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nosaur-bearing strata and K/T boundary in the Luanchuan-Tantou Basin of western He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G XiaoJun LIU YongQing +6 位作者 JI ShuAn ZHANG XingLiao XU Li JIA SongHai LO JunChang YUAN ChongXi LI M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8期1149-1155,共7页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terrestrial dinosaur-bearing strata,i.e.,the Qiupa Formation,were poorly studied in the Luanchuan-Tantou Basin in western Henan,China.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se stra...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terrestrial dinosaur-bearing strata,i.e.,the Qiupa Formation,were poorly studied in the Luanchuan-Tantou Basin in western Henan,China.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se strata represent a complete succession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to the early Paleogene,including the K/T boundary,in this area.Here we repor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K/T boundary,especially its stratigraphic sequence,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integrity,continuity,and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恐龙 盆地 中国 栾川县 河南省 边界 西部
原文传递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毛志芳 周洪瑞 +1 位作者 李淑娟 卢远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岩为主的晚白垩世-古新世地层。本文以孢粉分析为主,综合区内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等古气候标志,认为研究区高峪沟组下段沉积时期属半干旱的热带气候;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半干旱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上段上部沉积时期为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章组底部沉积时期属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根据区内古气候特征及化石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K/E界线位于高峪沟组上段的上部与下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白垩纪-古近纪 潭头盆地 孢粉分析
下载PDF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7-1015,共9页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褐红色厚层状或块状的粉砂质泥岩夹多层不稳定的砾岩、砂砾岩或砂岩。本次工作在该组中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tubularis(管状古藻迹)、Beaconites autarcticus...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褐红色厚层状或块状的粉砂质泥岩夹多层不稳定的砾岩、砂砾岩或砂岩。本次工作在该组中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tubularis(管状古藻迹)、Beaconites au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Planolites ichnosp.1(漫游迹,未定种1)、Planolites ichnosp.2(漫游迹,未定种2)、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Skolithos ichnosp.(石针迹,未定种)和Rhizoliths(根迹)。根据遗迹化石的产状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Beaconites-Scoyenia遗迹组合和Palaeophycus-Rhizoliths遗迹组合,并提出了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出五种沉积序列类型。秋扒组形成于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从冲积扇到扇三角洲再到湖泊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潭头盆地 陆相沉积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潭头盆地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古气候和物源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淑慧 白万备 乔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4-790,共7页
利用上白垩统秋扒组和古近系高峪沟组泥质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物源及恐龙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环境,结果表明:秋扒组到高峪沟组的源岩年代由新到老反映了源区的揭顶式剥蚀,岩性均以后太古代上地壳长英质岩为主,未... 利用上白垩统秋扒组和古近系高峪沟组泥质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物源及恐龙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环境,结果表明:秋扒组到高峪沟组的源岩年代由新到老反映了源区的揭顶式剥蚀,岩性均以后太古代上地壳长英质岩为主,未经过明显的沉积再旋回,构造背景具有大洋岛弧性质,应以熊耳群火山岩为主;晚白垩世-古近纪源区风化作用总体强烈,古近纪早期有所减弱,综合孢粉资料,晚白垩世栾川地区恐龙应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古近纪早期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该研究对于陆相断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K-E)生物灭绝事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古气候 地球化学 潭头盆地 上白垩统-古近系
下载PDF
河南省几个中生代地层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德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6,共6页
笔者认为潭头盆地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秋扒组、高峪沟组、潭头组、大峪组。汝阳凹陷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九店组、下河东组、郝岭组、上东沟组、石台街组。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沉积学等方... 笔者认为潭头盆地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秋扒组、高峪沟组、潭头组、大峪组。汝阳凹陷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地层序列(由下而上)应为:九店组、下河东组、郝岭组、上东沟组、石台街组。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沉积学等方面的探讨,认为潭头盆地K—T界线目前只能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汝阳凹陷含恐龙等生物群的郝岭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马市坪盆地的南召组与马市坪组的接触关系不是"假整合",而是"整合接触",其地层年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潭头盆地 汝阳凹陷 白垩系划分 K—T界线 马市坪盆地
下载PDF
豫西五丈山岩体南部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光耀 张苗苗 +1 位作者 千新涛 张恒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7-71,共5页
概括了豫西五丈山岩体南部主要含矿构造地质特征及分布格架。分析研究潭头—大章断陷盆地浅覆盖区地质特征及缓倾斜构造的展布特点。控矿因素中的火山机构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古火山机构构造对金矿床... 概括了豫西五丈山岩体南部主要含矿构造地质特征及分布格架。分析研究潭头—大章断陷盆地浅覆盖区地质特征及缓倾斜构造的展布特点。控矿因素中的火山机构受区域基底断裂控制,沿区域切壳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古火山机构构造对金矿床产出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成矿地质体—五丈山燕山期花岗岩体进入到造山期后的大规模伸展动力学背景之下,岩浆活动及其伴随形成的金矿床都必然受此构造背景控制。通过对该区缓倾斜赋矿构造及其成矿规律研究,认为本区缓倾斜含矿构造平行成组存在,根据近年勘查成果发现了缓倾斜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这表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赋矿空间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丈山岩体 构造地质 潭头—大章断陷盆地 缓倾斜矿脉
下载PDF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路晴晴 江勇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8期84-88,共5页
通过分析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断裂系统、热储成因类型、热储类型、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动态、地温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为马超营断裂,为主要控热断裂;热储为断裂破碎带,... 通过分析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断裂系统、热储成因类型、热储类型、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动态、地温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为马超营断裂,为主要控热断裂;热储为断裂破碎带,呈带状展布;研究区恒温带埋深为30m,平均地温梯度为3.70℃/hm;研究得到了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特征、动态变化以及同位素化学与地热田成因。研究为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 地热地质特征 控热断裂 热储类型 地温梯度 地温场特征
下载PDF
豫西成矿带潭头盆地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程贤达 孙建伟 +3 位作者 贾煦 商连南 张龙 孙亚柯 《华东地质》 2022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为查明豫西成矿带潭头盆地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在该盆地农田中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对污染源进行解析并计算污染源贡献率。结果显... 为查明豫西成矿带潭头盆地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在该盆地农田中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对污染源进行解析并计算污染源贡献率。结果显示: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Hg、As、Cr、Ni、Cu、Pb、Zn、Cd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整体土壤污染风险较低,仅部分样品Hg、As、Cu、Pb、Zn、Cd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Pb、Zn和Cd主要呈区域性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主要呈孤立点状污染。Hg、Cd、Pb变异系数达到强变异水平,表明潭头盆地农田土壤中Hg、Cd、Pb元素受人类活动干扰比较强烈。综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空间分布特征,8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于4类污染源:Cu、Pb、Zn和Cd污染来源于交通源(PC1);Cr和Ni污染来源于自然源(PC2);As污染来源于与金矿开采和尾矿堆存相关的矿业源(PC3);Hg污染来源于与小作坊汞溶解炼金相关的矿业源(PC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区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潭头盆地 豫西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