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本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谭宝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39,共8页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 关于《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的关系,学界观点主要有"来源说"与"摘抄说"。"摘抄说"的论据和论点都难以成立;"来源说"虽结论允当,但其立论依据有失偏颇。将《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书本有关内容相比较,从简本之符号标示位置,以及简本、今本、帛书本中某些章句的划分等方面可以看出,简本《老子》虽然未必是今本、帛书本的祖本,但必然是今本、帛书本形成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 帛书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毓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共4页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 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 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 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 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 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思想 南方原始宗教 祭云望气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理想人格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益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的标准。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道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道家认定天道自然无为,把人从传统的天命论中解放出来,主张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和真实...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的标准。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道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道家认定天道自然无为,把人从传统的天命论中解放出来,主张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把人的本质归于自然、素朴、无为和虚静。因此道家主张的是自然主义的理想人格。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理想人格的建立依据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可以看出,先秦道家通过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制定了许多道德和政治规范,强化了人的道德良心,启发人的理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人的内在心理要求,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安巧珍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出了宝贵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和谐是先秦道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特征,它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生存状态。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天合天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人与自然 和谐思想
下载PDF
上善若水——论先秦儒道两家对水德的推崇 被引量:1
5
作者 翟志娟 吴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4-56,60,共4页
水作为五行之一,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其影响,先秦的儒道两家都推崇水德,将其对水德的理解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和施政治国的指导。
关键词 水文化 先秦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从历代兵书著录看兵家的诸子学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桂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4-37,53,共5页
兵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子流派;历代受班固《汉志》的影响没有把它划入诸子学范畴,但从历代目录著作来看,兵家著作基本上作为子部书来著录,反映了传统学术对兵家诸子学性质的肯定;兵家研究应纳入到诸子学研究范畴,建立完整的... 兵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子流派;历代受班固《汉志》的影响没有把它划入诸子学范畴,但从历代目录著作来看,兵家著作基本上作为子部书来著录,反映了传统学术对兵家诸子学性质的肯定;兵家研究应纳入到诸子学研究范畴,建立完整的诸子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书 兵家 目录学 诸子学 归类
下载PDF
“五正”治世下的“九道”之学——《鹖冠子》教育思想管窥
7
作者 樊建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4,共5页
战国时期道家重要著作《鹖冠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哲学起点上,将道的规律性与具体物质载体联结起来,强化了道作为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将天视为具有本体价值的自然实体,纳气入道使道家思想更具理性光彩。在五正论基础上,指出教育... 战国时期道家重要著作《鹖冠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哲学起点上,将道的规律性与具体物质载体联结起来,强化了道作为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将天视为具有本体价值的自然实体,纳气入道使道家思想更具理性光彩。在五正论基础上,指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穷天道至理,扬人性至善,提心神修养,求政治清明。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九道",在模式上强调理解精义、学用结合、注重熏陶。在人才选拔任用上以"五至"分类,强调功德兼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鹖冠子 道家 先秦时期
下载PDF
齐梁时期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齐梁时期的形神之辩主要是由范缜引起的。范缜以刀利之喻代薪火之喻,说明形质而神用,持神灭论。沈约、萧琛、曹思文持神不灭论,在与范缜的辩论中,先秦道家思想也是他们利用的既有思想资源。这次大辩论使佛教得到了传播,也为今天讨论形... 齐梁时期的形神之辩主要是由范缜引起的。范缜以刀利之喻代薪火之喻,说明形质而神用,持神灭论。沈约、萧琛、曹思文持神不灭论,在与范缜的辩论中,先秦道家思想也是他们利用的既有思想资源。这次大辩论使佛教得到了传播,也为今天讨论形神关系留下了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时期 形神之辩 先秦道家
下载PDF
先秦诸子公平思想及其后世影响初探
9
作者 张传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6-62,共7页
通过对先秦公平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当代中国的公平建设可以得到重要启示。依据先秦诸子文献,结合其历史条件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在先秦的百家争鸣过程中,墨家最讲平等,其前提则是勤奋劳动与低水平生活;道家主张一种特别的向原始... 通过对先秦公平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当代中国的公平建设可以得到重要启示。依据先秦诸子文献,结合其历史条件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在先秦的百家争鸣过程中,墨家最讲平等,其前提则是勤奋劳动与低水平生活;道家主张一种特别的向原始社会倒退的平等;法家最讲效率,鼓吹与战功有无多寡等贡献相适应的平等;儒家提出了与小农社会相适应的公平观,既提倡仁爱,又承认等级差别及阶层流动。诸子学说对后世都发生了很大影响,但也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矛盾。诸子学说被近现代社会所否定与超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汲取先哲智慧,中国的公平建设会更有成效,少走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先秦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下载PDF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儒、道互补文艺观的演变
10
作者 潘俊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儒、道两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争鸣和在汉初的互绌,既有学术思想上不同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因素。秦汉时期,儒、道在政治等领域争夺主导话语权的互绌,并未妨碍二者在学术思想上的进一步融合。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儒、道两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争鸣和在汉初的互绌,既有学术思想上不同的原因,也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因素。秦汉时期,儒、道在政治等领域争夺主导话语权的互绌,并未妨碍二者在学术思想上的进一步融合。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例如,在审美特征的论述上,在审美标准的主张上;儒、道的文艺思想在许多方面论述的侧重不同,恰巧构成为古代文论互补的结构。儒、道互补的文艺观是汉赋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同时汉赋作品也表现出来这种互补的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儒家 道家 文艺观 演变
下载PDF
“富之”与“自富”——先秦儒道财富观刍论
11
作者 陶武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5-39,共5页
作为先秦两大思想派别,儒道两家在财富观上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既在求富态度、致富理念与致富路径等方面具有显然差异,又在服务治国目标、关切百姓利益以及倡导利以义取方面具有相同旨趣。先秦儒道两家财富观对于今天人们如何获取... 作为先秦两大思想派别,儒道两家在财富观上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他们既在求富态度、致富理念与致富路径等方面具有显然差异,又在服务治国目标、关切百姓利益以及倡导利以义取方面具有相同旨趣。先秦儒道两家财富观对于今天人们如何获取与对待财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道家 财富观 包容开放
下载PDF
先秦时期瓦当中的兽面纹与人面纹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梅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6,共7页
兽面纹与人面纹是先秦时期非常有特点的瓦当图案。本文通过对兽面纹的来源、分类及兽面纹与其他瓦当图案组合的研究,阐明了兽面纹演变过程中的简化规律。并通过分析兽面纹与抽象人面纹的异同点,以及二者在发展演变规律上的一致性,论证... 兽面纹与人面纹是先秦时期非常有特点的瓦当图案。本文通过对兽面纹的来源、分类及兽面纹与其他瓦当图案组合的研究,阐明了兽面纹演变过程中的简化规律。并通过分析兽面纹与抽象人面纹的异同点,以及二者在发展演变规律上的一致性,论证了抽象人面纹与兽面纹之间的承继关系及这种变化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兽面纹 人面纹 先秦时期
下载PDF
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四个学派的文化思想概述
13
作者 许道才 陆发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6-27,共2页
先秦时期,主流的文化思想大体可以作以下分类:礼仪文化思想,以儒家为代表;虚无文化思想,以道家为代表;实用主义文化思想,以墨家为代表;功利主义文化思想,以法家为代表。这几派之间也是相互批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百... 先秦时期,主流的文化思想大体可以作以下分类:礼仪文化思想,以儒家为代表;虚无文化思想,以道家为代表;实用主义文化思想,以墨家为代表;功利主义文化思想,以法家为代表。这几派之间也是相互批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光辉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文化思想
下载PDF
论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昝风华 《阴山学刊》 2020年第2期42-49,共8页
先秦儒道两家在其著作中以比喻象征的手段展现了各自的精神居处与家园,表现了一种饶有情味也颇值关注的家园意识。先秦儒家以礼义道德为精神家园,先秦道家以“道德”自然为精神家园,他们在思想世界中所构建和设计的精神家园虽然面貌迥异... 先秦儒道两家在其著作中以比喻象征的手段展现了各自的精神居处与家园,表现了一种饶有情味也颇值关注的家园意识。先秦儒家以礼义道德为精神家园,先秦道家以“道德”自然为精神家园,他们在思想世界中所构建和设计的精神家园虽然面貌迥异,但却体现出同样的终极追求,同样的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混乱的时世中构筑供人安顿精神之所的共同梦想,带有此时期所特有的文化气象,其中由现实居处到精神家园的巧妙引申,背后也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之传统的影响。先秦儒道两家的家园意识有着绵绵不绝的历史回响,在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中间不乏与之共鸣或同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道家 家园意识
下载PDF
先秦时期儒道学派对传统科学的知识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风贤 汪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21,共13页
先秦时期儒道学派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系统性进步不无关系。基于先秦典籍《论语》和《道德经》的文本记述,从基本科学概念的不同阐述与灵活应用、主要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分析、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及其评价3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 先秦时期儒道学派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系统性进步不无关系。基于先秦典籍《论语》和《道德经》的文本记述,从基本科学概念的不同阐述与灵活应用、主要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分析、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及其评价3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儒道学派与传统科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儒家重人伦,但吸收了传统科学的若干重要成果,以科学概念和传统科技成果去建构其庞大的社会人伦系统;道家讲自然,在对自然万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基础上将传统科学认识运用到社会人文领域,既是对自然万物之道的社会延伸,也是将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道家 传统科学 知识体系
下载PDF
总体人与个体人——先秦儒道人本主义的一种视角
16
作者 黄保真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0-66,共7页
在中国历史上,人对自身认识的演变过程,与西方从开始就以“个体人”为本位不同,中国古代首先确立的是“总体人”的观念。“总体人”观念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孔子把一切个体人都看作是“社会角色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社会性类本质”... 在中国历史上,人对自身认识的演变过程,与西方从开始就以“个体人”为本位不同,中国古代首先确立的是“总体人”的观念。“总体人”观念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孔子把一切个体人都看作是“社会角色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社会性类本质”的人,即社会性总体人。他提出了以“仁”为最高范畴和逻辑起点的人本哲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第一个把“人”置于人的理论思维的核心地位。从理论上完成了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划时代的观念转换。孔子之后,以子思-孟轲和荀况分别代表的特点不同的两大学派,则从不同方面分别深化、升华了社会总体人的历史内涵、规范了成人的标准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道 总体人 个体人 人本主义
下载PDF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乐教
17
作者 徐照明 《哲学评论》 2020年第2期26-44,共19页
作为先秦儒家乐教的反对者和批判者,老庄致力于抽掉“伤人身心”“误国害民”的儒家乐教仁义道德根基的观念,在《老子》《庄子》中已有充分的探讨,但老庄道家试图建立一种以“自然之道”为根本、包含道德仁义的新的自然乐教在其文本里... 作为先秦儒家乐教的反对者和批判者,老庄致力于抽掉“伤人身心”“误国害民”的儒家乐教仁义道德根基的观念,在《老子》《庄子》中已有充分的探讨,但老庄道家试图建立一种以“自然之道”为根本、包含道德仁义的新的自然乐教在其文本里还引而未发。正是在对儒家乐教的批判中,原始老庄道家从“不言之教”“至乐无乐”等否定角度奠定了“自然乐教”的基础,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新道家则从“自然之本”“大爱之方”“生命之化”等方面肯定地阐述了以道统儒的“自然的仁爱之教”,进一步发展了原始道家的自然乐教,从而奠定了传统道家乐教、美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家 自然 乐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