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igimat软件的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材料设计研究
1
作者 彭华文 杨海 +3 位作者 王明星 卢瑞林 邹禄民 吕文丽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0-24,共5页
以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搭建聚氨酯泡沫基体材料数学模型,并基于Mori-Tanka方法,借助多尺度非线性复合材料软件Digimat构建了基体、增强相与最终零件性能之间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逆向回归迭代法对材料本构模型进... 以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搭建聚氨酯泡沫基体材料数学模型,并基于Mori-Tanka方法,借助多尺度非线性复合材料软件Digimat构建了基体、增强相与最终零件性能之间的材料本构模型,通过逆向回归迭代法对材料本构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预算结果与实测值相近,最大偏差为3.76%。基于修正后的材料本构模型,分别研究了产品整体密度、玻纤含量等对产品纵横向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整体密度每提高0.1 g/cm^(3),纵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约提高15%,而横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约提高27%;提高玻纤含量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纵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但横向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反而会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合成轨枕 Mori-tanka方法 Digimat 材料本构模型
下载PDF
海陆之间——华南竹筒屋起源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禤文昊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竹筒屋以其单开间、大纵深的狭长平面得名,曾为华南传统城镇建筑主流,惟其起源尚待深究。聚焦史料丰富的广州,基于方志、经界图、舆图、影像等证据,可发现早期竹筒屋地段普遍位于明清时期的岸线上。利用冲积趋势竞相向海填筑,既是城镇... 竹筒屋以其单开间、大纵深的狭长平面得名,曾为华南传统城镇建筑主流,惟其起源尚待深究。聚焦史料丰富的广州,基于方志、经界图、舆图、影像等证据,可发现早期竹筒屋地段普遍位于明清时期的岸线上。利用冲积趋势竞相向海填筑,既是城镇空间扩张的主要手段,也是大纵深屋地得以形成的关键机制。与此同时,世居华南江海的疍民,正日趋附城谋生并陆续上岸归化。其以艇为宅、编篷成聚的古老水居习俗,至少是联排单间成为当地城居模式的重要参照。在华南竹筒屋的形塑中,濒海环境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屋 城镇民居 填海 疍民 华南 广州
下载PDF
粤东疍民的陆居进程——一场妈祖诞庆典之考察
3
作者 林慧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 粤东疍民举办的一场妈祖诞酬神庆典,以渔歌娱神、划旱船以及广场舞蹈等文化叙事,展现了其在地方宗族笼罩下开展的陆居进程。渔歌娱神传达了粤东疍民的信仰记忆与族群愿景,划旱船蕴含了其生存记忆与生存空间焦虑,广场舞则折射出其拓展与宗族的社会网络诉求及其与陆上人渐增的认同共鸣。这些仪式诠释出粤东疍民在陆居进程中与宗族从对抗走向融合,并日益拥有“水陆双栖”的宗族社会之“渔民”的身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疍民 陆居 水陆双栖 宗族
下载PDF
清代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沙田围垦中的疍民建筑和聚落
4
作者 田梦晓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文章以清末及民国初期的影像和绘画为主要研究材料,对18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区域疍民建筑和聚落的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形成于沙田围垦土地上的小型聚落,考察其线性的分布方式、依靠堤坝建立的寮屋建筑,以及在由船... 文章以清末及民国初期的影像和绘画为主要研究材料,对18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入海口区域疍民建筑和聚落的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整理和还原。主要针对形成于沙田围垦土地上的小型聚落,考察其线性的分布方式、依靠堤坝建立的寮屋建筑,以及在由船居到陆居的过程中疍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探讨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进与疍民建筑和聚落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珠江三角洲的水土环境变化及沙田围垦活动,是影响和推动珠江流域的疍民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建筑空间演变和渔民聚落呈现线性延展分布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沙田围垦 疍民 建筑类型 线性聚落
下载PDF
Rooted in Tradition, Embracing Modernity: Zhou Zuoren's Interest in Modern Japanese Haiku and Tanka and His Promotion of Short Verse in China
5
作者 Frederik H. Gree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3期424-448,共25页
Whe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period Chinese reformers grappl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creating a new poetic language and form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Zhou Zuoren (1885-1967), one of mod... Whe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period Chinese reformers grappl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creating a new poetic language and form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Zhou Zuoren (1885-1967), one of modern China's most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s, believed that much could be learned from the experiments of modern Japanese poets who had overcome similar challenges in the decades following the Meiji restoration. Of all the verse forms Japanese poets were experimenting with, Zhou was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modern haiku and tanka. Zhou felt that the modern haiku and tanka's rootedness in tradi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ir ability to express modern sensibilities on the other could offer a model for Chinese poets seeking to create a poetic voice that was at once modern, but also anchored in traditional poetic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ome of Zhou's translations of modern haiku and tanka and illustrate how these translations led him to promote a new poetic form in China, typically referred to as "short verse" (xiaosh0. By further reading Zhou's critical essays on modern Japanese poetry against the writings of a number of Western modernist poets and translators who themselves were inspired by East Asian verse forms--Ezra Pound in particular--I will comment on the degree to which Zhou's promotion of short verse inspired by modern Japanese haiku and tanka challenges a perceived Western role in legitimizing East Asian forms as conducive to moder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ou Zuoren Ezra Pound modern Chinese poetry modern Japanese poetry HAIKU tanka translation modernity MODERNISM late qing dynasty Republican-period
原文传递
论新世纪粤港澳文学中的海洋族群书写
6
作者 张衡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8-43,93,共7页
新世纪以来,粤港澳文学中的海洋族群书写依托疍家独特的人文现象及其活动场景展开。这类作品由船出发,立足多重视角还原海上“在场”氛围,围绕独特的“船家”空间体验延伸海洋情感,聚焦“别船上岸”场景联动海洋身份追问,塑造出“族群... 新世纪以来,粤港澳文学中的海洋族群书写依托疍家独特的人文现象及其活动场景展开。这类作品由船出发,立足多重视角还原海上“在场”氛围,围绕独特的“船家”空间体验延伸海洋情感,聚焦“别船上岸”场景联动海洋身份追问,塑造出“族群式的”典型海洋人物形象,彰显出粤港澳海洋文化的传统魅力及丰厚底蕴,展示出立足现实的多元思考,为当下提供了区域文学书写、海洋文化传承创新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粤港澳文学 海洋族群 疍家书写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莞草编制技艺传承与疍民女性发展研究——以东莞沙田为例
7
作者 王佳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民间文化传承中女性角色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但来自具体的地方性研究个案的生动呈现仍需更多积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疍民女性在东莞疍民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为莞草文化传承提供了基本人力保障,促进了实现文... 民间文化传承中女性角色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但来自具体的地方性研究个案的生动呈现仍需更多积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疍民女性在东莞疍民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为莞草文化传承提供了基本人力保障,促进了实现文化活态传承。在现代性影响之下莞草的价值演变也为疍民女性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提高了女性地位,有效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了社会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疍民 莞草 手工编织 传承 女性
下载PDF
从疍民研究看中国民族史与族群研究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向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5,共11页
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居族群,疍民的源流及其与陆居族群的关系,历来是东南民族史、区域社会文化史与族群研究的重要内容。疍民研究不仅完整地体现了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话语背景与不同的学术关怀,同时也是近代以来... 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居族群,疍民的源流及其与陆居族群的关系,历来是东南民族史、区域社会文化史与族群研究的重要内容。疍民研究不仅完整地体现了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话语背景与不同的学术关怀,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历程、理论方法更新及学术视野拓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民族史 族群研究
下载PDF
水上社会的道德与秩序——太湖大船渔民民间宗教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4,共10页
江南地区的宗教复兴(或创新)和多样性的研究令人瞩目,而处于江南水上社会的渔民民间信仰同样值得关注。通过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传统时代里太湖渔民的民间宗教信仰集庙宇和神灵为中心的信仰空间、共同的祭祀、娱乐活... 江南地区的宗教复兴(或创新)和多样性的研究令人瞩目,而处于江南水上社会的渔民民间信仰同样值得关注。通过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和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传统时代里太湖渔民的民间宗教信仰集庙宇和神灵为中心的信仰空间、共同的祭祀、娱乐活动等于一体。这种传承不仅能够把人们凝聚在一起,造就强有力的社区凝聚力,使人们获得归宿感,而且还从道德和秩序的层面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人们从中又能够利用超自然的因素来解释和启迪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渔民 民间宗教 水上人 民间信仰 疍民
下载PDF
幻象与认同:历史上太湖流域渔民身份的底边印象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5,共7页
身份是从自我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多面性的有序建构。传统社会中,传统的想象和污名化构筑了社会等级的结构,并形成了对渔民的偏见与歧视。而被污名化的渔民却产生了对"污名的认同",并呈现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些... 身份是从自我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多面性的有序建构。传统社会中,传统的想象和污名化构筑了社会等级的结构,并形成了对渔民的偏见与歧视。而被污名化的渔民却产生了对"污名的认同",并呈现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可见,在传统时代,渔民底边身份的形成和污名化与国家权力和主流社会的排斥不无关系。考察渔民身份的多重性,是对太湖渔业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践行费孝通先生倡导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的最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渔民 身份认同 底边 他者 身份多重性 疍民
下载PDF
岭南疍民的经济文化类型探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光良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疍民自古以来浮生江海,居于舟船,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文化特征鲜明。本文从民族学的视角,运用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岭南疍民的生态环境、生计方式和水文化特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岭南 疍民 经济文化类型
下载PDF
我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研究——以海南疍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玉梅 王浩 +1 位作者 夏冬艳 王树恩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6-260,共5页
海南疍家族群历史悠久,疍家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热带海洋和海岛民族的鲜明的地域特色,且保存相对完整,是海南开发海洋文化与海岛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本文首先分析了疍家文化资源的基本构成及其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据此... 海南疍家族群历史悠久,疍家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热带海洋和海岛民族的鲜明的地域特色,且保存相对完整,是海南开发海洋文化与海岛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本文首先分析了疍家文化资源的基本构成及其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据此构建了海南疍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海南8处疍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评价的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综合开发海南疍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 多层次灰色评价 海南疍家
下载PDF
伍锐麟华南社会调查回顾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国强 温士贤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20世纪早期,随着社会学的传入与发展,中国第一批社会学者对国内社会开展了调查,留下大量的调查成果,开启了中国社会调查之先河。其中伍锐麟的华南社会调查,与华北地区开展的社会调查遥相呼应,奠定了华南社会学的基础。伍锐麟的社会调查... 20世纪早期,随着社会学的传入与发展,中国第一批社会学者对国内社会开展了调查,留下大量的调查成果,开启了中国社会调查之先河。其中伍锐麟的华南社会调查,与华北地区开展的社会调查遥相呼应,奠定了华南社会学的基础。伍锐麟的社会调查涉及广泛,特点鲜明,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伍锐麟 疍民 人力车夫
下载PDF
广州咸水歌及其旅游开发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水田 陈平平 萧苑婷 《江苏商论》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疍民是广州一个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的水上族群,其传唱的咸水歌是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水文化资源。广州咸水歌的产生与疍民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疍民的逐步上岸居住,目前极少有疍民后代传唱咸水歌,其文化传承问题突出。... 疍民是广州一个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的水上族群,其传唱的咸水歌是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水文化资源。广州咸水歌的产生与疍民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疍民的逐步上岸居住,目前极少有疍民后代传唱咸水歌,其文化传承问题突出。在目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已有条件、结合已有旅游线路开发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咸水歌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咸水歌 广州 开发
下载PDF
《万叶集》研究中的中国话语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131,共7页
本文将《万叶集》研究中关于其与中国、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简称为“中国话语”。通过对20世纪中日两国有关论著的评析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对于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者和翻译者来说,国学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日本汉文学研... 本文将《万叶集》研究中关于其与中国、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简称为“中国话语”。通过对20世纪中日两国有关论著的评析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对于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者和翻译者来说,国学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日本汉文学研究来说,这种重要性更为突出。反之,如果日本古典文化修养不足,便可能轻看了它们在日本文化和文学奠基时代的历史作用,漠视其中异于中华文化的日本因素,使研究浮于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叶集》 中国话语 汉文学 比较文学 20世纪 国际派
下载PDF
蛇图腾与广西北海疍家人的信仰 被引量:1
16
作者 卫敬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7-89,共3页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 疍家人 信仰
下载PDF
疍民水文化水风俗研究——以中山神湾疍民生活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燕琳 胡伊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7-61,共5页
疍民逐水而居,以船为家,亲水敬水,水深刻影响着疍民习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广东省中山市磨刀门水道旁神湾镇一带疍民的文化、风俗与水密切联系,感情深厚。尽管现在许多已经上岸,但语言和生活习惯中许多还保留传统的习惯。他们的人生礼... 疍民逐水而居,以船为家,亲水敬水,水深刻影响着疍民习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广东省中山市磨刀门水道旁神湾镇一带疍民的文化、风俗与水密切联系,感情深厚。尽管现在许多已经上岸,但语言和生活习惯中许多还保留传统的习惯。他们的人生礼俗(如出生、婚俗等)、节日风俗(如春节、二月二、端午、七夕、七月七等)、生活民俗(如水、船艇、饮食等禁忌)、信仰祭祀(如观音、船头公、渡头神等),许多贯穿着水文化的特色,既有疍民文化共性,也有自己的地方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疍民 水文化 水风俗
下载PDF
明清韩江中上游蛋民探析——以兴宁旧志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正刚 徐玉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至少自宋代开始,客家地区蛋民就引起官府关注,明代兴宁蛋民被官府纳入河伯所管理,并仿陆地里甲制设蛋长进行管理。作为编户齐民的蛋民要承担官府规定的赋役,但由于蛋长、客商等欺压,蛋民不断流徙而造成蛋船减少,地方官又不得不采取措施... 至少自宋代开始,客家地区蛋民就引起官府关注,明代兴宁蛋民被官府纳入河伯所管理,并仿陆地里甲制设蛋长进行管理。作为编户齐民的蛋民要承担官府规定的赋役,但由于蛋长、客商等欺压,蛋民不断流徙而造成蛋船减少,地方官又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流徙蛋民一部分可能上岸,位于河岸旁的蛋家宫即是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兴宁 蛋民 方志
下载PDF
俵万智连作短歌“沙拉纪念日”的叙事性解读
19
作者 潮洛蒙 朱凯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8期124-126,142,共4页
叙事文学需要有具体的人物以及情节等叙事要素,主要指小说、叙事诗和戏剧等文学题材。短歌等短诗型,因篇幅短小不具备形成叙事文学的要素,因而不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日本诗人俵万智,采用“连作”短歌的方式,围绕同一个主题创作出数十... 叙事文学需要有具体的人物以及情节等叙事要素,主要指小说、叙事诗和戏剧等文学题材。短歌等短诗型,因篇幅短小不具备形成叙事文学的要素,因而不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日本诗人俵万智,采用“连作”短歌的方式,围绕同一个主题创作出数十首短歌,重视短歌的排序,使前后相接的短歌之前保持关联性,整体上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述具体的事例,在某种程度上使短歌具备了叙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短歌 日本 俵万智
下载PDF
民生视角下海南疍民生活质量的主客观评价
20
作者 管玉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结合生活质量指数、民生指数和海南疍民的生活现状,从居住、经济、生活、社会四个维度,选取17个客观评价指标,11个主观评价指标,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两方面构建疍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南全岛的11个疍民村落进行了入户调查,以... 结合生活质量指数、民生指数和海南疍民的生活现状,从居住、经济、生活、社会四个维度,选取17个客观评价指标,11个主观评价指标,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两方面构建疍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南全岛的11个疍民村落进行了入户调查,以测度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海南疍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不高,居住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海南疍民的主观与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出现一定背离,居住越靠近城区或开发区,客观生活质量水平越高,但是主观生活满意度却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评价 民生 疍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