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ussion on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of China
1
作者 Longsheng W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12-114,共3页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 Since ancient times,agricultural religion has been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economic,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in China. Using rich historical data such as archeology,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relig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from animal worship to agricultural worship. It also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objects,land,celestial nature,and labor ghosts.Finally,it reveale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ombination of social sacrificing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re-qin period Agricultural religion WORSHIP
下载PDF
The History of Xu-style Garden in the Pre-Qin Period
2
作者 LIU Xiaolu YAN Hua +1 位作者 KONG Lingyuan QIN Fe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1年第1期11-14,共4页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 Based on ancie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y,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of ancient Xuzhou in the pre-Qin period,including regional changes,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ardening activ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Xu-style gardens.The study found that ancient Xuzhou had been inhabited by human beings as early as 6,000 years ago,and villages and kingdoms had gradually formed.When Yu the Great ruled the country(also known as Jiuzhou,or nine states),Xu was one of the nine states,known as Xuzhou.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as superior,the transportation was convenient,economy and society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thus by the Zhou Dynasty,ancient Xuzhou region had already had a large number of early garden forms.This period was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Xu-style ga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cient Xuzhou pre-qin period GARDEN
下载PDF
明世宗崇道研究——以嘉靖朝道士群体的行为解读为中心
3
作者 佘巧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 明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广征道士入京,助其斋醮修炼,还给予道士群体贵极人臣的无上恩荣。然而这些道士在以道术和妖法获宠之后,却凭借着世宗的宽纵和信任,援引同类,交结朝臣,干涉朝政,最终对嘉靖朝政治造成了众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朝 明世宗 道士群体 崇道 谄媚
下载PDF
道教对唐朝正统史观与礼制的影响——也谈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
4
作者 田成浩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 唐天宝年间的先代帝王祭礼深受道教的影响,在祭祀对象、祭品、祭祀地点三个方面都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同类祭礼。祭祀对象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为开端,是用道教古史观重构中华正统脉络的历史起点,与道祖老子皇室始祖的身份相配合,共同彰显唐朝统治权的神圣性。祭品“洁诚”而不用传统的牲牢,采用了道教醮仪中的祭品要求。将“历代帝王肇迹之处”作为祭祀地点,与“自古得道升仙之处”相对应,是将先代帝王与道教神仙等同看待的结果。总之,在天宝年间崇奉道教的历史背景下,先代帝王祭礼集中体现了唐朝正统史观与国家礼制中的道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天宝 先代帝王祭礼 道教古史观 醮仪 “历代帝王肇迹之处”
下载PDF
吐蕃时期敦煌道教及相关信仰习俗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永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4,共9页
本文通过对9世纪前期的几份敦煌具注历日、《康再荣建宅文》、P.2729v《太史杂占历》等文书的考察分析,认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汉民族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从信仰角度来看,传统的建宅发愿行... 本文通过对9世纪前期的几份敦煌具注历日、《康再荣建宅文》、P.2729v《太史杂占历》等文书的考察分析,认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汉民族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从信仰角度来看,传统的建宅发愿行为乃至传统的占卜术数及相关的信仰习俗依然存在,遭受吐蕃压制的道教也融含于这样的信仰习俗之中。《太史杂占历》出自熟知或亲历西北唐蕃战事的道教术士之手,而这种涉及两国交战、带有反抗吐蕃侵略和统治色彩的道教占卜及法术活动,则以隐蔽形式流传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道教 敦煌具注历日
下载PDF
《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本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宝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9,共8页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有关内容相比较,从简本之符号标示位置,以及简本、今本、帛书本中某些章句的划分等方面可以看出,简本《老子》虽然未必是今本、帛书本的祖本,但必然是今本、帛书本形成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 帛书
下载PDF
弘治初年祀典厘正论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9,共6页
明初制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祀典体系在永乐以后逐渐变化。抵弘治初年,一批士大夫针对祭祀体系中积聚已深的佛、道、杂神崇拜等因素,要求废弃不符合明初祀典精神的祭祀对象、汰除渎礼、清理祭祀方式和人员。其批评的现象主要是各种渗... 明初制定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祀典体系在永乐以后逐渐变化。抵弘治初年,一批士大夫针对祭祀体系中积聚已深的佛、道、杂神崇拜等因素,要求废弃不符合明初祀典精神的祭祀对象、汰除渎礼、清理祭祀方式和人员。其批评的现象主要是各种渗透于国家祀典的非儒家信仰活动,批评的行为主体则是皇帝为核心的贵族。孝宗对士大夫厘正祀典的呼吁略示赞同,但并未认真采纳。尽管如此,弘治时期国家祭祀活动,仍是明中叶最接近洪武旧制精神的。明中期关于祭祀体系的这场争论,反映士大夫政治与皇权政治,儒家信仰与佛、道以及杂神崇拜等观念的深刻冲突,此为明代政治文化的一个内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典 弘治 士大夫 杂神崇拜
下载PDF
两晋时期建筑构件中的兽面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桂兵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1,共8页
东晋建康兽面瓦当来源于西晋,其源头当在中原洛阳地区新莽时期的壁画兽面。汉晋建筑构件中的兽面使用经历了从地下墓葬到地面建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汉晋墓葬制度的区域变化有关,其根源在于早期道教的发展。
关键词 两晋时期 建筑构件 兽面 早期道教
下载PDF
论归义军时期敦煌道教斋文的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慕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3,共6页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归义军 道教 斋文 文化
下载PDF
白玉蟾早年及嘉定、宝庆年间行踪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隐姓埋名,云游四方,到过龙虎山、两浙、西蜀等地。其青少年时代离开海南的原因很可能是"得罪亡命",而白玉蟾拜陈楠为师的时间是在癸丑年(1193年)中秋前后。从绍熙四年(1193年)到嘉定六年(1213年),白... 白玉蟾在拜陈楠为师前,曾隐姓埋名,云游四方,到过龙虎山、两浙、西蜀等地。其青少年时代离开海南的原因很可能是"得罪亡命",而白玉蟾拜陈楠为师的时间是在癸丑年(1193年)中秋前后。从绍熙四年(1193年)到嘉定六年(1213年),白玉蟾一直都在通过某些方式跟随陈楠修道,并成为南宗五祖。而在此期间,他先后在广东罗浮山、福建武夷山等地呆过。白玉蟾在嘉定、宝庆年间的活动大概可以分为3个阶段:1.隐居武夷及漫游江西铅山、福建、浙江、吴中一带时期,时间是从嘉定八年(1215年)九月到嘉定十年(1217年);2.三过洪州西山、游历两湖、浙东时期,时间上是从嘉定十一年(1218年)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3.再游浙东及来往于福建、广东时期,时间是从宝庆元年(1225年)到宝庆三年(12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道教 嘉定 宝庆 行踪
下载PDF
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龙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汉代镜铭中的长寿吉语内容丰富,就文辞而言,既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常见内容,也有"上有仙人不知老"、"寿敝金石西王母"等罕见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长寿吉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代镜铭中的长寿吉语内容丰富,就文辞而言,既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常见内容,也有"上有仙人不知老"、"寿敝金石西王母"等罕见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长寿吉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既表现了人类祈福长寿与长生的朴素幸福观,同时又反映了汉代社会特殊的民间信仰和早期道教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镜铭 长寿吉语 道教文化
下载PDF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戚荣金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儒道释 嬗变
下载PDF
取道宗儒:《太玄》的义理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解丽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9,共7页
扬雄《太玄》与汉代官方易学偏重象数不同,它既重象数构建,又重义理诠释。本文以判别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儒道互补"类型为基础,认为《太玄》与《易传》一样,属于"象数解释吸取道家思想,由经衍生的义理诠释归宗儒家思想&q... 扬雄《太玄》与汉代官方易学偏重象数不同,它既重象数构建,又重义理诠释。本文以判别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儒道互补"类型为基础,认为《太玄》与《易传》一样,属于"象数解释吸取道家思想,由经衍生的义理诠释归宗儒家思想"的"儒道互补"类型,具体分析《太玄》兼具"玄万类"的道家思想和"玄为仁义"的儒家伦理,可发现《太玄》"以《易》、《老》形式言儒"的著作体例体现了"取道宗儒"的思想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儒道思想 扬雄 《太玄》 取道宗儒
下载PDF
“冢讼”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守诚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11,共6页
"冢讼"是汉魏六朝时期十分盛行的一种观念,它体现了世人的丧葬礼俗和宗教禁忌。借助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我们可以考证"冢讼"观念的涵义、类型及与其他相关用语的细微差别,藉此阐释和分析古人眼中引发"冢讼&qu... "冢讼"是汉魏六朝时期十分盛行的一种观念,它体现了世人的丧葬礼俗和宗教禁忌。借助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我们可以考证"冢讼"观念的涵义、类型及与其他相关用语的细微差别,藉此阐释和分析古人眼中引发"冢讼"的原因:有承负先祖罪孽而遭冥界仇家寻仇的,有生人不修家事或祭祀不勤而招致先祖不满施予警示的,或先祖"以小代大"寻求代过替身的,也有因墓地风水犯忌而招致祸患的。鉴于上述"冢讼"之危害,道教典籍和传世文献分别记载了禳除"冢讼"和劾治"家鬼"的几种措施和方法:"上章"、"请官"、服术酒、沐浴、"祝"驱梦魇、行"解除"术、画瓦书符、"打家先"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古人面对瘟疫肆虐下的无奈和无助,转而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冢讼” 汉魏六朝 道教 《赤松子章历》 《真诰》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理想人格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益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的标准。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道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道家认定天道自然无为,把人从传统的天命论中解放出来,主张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和真实...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的标准。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道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道家认定天道自然无为,把人从传统的天命论中解放出来,主张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把人的本质归于自然、素朴、无为和虚静。因此道家主张的是自然主义的理想人格。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理想人格的建立依据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可以看出,先秦道家通过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制定了许多道德和政治规范,强化了人的道德良心,启发人的理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人的内在心理要求,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理想人格
下载PDF
金元时期新道教的农学思想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清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金元时期以全真道为代表的新道教由于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道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农道合修思想在整个道教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真道的水利建设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中部分代表极力鼓吹并身体力行农道合... 金元时期以全真道为代表的新道教由于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道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农道合修思想在整个道教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真道的水利建设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中部分代表极力鼓吹并身体力行农道合修,从而使道教农学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些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具有比较明显的重农意识;非常重视"耕道";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新道教 农学思想 考论
下载PDF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巧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人与自然 和谐思想
下载PDF
欧阳修十年困守期诗歌与其佛老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骥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官滁州到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欧阳修回京城任职的十年期间是欧阳修遭遇挫折苦难之典型时期。如果说于遣玩中扬弃悲哀是欧公乐天从容、渊雅自适之人生态度的展现,那么融汇佛老思想以化解哀愁则是欧公... 从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官滁州到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欧阳修回京城任职的十年期间是欧阳修遭遇挫折苦难之典型时期。如果说于遣玩中扬弃悲哀是欧公乐天从容、渊雅自适之人生态度的展现,那么融汇佛老思想以化解哀愁则是欧公心态转向闲逸淡泊、宁静旷观之体现。融汇佛老思想以化解哀愁是这一时期中欧阳修思想心绪的主要特征显现。十年困守时期中欧公这一思想心绪展现了排遣和扬弃悲哀苦痛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十年困守期 佛老思想
下载PDF
上善若水——论先秦儒道两家对水德的推崇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志娟 吴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4-56,60,共4页
水作为五行之一,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其影响,先秦的儒道两家都推崇水德,将其对水德的理解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和施政治国的指导。
关键词 水文化 先秦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毓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 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 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 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思想 南方原始宗教 祭云望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