。地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3分区差异,主要集中于中区,东区次之,西区最弱。中等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地震活动存在东、中、西区交替发震的规律。目前,唐山老震区构造应力积累加速,存在地震活动水平由平静向活跃转变的可能,需要重点关注唐山断裂带北段以及滦县—乐亭断裂和卢龙断裂的交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震活动特征 背景地震 迁移规律
下载PDF
2020年河北唐山5.1级地震前震源参数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冬圣 王想 +3 位作者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_(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 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 5.1地震之间发生了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 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 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 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拐角频率 唐山5.1级地震
下载PDF
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洪良 王青华 +2 位作者 张展伟 杨雅慧 刘书峰 《华南地震》 2021年第2期71-75,共5页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前0.5年和1年年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古冶5.1级地震 重力变化 零等值线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总结 被引量:5
11
作者 黎明晓 宋金 +8 位作者 马玉川 解孟雨 赵静 姚丽 姚琪 姜祥华 卢显 于晨 王月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4期157-178,共22页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5.1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下载PDF
基于场地响应和量规函数对唐山5.1级地震的震级校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玲玲 王亚玲 +3 位作者 赵英萍 李冬圣 王莉婵 李小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 利用2010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到的654个ML≥2.5地震波形数据,使用Moya方法联合反演计算震源谱及各台站场地响应。河北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168个台站数据,最终反演得到151个测震台站场地响应结果。结果显示,频率1~20Hz内各台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地放大效应,随着频率的变化,各类基岩台的场地响应变化较为复杂。位于第四系沉积类的台站场地响应在低频段1~8Hz内放大效应显著,在高频段8~20Hz内呈现快速衰减趋势。选取2017年以来河北省测震台网记录的ML≥2.0地震数据,对各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代表河北地区的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针对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5.1级地震,利用本文得到的台站场地响应结果对震级偏大且有放大作用的台站进行放大作用消除,再分别用现用地方性震级ML量规函数和河北地区地方性震级ML新量规函数对单台震级进行重新计算,结果显示震级偏差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响应量规函数唐山5.1 级地震震级校正
下载PDF
唐山M 4.8地震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1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39-47,共9页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_(Z...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_(ZHx)(NS)测向的10—40min周期地磁谐波在下降至极低值后,开始转折时发生地震,而Y_(ZHy)(EW)测向未出现明显转折现象;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中部的静海地磁台对此次地震反应显著,2个测向在震前均出现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位于不同地区的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发现受大范围整体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具有相似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具体到局部地区或断裂带内部,各台站之间显示出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4.8地震 地磁谐波振幅比 深部电导率 地磁异常
下载PDF
灯塔5.1级及通辽5.3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娜 王欣 +3 位作者 薛伟 姜金征 冯兴春 方禹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5期46-50,共5页
利用铁岭地震台数字水管倾斜仪、伸缩仪观测数据,对2013年1月23日灯塔5.1级地震和2013年4月22日通辽5.3级地震进行分析,发现两次地震前铁岭地震台前兆数据出现高频抖动、日变形态畸变,异常特征明显。
关键词 前兆数据 异常分析 灯塔5.1级地震 通辽5.3级地震
下载PDF
基于远场参考的超低频(ULF)地震地磁数据处理——以2003年1月日本茨城县5.1级地震为例
15
作者 孙健维 钟屹 +3 位作者 陈泓燕 何晓宇 服部克巳 韩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5期48-55,共8页
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表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磁信号。地震电磁现象在防震减灾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成为21世纪国内外地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地震电磁信号较弱,通常混杂于空间场源信号及人文噪音中,不易在观测数据中提取... 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表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磁信号。地震电磁现象在防震减灾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已成为21世纪国内外地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地震电磁信号较弱,通常混杂于空间场源信号及人文噪音中,不易在观测数据中提取出来。以2003年1月日本茨城县5.1级地震为例,探讨远场参考在超低频(ULF)地震地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进而检测震前局部磁场异常。在此基础上,讨论远场参考法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1月日本茨城县5.1级地震发生前存在局部磁场异常,验证了远场参考方法的有效性,相关成果可为地震地磁数据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场参考 地震地磁 2003年茨城县5.1级地震
下载PDF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震成核过程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玉川 晏锐 +4 位作者 王广才 余怀忠 黎明晓 丁志华 张子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5-1335,共11页
探索地震成核过程的野外观测证据对地震成核研究及地震短临预测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震断层附近密集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回溯了唐山7.8级地震发生前后的地下水位变化,对比分析了地下水位... 探索地震成核过程的野外观测证据对地震成核研究及地震短临预测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震断层附近密集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回溯了唐山7.8级地震发生前后的地下水位变化,对比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化和地震成核的相关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存在显著的中期、短期、临震和震后变化;中期水位下降速率变缓可能与地震成核后期阶段的核心弱化区收缩有关;短期水位加速下降可能是核心弱化区扩容所造成;而临震大幅上升或波动可能与成核区周围应力快速上升相关.地震成核理论可以较为合理的解释唐山地震前地下水位变化的成因,在一定程度上为地震成核野外观测提供了实际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7.8级地震 发震断层 水位变化 地震成核 核心弱化区 亚失稳
下载PDF
丽江7.0级和唐山7.8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异常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4期40-45,共6页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场 唐山市 地震 震级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唐山地区三维b值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婷 余海琳 +1 位作者 章阳 孙丽娜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1期34-40,共7页
搜集唐山及周边地区M7专项工作组(2002.1—2008.12)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1—2020.9)的震相报告,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重定位,然后采用K-K法对重定位后的地震事件去余震,最后采用“最近距离—最少事件”扫描方法扫描2... 搜集唐山及周边地区M7专项工作组(2002.1—2008.12)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1—2020.9)的震相报告,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重定位,然后采用K-K法对重定位后的地震事件去余震,最后采用“最近距离—最少事件”扫描方法扫描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_(L)5.1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_(L)5.4地震发生前后唐山地区的平面和不同深度b值图像,分析2次地震发生前后唐山地区b值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一步探讨唐山地区中强震发生前后的应力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定位后震源深度更合理,不同深度b值图像比平面b值图像分布和演化都更为丰富,唐山M_(L)5.1地震和M_(L)5.4地震均发生在b值降低过程中。虽然唐山地区b值持续降低,代表着该区应力累计的逐渐增强,但该区浅部应力水平高于深部,表明发生更大地震的紧迫程度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层析成像法 平面b值 不同深度b值 河北唐山m_(L)5.1地震 河北唐山m_(L)5.4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