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知言”到“知道”——王船山论本体之知
1
作者
周广友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王船山在继承前儒知识论和心性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知知性”和“性发知道”,从而指出本体之知的两层内涵。船山提出“道因言生”论,强调语言在开显、澄清道体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默识”和直觉也是...
王船山在继承前儒知识论和心性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知知性”和“性发知道”,从而指出本体之知的两层内涵。船山提出“道因言生”论,强调语言在开显、澄清道体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默识”和直觉也是通达道体的途径。通过辨析知与识、意与念之微别,船山强调了“识”与“念”对于文明教化、文化记忆和道统传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本体
知言
知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相用”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天机”观
2
作者
尹小东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天机”最初用于中国道家哲学,后被文艺家发挥。中国美学“天机”观经过历代文艺学家发展,可总结为本体、现象、作用三个角度,这恰好与佛教“体相用”思想相契合,“体”为艺术创作的本体,“相”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用”为艺术作品的...
“天机”最初用于中国道家哲学,后被文艺家发挥。中国美学“天机”观经过历代文艺学家发展,可总结为本体、现象、作用三个角度,这恰好与佛教“体相用”思想相契合,“体”为艺术创作的本体,“相”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用”为艺术作品的传“道”作用。艺术家与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对“道”体悟与交流,“天机”在艺术创作、艺术交流与个人体悟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在“体相用”思想的视角下,中国古代美学“天机”观构建了一个以“道”为基础的艺术世界,其内在逻辑为“道”→“天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蕴含“天机”)→“天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机
美学思想
道
体相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明学中的道体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水君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道体是阳明学的核心。王阳明的著述对道体作了前所未有的充分阐述。从道体角度,王阳明将孔子、孟子、颜回视为明得道体的圣人,也将儒学理解为关于道体以及让人觉察道体的学问。道体作为心之本体,人皆具备,不同于人的意识,始终普遍存在,...
道体是阳明学的核心。王阳明的著述对道体作了前所未有的充分阐述。从道体角度,王阳明将孔子、孟子、颜回视为明得道体的圣人,也将儒学理解为关于道体以及让人觉察道体的学问。道体作为心之本体,人皆具备,不同于人的意识,始终普遍存在,但在现代知识论中受到忽视。将阳明学中的道体置于现代语境审视,现代哲学有待重建本体论,现代社会世俗体系的构建也需补充道体这一知识论前提,由此形成“道体—德性/理性—自由/民主/市场/法治/道德体系”的复合知识和实践结构。这一结构的意义在于,人在自由和物质供给受到现代政治、经济和法治体系充分保障的同时,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可能去觉知践履道体,展开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道体
儒学
本体论
现代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淮南子》道论思想述评
4
作者
刘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道论
道之体
道之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可轩轾的“拯救”与“逍遥”——与刘小枫商榷陶渊明
5
作者
高原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小枫
陶渊明
拯救
逍遥
超世不绝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渊明的人伦观探微
6
作者
郭丹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陶渊明的诗文中展示了人与人的淳朴自然的亲情世界,他的人伦观是基于儒家的孝悌意识和仁爱思想,他将道家洒脱随化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以此调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
陶渊明
人伦亲情
世俗温情
调和矛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7
作者
邹啸宇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76-191,共16页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贯穿着“体用相须”的逻辑与理念,即强调体用之间的相互构作、相互成就,对体用双方皆予以充分重视。这体现在:一、就其太极论而言,太极为体,二气五行万物为用,二者相资互济:二气五行万物皆以太极为本源,并都各具一太极...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贯穿着“体用相须”的逻辑与理念,即强调体用之间的相互构作、相互成就,对体用双方皆予以充分重视。这体现在:一、就其太极论而言,太极为体,二气五行万物为用,二者相资互济:二气五行万物皆以太极为本源,并都各具一太极;太极体现并存在于二气五行万物之中。二、就其性气论而言,性为一本之体,气为万殊之用,二者相涵互摄:万殊之气皆根源于一本之性,并各都完具一本之性;一本之性必显现为万殊之气,并内在于万殊之气当中。三、就其道器论而言,形上之道为体,形下之器为用,二者相倚互成:器须以道为本,不可离于道而存在及获得其价值和意义;道即在器之中,必须由器来表现、落实。当然,这种注重体用之互动与统一的本体论建构理路,仍是以体为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体用
太极
性气
道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知言”到“知道”——王船山论本体之知
1
作者
周广友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文摘
王船山在继承前儒知识论和心性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知知性”和“性发知道”,从而指出本体之知的两层内涵。船山提出“道因言生”论,强调语言在开显、澄清道体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默识”和直觉也是通达道体的途径。通过辨析知与识、意与念之微别,船山强调了“识”与“念”对于文明教化、文化记忆和道统传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王船山
本体
知言
知道
Keywords
Wang Chuanshan
tao-ti
knowing language
knowing Tao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相用”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天机”观
2
作者
尹小东
机构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3-149,共7页
文摘
“天机”最初用于中国道家哲学,后被文艺家发挥。中国美学“天机”观经过历代文艺学家发展,可总结为本体、现象、作用三个角度,这恰好与佛教“体相用”思想相契合,“体”为艺术创作的本体,“相”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用”为艺术作品的传“道”作用。艺术家与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对“道”体悟与交流,“天机”在艺术创作、艺术交流与个人体悟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在“体相用”思想的视角下,中国古代美学“天机”观构建了一个以“道”为基础的艺术世界,其内在逻辑为“道”→“天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蕴含“天机”)→“天机”→“道”。
关键词
天机
美学思想
道
体相用
Keywords
Tianj
Aesthetics
Tao
Ti xiang yong.
分类号
B835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明学中的道体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水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FX004)。
文摘
道体是阳明学的核心。王阳明的著述对道体作了前所未有的充分阐述。从道体角度,王阳明将孔子、孟子、颜回视为明得道体的圣人,也将儒学理解为关于道体以及让人觉察道体的学问。道体作为心之本体,人皆具备,不同于人的意识,始终普遍存在,但在现代知识论中受到忽视。将阳明学中的道体置于现代语境审视,现代哲学有待重建本体论,现代社会世俗体系的构建也需补充道体这一知识论前提,由此形成“道体—德性/理性—自由/民主/市场/法治/道德体系”的复合知识和实践结构。这一结构的意义在于,人在自由和物质供给受到现代政治、经济和法治体系充分保障的同时,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可能去觉知践履道体,展开道德实践。
关键词
王阳明
道体
儒学
本体论
现代性
Keywords
Wang Yangming
tao-ti
Confucianism
ontology
modernity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子》道论思想述评
4
作者
刘艳
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文摘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关键词
《淮南子》
道论
道之体
道之用
Keywords
Huainanzi
Tao
Ti
Yong
分类号
B23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可轩轾的“拯救”与“逍遥”——与刘小枫商榷陶渊明
5
作者
高原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出处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文摘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刘小枫
陶渊明
拯救
逍遥
超世不绝俗
Keywords
Liu Xiaofeng
Tao Yuanming
rescue
happy
super world does not cut all ties with world
分类号
F4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渊明的人伦观探微
6
作者
郭丹红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文摘
陶渊明的诗文中展示了人与人的淳朴自然的亲情世界,他的人伦观是基于儒家的孝悌意识和仁爱思想,他将道家洒脱随化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以此调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
陶渊明
人伦亲情
世俗温情
调和矛盾
Keywords
Tao Yuanming
human relations and family ties
secular tenderness
reconcil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7
作者
邹啸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出处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176-191,共16页
基金
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6C0996)。
文摘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贯穿着“体用相须”的逻辑与理念,即强调体用之间的相互构作、相互成就,对体用双方皆予以充分重视。这体现在:一、就其太极论而言,太极为体,二气五行万物为用,二者相资互济:二气五行万物皆以太极为本源,并都各具一太极;太极体现并存在于二气五行万物之中。二、就其性气论而言,性为一本之体,气为万殊之用,二者相涵互摄:万殊之气皆根源于一本之性,并各都完具一本之性;一本之性必显现为万殊之气,并内在于万殊之气当中。三、就其道器论而言,形上之道为体,形下之器为用,二者相倚互成:器须以道为本,不可离于道而存在及获得其价值和意义;道即在器之中,必须由器来表现、落实。当然,这种注重体用之互动与统一的本体论建构理路,仍是以体为本的。
关键词
张栻
体用
太极
性气
道器
Keywords
Zhang Shi
Ti and Yong
Tai Ji
Li and Qi
Tao and Qi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知言”到“知道”——王船山论本体之知
周广友
《齐鲁学刊》
CSSCI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体相用”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天机”观
尹小东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阳明学中的道体
胡水君
《学术探索》
CSSCI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淮南子》道论思想述评
刘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可轩轾的“拯救”与“逍遥”——与刘小枫商榷陶渊明
高原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陶渊明的人伦观探微
郭丹红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
邹啸宇
《哲学评论》
CSSCI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