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nsile Fractures and 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 Data Constraints on Cretaceous-Pres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North China Craton
1
作者 YANG Chengwei WANG Cheng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16-1624,共9页
Tectonic stress fields are the key drivers of tectonic ev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tructures.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located in the east of the North ... Tectonic stress fields are the key drivers of tectonic ev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structures.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evolution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located in the eas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may have preserved records of the NCC’s tectonic history.Borehole television survey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paleo and pres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s.Three groups of tensile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via borehole television,their azimuths being NNW-SSE,NW-SE and NE-SW,representing multiple stages of tectonic events.Hydraulic fracturing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study region is experiencing NEE-SWW-oriented compression and nearly-N-Soriented extension,in accordance with strike-slip and compression.Since the Cretaceous,the orientation of the extensional stress has evolved counterclockwise and sequentially from nearly-NW-SE-oriented to NE-SW-oriented and even nearly N-S-oriented,the stress state having transitioned from strike-slip-extension to strike-slip-compression,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tating and obliqu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NCC,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 televis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hydraulic fracturing tanlu fault zone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72
2
作者 王颖 赵锡奎 高博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 ,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 ,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 ,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 ;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 ,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 ;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 ,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 ,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郯庐断裂 板块运动 拉张 走滑
下载PDF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初步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郝雪峰 宗国洪 +1 位作者 李传华 伍松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 ,认为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末沿北西西向断层多处发生过正反转活动 ;渐新世末由郯庐断裂左行走滑活动形成的右旋压扭应力场控制了反转构造的形成 ;断层后期正反转特征与其前期拉张特征间存在有机的联系。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正反转构造 郯庐断裂 右旋剪切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巨型正花状构造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交东 刘德良 +4 位作者 林会喜 邱连贵 徐佑德 任凤楼 裴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接触的部分)平面上是一个破碎带,宽度约22km,断裂带内地层与两侧的下扬子陆块、华北陆块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电性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在横剖面上郯庐断裂带显示正花...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接触的部分)平面上是一个破碎带,宽度约22km,断裂带内地层与两侧的下扬子陆块、华北陆块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电性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在横剖面上郯庐断裂带显示正花状构造,由一条走滑主断裂和几条平行的伴生断裂组成,其中主断裂断面直立,一直延伸到地下15km深处,仍未见消失或变缓的趋势,是压扭性断裂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走滑断层 正花状构造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庆龙 葛荣峰 +2 位作者 赵立文 杜彦彦 慕德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7,共7页
通过区域性平衡地质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揭示出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中生代初始伸展、古新世-始新世强烈伸展、渐新世右旋张扭改造及中新世以来坳陷萎缩等4个阶段,并计算了每个阶段的地壳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为... 通过区域性平衡地质剖面的构建与定量恢复,揭示出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中生代初始伸展、古新世-始新世强烈伸展、渐新世右旋张扭改造及中新世以来坳陷萎缩等4个阶段,并计算了每个阶段的地壳伸展量、伸展率、伸展速率等参数,为演化过程提供了详细的定量约束。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古潜山断裂构造特征指示其可能是起源于晚中生代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派生的次级剪切破裂,但受新生代强烈伸展作用影响,张性增强,提高了油气运移和储集能力。渐新世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派生了新的EW向张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结合该区石油地质特征,推断古潜山表层不整合面上的局部构造高点以及古潜山内幕大断裂端点、拐点、交汇点可能是古潜山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构造裂缝 古潜山 郯庐断裂带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成盆环境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吕俊祥 黄泽光 翟常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南华北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及郯庐系断裂带活动的制约。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发育的火山岩构造环境和印支、燕山期区域构造演化特性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南华北地区主要经历了挤压、走滑、伸展、弱挤压等... 南华北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受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及郯庐系断裂带活动的制约。通过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发育的火山岩构造环境和印支、燕山期区域构造演化特性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南华北地区主要经历了挤压、走滑、伸展、弱挤压等构造环境,形成了相应的盆地原型的并列和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和叠加 盆地原型 郯庐系断裂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 南华北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构造及沉积演化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吉双文 燕子杰 姜能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对渤海湾盆地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构造及沉积发育过程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联系。地史上郯庐断裂带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既有过左旋也有过右旋,对盆地构造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印... 对渤海湾盆地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构造及沉积发育过程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联系。地史上郯庐断裂带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既有过左旋也有过右旋,对盆地构造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其中,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褶皱;燕山运动Ⅰ、Ⅱ幕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燕山运动Ⅲ幕主要表现为左旋剪切走滑,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右旋剪切走滑及拉张块断。最后得出盆地新生代早期形成的构造格局受到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盆地内的凸起或凹陷都是在褶皱基础上经断层改造形成的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郯庐断裂带 济阳坳陷 构造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鲁西地区的走滑断层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云岭 郭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胜利油区正断层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随着潜山油气勘探的不断发展,走滑断层的研究应当深入展开。文章讨论了走滑断层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研究了走滑断层的成因;分析了张性走滑与压性走滑、正牵引与逆牵引、走滑断层与火成岩活动的... 胜利油区正断层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随着潜山油气勘探的不断发展,走滑断层的研究应当深入展开。文章讨论了走滑断层定义、分类及表示方法;研究了走滑断层的成因;分析了张性走滑与压性走滑、正牵引与逆牵引、走滑断层与火成岩活动的关系。这些认识,对胜利油区潜山的勘探引发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走滑断层 油气勘探 济阳坳陷 正断层 逆断层 火成岩
下载PDF
渤海石油地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3-27,共5页
渤海是郯庐断裂经过的地带 ,对于渤海湾盆地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根据构造力学和古地质研究成果判断 ,郯庐断裂和沙垒田、石臼坨两凸起向东延伸部分 ,把渤中凹陷分成五个洼陷。渤中凹陷应是早断晚衰型 ,因此凹陷中的烃源岩层位齐全。下... 渤海是郯庐断裂经过的地带 ,对于渤海湾盆地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根据构造力学和古地质研究成果判断 ,郯庐断裂和沙垒田、石臼坨两凸起向东延伸部分 ,把渤中凹陷分成五个洼陷。渤中凹陷应是早断晚衰型 ,因此凹陷中的烃源岩层位齐全。下含油组合 (Ek2 —Es4)以高熟油为主 ,可能有凝析油和天然气 ;中含油组合 (Ek3 —Es1)以成熟油为主 ,可能有高熟油 ;上含油组合 (Ed—N)以低熟油为主 ,可能有成熟油。目前海域中的上第三系浅层油层勘探工作 ,应当注意寻找正常的成熟油油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石油地质 郯庐断裂 渤中凹陷 烃源岩 含油层系 稠油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泗县徐井段晚第四纪新活动的宏微观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海刚 姚大全 +3 位作者 赵朋 杨源源 王行舟 疏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逆断型崩积楔-1;接着发生张性断裂活动,形成开口向上的张裂楔;随后,所在部位又遭受挤压,沿张裂楔的东边界断面挤压逆冲活动产生碎屑物质上抛流动,形成逆断型崩积楔-2;其上逐步形成更新沉积,当黑土层堆积以后,再次遭受挤压,使得断面上下黑土层堆积厚度显现差异。这表明中更新统沉积以后,断裂曾先后发生挤压-引张-挤压-挤压共4次活动,最新活动在全新世早期。根据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和地震断层等的成因,这几次活动应属高速粘滑活动,对应几次强烈的史前地震活动事件。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原态微观观测分析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带 晚第四纪 逆断型崩积楔 碎裂流 张裂楔 地震断层 微观
下载PDF
利用声发射研究郯庐断裂北段古应力事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国爱 王锡勇 +2 位作者 张庆龙 王良书 徐士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5,共5页
采用声发射实验方法,测试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古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北段西侧自晚奥陶世以来,经历了8次古构造事件,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153.6MPa;从早二叠世至早燕山期,测区构造运动很弱;早白垩世以来有4次古构造事件。由此推... 采用声发射实验方法,测试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古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北段西侧自晚奥陶世以来,经历了8次古构造事件,最大主应力有效值为153.6MPa;从早二叠世至早燕山期,测区构造运动很弱;早白垩世以来有4次古构造事件。由此推断依兰-伊通断裂和哈尔滨-长春断裂形成于古生代,燕山运动使其演化成大型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实验 郯庐断裂带北段 古构造事件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怀存 郭爱香 华爱军 《高原地震》 1994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郯庐断裂带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其主要结果为:1、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由四个地震活动区段组成,该带活动的主体区段是那城─—渤海─—海城.2、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周期性是形成邦城─—海城区段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3、郯庐断裂带中北段(邦城─—海城)M≥6.0级地震具有较好的迁移规律.4、郯庐断裂带近代小震活动表现出南段随机性,中段呈线性,北段具有密集区带性等特点。5、郯庐断裂带震源深度表现出南、北段浅,中段深,且散度大的特点。6、郯庐断裂带Q值分布表明,沂沭带介质强度的完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郯庐断裂系的北延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孟习 孙炜 +1 位作者 尹国义 彭玉鲸 《吉林地质》 2000年第3期35-44,共10页
郯庐断裂系的北延 (东北部分 )的性质及形成机制是东北东部重大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对其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研究 ,我们认为 :以抚顺—密山断裂带、伊通—依兰断裂带为骨干 ,长春—哈尔滨 (四平—德惠 )断... 郯庐断裂系的北延 (东北部分 )的性质及形成机制是东北东部重大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对其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的综合研究 ,我们认为 :以抚顺—密山断裂带、伊通—依兰断裂带为骨干 ,长春—哈尔滨 (四平—德惠 )断裂带、东吴—昌图断裂带、新民—康平、洮安—阿荣旗断裂为主要成员的东北东部平移断裂系 ,均可包括在郯庐断裂系北延的“大家庭”中。从晚三叠始 ,随着中生代走滑—拉分张裂型火山沉积盆地的“开合”运动 ,东北东部的平移断裂系历经了 3个构造阶段、 8个地史时期的平移活动 ,并与斜冲运动发生多次更叠。其成因机制受控于泛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方式和速率的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成因机制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部应力场与板块运动 被引量:8
14
作者 虞廷林 《地震学刊》 CSCD 1994年第2期13-17,共5页
随着空间观测技术发展,板块运动有可能从定性进入定量化研究.本文运用空间观测技术和大地测量采集的数据,探讨板块运动方向、速度对中国东部应力场构成的作用和影响.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有代表性构造——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应力分布状态.结... 随着空间观测技术发展,板块运动有可能从定性进入定量化研究.本文运用空间观测技术和大地测量采集的数据,探讨板块运动方向、速度对中国东部应力场构成的作用和影响.着重研究了该地区有代表性构造——郯庐深大断裂带的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华北地块是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和欧亚板块向北东挤压,形成了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华南地块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它是由菲律宾板块向北西挤压和印度板块向北东推移影响引起的。同时,据初步研究认为,原区域应力场与震源应力场展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故对预测地震,加强应力场演变过程研究是一项有意义和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板块运动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东低凸起差异演化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云鹏 黄颖 +2 位作者 鲁凤婷 王改卫 朱勇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渤东低凸起及其围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基于断层活动性统计、断裂体系展布特点和构造样式分析以及构造恢复等方法,恢复了渤东低凸起南北凸起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发育3期断裂体系,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断裂系统... 以渤东低凸起及其围区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基于断层活动性统计、断裂体系展布特点和构造样式分析以及构造恢复等方法,恢复了渤东低凸起南北凸起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地区发育3期断裂体系,分别为古新世-始新世断裂系统、渐新世断裂系统以及新近系断裂系统;渤东低凸起北高南低,北凸起自古近纪裂陷早幕开始形成,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继续隆升,形成单断式掀斜垒块;而南凸起在裂陷早幕开始活动,抬升幅度相对较低,东营组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剧烈走滑的影响,断裂活动强烈,发育二台阶,形成双断式地垒;北凸起边界断层持续活动,裂陷早幕和晚幕构造叠合较好,油气顺断层运移到浅层成藏;南凸起双断式地垒构造,二台阶断层不直接沟通油源,在深层形成地层超复型油藏。南北凸起不同的成藏模式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低凸起 郯庐断裂 断裂系统 差异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前兆观测资料的变化与弱震活动的关系
16
作者 彭润禾 李飞 《山西地震》 2003年第2期20-22,共3页
分析了江苏新沂地震台的短水准、地电阻率两种前兆资料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其与郯庐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沂台前兆资料的变化能发现郯庐断裂带南段的强烈活动,对该断裂带上3.0级以上的地震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关键词 江苏 新沂地震台 水准 地电阻率 郯庐断裂带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丰成君 张鹏 +7 位作者 孟静 戚帮申 秦向辉 牛琳琳 孙东生 孙炜峰 谭成轩 陈群策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6-967,共2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大陆一条深大断裂带,也是规模最大的第四纪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断裂带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明显控制了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活动强度和地震活动等,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壳浅层应力环境,对于探讨断裂带现...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大陆一条深大断裂带,也是规模最大的第四纪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断裂带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明显控制了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活动强度和地震活动等,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壳浅层应力环境,对于探讨断裂带现今活动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依据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山东-环渤海-辽宁)6个600~1000 m深孔地应力实测数据,初步揭示断裂带及邻区地壳浅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在不同构造部位之间的差异;其次,结合研究区已有其他基础应力数据(震源机制解、钻孔崩落、应力解除及断层滑动矢量反演数据等),详细分析断裂带及邻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其对断裂活动方式的影响;最后依据库仑破裂摩擦准则,从力学角度分别探讨不同的应力状态和摩擦强度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渤海及辽宁段现今活动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参考断裂带及邻区近代地震活动分布特征,积极探索活动断裂带附近深孔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地应力 水压致裂 现今构造应力场 地震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