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域思想本土化和宗教思想审美化——以陶渊明、谢灵运、刘勰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王先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勰则是佛教的信仰者,他们吸收了佛学的思想资源,把佛学的有用成分转化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思维之中,对六朝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接受 陶渊明 谢灵运 刘勰
下载PDF
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
2
作者 付佳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翻译行动发生联结,揭示出以旧文质观观照文学的问题所在,使文质在共时层面的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文心雕龙》中,文质论历时、共时两种形式交融。刘勰更加明晰了文、质两端与“情”在共时层面的联系,以“情文”为“立文之道”,并从质体文用的角度,提出了对“情”的价值判断,在肯定文华的同时折衷了质派,丰富了文学文质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论 刘勰 立文之道 “情文”
下载PDF
“慕谢始精文”——也论韦应物的诗歌渊源与风格
3
作者 焦缨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0,16,共7页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 韦应物不仅“慕陶”,也具有“慕谢”情结。韦应物对谢灵运诗歌艺术的汲取贯穿了其创作过程,韦、谢在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及佛道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成为了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学习大谢的重要基础;韦应物对陶渊明的师法有迹可循,但“效陶”并非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韦应物并非陶渊明人格的继承者;陶、谢诗歌本就具有一致性,均以崇尚自然为精神旨趣,这是后世对韦应物“效陶”“效谢”难以分辨的主要原因。韦应物在兼采陶、谢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较强的个体意识,形成了“至淡而至浓”“至浅却至难”的诗歌风貌,因而能区别于大历诸子而自成一家,在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谢灵运 陶渊明 诗歌渊源 诗歌风格
下载PDF
桃花止泻冲剂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山丽梅 赵艳玲 +2 位作者 肖小河 蔡光明 贺承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0-422,共3页
采用炭末推进法和药物性腹泻模型 ,观察了桃花止泻冲剂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的影响 ,并初步观察桃花止泻冲剂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 ,桃花止泻冲剂能明显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作用 ,减少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发... 采用炭末推进法和药物性腹泻模型 ,观察了桃花止泻冲剂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药物性腹泻的影响 ,并初步观察桃花止泻冲剂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 ,桃花止泻冲剂能明显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作用 ,减少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发生率和次数 ,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桃花止泻冲剂 11 70和 17 5 5g/kg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乙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止泻冲剂 药效学 腹泻 抗炎作用 小鼠 毛细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中古山水诗观物方式的演进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尚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经》 陶渊明 谢灵运 观物方式
下载PDF
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新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青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盛唐之前,主要由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和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题材类型,只有到了王维,山水和田园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同样高度的艺术成就。重新探讨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 盛唐之前,主要由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和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直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题材类型,只有到了王维,山水和田园才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同样高度的艺术成就。重新探讨王维诗歌与陶、谢的渊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王维对陶的关注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但对陶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复杂多面的,对陶的接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些都在其田园山水之作中体现出来;第二,王维同时接受陶谢的影响,对陶谢不同的艺术各有汲取,并在某些具体的作品、境界中有所融合。总的来说,王维在艺术上,更接近于陶的自然,而对谢的华贵也有所汲取,但对谢是以扬弃为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陶渊明 谢灵运 山水田园诗 隐逸
下载PDF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京州 《温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6-29,共4页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是一篇描写山水胜景的美文,首尾不全,经考证可知谢中书是谢览,其中描写景物为永嘉山水,作品的创作年代应当系于公元510年至511年之间。
关键词 陶弘景 谢中书 谢览 永嘉
下载PDF
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冷卫国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5,共7页
东晋100多年间,玄言和山水是辞赋创作的主要取向。在赋学批评的理论形态上,则展现出儒学与玄学杂糅并存的色彩。强调赋是陶冶性灵、抒发怀抱之具,重视赋作声韵的和谐、文气的酣畅,是东晋赋学批评所表现出的新的特点。而本时期辞赋作家... 东晋100多年间,玄言和山水是辞赋创作的主要取向。在赋学批评的理论形态上,则展现出儒学与玄学杂糅并存的色彩。强调赋是陶冶性灵、抒发怀抱之具,重视赋作声韵的和谐、文气的酣畅,是东晋赋学批评所表现出的新的特点。而本时期辞赋作家对声韵的讨论研求,更是我们探讨永明声律说以及赋的诗化和骈化所应当注意的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赋学批评 孙绰 王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下载PDF
浅析陶、谢诗不同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觉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 ,平生经历有相似之处 ,因此往往被人们并列起来。实际上 ,因为陶、谢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很不相同 ,他们的人生境界也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他们归隐的差异 ,他们的做诗心态与诗风也因此而... 陶渊明和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开拓者 ,平生经历有相似之处 ,因此往往被人们并列起来。实际上 ,因为陶、谢各自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很不相同 ,他们的人生境界也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他们归隐的差异 ,他们的做诗心态与诗风也因此而异。本文探讨了他们之间的诸多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归隐 人生境界 心态 田园诗 山水诗 诗歌
下载PDF
论苏轼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湖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对文艺的规律和审美特点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探索,贡献巨大,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刘勰 文道 自然 苏轼
下载PDF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勰 玄学 佛学
下载PDF
晋宋诗玄融摄之进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宝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可上推至魏晋之际玄学初起之时。就其影响的深浅,可将此部分诗歌分为玄言诗与玄理诗两个发展阶段。玄言诗以其纯粹演理的功能而大昌于两晋玄坛。晋宋之际,玄理诗则是以其自传精神而展现出诗歌艺术所具有的韵味美感。由... 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可上推至魏晋之际玄学初起之时。就其影响的深浅,可将此部分诗歌分为玄言诗与玄理诗两个发展阶段。玄言诗以其纯粹演理的功能而大昌于两晋玄坛。晋宋之际,玄理诗则是以其自传精神而展现出诗歌艺术所具有的韵味美感。由玄言诗而玄理诗,从而为诗歌融摄玄学寻找到了最为完美的契合方式。玄理诗的孕育,至陶、谢而臻于成熟,并以其诗玄融摄的手法影响到后来山水田园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玄言诗 玄理诗 陶渊明 谢灵运
下载PDF
“家园体验”与陶谢田园山水诗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在处理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诗学命题上,陶、谢的田园山水诗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性质:田园富于人间情味,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和谐;山水则突出远离人寰的荒野性质,诗人游赏其间凸显出主客关系的紧张。这与其个性化的家园体验有关:陶在躬耕... 在处理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诗学命题上,陶、谢的田园山水诗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性质:田园富于人间情味,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和谐;山水则突出远离人寰的荒野性质,诗人游赏其间凸显出主客关系的紧张。这与其个性化的家园体验有关:陶在躬耕归隐的田园人生中重构价值依据,获得生命的安顿;谢则徘徊在山林与朝廷之间苦苦寻觅精神的归宿,在情理冲突中提炼出山水幽奇之美。正是这种家园体验的差异造成了田园、山水不同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旅行役 陶渊明 谢灵运 田园诗 山水诗 家园体验
下载PDF
陶谢对宋前思想文化的择取与反驳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素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50,共5页
陶渊明、谢灵运所受思想文化的影响前代已有诸多论述,且基本都是从儒道思想的引申意义中阐发,难以窥见其细微处。从陶谢对《论语》的直接摘引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践行在于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对《论语》的态度则随情景... 陶渊明、谢灵运所受思想文化的影响前代已有诸多论述,且基本都是从儒道思想的引申意义中阐发,难以窥见其细微处。从陶谢对《论语》的直接摘引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践行在于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对《论语》的态度则随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征引其内容来表现自我情志,更像是一个口号,并没有真正践行。陶谢对老庄的摘引取其旷达的精神境界,陶渊明重在用人情化味纯粹的"自然",谢灵运则将其作为暂时安顿心理郁结的权宜之计,不入内心。他们对《论语》《老子》《庄子》的态度代表了这一时期两种典型的士人心态类型:底层士人保身而现实生活有诸多苦痛,高级士人无贫苦之痛却难以保全性命。他们对前代思想文化的态度是向往中有所超越与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谢 《论语》 老庄 择取
下载PDF
省略——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嬗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28-630,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风的嬗变,是在对汉语语言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然而研究者却很少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其发展规律进行认识。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对诗风嬗变过程中的语言省略进行了研究,表明在诗歌由写意到摹象,意象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过程中,省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诗风 嬗变 省略
下载PDF
从陶谢并称的历史嬗变看其文学地位的消长——以东晋至南宋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红霞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5,共4页
陶、谢以开放式结构参与到后代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与特定世态与心态的文人展开对话与交流。但东晋至南宋,由于时代价值取向的不同和接受者品位素养的高下,陶、谢的文学地位互有消长,陶诗由隐晦而日渐显扬,谢诗则从备受赞誉而遭损毁... 陶、谢以开放式结构参与到后代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与特定世态与心态的文人展开对话与交流。但东晋至南宋,由于时代价值取向的不同和接受者品位素养的高下,陶、谢的文学地位互有消长,陶诗由隐晦而日渐显扬,谢诗则从备受赞誉而遭损毁。陶、谢在各历史时期褒贬毁誉的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影响下接受者期待视野的递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南朝 唐代 宋代
下载PDF
奇文共欣赏 异人祕精魂——陶渊明、谢灵运诗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4-38,共5页
不仅由于时代的相近 ,陶渊明、谢灵运 ,这两个晋、宋之际最重要的诗人的名字 ,总是被联系在一起 ,对于他们的考察也因此而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他们诗歌的相异之处 ;诗歌境界上“有人”与“无人”的对比 ;对自然景物“写意”... 不仅由于时代的相近 ,陶渊明、谢灵运 ,这两个晋、宋之际最重要的诗人的名字 ,总是被联系在一起 ,对于他们的考察也因此而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他们诗歌的相异之处 ;诗歌境界上“有人”与“无人”的对比 ;对自然景物“写意”与“写实”的不同描写手法 ;以及“情”与“理”的表现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探讨 ,尽管只是限于一个特定角度 ,但似乎仍能显现出陶、谢二人各自艺术成就差距的本质所在 ,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诗歌创作对于真生活、真感情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写实手法 写意手法 意境 艺术风格 情感 陶渊明 谢灵运 山水田园诗 诗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诗出三家语皆奇——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宫红英 《邯郸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0-42,共3页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王维 山水诗
下载PDF
散文与经学关联视野中韩愈文道观的本体论内涵及意义——兼与刘勰、朱熹文道观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7,共7页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 韩愈在汉代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的背景下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儒"道",具有探求本体的意义。通过与刘勰、朱熹等人文道观的比较可以看出,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的论述中,道与文依附于"君子"这个实体真正形成了本末、体用关系,"道"是君子对人生、社会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文"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表达,形成了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这样的文学本体观念不仅使韩愈等人散文创作获得成功,也在后世乃至当代得到延续,为我们认识和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更好地把握散文发展的古今演变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散文 经学 文道论 本体论 刘勰 朱熹
下载PDF
陶渊明、谢灵运与颜延之例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岭 《绥化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69-71,共3页
陶渊明与谢灵运在晋宋之交共世42年,却无一篇相互酬赠的诗文,也无任何相互往来的史料记栽。但这不足以说明陶、谢二人彼此了无所知,因为陶、谢有共同的挚友,即一代文宗的颜延之。本文通过对颜延之与陶、谢二人往来行踪的考察,检索谢灵... 陶渊明与谢灵运在晋宋之交共世42年,却无一篇相互酬赠的诗文,也无任何相互往来的史料记栽。但这不足以说明陶、谢二人彼此了无所知,因为陶、谢有共同的挚友,即一代文宗的颜延之。本文通过对颜延之与陶、谢二人往来行踪的考察,检索谢灵运诗歌中部分一时兴到、偶感之作,探讨谢灵运与陶渊明在晋宋之交思想史上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谢灵运 颜延之 诗歌评论 《陶征士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